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茶的高低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sinstr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旅居新西兰,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影视传媒硕士,曾在福州从事媒体工作多年,有小专栏见诸《钱江晚报》、《福州晚报》等,小说、随笔见于《上海文学》、《上海文坛》等杂志,自认是一只除茶文化之外还爱好许多的三脚猫。
  关于下午茶的文章有过不少了,关于“高茶”和“低茶”的疑问却始终不绝于耳:倘有人请赴一个“High Tea”的派对,是不是就是通常说的下午茶会呢?为什么有High与Low之分呢?
  通常所知下午茶习俗始于公元1840年的英国。由于其时晚餐要迟至8点半到9点才开始,到了白昼很长的夏季,晚饭时间还会推迟。当时的第七任贝德福德女公爵安娜腹空难耐,叫仆从悄悄弄了些饼干之类的小点充饥。从此晚餐前用些小点、可能还附带上一壶茶的模式形成气候,所谓Afternoon Tea“下午茶”即此。安娜先是在Belvoir城堡住过一阵儿,常请朋友在下午5时到城堡里喝茶;等回到伦敦住时,她还寄卡片给友人,请他们前来“喝茶、散散步”。这种做法很快被争相效仿,成为上流社会的女主人们风雅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能断言下午茶的兴起归功于安娜一人。她不过是使下午茶得以普及的贵妇之一。
  现在要说到下午茶的另一个源头:大约自1819年始茶舞成为英国很受欢迎的社交方式。一众朋友或是点头之交在下午5点到6点半之间聚集,围着舞池摆上一些桌椅,人们下场跳舞时,茶和一些小点心也陆续摆放上桌,供人自由取用。所以从时间上算,茶舞也很可能才是下午茶滥觞的直接源头。
  早先有产阶级女性的社交不得不以家庭为舞台,下午茶正是女性互访、展示丰润秀臂和私密生活场景的最佳活动。在茶会上,泡茶的是女主人。家中的茶叶平时锁在茶箱里,由女主人掌握着钥匙。往客人茶里加柠檬、奶和糖也是女主人的份内事。
  19世纪的英国社会还是典型的男主外、女主内,而男主人尽管在等级系统中压过他的女人一头,女主人却能通过泡茶及掌控茶叶的取用;在她温暖体已、茶香水热的茶会上体现自己的地位,这算不算是微妙的平衡呢?
  


  由于最初糖和茶是只有贵族才能弄到的稀罕物,这两样便成了人们炫耀权势及财富的寄寓。虽然到了后来糖和茶已成为公众的消费品,它们仍象征了某种上流生活品质。往茶里加糖加奶之类的举动,想来是有炫富的意味的。 下午茶的开始时间是3点半、4点还是5点?这个问题争论不休,但多数公司和家庭都选择4点作为下午茶时间。在人家里用下午茶,晚7点前一定要告辞。区分下午茶和高茶,亦可以由此入手:高茶的时间要更晚,常常成为晚餐的替代。高茶还要提供比较多的食物,它的别称是“meat tea”-肉茶,可知油水多,非一般的小饼干和三明治可比的。
  高茶的历史可上追到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工薪族下班回家。又乏又累。他们的桌上放着奶酪、肉食(随便什么肉)、面包、黄油、还有一壶茶。基本上这就是他们的晚餐了。我们不会在高茶的茶桌上看到一般下午茶会上的食物如松饼、手指三明治之类的。相对于在低矮的茶几上享用的下午茶-低茶,高茶是在高的餐桌上享用,所以称之为高。其实高茶发源于普通劳动者,代表的才是“低”阶层;低茶源于贵族,代表着“高”阶级。
  今天在英国,高茶与下午茶区分得还比较清楚;而我们如果去美国的饭店和茶室,便会碰到将两者混作一同的情况。在新西兰,常见的是下午茶会,严格意义的高茶也比较少见了。
其他文献
数年前,刘牧如很多年轻人一样,热爱咖啡与酒。咖啡的色香味,曾经很诱惑他。酒吧很闹,那时候,他以为那吵闹就是青春的本色。大家都沉醉在灯红酒绿里,以为,那就是表演之外的真实生活。后来,偶尔的机会遇见了茶,刘牧的心在茶的安抚下渐渐安宁。渐渐,他远离了酒与咖啡。  刘牧与茶的认识颇有戏剧性。三年前,在深圳,好友拿出珍藏的乌龙茶来款待他,醇厚的乌龙茶,咽下去时余香满口,丝丝回甘缠绕舌间。他忍不住一连喝了七八
期刊
在星罗棋布的浙江舟山群岛中,有一座形似卧海苍龙的小岛,仿佛镶嵌于莲花洋中的一颗瑰丽明珠,祥光闪耀,熠熠生辉。这就是为“中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普陀山。  普陀山以唐阎立本所绘杨枝观音圣像、九龙藻井、多宝塔为“镇山三宝”,有古刹、金沙、奇石、潮音、幻景之“五绝”,亦有莲午渡、短姑对迹、梅湾春晓、磐陀夕照、莲池夜月、法华灵洞等“十二景”,更有“香清可散净心中妄念,至味能悟得佛法妙谛”的普陀佛茶。  普陀
