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湛蓝而浩瀚的天空中,一个黄头发、黑眼睛的孩子正在接受母亲的哺乳,他的眼睛深情凝望着母亲。孩子的形象是现实的,母亲的形象则用一朵形似乳房的白云来虚拟和想象。孩子吮吸着白云,被蓬松的白云簇拥着。整幅刺绣采用蚕丝和生丝为原料,运用了精细针、点洒针、飘逸针、规律针、肌理针、交叉针、蓬乱针等多种针法,充满了各种光色变化……这是记者9月10日上午在国家图书馆非遗传人系列讲座“国绣文化”上,首次体验到了一幅让联合国永久收藏的朱寿珍原创刺绣艺术珍品《母与子》。“我创作这幅作品,是想向世人展示:女性是人类生命的起源,并提醒世人要珍惜和爱护女性。”刺绣大师朱寿珍女士的声音圆润且充满生气。
已有32年刺绣生涯的朱寿珍,曾榮获“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等殊荣,并创办了绣庄“朱寿珍刺绣艺术工作室”。对绣的感悟,此次朱寿珍给我们展示了一首她的自创诗——“青丝纷纷春光阴,玉肢柔怀舞中影。精细点洒飘逸韵,梦幻迷离艺动灵,古居小溪雨花馨,人间天堂飞天仙。千年颂歌珍艺绣,天使传情梦回今。”
为刺绣而生。为剌绣而梦
她说,“我的人生经历其实有好几个分水岭,20岁之前,我是受中国传统文化滋养长大的,也是无数绣女成长的一个鲜活的影子;28岁之后我毅然丢下手头繁忙的工作,去中国美院进修……”
透过朱寿珍的话语,呈现于我眼前的是这么一幅美景:她出生地是苏绣之乡苏州镇湖镇,那里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是一片“闺阁家家架绣绷,妇姑人人巧习针”的兴旺景象。如今镇湖的绣女有一万左右,镇上有一条1600多米长的“绣品街”非常闻名,300多家绣庄比肩而立,精美绝伦的绣品远销海内外。朱寿珍很小就跟着母亲和两个姐姐以及阿姨们学刺绣。她喜欢绣花线的五颜六色,喜欢绣绷上那些美丽的图案——双面异样济公哭笑图,蝴蝶、孔雀、日本仕女、四大美女、十二金钗、吴国夫人春游图等,凡绣过的图案,她都一一记在心里。
17岁那年,朱寿珍凭借自己的聪慧和好学用功,顺利考入吴县刺绣研究所镇湖刺绣厂,成了一名正式的刺绣工人。可学徒两年中,每天完成的订单无非是传统国画题材的花鸟、小狗、小猫,小兔、山水,十鹤图等,这让她越来越感到不满足了。于是她没到签约期满,就离开了刺绣厂。她心里目标明确,她不愿像老一辈那样仅仅是为了生活而刺绣,要为艺术而刺绣。
19岁,朱寿珍考入苏州市党校“博雅艺园”,在这里她开始了苏绣相关专业知识和前辈老师们的作品的系统学习。三年里,她如饥似渴地学习,细细观摩任慧娴老师的乱针绣,揣摩沈寿、周爱珍老师的人物肖像绣,从成功作品中一点点地汲取养分。在学习刺绣之外,她还抽空学习工笔画,了解水粉画、水彩画、水墨画之间的差异,这为她日后的绘画创作以及创立自己的苏绣品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此时,她开始尝试绣当代摄影类作品,她刺绣的《小猫与花》就荣获苏州市工艺美术作品百花奖,一夜成名。老师更给予了她信任,让她大胆去挑战自己——交给她一幅首届中国足球队教练的摄影肖像订单任务。她鼓足勇气,最终出色地完成了这项任务,并获得好评。从那以后,人物肖像便成了她的最爱。如今,在所有国家级刺绣大师中,她是接人物肖像订单最多的,风格也最独特。她用当代化妆术来刺绣肖像,既有人物本身的肌理,又有化妆后面部的柔和色彩与完美光泽,她所绣的十多个国家总统肖像被收藏。
绣品风格更趋多样化
28岁那年,朱寿珍创办了自己的刺绣艺术工作室,一年里大约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工作室度过的。一路走来,她不断挑战自己、超越自己,实现着一个叉一个奇迹。随着刺绣经验的积累,她再一次对现状感觉到了不满足。她说,“我总觉得无法畅快淋漓地表达我心灵的东西,尤其是觉得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构图来表达思想和审美趣味时,发现由于绘画基础薄弱,原创作品缺乏表现力。”于是,2000至2001年,她毅然丢下手头繁忙的工作,去中国美院进修。在美院,她先后走进版画系、油画系、国画系,如饥似渴地学习吸收各种美术知识。饱学各类美术知识的朱寿珍,在创作中如有神助,触类旁通,事业呈井喷态势。不仅作品多,绣品风格更趋多样化。在绣布上,她用一根针一根线创造出了汪洋恣肆的艺术境界,而且把东西方绘画艺术风格糅进了自己的原创作品中,融工笔、写意于一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酒香不怕巷子深,朱寿珍,这个名字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和喜爱。而她忙碌的身影,又常常出现在各个艺术舞台上。2008年,她举办了一个月的“针尖上法国”刺绣展览,其完成的20幅作品,表达了中西方文化的交融,不同凡响;在中国紫檀宫,她举办了150幅作品展……她还是唯一被特邀参加了第57届世界妇女大会,并被授予“世界亲善大使”,她的原创作品《母与子》被联合国收藏。在韶山毛主席纪念堂,也有一幅她的作品《毛主席在庐山》被珍藏。她的作品曾在中、美、英、法、意大利、日本等国家展出,多次进行中外文化艺术交流。
