朱寿珍:绣品《母与子》被联合国收藏

来源 :北广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hui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湛蓝而浩瀚的天空中,一个黄头发、黑眼睛的孩子正在接受母亲的哺乳,他的眼睛深情凝望着母亲。孩子的形象是现实的,母亲的形象则用一朵形似乳房的白云来虚拟和想象。孩子吮吸着白云,被蓬松的白云簇拥着。整幅刺绣采用蚕丝和生丝为原料,运用了精细针、点洒针、飘逸针、规律针、肌理针、交叉针、蓬乱针等多种针法,充满了各种光色变化……这是记者9月10日上午在国家图书馆非遗传人系列讲座“国绣文化”上,首次体验到了一幅让联合国永久收藏的朱寿珍原创刺绣艺术珍品《母与子》。“我创作这幅作品,是想向世人展示:女性是人类生命的起源,并提醒世人要珍惜和爱护女性。”刺绣大师朱寿珍女士的声音圆润且充满生气。
  已有32年刺绣生涯的朱寿珍,曾榮获“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等殊荣,并创办了绣庄“朱寿珍刺绣艺术工作室”。对绣的感悟,此次朱寿珍给我们展示了一首她的自创诗——“青丝纷纷春光阴,玉肢柔怀舞中影。精细点洒飘逸韵,梦幻迷离艺动灵,古居小溪雨花馨,人间天堂飞天仙。千年颂歌珍艺绣,天使传情梦回今。”
  为刺绣而生。为剌绣而梦
  她说,“我的人生经历其实有好几个分水岭,20岁之前,我是受中国传统文化滋养长大的,也是无数绣女成长的一个鲜活的影子;28岁之后我毅然丢下手头繁忙的工作,去中国美院进修……”
  透过朱寿珍的话语,呈现于我眼前的是这么一幅美景:她出生地是苏绣之乡苏州镇湖镇,那里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是一片“闺阁家家架绣绷,妇姑人人巧习针”的兴旺景象。如今镇湖的绣女有一万左右,镇上有一条1600多米长的“绣品街”非常闻名,300多家绣庄比肩而立,精美绝伦的绣品远销海内外。朱寿珍很小就跟着母亲和两个姐姐以及阿姨们学刺绣。她喜欢绣花线的五颜六色,喜欢绣绷上那些美丽的图案——双面异样济公哭笑图,蝴蝶、孔雀、日本仕女、四大美女、十二金钗、吴国夫人春游图等,凡绣过的图案,她都一一记在心里。
  17岁那年,朱寿珍凭借自己的聪慧和好学用功,顺利考入吴县刺绣研究所镇湖刺绣厂,成了一名正式的刺绣工人。可学徒两年中,每天完成的订单无非是传统国画题材的花鸟、小狗、小猫,小兔、山水,十鹤图等,这让她越来越感到不满足了。于是她没到签约期满,就离开了刺绣厂。她心里目标明确,她不愿像老一辈那样仅仅是为了生活而刺绣,要为艺术而刺绣。
  19岁,朱寿珍考入苏州市党校“博雅艺园”,在这里她开始了苏绣相关专业知识和前辈老师们的作品的系统学习。三年里,她如饥似渴地学习,细细观摩任慧娴老师的乱针绣,揣摩沈寿、周爱珍老师的人物肖像绣,从成功作品中一点点地汲取养分。在学习刺绣之外,她还抽空学习工笔画,了解水粉画、水彩画、水墨画之间的差异,这为她日后的绘画创作以及创立自己的苏绣品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此时,她开始尝试绣当代摄影类作品,她刺绣的《小猫与花》就荣获苏州市工艺美术作品百花奖,一夜成名。老师更给予了她信任,让她大胆去挑战自己——交给她一幅首届中国足球队教练的摄影肖像订单任务。她鼓足勇气,最终出色地完成了这项任务,并获得好评。从那以后,人物肖像便成了她的最爱。如今,在所有国家级刺绣大师中,她是接人物肖像订单最多的,风格也最独特。她用当代化妆术来刺绣肖像,既有人物本身的肌理,又有化妆后面部的柔和色彩与完美光泽,她所绣的十多个国家总统肖像被收藏。
  绣品风格更趋多样化
