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在城里的桑树

来源 :科教新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gerwi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单位在一个老旧小区里,前排是办公楼,后排是家属楼,在两楼之间靠近办公楼一侧,有一棵碗口粗的桑树。
   没人知道这棵桑树是什么时候出现的,直到有一年,一位同城的朋友在微信朋友圈里求助,说是他上小学的孩子在养蚕,求助哪儿能找到桑树。我告诉他,我单位的院子便有一棵。他很惊讶,城里还能找到桑树?
   在二楼的楼道一伸手就可以够到桑树的树枝,朋友非常开心。他说要不是我告知,他不知道要驱车多少公里去城外找桑树,他平时在家少,很少陪伴儿子,感到很愧疚。因此,儿子喜欢养蚕宝宝,他无论如何也要满足孩子的这个愿望。
   一棵平时没怎么留意的桑树,却满足了一位父亲的爱子之心,我突然为这颗桑树感到骄傲起来。朋友走后,我默默地站在窗前,仔細打量起这棵树来。它并不魁梧,因为夹在两楼之间,只能努力地往上生长,便显得瘦瘦高高的,像极了一位初来乍到的腼腆少年。
   我以为这事就此了了,不料这却只是个开始。
   第二天下午,我听到楼道里有孩子的声音,一看,几名孩子在二楼楼道上东张西望的,是那种想采桑叶,又担心被人说的样子。当然,没人愿意去打碎一群少年的梦。此后的一段时间,几乎每天放学后都有孩子前来采桑叶,小院居民也从来没人嫌吵,有几次,我还看到在院子里转悠的老伯帮孩子们采桑叶。
   整个春天,这棵桑树都在为孩子们奉献着叶子,它也像遭了难一样,除了主干最高处一枝独秀,周边能够得着的地方都被采光了,只剩下光秃秃的树枝。我开始心疼这棵树了,也后悔自己多嘴了。
   然而,我的顾虑是多余的,夏日的脚步刚抵达,这棵树便满血复活了,新抽出来的枝丫像箭一样射向四周,没几天茂密的树叶便把半个院子罩得严严实实的,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我真为它生命的顽强和对人的宽容感慨!
   从此,每年的春日,小院里都会出现前来采桑叶的小学生,他们如同候鸟般聚集在小院,叽叽喳喳地给小院带来生气。到了暮春,他们又如同候鸟般突然消失,小院便又恢复到往日的宁静之中。
   一晃很多年过去了,那棵桑树依然在院子里继续着它的春夏秋冬,它在这座小城里也继续着它的传说,而我也听人说,当年前来采桑叶的孩子当中,居然有考上博士研究蚕桑和丝绸的。
其他文献
如何让学生喜欢自己的课?必须说明,“让学生喜欢”并不是评价一堂课的唯一标准,甚至不是第一标准。道理很简单,课堂教学的目的是“传道授业解惑”,而不仅仅是让孩子“喜欢”。换句话说,课堂教学承载着教师的育人使命,这种“育人使命”通过课程内容来体现,并由教师的教学来完成,所以教学重点、知识目标、能力要点,还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都得通过我们的课堂传递给学生。这就是“好课的意义”。如果一堂课没有这些意义,就
期刊
陽春三月,为了丰富教师们的业余生活,增强教职工的团队意识和凝聚力,使教师亲近自然、陶冶情操、缓解压力,3月13日,津市市第一小学工会组织全体教职工前往澧县黄家套开展春游活动。   大风吹热身运动、夹弹珠接力游戏、气球传纸杯接力赛和刺激的抢水能手等趣味游戏,让大家享受了一场酣畅淋漓的户外运动。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既放松了心情,又加深了彼此的情感,更增进了教师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更好地开展工作营造
期刊
