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插图,让学生充满阅读的乐趣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fe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文插图是教材的第二语言,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直观、最简便的“教具”和“学具”。对低年级学生而言,课文中色彩鲜艳、生动活泼的插图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有助于拉近他们与文本的距离,激发兴趣,帮助学文识字,培养观察、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应充分开发和利用这一现成的教学资源,让它为课堂教学服务。本文根据第一学段教学特点,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低年级语文课文插图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关键词]低年级 课文插图 开发与应用 乐趣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很容易被形象直观的插图所吸引。现行的小学语文课本几乎每一篇都配有色彩斑斓、惟妙惟肖的插图,这种图文并茂的编排方式十分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和开发这些插图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思维,丰富想象,让学生轻松地学文识字,培养语文能力,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么,该如何开发与应用低年级语文课文的插图资源?结合自己多年的低年级语文教学实践,笔者试着从以下几点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以图激趣。引人入胜
  教材中的许多插图采用了拟人化手法来表现事物的情态,平添了几分童趣。因此,在学生进入文本之前,我们可以凭借课文插图作为辅助工具,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在跃跃欲试的状态下进入阅读,进而加强学生主动参与阅读的意识。如《雨点儿》教学中,借助插图观察,说一说:图中的雨点儿与我们平时见到的雨点儿有什么不一样?学生回答:图上的雨点儿张着大嘴巴。教师再引导:“那它们会说些什么呢?认真读一读课文吧!”如此导入设计符合学生们好奇的心理特点,引发了他们读文的兴趣。又如《小柳树和小枣树》《美丽的小路》《我要的是葫芦》等课文的插图前后对比明显,可让学生进行对比观察,发现不同并产生质疑。这样,学生和文本还未见面却产生了亲近感,对文本的阅读充满了期待。
  二、依图识字。妙趣横生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在学习汉字的初级阶段,课本配有大量的插图和字理图。我们可以利用它来搭建学生记忆汉字的桥梁,把汉字放到有生命的环境中,使抽象的汉字形象化,促进学生记忆。例如学习汉字“目”的时候,我先让学生观察插图,让学生说说这图上画的是什么。有的学生说:“图上画的是一只眼睛。”也有的学生说:“眼睛就像一个横着的‘目’字。‘目’和眼睛有关。”我不失时机地表扬道:“真厉害,不仅观察得非常仔细,还把意思也讲出来了。是的,这个‘目’就是眼睛的意思。”这样,学生通过认真细致的观察,不但记住了字形,还理解了字义,一举两得。同样,像“山”“田”“羊”“鸟”“兔”“口”“耳”“目”“日”“月”“火”“木”“禾”“竹”“水”等象形字都非常适合借助插图来教学。
  三、看图解词。轻松有效
  课文中的有些词语,入学不久的低年级学生是很难理解的,他们对词语的掌握常常需要直观形象的事物来帮助,而插图正是把各种事物直观形象地展示给学生的一种载体。因此,在词语教学中,利用图画把观察和理解有机结合起来,既能降低学习难度,又能提高学习兴趣,教学自然事半功倍。如《小蝌蚪找妈妈》一文中,“追上去”和“迎上去”二词,学生不好理解“追”和“迎”这两个带有方向性的动词,通过看画面再演一演就容易多了。在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来,小蝌蚪朝乌龟的同一个方向游去,虽在后面却在“追”前面的;蝌蚪朝着两条鲤鱼面对面地游过来,就叫“迎”。这样结合插图讲解,学生就非常容易接受了。这样的插图运用,既能达到理解词语、发展语言能力的目的,又能激发学生学词的兴趣。