现在,朱寿珍思考更多的问题是如何让自己的刺绣技艺传承下去。每年她的公司在暑期都会开办免费苏绣培训班,她还亲自教过几百个学生。她希望在其中挖掘出能延续苏绣事业、传承她技艺的学生。她说,“当今科技信息时代的发展,中国刺绣艺术是无法用其替代的,她是凝聚着我国五千多年东方文化的传承,她的过程就是中国人的匠心精神神。”
已有32年刺绣生涯的朱寿珍,曾榮获“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等殊荣,并创办了绣庄“朱寿珍刺绣艺术工作室”。对绣的感悟,此次朱寿珍给我们展示了一首她的自创诗——“青丝纷纷春光阴,玉肢柔怀舞中影。精细点洒飘逸韵,梦幻迷离艺动灵,古居小溪雨花馨,人间天堂飞天仙。千年颂歌珍艺绣,天使传情梦回今。”
为刺绣而生。为剌绣而梦
她说,“我的人生经历其实有好几个分水岭,20岁之前,我是受中国传统文化滋养长大的,也是无数绣女成长的一个鲜活的影子;28岁之后我毅然丢下手头繁忙的工作,去中国美院进修……”
透过朱寿珍的话语,呈现于我眼前的是这么一幅美景:她出生地是苏绣之乡苏州镇湖镇,那里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是一片“闺阁家家架绣绷,妇姑人人巧习针”的兴旺景象。如今镇湖的绣女有一万左右,镇上有一条1600多米长的“绣品街”非常闻名,300多家绣庄比肩而立,精美绝伦的绣品远销海内外。朱寿珍很小就跟着母亲和两个姐姐以及阿姨们学刺绣。她喜欢绣花线的五颜六色,喜欢绣绷上那些美丽的图案——双面异样济公哭笑图,蝴蝶、孔雀、日本仕女、四大美女、十二金钗、吴国夫人春游图等,凡绣过的图案,她都一一记在心里。
17岁那年,朱寿珍凭借自己的聪慧和好学用功,顺利考入吴县刺绣研究所镇湖刺绣厂,成了一名正式的刺绣工人。可学徒两年中,每天完成的订单无非是传统国画题材的花鸟、小狗、小猫,小兔、山水,十鹤图等,这让她越来越感到不满足了。于是她没到签约期满,就离开了刺绣厂。她心里目标明确,她不愿像老一辈那样仅仅是为了生活而刺绣,要为艺术而刺绣。
19岁,朱寿珍考入苏州市党校“博雅艺园”,在这里她开始了苏绣相关专业知识和前辈老师们的作品的系统学习。三年里,她如饥似渴地学习,细细观摩任慧娴老师的乱针绣,揣摩沈寿、周爱珍老师的人物肖像绣,从成功作品中一点点地汲取养分。在学习刺绣之外,她还抽空学习工笔画,了解水粉画、水彩画、水墨画之间的差异,这为她日后的绘画创作以及创立自己的苏绣品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此时,她开始尝试绣当代摄影类作品,她刺绣的《小猫与花》就荣获苏州市工艺美术作品百花奖,一夜成名。老师更给予了她信任,让她大胆去挑战自己——交给她一幅首届中国足球队教练的摄影肖像订单任务。她鼓足勇气,最终出色地完成了这项任务,并获得好评。从那以后,人物肖像便成了她的最爱。如今,在所有国家级刺绣大师中,她是接人物肖像订单最多的,风格也最独特。她用当代化妆术来刺绣肖像,既有人物本身的肌理,又有化妆后面部的柔和色彩与完美光泽,她所绣的十多个国家总统肖像被收藏。
绣品风格更趋多样化
28岁那年,朱寿珍创办了自己的刺绣艺术工作室,一年里大约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工作室度过的。一路走来,她不断挑战自己、超越自己,实现着一个叉一个奇迹。随着刺绣经验的积累,她再一次对现状感觉到了不满足。她说,“我总觉得无法畅快淋漓地表达我心灵的东西,尤其是觉得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构图来表达思想和审美趣味时,发现由于绘画基础薄弱,原创作品缺乏表现力。”于是,2000至2001年,她毅然丢下手头繁忙的工作,去中国美院进修。在美院,她先后走进版画系、油画系、国画系,如饥似渴地学习吸收各种美术知识。饱学各类美术知识的朱寿珍,在创作中如有神助,触类旁通,事业呈井喷态势。不仅作品多,绣品风格更趋多样化。在绣布上,她用一根针一根线创造出了汪洋恣肆的艺术境界,而且把东西方绘画艺术风格糅进了自己的原创作品中,融工笔、写意于一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酒香不怕巷子深,朱寿珍,这个名字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和喜爱。而她忙碌的身影,又常常出现在各个艺术舞台上。2008年,她举办了一个月的“针尖上法国”刺绣展览,其完成的20幅作品,表达了中西方文化的交融,不同凡响;在中国紫檀宫,她举办了150幅作品展……她还是唯一被特邀参加了第57届世界妇女大会,并被授予“世界亲善大使”,她的原创作品《母与子》被联合国收藏。在韶山毛主席纪念堂,也有一幅她的作品《毛主席在庐山》被珍藏。她的作品曾在中、美、英、法、意大利、日本等国家展出,多次进行中外文化艺术交流。
现在,朱寿珍思考更多的问题是如何让自己的刺绣技艺传承下去。每年她的公司在暑期都会开办免费苏绣培训班,她还亲自教过几百个学生。她希望在其中挖掘出能延续苏绣事业、传承她技艺的学生。她说,“当今科技信息时代的发展,中国刺绣艺术是无法用其替代的,她是凝聚着我国五千多年东方文化的传承,她的过程就是中国人的匠心精神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