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皮与后路

来源 :北京广播电视报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iang_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大伯父曾说:“榆树浑身都是宝。”他说的“宝”,不是指金银珠玉,而是指能吃的东西。在他那里,金银珠玉都不能算是宝,因为守着珠宝箱,照样会饿死,只有粮食才是宝中之宝。
  榆树浑身都是宝,就是说它浑身上下都能吃。从花到籽,从叶到皮,直到里面白生生的木头——当然,吃木头的必定是败家子,只要是稍有一些教养的人,都应该知道即使是到了吃观音土的时候,也不能把榆树锯了吃掉,因为那是要留给子孙的。
  我的爷爷,在日子过得红红火火、铜钱满地都不屑去捡的时候,给他的子孙种下了一片榆园,为的就是防歉年。所以,在我们家里,榆树是不伐不卖的。
  古老的中国农民是很能为子孙打算的。因为心里装着子孙,甚至形成了一种文化:他们不怕穷人,穷人只要有子孙,就有不穷的时候;他们不怕地痞流氓,地瘩流氓只要有子孙,就说不定哪天就会改邪归正。但他们害怕无后的穷光棍——因为无后,与这个世界的关系就是“一锤子买卖”,只要自己不怕下油锅,就真的无所畏惧了,所以他们做起事来就会没底线。所以我常常想,一个时代让许多人没子孙,后果是难以估量的。我也常想,也许在那些即使自己饿死也肯不砍掉榆树的先人身上,才能看到人类道德的真谛。
  所以,浑身都是宝的榆树,能吃的事实上却只有几样:榆钱、榆叶和榆皮。榆钱不必说,至今在大饭店里仍很珍贵。我就吃过上百元一盘的榆钱。当时吃着,我就浑身不自在。不是嫌它价格高,我有一个改不掉的毛病:在农产品市场方面,立场永远在卖方,越贵心里越高兴。可是,这钱不该装进饭店老板的腰包,而应落到榆树的主人手里。所以,我一边吃着上百元一盘的榆钱,一边真想把这群食客都领到我的家乡。我仿佛已经看到了,一个七八岁的孩子麻利地脱光脚丫,刺溜一下爬上树梢,眨眼工夫就弄下了一大筐榆钱,而他收到的,应该是几年也用不了的学费。
  至于榆叶,我不喜欢它青春时代的娇嫩,尽管有许多人喜欢,用它做粥、做菜豆腐;我更喜欢的是它进入壮年之后,有点老,有点硬,和在高粱面里做窝窝头。树叶要多一点,面粉要少一点,勉强攥成团,放进锅里蒸。吃的时候,可以一层层、一块块地揭开来,放进嘴里,能吃出老牛嚼草的声音,那才有味道。
  然后才是榆皮,它的吃法就不一样了。首先它很珍贵,试想,无论什么树,剥皮后是会死的。榆树为子孙两种,谁会好好地把树皮剥掉呢?在我家乡的历史上,榆树皮被剥掉只有两次:一次是1942年,时逢战乱,一些树皮就被剥掉了;另一次是1960年,全村的榆树都露出了白白的木头。但无论哪一次,你只要仔细看,就会看到每棵树的皮都没有完全被剥光,仍有上下相连之处,那样榆树就不会死掉了。这也是中国农民的一种活法。无论什么时候,都要留后路。
其他文献
提起作家“唐一正”,别说文学爱好者,就是在作家圈内,也是很少有人知道的。但若提起“柯蓝”,文学爱好者肯定会十分熟悉。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柯蓝与周立波、康濯、蒋牧良并称湖南省文学界四大巨头。成名作《早霞短笛》散文诗为20世纪50年代的青年争相传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后,他撰写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用章回体描述抗日战争的长篇小说《洋铁桶的故事》,得到毛泽东的赞扬;撰写了中国唯一一部反映延安大生产运动的
期刊
“看此人真叫帅,身高体胖大脑袋,白白的皮肤头发少,眯缝着眼睛透着环,悟性好,反应快,天桥出了个九大怪。”这第九大怪就是评书演员王玥波,这是女评书第一人连丽如先生在电视台做节目时,即兴替王玥波做此开脸的,而连先生就是他的义母,也是他的伯乐。  王玥波1978年生于北京,8岁开始学习相声。他说那时是因为喜爱,而学也是从模仿开始的。“少年之家”成立相声班,王玥波因为能说故事被吸收进去。在“少年之家”王玥
