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古代古典诗词是我国诗歌百花园中的奇葩,多少年来,让无数中外人士为之倾倒、为之折腰,而细品诗歌蕴义,我们可以很快发现,诗歌的魅力不仅在于表面用字、用词的对仗及韵味美,深入挖掘诗歌内在,我们可以发现,意向与情感表达才是诗人所要表达的深层次内涵,而意向往往化身为一种具有高级审美价值的意境,用以寄托、表达诗人的内心思绪。
关键词:古典诗歌;意向;情感表达
古典诗歌构建了诗歌百花园中惊艳的一幕,让人为之叹服,笔者在研究、思考相关古典诗词的基础之上,发现诗人往往在作诗时会用到某些意向,不少意向还具有典型意义和审美价值,笔者综合起来,认为山水、月亮、流水,这三种意向极为常见,也构建了丰富的诗歌意境及内涵,寄托了诗人的内心情感。
1 “山水”意象,惆怅心理
古典诗词中关于山水诗的诗歌数量是很多的,纵观不少古典诗词,我们发现,在古代交通不便、信息不发达,人们往往要越过千山万水才能与友人、爱人相逢,一旦离别,又将面临着千山万水的阻隔,因此,很自然的,在古人吟诗时,就会把惆怅的思绪通过山水来表达,山水不仅成为时空上的阻碍,也成为了诗人内心的阻碍,这就是意向的外在表现形式。比较具有典型性的就是《诗经》与《古诗十九首》之中的例子。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盈盈一水间,默默不得语。”
在诗经《秦风·蒹葭》一文中,诗人描绘出了这样一幅景致:深秋霜露时分,诗人伫立在河边,远远地凝视着河对岸,河对岸就是伊人所在的方向,而在诗人的想象中,此刻对岸的伊人一定是长裙飘飘、袅娜多姿,但是诗人与伊人之间隔着一道河水,诗人可望而不可及。在这里,山水成为一种意向,暗示着天涯咫尺、一水相隔,诗人看着苍茫的河水,深感惆怅。
在《迢迢牵牛星》中,诗人从女性的角度,想象着织女的生活,写到了织女会因为相思而无心织布,诗人与佳人之间,仅仅隔着一到又清又浅的河水。在这里,山水不仅成了现实的阻碍,也成了诗人心里的阻隔,山水成了诗人心中惆怅的源泉。
以“山水”作为意向的案例举不胜举,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也是表达了临别之时,用山水比作情深意切,这是对深水意向的一种升华,一般来说,山水成为阻碍,引发作者的惆怅、忧伤的情怀,同时,山水也成为一种对感情的考验,跨越山水,就能与爱人、友人相逢,不正是从反面说明了爱之深、情之切吗?
2 “月亮”意象,思乡情切
月亮在古典诗歌的意向中,可谓十分频繁,望月思乡、望月思人,这与月亮的物理性质也有着必然的联系。月球约一个农历月绕地球运行一周,因为月球的自转周期和它的公转周期是完全一样的,我们只能看见月球永远用同一面向着地球。从外形上看,月亮呈现出“曲”和“圆”两种形状,圆形给人以丰盈、圆满的审美意识,曲形则给人以回旋、柔美的审美意识。在光芒上,月亮的光或银白,或微黄,给人一种光亮柔和、清新淡雅的审美体验。含蓄柔和的光彩,最符合中国古典诗人的审美追求。这个审美追求强化和契合了诗人对月亮意象的“悦目”之美。
最具有代表性的使用“月亮”意向最多的诗人就是诗圣杜甫了,在杜甫创作的诗歌中,咏月诗颇有特点,梳理一下,仅诗题中有月的就有二十多篇,为咏月诗歌的传承与创新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我们看《月》(其一):
万里瞿唐月,春来六上弦。
时时开暗室,故故满青天。
爽合风襟静,高当泪脸悬。
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这首诗,杜甫以“月”为题,阐释了月亮意象的另一重含义。全诗以明月寄托思情,用同一轮明月寄予两地的思念,将悠远绵长的思情与孤独寂寞感伤交织相容,最后形成一种寂寥苦思、清丽深婉的清凉的氛围,这就更容易引起读者与之同悲的共鸣。
又如《月》(其二):
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入河蟾不没,捣药兔长生。
只益丹心苦,能添白发明。
干戈知满地,休照国西营。