要培养学生的幸福感,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懂得学生的幸福。   经常有语文老师在课堂上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他们会对学生说:“这篇习作字数不限,已经放宽了要求,你们不要咬着笔杆,说不知道写什么。”可学生不喜欢在程式化、在虚构中去写作,学生更喜欢在契机中写作,在灵感中成篇。其实,学生的幸福很简单,老师的一句问候、一个微笑、一声表扬、一次兴趣活动,甚至一节稍有改变的课堂,学生便能雀跃,便能幸福,且保持热
期刊
“三月里來好风光,我们一起植树忙,沙漠里、小溪旁、山岗上,我们把那树儿植成行……”日前,隆回县九龙学校米胜光老师创作的植树节公益歌曲《我们一起长成祖国的栋梁》在校园广泛传唱,受到师生一致好评。   据悉,该校历来重视体艺教育,一直大力推动本土音乐教材的开发。校长刘磊在校本教材开发总结会上指出,我们一定要努力支持一线教师开发出适合本土特色的乡土教材,让孩子们感受更地道的艺术美。
期刊
我们班有许多特点鲜明的孩子,而最广为人知,也最让老师们头疼的是小好。小好是转来的新同学,因为他很少安安静静地端坐在教室内,于是同学们称他为 “爱玩‘消失’的小好”。   早自习,我看到教室里他的座位空着,向班长问起他的行踪,班长说:“小好去厕所了”。上课铃响了,小好还没进教室,我再问,他的同桌说:“他还在厕所”;课间休息想找他改道错题,学生说:“老师,我们找不到他,他可能在厕所。”……我以为小好身
期刊
“不齿”表示极端鄙视。“不齿”的本义是不按照年龄排座次前后,定尊卑之别。周代有党正的官职,职责之一是祭祀饮酒的时候,要负责“正齒位”,即按照年龄的大小来定座次。对于有官爵的人来说,还有这样的规定:“一命齿于乡里,再命齿于父族,三命而不齿。”意思就是:有一命这个最低官爵的人,要和同乡的众宾序齿,按照年龄排座次;有再命这个官爵的人,要和父亲的亲族序齿,按照年龄排座次;有三命这个官爵的人,则“不齿”,因
期刊
体育中考那天早上,天阴沉沉的。我陪学生来到考试地点,体育委员组织大家热身,热身动作做到一半就下起了雨。学生四处躲雨,有几个学生脚底打滑,摔倒在地。过了一阵雨停了,考试如期进行,200米跑、男生单杠、女生仰卧起坐,所有项目依次进行。   学生进入考场后,我只能在场外等候。他们考得如何?我有点担心,一是下雨导致场地湿滑,二是学生此前的训练不到位。   考试结束,学生陆续走到我身边,吐槽和抱怨不绝于耳。
期刊
与其他文体相比,侦探小说其实是一种现代发明。   侦探小说第一次来到中国是在1896年。当时,梁启超主编的《时务报》为了向中国人介绍西方的法律和习俗,在一年时间里刊载了4篇有关福尔摩斯的短篇小说。当时,福尔摩斯的名字被翻译成“呵尔唔斯”。   晚清时期,西方侦探小说在中国非常流行。有学者统计,那个时候大概一共翻译了1000余部西方小说,其中一半以上都是侦探小说。   为什么晚清读者喜欢读西方侦探小
期刊
尤克里里轻快的音乐响起,我在春色斑斓里放歌。   我要把《鲁冰花》唱给您听。   “我知道半夜的星星會唱歌 想家的夜晚 它就这样和我一唱一和……”   一切如昨,重访往日时光。那是一个下雨天,花针小雨淅淅沥沥,我如往常一般,骑着单车回家吃中饭。这条连通家与学校的路,我每天要骑上四遍,曾在骄阳的炙烤下汗流浃背,也曾在寒风的呼号里瑟瑟发抖。街道的每一个店面,每一处招牌我都烂熟于心。   “吱——”一个
期刊
【憎】让憎恨成为过去   “憎”,如果你现在仍“心”有憎恨,那么就到此为止,立刻放弃,让它成为“曾”经,成为过去。从现在开始,就心情愉悦,面带微笑,面对每个人,面对每一天,让自己成为一个快乐的人、一个幸福的人。   【杳】若不一查到底,最后只能无影无声   “杳”,无影无声的意思。“杳”与“查”比较起来,少了最底下的“一”横,告诉我们,对不正之风缺少一查到底的决心和狠劲,“查”就会成为“杳”,最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