期刊
今年的3月14日,中央电视台2015“寻找最美医生”大型公益活动颁奖典礼隆重举行,有10位医生获得“最美医生”称号,中华健康快车团队获得“最美医生”团队称号,其中胡大一等10人被推选为“特别关注医生”。胡大一教授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最美人物”。  乘客突发心梗  幸遇著名心血管专家胡大一  去年10月25日,一位叫李翔的年轻人和妻子以及不到一岁的双胞胎孩子,坐在G672次列车15号车厢的座椅上,等
期刊
当年在空政文工团新作品演唱会上,22岁的佟铁鑫演唱了一首作曲家羊鸣为他量身创作的歌曲——《晨风吹过机场小道》,而台下正坐着著名作曲家施光南,也许正是彼此的眼神、心灵、艺术通感在一刹那间的交汇,开启了乐坛这段10年的合作佳话。  当时施光南在为电影《当代人》的主题歌《年轻的心》寻找演唱者,佟铁鑫的声音和演唱令他有“得来全不费工夫”的惊喜。此后直到1990年施光南去世,佟铁鑫与这位音乐大师、人民音乐家
期刊
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学习工程学的都知道干毅的大名,这个来自青田,毕业于英国皇家军官学校和英国剑桥大学,被周恩来称之为“文武全才”的科学家曾经是科学界的泰斗人物。他在“文革”中经受非人的遭遇,却始终保持豁达的人生态度,在教育上更是将自己深厚的学养和乐观的精神传递给子女。在他的言传身教下,他们家走出了11个博士,他的大女儿干荣珠是孟菲斯州立大学博士,长子干高雄和次子干小雄都是堪萨斯州立大学博士。所以干荣
期刊
2013年9月,在满52岁生日前不久,李开复被诊断罹患淋巴癌晚期,腹部被查出26个淋巴肿瘤。仿佛从云端瞬间坠落,他第一次感受到死神离得那么近,刹那不知身在何处,渺小且无助。从一开始立遗嘱放弃治疗,到植入人工血管冒险化疗,直到2015年6月30日肿瘤消失,这段不在他人生计划里的“假期”,意外让他的生命有了深刻的回旋。  2015年7月,李开复在新书《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学分》中首次揭开了患癌后的神秘
期刊
中国乒乓球队总教练刘国梁有一双胞胎爱女,今年5岁,小名分别是赢赢和一一。名字是妈妈取的,寓意明了:先赢球,再拿第一。  很多运动员做父母后都不希望子承父业,因为他们不忍让孩子体会其中的艰辛。可在刘国梁看来,竞技体育固然残酷,但如果总是赢的话,也就不会觉得残酷。他说:“通过自己努力征服世界的感觉很美好,只是有这种感觉的人不那么多。”  刘国梁是宁愿用十次失败换来一次成功的人,他希望女儿们能从小感受体
期刊
贾樟柯:最大的影响从陈凯歌而来  贾樟柯,山西汾阳人,北京电影学院1996级文学系进修班学生。  不过说起当年贾樟柯考取北京电影学院,最大的影响还是从陈凯歌这里来的。1990年,贾樟柯面临着当兵或者落榜后继续考大学的选择,由于父亲的坚持,他背上行囊自费去山西大学念美术。有一天,贾樟柯实在无聊,于是买票进了电影院,看到陈凯歌导演的《黄土地》,忍不住一边看一边流眼泪。看完之后,他发誓以后一定要当上导演
期刊
1949年5月27日下午4点左右,一辆吉普车停在了南京西路1081弄重华新村门口。从车上跳下一个年约50岁、一身戎装的男人,熟门熟路地走入弄内,他就是夏衍。  1949年5月27日下午4点左右,一辆吉普车停在了南京西路1081弄重华新村门口。从车上跳下一个年约50岁、一身戎装的男人,熟门熟路地走入弄内。居民们惊呆四顾,这个腰佩手枪的人是何方神圣,“怎么径直到了这里?”这男人在59号A楼门前停下,闻
期刊
她,是第一个在体操高低杠项目上战胜俄罗斯名将霍尔金娜的中国姑娘。  1996年7月28日,是她15岁的生日,也是亚特兰大奥运会女子高低杠决赛的日子。初出茅庐的她尽管掌握了在今天看来依然是难度很高的动作,但在有着“冰美人”之称的名将霍尔金娜面前,她还显得太稚嫩。比赛结果,她拿到了银牌。一年后的世界体操锦标赛上,她第二次与霍尔金娜相遇,这次她只获得了第三名。  但是,这两次竞争之后,霍尔金娜也不敢轻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