  28岁那年,朱寿珍创办了自己的刺绣艺术工作室,一年里大约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工作室度过的。一路走来,她不断挑战自己、超越自己,实现着一个叉一个奇迹。随着刺绣经验的积累,她再一次对现状感觉到了不满足。她说,“我总觉得无法畅快淋漓地表达我心灵的东西,尤其是觉得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构图来表达思想和审美趣味时,发现由于绘画基础薄弱,原创作品缺乏表现力。”于是,2000至2001年,她毅然丢下手头繁忙的工作,去中国美院进修。在美院,她先后走进版画系、油画系、国画系,如饥似渴地学习吸收各种美术知识。饱学各类美术知识的朱寿珍,在创作中如有神助,触类旁通,事业呈井喷态势。不仅作品多,绣品风格更趋多样化。在绣布上,她用一根针一根线创造出了汪洋恣肆的艺术境界,而且把东西方绘画艺术风格糅进了自己的原创作品中,融工笔、写意于一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酒香不怕巷子深,朱寿珍,这个名字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和喜爱。而她忙碌的身影,又常常出现在各个艺术舞台上。2008年,她举办了一个月的“针尖上法国”刺绣展览,其完成的20幅作品,表达了中西方文化的交融,不同凡响;在中国紫檀宫,她举办了150幅作品展……她还是唯一被特邀参加了第57届世界妇女大会,并被授予“世界亲善大使”,她的原创作品《母与子》被联合国收藏。在韶山毛主席纪念堂,也有一幅她的作品《毛主席在庐山》被珍藏。她的作品曾在中、美、英、法、意大利、日本等国家展出,多次进行中外文化艺术交流。
  现在,朱寿珍思考更多的问题是如何让自己的刺绣技艺传承下去。每年她的公司在暑期都会开办免费苏绣培训班,她还亲自教过几百个学生。她希望在其中挖掘出能延续苏绣事业、传承她技艺的学生。她说,“当今科技信息时代的发展,中国刺绣艺术是无法用其替代的,她是凝聚着我国五千多年东方文化的传承,她的过程就是中国人的匠心精神神。”
其他文献
她,是第一个在体操高低杠项目上战胜俄罗斯名将霍尔金娜的中国姑娘。  1996年7月28日,是她15岁的生日,也是亚特兰大奥运会女子高低杠决赛的日子。初出茅庐的她尽管掌握了在今天看来依然是难度很高的动作,但在有着“冰美人”之称的名将霍尔金娜面前,她还显得太稚嫩。比赛结果,她拿到了银牌。一年后的世界体操锦标赛上,她第二次与霍尔金娜相遇,这次她只获得了第三名。  但是,这两次竞争之后,霍尔金娜也不敢轻视
期刊
我的大伯父曾说:“榆树浑身都是宝。”他说的“宝”,不是指金银珠玉,而是指能吃的东西。在他那里,金银珠玉都不能算是宝,因为守着珠宝箱,照样会饿死,只有粮食才是宝中之宝。  榆树浑身都是宝,就是说它浑身上下都能吃。从花到籽,从叶到皮,直到里面白生生的木头——当然,吃木头的必定是败家子,只要是稍有一些教养的人,都应该知道即使是到了吃观音土的时候,也不能把榆树锯了吃掉,因为那是要留给子孙的。  我的爷爷,
期刊
51年前著名女作家冰心访“面人郎”,在《面人郎采访记》中记述:当冰心向郎绍安问道:“您现在带徒么?”他指了指桌边站着的小姑娘,说:“她是我的学徒,也是我的女儿。”后来,正是这个小姑娘成为了“面人郎”的重要传承人,早在1995年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她,就是当今的面塑大家郎志丽。  最让我们称奇的是,陈永昌、郎志丽夫妇都是非遗传承人,丈夫陈永昌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北京
期刊