此诗也是表达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在这首诗中,杜甫的月亮意象有了更新的意义。“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一二句描绘出了一幅凄冷萧瑟的场景,渲染出一份清秋的萧瑟气息,表达出了诗人对故乡亲人的思乡之情。“月清影”一句寄托了诗人对月亮的无限抒怀,而这里月亮下诗人的清影与月亮独自悬于一方的清影已经融为一体,在杜甫的艺术空间里,月亮和自身经常形影不离,情感交织。《月夜》这首诗是杜甫的月亮诗中的经典之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诗人将遥远的两地情用一种创新的手法来表现。诗中并没有写出自己如何思想妻子和孩子,而是通过“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的想象写出了对方是怎么样的思念自己,这种角度在中国古典诗歌上实属少见。《月夜》更重要的艺术价值在于全篇一开始就用月亮意象铺垫和渲染了全诗的气氛,这首诗中的月亮意象一共出现了两次,“今夜鄜州月”一句点名了诗人当时的境况,看着明月,望月抒怀;“清辉玉臂寒”一句虽然没有出现“月”字,但这也是诗人月亮意象的一个层面,诗人借月亮的“清辉”,想象着妻子在异地的情形。
3 “流水”意象,功名遐想
“流水”意向在古典诗歌中也较为常见,结合流水本身的特征,与流逝、时间、生命、青春等都有着直接的联系,自然与诗人的功名利禄也有着必然的割之不断的关联。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在其《登高》中就用了东去的长江的流水作为一种意向,意在表达自己感慨时光流逝,而壮志难以实现。
在我看来,流水意向用的最为淋漓尽致的要数张若虚了,在他那首被赞为“孤篇压全唐”的诗歌《春江花月夜》中,他正是运用了流水这一个意向,让古今中外的诵读者得到了共鸣,也不禁佩服他的文才。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一曲游子相思惆怅之篇竟被诗人演绎得如此音调优美、词清语丽,如果说诗韵在于其表面洗净了六朝宫体的浓脂腻粉,那么内在则是超越了世俗,写尽了关于宇宙、生命、哲学的奥秘,这些魅力很大层面上来说是归功于“流水”意向的功劳。流水是流逝的青春,流水又是今古不变的自然规律,透彻了人生的真谛,也就明了了春江花月的绚烂。
总之,作为今人,有幸站在文艺百花园中吟诵古典诗歌,这是一种时过境迁的幸运,在吟诵之余,不免深深膜拜那些留下诗篇的古代诗人,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而古典诗词的魅力却深深沉淀于岁月,与流逝无关。
参考文献
1 马大龙,怎样鉴赏古体诗词中的形象[J].教师,2012(01)
2 王世海,杜诗“诗史”说当时意象探究[J].中国韵文学刊,2006(02)
(责任编辑 杜和)
关键词:古典诗歌;意向;情感表达
古典诗歌构建了诗歌百花园中惊艳的一幕,让人为之叹服,笔者在研究、思考相关古典诗词的基础之上,发现诗人往往在作诗时会用到某些意向,不少意向还具有典型意义和审美价值,笔者综合起来,认为山水、月亮、流水,这三种意向极为常见,也构建了丰富的诗歌意境及内涵,寄托了诗人的内心情感。
1 “山水”意象,惆怅心理
古典诗词中关于山水诗的诗歌数量是很多的,纵观不少古典诗词,我们发现,在古代交通不便、信息不发达,人们往往要越过千山万水才能与友人、爱人相逢,一旦离别,又将面临着千山万水的阻隔,因此,很自然的,在古人吟诗时,就会把惆怅的思绪通过山水来表达,山水不仅成为时空上的阻碍,也成为了诗人内心的阻碍,这就是意向的外在表现形式。比较具有典型性的就是《诗经》与《古诗十九首》之中的例子。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盈盈一水间,默默不得语。”
在诗经《秦风·蒹葭》一文中,诗人描绘出了这样一幅景致:深秋霜露时分,诗人伫立在河边,远远地凝视着河对岸,河对岸就是伊人所在的方向,而在诗人的想象中,此刻对岸的伊人一定是长裙飘飘、袅娜多姿,但是诗人与伊人之间隔着一道河水,诗人可望而不可及。在这里,山水成为一种意向,暗示着天涯咫尺、一水相隔,诗人看着苍茫的河水,深感惆怅。
在《迢迢牵牛星》中,诗人从女性的角度,想象着织女的生活,写到了织女会因为相思而无心织布,诗人与佳人之间,仅仅隔着一到又清又浅的河水。在这里,山水不仅成了现实的阻碍,也成了诗人心里的阻隔,山水成了诗人心中惆怅的源泉。
以“山水”作为意向的案例举不胜举,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也是表达了临别之时,用山水比作情深意切,这是对深水意向的一种升华,一般来说,山水成为阻碍,引发作者的惆怅、忧伤的情怀,同时,山水也成为一种对感情的考验,跨越山水,就能与爱人、友人相逢,不正是从反面说明了爱之深、情之切吗?
