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让你想舔它

来源 :销售与市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shiky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7月24日.美国《商业周刊》杂志公布—了2005年度全球创新企业二十强名单;其中苹果电脑以绝对优势排在第一位,其支持率高达25%,比排在第二位的3M公司高出13个百分点;苹果被评为全球最具创新精神的企业可谓当之无愧,苹果的发展史!本身就是一部不断锐意进取的创新史———那个被上帝咬下一小口的苹果,对于呼唤创新和突破的人类来说?似工具有永不衰减的魅力。
  
  特立独行,为创新而生
  
  在创办初期?苹果公司曾在楼顶悬挂海盗旗,向世人宣称“我就是与众不同”苹果公司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一种鼓励创新,勇于冒险的价值观;苹果也一直以这种独创精神为骄傲。
  新品开发引领时尚
  基于以上信念,苹果总是勇于否定自己,超越自己!不断推出更时尚更具魅力的新产品;
  自诞生之日起,苹果一次次推出革命性的产品和极具个性外观设计,让所有追求完美的人为主倾倒;包括IBM和微软在内的所有电脑厂商;无不跟着苹果约设计亦步亦趋-可以这么说。在IT业界,也许没有谁比苹果更具有创新能力。
  苹果在1977年推出的“苹果Il”电脑,自公司带入了第一次辉煌。“苹果II电脑”设计新颖、功能齐全、使用方便,打破了之前电脑沉重祖笨。设计复杂、难以操作的形象:作为当时全球第一台有彩色图形界面的微电脑,“苹果II电脑”被公认为电脑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在随后几年的时间里,苹果电脑的旋风便席卷了整个美国,苹果几乎成为个人电脑的代名词,一场“个人电脑革命”也随之在美国轰轰烈烈地展开。
  1989年,苹果公司开发了世界上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笔记本电脑;这台外观“另类”的产品,为以后笔记本电脑的造型打下了基础-而苹果公司1997年推出的苹果PowerBook100型笔记本电脑产品则开创了现代笔记本电脑的概念模式。
  “3984”挑战IBM
  不仅仅是产品,在传播方面,苹果也总在追求颠覆传统。7984年,初出茅庐的苹果公司向当时占统治地位的IBM发起了一次堪称经典的挑战。
  阴森的大厅内,无数机器般冷酷的精悍男子整齐排列着-高悬的超大屏幕中,冷峻的“领袖”在训话-忽然一个身材健美的女子手握大锤冲进了大厅?她身穿一条红色短裤和一件白色Mac背心,在她身后有手持重型武器的警察在追赶-;中破重重阻隔,女子奔到屏幕前,扭转身躯,使出全身的力气掷出铁锤,屏幕轰然炸裂,旋即烟雾消散.祥光四射……
  这是苹果公司为新推出的Macintosh系统所做的广告“1984”中的场景——矛头直指业界领袖IBM。“1984”是苹果用来推广Macintosh个人电脑的,但这个60秒的广告中却没有一点电脑的影子。广告播出后,负责策划制作“1984”。的Chiat/Day公司以及苹果公司的电话铃声响个不停,大部分来电都是问:“这则广告说的是什么产品?”苹果的初衷就是要用这种悬念的方式来吊人们的胃口,让全世界都知道Macintosh的横空出世。
  “1984”因其独特的广告宣传赢得了空前的关注和广泛的议论。美国的三大电视网和近50个地方电视台纷纷报道重放“1984”,上百家报刊评论“1984”的现象和影响,这些都为苹果公司和Macintosh做了免费广告。“1984”还赢得了戛纳电影节大奖和30多项广告行业的评奖,并被誉为20世纪最杰出的商业广告。
  
  成也创新,败也创新
  
  偏执于创新并没有使苹果站在产业的巅峰,因为其创新并不是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创新,而是为创新而创新。早期的乔布斯热衷于对技术的狂热追求,导致整个公司陷入一种完全崇尚技术革新的企业文化中,而忽略了成本和消费者需求。
  