  四、借图学文。事半功倍
  低年级学生处在阅读的起始阶段,理解文本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适当提问,然后图文对照读课文,突破难点,理解文本。如《风娃娃》一课,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是一篇比较长的课文,难以理解。于是我利用插图提问,帮学生梳理一下文章脉络。在学习课文的途中,我让学生看书上的三幅插图,提问:“风娃娃来到什么地方都做了哪些事情?”学生观察了插图后,很轻松地就理解风娃娃做的好事和坏事,也明白了人们为什么称赞和责怪风娃娃了,学生根据画面就对课文内容有了整体的把握。
  五、绘图释疑。动手实践
  让学生自己动手给课文配插图,不仅能够直观形象地突破難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能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其教学效果往往是单纯地学习课文所难以达到的。如《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中利用沟渠里的积雪辨别方向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难点。一开始,几乎所有学生都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南边化得快。其实不对,应该是北边化得快。沟渠里的积雪不同于平地上的,更不同于山坡上的。因为它被沟岸挡着,阳光是先斜照到北边的。为了讲清楚这一难点,我先在黑板上分别画了沟渠、山坡、平地三个画面,接着画上照射下来的阳光,让学生观察比较,在不同地方,积雪融化的快慢是不一样的。然后请学生们试着用简笔画给这段话画上插图。这样,简简单单地动动笔,就把课文意思清清楚楚地呈现在了学生面前,轻轻松松地解决了难点。给课文绘制插图,不仅使学生对课文有了深刻的理解,而且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六、有序观察。引导说话
  低年级学生由于语言积累不够丰厚,口头表达时常常三言两语或言之无序。而语文教材中形象生动的插图,能激发学生观察和表达的兴趣。教师应善于开发和利用这些插图来设计说话训练。在一年级下学期开始就应指导学生要注意一定的观察顺序:从整体到局部,从人物到景色,从主要人物到次要人物,从人物的衣着到神态,从远到近或从近到远等。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加深了对图意、课文的理解,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说话有条有理。如观察《秋天的图画》,先让学生按照从近到远或从远到近的顺序观察插图,从中找出图中景物“高粱”“苹果树”“梨树”“池塘”“小鱼”“稻田”“树”“房子”,再看蓝天上,由大雁排成的“人”字形。图文对照,理清它们之间的方位关系,并引导学生按观察顺序作口头表述,学会把观察到的东西用口头语言有序地说出来。借助课文中的语言,鼓励把画面说准确、说生动。如果看多幅图时,如《酸的和甜的》,则先依次弄懂每幅图的意思和它们之间的联系,再指导学生抓住中心图进行观察,接着看这几幅图总的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把图意写出来。从低年级开始练习看图说话,可以夯实写作基础,打好写作基本功,为今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带来莫大的好处。
  实践证明:在教学中恰到好处地运用课文插图,能降低学生学习文本的难度,让他们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愿说、愿想、愿写,学得轻松有趣;而且易记、易懂、易会,提高了语文学习的效果。因此,教师应该悉心揣摩这一幅幅小小的插图,仔细思考如何巧妙地开发与利用编者提供的这一系列教学资源,使小小的插图“活”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让插图这个廉价、实用、传统的课程资源焕发出时代的魅力,让语文教学焕发艺术的光彩!