期刊
美丽的周庄,被誉为“江南第一水乡”,这个有着900年历史的古镇,不仅有着满眼钟灵水秀的美景,还绕着浓郁的茶香。在周庄里,“人人爱喝茶”,周庄的“阿婆茶”是当地的一大特色。乡邻街坊,男女老少。围坐“吃”着“阿婆茶”,显现出周庄人恬静安逸的生活。  周庄的“阿婆茶”年代久远,由祖祖辈辈流传下来,到现在已形成了一种民俗文化。据说,在周庄的商榻,有一个善良的老婆婆,名叫阿蒲。她爱茶种茶,把采来的一些茶叶送
期刊
世界医学上曾经有个“不解之谜”:亚洲人吸烟率很高。但心脏病和肺癌发病率却较低。例如,在10万名美国男性中每年有348人死于冠心病。而在日本,吸烟率远高过美国。但在日本,死于冠心病的人数仅为186人。另外,韩国的吸烟人口比例也高于美国,但肺癌发病率仅约是美国的60%。  这个“亚洲之谜”曾经困扰过很多医学专家。但现在,美国医学家研究后发现,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饮用绿茶是其中原因之一。    在日本、
期刊
广州有不少茶楼,但依湖而建的流花湖茶艺城却是一道独特而恬美的风景。  十年前,香港即将回归,广州的旅游业空前高涨,在流花湖公园的西苑,广阔优美的湖天一色,诞生了流花湖茶艺城。    茶艺城有专门喝茶的“迴波榭”。既是“榭”,自然依水而建,与湖水相伴,装修得古色古香。室内存放着多种难得的好茶与茶具,室外数张茶榻临着栏杆,波光荡漾中。茶香缭绕。  茶船则与“迴波榭”隔水相望,踩过木板小桥,才能进入窗明
期刊
黄金茶,一直以为茶是清雅之物,怎么起这么个“俗气”的名字呢?第一次喝到湖南保靖黄金茶的时候,印象还算不错,可却因为这个俗气的名字而遭到我的排斥……    邂逅    去年4月上旬,应朋友之邀参加了一个新茶品赏会。茶艺员递给我的是一玻璃杯用滚开水冲泡的绿茶。茶叶看起来并没什么特别,像常见的毛尖茶。倒是香气不错,纯正的板栗香,浓而不重,还透着几分清雅。啜一口。微苦但不涩,而且苦感很快化开回甘,瞬间一种
期刊
拓,即把碑刻、铜器等的形状和上面的文字、图形印下来。  我国种茶、制茶和饮茶古已有之,一些重要的茶事难免有一些刻石为记,而这些碑碣被后人拓下,就成为宝贵的拓片茶文化或拓本茶文化。    拓片一:碑拓片  福建泉州南安莲花峰石上,有一处刻有“莲花荼襟”四个大字。偶见有人介绍此石刻时常把“莲花荼襟”误为“莲花茶襟”。虽然“茶”、“荼”古时相通,但在“太元丙子”(公元376年)时主要用“荼”字,石刻亦为
期刊
这是一次春茶的嘉年华,这是一场所有好茶之人的狂欢节。  6月23日,福州五四路置地广场彩旗飘扬,由本刊主办、九峰名茶协办的“2006春茶品茗品牌推介会”在众多爱茶之人的期待中精彩亮相。  此次受邀出席推介会开幕式的茶界专家有中国茶叶界泰斗97岁高龄张天福老先生、中国陶艺界的高级工艺美术师吴鸣等众多嘉宾。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朱清为本次推介会发来了贺信。    这是一场精彩绝伦的活动,让我们一起来
期刊
第六问 如何客观评价中国茶道?  “茶道”一词最早见于唐代诗僧释皎然的《饮茶歌诮崔石使君》:“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由此可知,早在唐代就已经饮茶有“道”了。  古往今来,谈茶论道的人很多。但由于种种原因,中国茶道一直未能“大行其道”。茶文化只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里一个小小的板块,而且一直流行于历代僧道缁流、文人雅士和部分帝王贵胄间,并不完全符合社会及大众的审美趣味。饮茶仅仅是民众的一种
期刊
于文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的顾问。1940年出生于陕西老茶区紫阳县,生在茶区,长在茶区,他一生的志愿是教书育人并当个好作家。1994年,丁文推出《中国茶道》一书,界定“茶道”概念,创建“茶道学”,此书先后4次再版并传播到海外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此后10年间,他先后出版了《茶乘》、《大唐茶文化》、《陆羽大观》、《茶魂》等书,共计176万宇。  人们一提“茶马古道”,就以为是在云南。实际上,在陕西宁强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