  固守技术孤岛
  对完美的追求,使苹果在设计早期的Macintosh电脑时选择了封闭的操作环境,因为封闭式的操作环境比开放式系统更易于控制,开发出来的各种应用软件可以实现无缝融合,使系统的漏洞更少,消费者的感觉更好。
  苹果电脑性能优越,使用方便,在技术上无可挑剔,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它都无法跟微软与Intel控制的Wintel(Windows操作系统+Intel中央处理器)标准兼容。乔布斯曾经对比尔·盖茨说,“我们共同控制了100%的桌面操作系统”。可事实是,微软占有97%的市场份额,而苹果仅仅拥有剩下的3%。乔布斯和”苹果”公司的员工的优越感很强烈,根本看不起行业内其他公司。这样的想法导致苹果固守技术孤岛,发展空间愈来愈窄。
  现在为苹果公司的操作系统编写程序的内部及独立软件开发员仅有30万名,而为Windows平台开发应用软件的超过700万名。开发员少意味着在苹果电脑上运行的新产品就少,也就意味着终端消费者的选择更少,这必定会影响到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并最终影响到苹果
  
  电脑的销售和利润。
  技术上的自我封闭,使得苹果的消费者几乎全部分布在美术。广告,图形设计等专业领域。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苹果电脑不过是苹果迷的最爱,而非大众消费产品。
  
  价格曲高和寡
  苹果将自身定义为艺术品,就难免导致产品成本及价格居高不下。1984年,Macintosh电脑首次上市时的价格是2500美元。以今天的价格计算,大约高达4300美元。所以苹果电脑最初只能卖给高收入者和最先接受信息技术者。
  为了扩大客户基础,就必须降低价格。1989年,苹果研发人员曾设计出了针对校园市场,部件成本仅约340美元的Mac LC。如果按60%的利润率计算,其零售价只有1000美元左右.远低于普通Macintosh电脑。但是,新样品遭到了苹果管理层的否决,他们认为这样的电脑不符合苹果的形象,会让人们觉得苹果电脑是便宜货。于是,Mac LC被要求重新设计。1990年,改进后的Mac LC正式上市,零售价为2400美元.相当于今天的3300美元。
  不屑于降低成本大大降低了苹果电脑的竞争力。由于产品价格昂贵,在戴尔公司猛烈的价格战攻势下,苹果电脑的市场占有率从9.4%下降到2%以下。公司业绩的下滑导致乔布斯在权力之争中败北,黯然离开苹果。
  
  创新信马由缰
  苹果的追求是做出“完美的机器”、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苹果公司不计成本什么都做,从硬件到软件。在硬件制造上,苹果既做台式机,也做服务器,还做笔记本,从PC整机到鼠标、打印机、扫描仪、数码播放器,应有尽有。但是,苹果似乎忘了自己是为了谁而创新,造成新产品太过超前,叫好不叫座。
  另一方面,苹果在公司内部倡导我行我素的作风,技术精英们各行其是,缺乏统筹合作意识,结果也造成了一些创新项目的无果而终。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尤其是乔布斯离开苹果的那12年里,苹果的创新方向一直处于非受控状态。产品线无原则膨胀,对苹果的实际业绩 提升并没有带来多少帮助,反而让苹果如脱缰的野马离核心业务越来越远。
  创新能力有余,商业回报不足,苹果陷身子偏执的迷途中,久久不能自拔。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苹果遭遇空前危机,无论是个人电脑还是商业电脑,其市场份额都被竞争对手抢得所剩无几。
  
  穷则思变,王者归来
  
  1997年,乔布斯受命于危难之际,重返苹果并开始认真思考公司未来的出路。他终于明白今后苹果的主战场不在实验室,而是在消费者的心智之中;科技产品不应该高高在上,等着消费者卑躬屈膝地来学习,而是该融入到消费者的生活之中,与他们一起激动、幻想和创作。超越产品设计的局限,乔布斯将创新运用到苹果再造的各个环节之中:从打破技术壁垒到开辟新业务,到产品营销乃至价格战。
  