她曾在黄日华版的《天龙八部》中扮演“阿紫”,陈小春版《鹿鼎记》中扮演“建宁公主”。如今,那个古灵精怪的“阿紫”、“建宁公主”即将步入知天命的年岁。当同龄人渐渐放下事业、放慢生活节奏时,她却开始北上拓宽演艺之路。访谈中,她总是重复在说五个字:要做回自己。曾经她是怎样丢了自己,才令她念念不忘要回到梦开始的地方?  “阿紫”刘玉翠亮相最近一期《我是演说家》节目,用她那带着浓浓港味的普通话讲述了自己的愿望
期刊
2015年9月6日,举世瞩目的女排世界杯在日本举行。名帅郎平带领中国女排在收官战中以3:1击败日本女排,时隔11年后再次获得世界冠军,并取得进军里约奥运会的入场券。抚摸金灿灿的金牌,郎平为天堂里的父亲潸然泪下。  漂泊的“铁榔头”回家,病中父女同坚强  2009年9月,在美国执教的郎平,接受广东恒大女排俱乐部的邀请,出任主教练。随后,她从纽约返回北京,结束了20多年的漂泊生涯。此时郎平的父亲郎家骅
期刊
2015年10月7日,第四季《中国好声音》总决赛在鸟巢唱响。那英战队的张磊凭借民谣风赢得冠军。在他沧桑的歌声背后,却藏着一份对妻子的长情……  辞职远行,异乡人渴望一个美味的家  张磊的家乡是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北山在这个城市的最北面。那里风景优美,绿树郁郁葱葱,鸟语花香,是喧嚣都市的一方净土。或许,正是因为总在北山流连玩耍,张磊的心中藏着一份都市人少有的诗意情怀。  1994年,张磊偶然在电视上看
期刊
林彪(1907年12月5日-1971年9月13日),原名育蓉,字阳春,一字祚大,湖北黄冈人。中国现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代主要领导人之一,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曾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国防部长、中共中央军委第一副主席。“文化大革命”中,组成反党集团,阴谋篡夺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事败后,出逃苏联,坠机于蒙古的温都尔汗
期刊
20世纪80年代,宇津井健的名字几乎家喻户晓,尤其是在《血疑》里塑造了彼时银幕上最经典的父亲形象。在生活中,他照顾生病的妻子几十年,相濡以沫的感情为人称颂。2014年3月14日,83岁的宇津井健因病逝世。逝世当天,这位耄耋巨星在病榻前完成了第二次婚礼。他为何要在临终前再次举行婚礼?为何一定要给81岁的新娘一个名分?  斩断的初恋  日本东京,1950年秋,日本尚未从战争的阴影中走出,街道破败,店铺
期刊
从一代球王到成功商人,岁纳尔多的转身让人惊艳。  11月15日,计划在华建足球学校的足球巨星罗纳尔多在四川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有庞大的足球人口,虽然目前水平不能与世界足球强国相比,但他相信未来中国将成为足球人才的重要输出国,他希望自己的足球学校能够为中国问鼎世界杯做出贡献。  当日,罗纳尔多带着他的足球团队来到四川绵阳,与来自绵阳中学实验学校、南山双语学校、绵阳外国语学校等多所学校的足球小子们进行
期刊
夏伯渝曾经是国家登山队一员,他在1975年登珠峰时因帮助丢失睡袋的队友,把自己的睡袋让给别人导致自己冻伤双小腿截肢。尽管如此,他并未放弃自己登顶珠峰的梦想。近日,记者听了66岁无腿勇士夏老的报名会——“40年,登珠峰梦”,令人感动。珠峰已融入夏伯渝的生命,40年的珠峰梦,让他始终用坚强、乐观与执着对抗着人生骤变和世事沧桑。  榜样的力量  夏老演讲的背景中,巍巍大山银装素裹,空气稀薄,天空被灰蒙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