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有效课堂教学情境,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饱满的热情进行教学,与学生进行自然的感情交流,为学生创设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这种环境下学得知识,形成能力以及潜移默化的接受教育。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能促进课堂教学,能激发孩子的兴趣,能让抽象的、符号的转化为具体的、形象的内容,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情感。本文试从六个方面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
【关键词】有效情境;学生;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R424.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1-0096-02
有效课堂教学情境,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饱满的热情进行教学,与学生进行自然的感情交流,为学生创设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这种环境下学得知识,形成能力以及潜移默化的接受教育。有效的课堂教育情境可以造成一种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向上的教育境界,使学生受到感化和熏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可以使学生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易于引起学习兴趣,从而去主动探究知识,并在新知识的基础上联想、综合、分析、推理,进行创造性学习。因此,创设有效课堂教学情境,对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试从七个方面浅谈有效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
1 融洽关系,创设有效情景
现代教学论认为:课堂教学除知识对流的主线外,还有一条情感对流的主线。师生关系好,彼此心里相容,教与学双方都会沉浸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之中,教师讲解激情满怀,生动传神,学生学习全神贯注,兴趣盎然。反之,师生关系不容恰,学生必然会感到一种心理压力,教师教学也不可能得心应手,课堂气氛势必沉闷、呆板。因此,民主、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是愉悦、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形成的基础。平日,教师要注意深入到学生中去,和学生打成一片,交知心朋友,建立起深厚的师生感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用亲切的眼神,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真诚地关怀和帮助每个学生,充分尊重他们,信任他们,尤其是关爱那些中差生.要允许他们在学习中出现错误,允许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允许学生质疑问难,对他们充满爱心、关心、热心、耐心和信心,巧妙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教”,从而形成强大的学习内驱力。
2 设置悬念,创设有效情境
设置悬念,创设有效情境,是指在教学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巧妙地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所采取的一种教学手段.它能使学生怀着积极的态度、满腔的热情投入到学习过程之中.例如在教“年、月、日”这节内容时,上课一开始教师就设置这样一个悬念:有一位老爷爷,他到2008年才过他的第18个生日,你知道他到2008年有多大吗?全班一下子讨论开了,在学生急于想知道老爷爷为什么只过18个生日的原因时,老师向学生出示课题“年、月、日”,并解释说如果学完这部分知识,你就会明白了.这种悬念的设置,令学生兴趣大增,急切地想第一个了解原因,使学生带者炙热的追求随教师进入了认识过程情境之中.
3 巧设疑问,创设有效情景
学生一般都有强烈的表现欲和成就欲,教师恰到好处的提问,会引发学生的热情,往往会产生“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因此,我们教学时,要根据教学内容,提出贴近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挑战性的宣布,老师不用计算就能知道哪些数可以被3整除,不信,试试看?学生纷纷举出愈来愈大的数,老师对答如流,准确无误.学生惊奇了,这里到底是什么“诀窍”呢?学生求知若渴的情绪被激活了.当学生通过观察,分析两组数后得出“能被3整除的数个位上不一定是0,3,6,9”的结论时,教师及时提出:“到底怎样才能快速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等问题,又一次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不知不觉投入到新知识的探索之中。
4 组织活动,创设有效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是意识的伟大培育者,又是智慧的创造者.”开展动手操作活动,顺应了小学生好奇爱动的心理特点,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又能使他们在亲自感知事物的同时,发展思维,开发智力,主动愉快地获取知识和技能.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体积计算”一节时,教师依据教材特点,指导学生将12个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木块,摆成各种不同的长方体,让学生边动手边判断所摆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并把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写成连乘算式求出积,再用数方块的方法说说这些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通过这一系列的操作,观察,思考,推理,既发现了规律,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开拓了思路,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5 发扬民主,创设有效情境
儿童好胜心强,教师应利用这一特点,发扬民主,激励学生勇于探索,勇于竞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在争论中明理长智,在“比”的心理作用下思维活跃,思维水平得到提高.在教学中,教师善于创造民主争论的情境,往往能使学生深受感染,积极开动脑筋,齐心协力把问题解决.例如,在学完用字母表示数,解简易方程后,有这样一题;已知A和B都是自然数,并且A+B=10,问他们这样的问题,学生很快找到正确答案.这时教师便因势利导地启发:想一想,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运用这条规律,你现在能解这道题了吗?学生由意见的不一致,到意见的一致,民主和谐的气氛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6 利用教材,创设有效情境
数学是一门理性思维很强的学科.作为教师,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特点,引导学生揭示数学知识中隐含的情感因素,唤起学生的情感意识,使其愉快地主动地去获取知识,以达到思维的目的.如通过诱发学生内在的审美情感,使学生在愉悦中解决问题.例如;计算1+2+3+4+5+……+100,可引导学生用数学美的眼光来观察这个算式,发现它蕴涵着和谐、有序的美,还具有1+100=2+99=3+98=……50+51=101的对称美,这时我们就可较容易地指导学生把加法算式转化为简单的乘法算式101*50=5050,另外,要充分发挥教材中的“你知道吗?”等有关栏目的作用,把教材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巧妙地勾起学生的情感,使其心情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数学教学是一门艺术,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也是一种艺术,它可以激发、唤醒、、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教师应因时、因地、因材、因人制宜地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力求使其积极转化为学生良好的内部心理气氛,这才是最终目的。