  消费导向的产品开发
  在对消费者进行充分研究之后,苹果发现消费者未必需要功能多的产品,他们需要的是操作简单。外形简洁时尚的产品。苹果不仅仅满足了他们的需要,而且满足了他们的追求。
  iMac的推出是乔布斯重返苹果后做的第一件具有革命性意义的大事。当时苹果公司正处于低谷,其产品因为兼容性较差等原因开始被市场遗弃。苹果公司7999年推出了有着红、黄、蓝、绿、紫五种颜色的iMac产品系列,产品一上市就受到消费者的热烈欢迎。极具创意的iMac让所有的电脑消费者眼前一亮,圆润柔美的身躯、半透明的装束多变的色彩组合为个人电脑注入了更多的活力,用乔布斯的话来说,就是“它让你想舔它”——而在iMac诞生之前,个人电脑无非是黑色、白色两种色调。
  iMac取得了空前的成功,产品推出三年后,其市场销量达到500万台。这个利润率达到23%的产品,除了其诱人的外壳之外,所有配置都与此前一代Mac电脑几乎一样!但也就是这个产品,成功拯救了危机中的苹果公司。
  2001年2月,一个注定要改写苹果历史的新产品iPod问世了。iPod能够快速和电脑连接并高速下载音乐,能够很容易地组织音乐,操作界面友好。在iPod试用过程中.乔布斯和他的团队意识到整个iPod平台还存在缺陷,那就是必须有一个更简单的途径为iPod提供更多的音乐。于是,苹果打造了一个网络音乐销售平台,让人们将单曲从互联网下载到他们的iPod播放机上,收费仅为99美分。由此开始,苹果iPod超越音乐播放器的概念,成为一种全新的生活体验。
  iPod迄今为止销量超过4200万台,在消费电子领域创造的风头无人能及。从技术上来说,MP3并不是苹果发明的,网络音乐下载也不是苹果的首创,但将两者结合却是苹果iPod的创新。这种“产品”加“内容”的模式一举奠定了苹果公司在MP3市场上的霸主地位。苹果iPod为消费电子市场开创了一种新的商业模这是一种远比技术发明更重要的价值创新。
  
  打破技术壁垒
  技术上的自我封闭曾让苹果失去了很多市场机会苹果需要考虑的是如何打破因技术壁垒造成的相对狭小的客户群。
  重返苹果后的乔布斯做出了一个令世人大跌眼镜的决定——抛弃旧怨,与苹果公司的宿敌微软握手言欢,缔结了举世瞩目的“世纪之盟”,达成战略性的全面交叉授权协议。
  初期的iPod只支持Mac系统,iPod看上去销售不错,但还不算太突出,部分原因就在于其限制太多。于是苹果很快便在2002年6月推出了能够连接PC的“Windows版iPod”。iPod不再是服务苹果个人电脑消费者的“配件”,而是面向全新市场的主流产品。事实证明这是一个极为明智的抉择,iPod突破了Mac系统的限制,并迅速得到广大Windows用户的青睐,潜在市场一下子就被打开了。
  尝到甜头的苹果开始把开放式战略向电脑领域延伸。2005年6月,苹果公司宣布,“将在苹果Mac计算机中采用intel处理器”。 苹果希望借助与英特尔合作,摆脱长期以来Wintel联盟的制约,向Mactel(苹果MacOS操作系统+Intel中央处理器)联盟转变,打造全新的“PC世界”。乔布斯表示,在2006年年底之前,苹果所有的iMac生产线都将采用英特尔处理器。
  从iPod到电脑领域,苹果与微软,英特尔的兼容互通,对广大消费者无疑是一个福音。而驶离技术孤岛的苹果,前面的天空也从此越来越宽阔。
  
  价格走下神坛
  
  2003年,苹果十几年来第一次低下“高贵的头颅”,其Power Mac G4台式机最大降幅达500美元,XServe服务器也降了200美元;到了2003年年底,苹果再一次调整电脑全线产品价格,在中国市场上最大降幅高达2000元人民币,这在苹果的历史上极为罕见。而手掌大小的MacMini,售价只有4990这是苹果电脑从未想过的价格。
  对于眼下的明星产品iPod.苹果也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主动改变了定价方法。2005年,苹果推出iPod shuffle,这是一款大众化的产品,价格降到99美元一台,在同类产品中非常有竞争力。苹果之所以在这个时候推出大众化产品,一方面市场容量已经很大,占据低端市场也能获得大量利润;另一方面,索尼等企业也推出了类似的产品,迫于竞争对手的压力,苹果急需推出低价格产品与之抗衡,但是原来的高价格产品并没有退出市场.而是略微降低价格而已,苹果公司在产品线的结构上形成“高低搭配”的良好结构,改变了原来只有高端产品的格局。
  