2 “月亮”意象,思乡情切
月亮在古典诗歌的意向中,可谓十分频繁,望月思乡、望月思人,这与月亮的物理性质也有着必然的联系。月球约一个农历月绕地球运行一周,因为月球的自转周期和它的公转周期是完全一样的,我们只能看见月球永远用同一面向着地球。从外形上看,月亮呈现出“曲”和“圆”两种形状,圆形给人以丰盈、圆满的审美意识,曲形则给人以回旋、柔美的审美意识。在光芒上,月亮的光或银白,或微黄,给人一种光亮柔和、清新淡雅的审美体验。含蓄柔和的光彩,最符合中国古典诗人的审美追求。这个审美追求强化和契合了诗人对月亮意象的“悦目”之美。
最具有代表性的使用“月亮”意向最多的诗人就是诗圣杜甫了,在杜甫创作的诗歌中,咏月诗颇有特点,梳理一下,仅诗题中有月的就有二十多篇,为咏月诗歌的传承与创新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我们看《月》(其一):
万里瞿唐月,春来六上弦。
时时开暗室,故故满青天。
爽合风襟静,高当泪脸悬。
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这首诗,杜甫以“月”为题,阐释了月亮意象的另一重含义。全诗以明月寄托思情,用同一轮明月寄予两地的思念,将悠远绵长的思情与孤独寂寞感伤交织相容,最后形成一种寂寥苦思、清丽深婉的清凉的氛围,这就更容易引起读者与之同悲的共鸣。
又如《月》(其二):
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入河蟾不没,捣药兔长生。
只益丹心苦,能添白发明。
干戈知满地,休照国西营。
此诗也是表达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在这首诗中,杜甫的月亮意象有了更新的意义。“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一二句描绘出了一幅凄冷萧瑟的场景,渲染出一份清秋的萧瑟气息,表达出了诗人对故乡亲人的思乡之情。“月清影”一句寄托了诗人对月亮的无限抒怀,而这里月亮下诗人的清影与月亮独自悬于一方的清影已经融为一体,在杜甫的艺术空间里,月亮和自身经常形影不离,情感交织。《月夜》这首诗是杜甫的月亮诗中的经典之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诗人将遥远的两地情用一种创新的手法来表现。诗中并没有写出自己如何思想妻子和孩子,而是通过“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的想象写出了对方是怎么样的思念自己,这种角度在中国古典诗歌上实属少见。《月夜》更重要的艺术价值在于全篇一开始就用月亮意象铺垫和渲染了全诗的气氛,这首诗中的月亮意象一共出现了两次,“今夜鄜州月”一句点名了诗人当时的境况,看着明月,望月抒怀;“清辉玉臂寒”一句虽然没有出现“月”字,但这也是诗人月亮意象的一个层面,诗人借月亮的“清辉”,想象着妻子在异地的情形。
3 “流水”意象,功名遐想
“流水”意向在古典诗歌中也较为常见,结合流水本身的特征,与流逝、时间、生命、青春等都有着直接的联系,自然与诗人的功名利禄也有着必然的割之不断的关联。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在其《登高》中就用了东去的长江的流水作为一种意向,意在表达自己感慨时光流逝,而壮志难以实现。
在我看来,流水意向用的最为淋漓尽致的要数张若虚了,在他那首被赞为“孤篇压全唐”的诗歌《春江花月夜》中,他正是运用了流水这一个意向,让古今中外的诵读者得到了共鸣,也不禁佩服他的文才。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一曲游子相思惆怅之篇竟被诗人演绎得如此音调优美、词清语丽,如果说诗韵在于其表面洗净了六朝宫体的浓脂腻粉,那么内在则是超越了世俗,写尽了关于宇宙、生命、哲学的奥秘,这些魅力很大层面上来说是归功于“流水”意向的功劳。流水是流逝的青春,流水又是今古不变的自然规律,透彻了人生的真谛,也就明了了春江花月的绚烂。
总之,作为今人,有幸站在文艺百花园中吟诵古典诗歌,这是一种时过境迁的幸运,在吟诵之余,不免深深膜拜那些留下诗篇的古代诗人,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而古典诗词的魅力却深深沉淀于岁月,与流逝无关。
参考文献
1 马大龙,怎样鉴赏古体诗词中的形象[J].教师,2012(01)
2 王世海,杜诗“诗史”说当时意象探究[J].中国韵文学刊,2006(02)
(责任编辑 杜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