其他文献
在益智区材料投放的过程中,有的教师会疑惑,即便投放了半成品材料、低结构材料,为什么幼儿还是不感兴趣。实践中,我尝试进行放权,鼓励、引导幼儿自行投放、淘汰材料。  引导幼儿自行投放材料。投放前,可以给幼儿若干规则:1.是幼儿自己感兴趣的材料;2.是自己感觉有困难的,经过区域进一步探索,能够解决困难的;3.根据自己对益智区域的理解,判断区域中需要哪些形式的益智材料,進行投放。  鼓励幼儿自行淘汰材料。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第三十个教师节的重要讲话中,勉励全国教师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更大贡献。总书记提出的新希望、新标准如何在幼儿园一线得以实现,引发了我园党支部全体党员的认真思考。  在“守初心”主题教育学习中,思考“四有教师”标准  园所党支部在当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
我一生中最引以为荣的有两件事,一是1949年10月1日,我作为初中三年级的学生,在天安门广场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当时,激动的心情终身难忘,回绕在脑中的想法就是:长大了要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二是我迈入幼儿教育门槛65年来,忠实地从事了一个职业——幼儿教育。在这65年中,我见证了新中国幼儿教育发展的两个辉煌时期。  第一个辉煌时代是20世纪50年代,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初期,我国幼
幼儿美术欣赏活动是一种培养幼儿审美鉴赏力的教育活动。近年来,为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幼儿园越来越重视美育对于幼儿终生发展的重要意义和价值,但在落实《指南》的过程中老师们还有许多问题和困惑。针对这些问题和困惑,笔者带领来自北京市西城区不同园所的老师们进行了“幼儿园美术欣赏活动实践与探索”的实践研究。过程中,教师们做了很多尝试与调整,也遇到了不少的困惑与挑战。本文在与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将动作发展列为幼儿健康领域目标之一,此目标的确立将给幼儿体育活动带来深远的影响。实际上,大多数西方国家都将健康领域的首要目标设定为促进幼儿动作发展。因为学前时期是幼儿动作发展的关键时期,人在童年早期至中期,即大约3~8岁期间,会形成多种基本动作技能,这些动作技能使儿童在动作反应中有更多的选择,为他们的动作表现提供更大的自由度。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证明,儿童早期动作的良好发
近两年来,为落实教育部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幼儿园越来越重视游戏对于幼儿主动学习与发展的重要价值,但在落实《指南》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带领北京市西城区一些幼儿园进行了“创设开放性环境,支持幼儿自主性游戏”的实践研究。过程中,教师们做了很多尝试与调整,也遇到了不少困惑与挑战。本文在与幼儿园管理者和教师合作研究、共同实践的基础上,将教师们的实践
建立对幼儿园集体生活的归属感是小班年龄段的重要任务之一,这既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实现社会适应的重要一步,也是幼儿园组织开展正常教育教学的前提。  归属感既是一种心理需要,也是一种情感。当一名幼儿在一个班级中感受到充分的安全,体验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了解并维护集体的规则,承担起自己对于班级的责任,认识到自己是集体中不可替代的一员,以班级为荣并乐于为班级增光时,他就有了切切实实对所在班级的归属感。“幼儿
开放办学、家园合作是世界幼儿教育发展的趋势。本着尊重、平等原则的家园沟通与合作,能够促进家园双方的教育优势互补、质量互促,有利于避免教育资源的浪费和互斥,形成家园协调一致、携手共育的局面。  我们发现,如今家长的教育意识和水平日益提高,参与幼儿园管理和教育的需求日益增强,仅仅靠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访、微信群等形式开展家园沟通,并不能让家长充分了解、理解及信任园所,对家长育儿理念和方法的改善也作用
一  当年邱大林拿到向阳街二十六号楼四十五号房门钥匙的时候心里有点别扭,他和佟旭说:“住路口边上,有一种要出岔儿的感觉。”正沉浸在买新房喜悦中的佟旭觉得老公太矫情,白了他一眼说:“能出什么岔儿啊?你一个堂堂的人民警察还信这个?真是笑话。”  向阳街二十六号楼临街,出楼门东边不到二十步是十字路口,站在邱大林家三楼的阳台上,能看到两条骨瘦如柴的单排车道在二十六号楼下交叉。若干年后,随着私家车的增多,那
新的学期就要开始了,新的小班小朋友要入园了。上一届的孩子们留下了6只白玉蜗牛,我们把它们投放在养殖区,希望能引起小朋友的兴趣,帮助他们缓解入园焦虑。开学了,先是有几个不哭的孩子注意到了它们,纷纷过去看蜗牛,但只是看了看就走了。随着孩子们的情绪逐渐稳定,他们去看蜗牛的次数越来越多,也开始帮着老师照顾蜗牛,喂它们食物,给它们的家喷点水。   蜗牛产卵  9月7日中午,孩子们正在午睡,我突然发现一只蜗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