  关注消费者体验
  2001年,在整个PC行业都努力向戴尔电脑学习网络直销,从而实现成本削减时,苹果选择了逆行,它开始在全美国开设了如设计师工作室风格的专卖店。在苹果专卖店里,虽然也销售产品,但它们更多时候为消费者提供最直接的产品体验——店里摆放的电脑可以免费上网,里面还装有数字音乐、电影和游戏,任何光顾连锁店的人都可以免费使用。而销售员们没有太多的销售任务,他们的主要职责是回答消费者的提问。不久后,苹果又将这种销售方式一路推广到日本和中国等地。
  随着这些终端销售场所的设立,苹果公司将展示,体验因素都融入到销售终端中,使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更直接、更有效、更深入地了解苹果,体验苹果带给他们的激情享受。同时,苹果所倡导的“不同凡响”的品牌主张也成为参与者们的共识。
  2005年苹果的销售额为162亿美元,净收入16.05亿美元,净收入增长2.16亿美元;投资回报率19.2%,种种指标都表现不俗。这些成绩的取得,显然与苹果调整后的创新战略密不可分。
  
  苹果创新的启示
  
  苹果公司的创新蜕变对我们有以下启示:首先,创新必须贴近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切忌为创新而创新。苹果前期的创新是纯产品导向或者说是纯技术导向的,而恰恰忽略了消费者在技术兼容、价格合理等方面的需求,结果苹果电脑成为少数人的玩物,市场一直难有大的突破,甚至一度跌入深谷。而当它抓住年轻人个性心理和简单娱乐需求推出iMac和iPod,由单纯的产品创新上升到一系列变革组成的价值创新——打破技术壁垒、降低售价、引导消费者体验后,得到了市场的迅速回报,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被大大激发出来。
  其次,市场创新必须是对营销环境变化的切实响应,而非单纯的追求完美。苹果的产品超前,技术先进,可其诞生之时的环境并没有给这些“未来产品”多大的生存空间,反倒是它的技术经别人发扬光大后,市场就被很快地放大。苹果后来推出的iMac、iPod,在技术上算不上最超前,但是他们却让苹果大放异彩,这与营销环境的相对成熟是分不开的。一个完美的产品和市场创新一旦脱离营销环境的实际,必然导致企业经营的失败。因此我们说,市场创新不能一味地追求理想主义中的完美,而应该达到现实主义中的更好。
  (编辑:赵晓萌)
其他文献
2005年6月6日晚9点48分,办事处。  放下分公司经理电话,业务王禁不住深吸了口气:为抢占市场、遏制对手,公司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大面积降价,涉及型号50多款(产品线总共100多款),最高降幅达42%,并且对客户的前期提货不认库、不补差!最后经理提出殷切要求:必须确保本月回款80万元并全部开单!  看完公司的降价通知邮件,业务王点上一根烟,一边翻着批发商进销存报表,一边谋划着如何用好降价政策,顺利
期刊
陆运市场的构成    企业自有车辆。许多公司业务范围为周边省市,对运输、配送质量要求较高,或运输要求特殊,往往保留了自有车队,比如部分化工企业。  外资、民营物流公司及运输车队,如国外的DHL/TNT,国内宅急送、华宇等。  大型制造型企业根据自身业务需要发展起来的物流公司,除了满足自身物流的需求以外,同时面向市场。这类运力所占市场份额相对较小,多数还是以满足企业自身需要为主,如美的公司成立的安得
期刊
家得宝(Home Depot)初期三大合伙人之一,负责商品采购和销售的副总裁帕特“会因为货架上没及时补货或撤货而发怒。他也是备新货时与员工并肩奋战直到深夜的人。”除了会见供应商,“这家伙总是待在商店里……带来一种令人振奋的情绪,一种难以名状的活力。”  “待在商店里”,就是德鲁克提倡的“走动管理”,也叫现场管理法。这依然是零售商最需要遵循的管理法则之一。尽管从表面看,管理高层经常去一线可能与地区经
期刊