【关键词】有效情境;学生;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R424.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1-0096-02
有效课堂教学情境,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饱满的热情进行教学,与学生进行自然的感情交流,为学生创设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这种环境下学得知识,形成能力以及潜移默化的接受教育。有效的课堂教育情境可以造成一种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向上的教育境界,使学生受到感化和熏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可以使学生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易于引起学习兴趣,从而去主动探究知识,并在新知识的基础上联想、综合、分析、推理,进行创造性学习。因此,创设有效课堂教学情境,对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试从七个方面浅谈有效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
1 融洽关系,创设有效情景
现代教学论认为:课堂教学除知识对流的主线外,还有一条情感对流的主线。师生关系好,彼此心里相容,教与学双方都会沉浸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之中,教师讲解激情满怀,生动传神,学生学习全神贯注,兴趣盎然。反之,师生关系不容恰,学生必然会感到一种心理压力,教师教学也不可能得心应手,课堂气氛势必沉闷、呆板。因此,民主、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是愉悦、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形成的基础。平日,教师要注意深入到学生中去,和学生打成一片,交知心朋友,建立起深厚的师生感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用亲切的眼神,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真诚地关怀和帮助每个学生,充分尊重他们,信任他们,尤其是关爱那些中差生.要允许他们在学习中出现错误,允许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允许学生质疑问难,对他们充满爱心、关心、热心、耐心和信心,巧妙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教”,从而形成强大的学习内驱力。
2 设置悬念,创设有效情境
设置悬念,创设有效情境,是指在教学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巧妙地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所采取的一种教学手段.它能使学生怀着积极的态度、满腔的热情投入到学习过程之中.例如在教“年、月、日”这节内容时,上课一开始教师就设置这样一个悬念:有一位老爷爷,他到2008年才过他的第18个生日,你知道他到2008年有多大吗?全班一下子讨论开了,在学生急于想知道老爷爷为什么只过18个生日的原因时,老师向学生出示课题“年、月、日”,并解释说如果学完这部分知识,你就会明白了.这种悬念的设置,令学生兴趣大增,急切地想第一个了解原因,使学生带者炙热的追求随教师进入了认识过程情境之中.
3 巧设疑问,创设有效情景
学生一般都有强烈的表现欲和成就欲,教师恰到好处的提问,会引发学生的热情,往往会产生“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因此,我们教学时,要根据教学内容,提出贴近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挑战性的宣布,老师不用计算就能知道哪些数可以被3整除,不信,试试看?学生纷纷举出愈来愈大的数,老师对答如流,准确无误.学生惊奇了,这里到底是什么“诀窍”呢?学生求知若渴的情绪被激活了.当学生通过观察,分析两组数后得出“能被3整除的数个位上不一定是0,3,6,9”的结论时,教师及时提出:“到底怎样才能快速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等问题,又一次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不知不觉投入到新知识的探索之中。
4 组织活动,创设有效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是意识的伟大培育者,又是智慧的创造者.”开展动手操作活动,顺应了小学生好奇爱动的心理特点,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又能使他们在亲自感知事物的同时,发展思维,开发智力,主动愉快地获取知识和技能.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体积计算”一节时,教师依据教材特点,指导学生将12个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木块,摆成各种不同的长方体,让学生边动手边判断所摆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并把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写成连乘算式求出积,再用数方块的方法说说这些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通过这一系列的操作,观察,思考,推理,既发现了规律,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开拓了思路,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5 发扬民主,创设有效情境
儿童好胜心强,教师应利用这一特点,发扬民主,激励学生勇于探索,勇于竞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在争论中明理长智,在“比”的心理作用下思维活跃,思维水平得到提高.在教学中,教师善于创造民主争论的情境,往往能使学生深受感染,积极开动脑筋,齐心协力把问题解决.例如,在学完用字母表示数,解简易方程后,有这样一题;已知A和B都是自然数,并且A+B=10,问他们这样的问题,学生很快找到正确答案.这时教师便因势利导地启发:想一想,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运用这条规律,你现在能解这道题了吗?学生由意见的不一致,到意见的一致,民主和谐的气氛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6 利用教材,创设有效情境
数学是一门理性思维很强的学科.作为教师,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特点,引导学生揭示数学知识中隐含的情感因素,唤起学生的情感意识,使其愉快地主动地去获取知识,以达到思维的目的.如通过诱发学生内在的审美情感,使学生在愉悦中解决问题.例如;计算1+2+3+4+5+……+100,可引导学生用数学美的眼光来观察这个算式,发现它蕴涵着和谐、有序的美,还具有1+100=2+99=3+98=……50+51=101的对称美,这时我们就可较容易地指导学生把加法算式转化为简单的乘法算式101*50=5050,另外,要充分发挥教材中的“你知道吗?”等有关栏目的作用,把教材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巧妙地勾起学生的情感,使其心情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数学教学是一门艺术,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也是一种艺术,它可以激发、唤醒、、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教师应因时、因地、因材、因人制宜地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力求使其积极转化为学生良好的内部心理气氛,这才是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