2006年,对于体育界而言,是非同一般的一年。因为它拥有世界杯,我们将之定义为“世界杯年”。而冬奥会、世乒赛、汤尤杯,亚运会等接连不断的世界性大赛更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大赛年。  2006年,对于CCTV-5而言,也是不同寻常的一年。“十年磨一剑”,CCTV-5在跨越十年成长历程后,以稳定的品质,丰富的资源,为企业开辟了更为宽广的营销领地。CCTV-5频道表现一路走高:冬奥会收视表现独占鳌头,广告经
期刊
一家企业的老总在和我们交谈时说道,近几年销售越做越吃力,自己一直在找办法。他认真地读了今年前两期《销售与市场》上关于营销趋势的几篇文章,也很认同文章的分析,但问题是自己企业的现状与之相距甚远:一方面在实力、人才上没有这样的条件另一方面企业上下都在围着销量转,尤其是各地的经理们,无暇“做那么多事”。所以迎合趋势无从做起,基本上是“跟着大伙走”。  通常,一件事情越是困难,人们越是在它身上投入更多心思
期刊
前不久,笔者亲身经历了一件事:一个工商局的领导,指着一个烟草广告画面对我说,你看人家的广告做得够水平,怎么看都看不出是烟草广告。我当时哑然,因为,这个被他褒扬的广告创意,不但被该企业职工一致反对而取消合作,而且,因此广告,那个颇有名气的策划人在业内形成了很不好的口碑。说实在话,我很替这个品牌不值:花冤枉钱不说,耽误时机罪过呀!     烟草广告的现状和担忧    烟草广告做得越来越不像烟草广告了,
期刊
企划经理终日围绕着产品,负责其“生老病死”,并与生产、研发、采购、财务、法务、设计、媒介、销售等部门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实际上,作为这样的“多面手”,该如何在职场的夹缝中求“生”呢?    对于从事市场工作的部门,欧洲人叫市场部,美国人叫营销部,台湾人叫企划部,大陆曾经叫了很久的策划部。但随着台湾来大陆打工的人充斥各行各业,市场部,策划部在大部分企业渐渐地变成了企划部。  销售部与企划部,在具体的工
期刊
企业越小越应该注重营销,而不是销售。中小企业只有做营销,才能活得更好、更长久。    和一家小企业的老板聊天时,我提出这样的观点:企业越小越应该注重营销,而不是销售。于是这位老板将一大堆问题砸向我。  他说:“小企业哪里找投资商?哪家银行敢给他们贷款?他们哪有钱引进高新技术?拿什么去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就算开发了,没有品牌谁会买呢?所以那些战略、品牌、创新等玩意儿都是大企业的游戏。小企业打不起广告、
期刊
一个卓越的战略大师所要做的事情是:在一个战略的系统里,对其核心要素进行深入的观察,理解其内涵,并将核心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搞清楚,掌握其内在的平衡。平衡是人之所以快乐的根本,也是生命的永恒法则。  中国的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什么是核心竞争力在理论中还有很多的争论。但资源与能力的关系是被很多的研究者所肯定的一种模式。能力是现在企业战略创新的最核心的因素,如何做到这样的一个目标,我们认
期刊
正如人需要定期体检来预防疾病一样,品牌也需要定期诊断与维护。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为品牌增加新的元素和活力,实现品牌的可持续发展。    广州市的气候条件和消费水平决定了其是饮料行业的兵家必争之地。“乐饮”是一家果汁饮料生产企业,其主打产品“乐饮”系列果汁饮料一直在广州市果汁饮料市场中处于领先地位。  作为“乐饮”的大本营和战略基地,广州市场对“乐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年来,随着跨国公司和市场新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