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众所周知,课堂始于导语。因此,导语设计得好与坏,自然会关系到一堂课是否成功,是否具备较高的艺术性。应该说恰到好处的导语,会在上课伊始自然激发起学生心中的求知欲,从而使课堂教学稳步向高潮发展,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因此,导语越来越受到广大语文教师的重视。那么,如何设计好导语呢?本人不妨在此赘述一、二,以达抛砖引玉之效。
我以为设计语文课导语不必拘于形式,完全可以根据讲授者的风格和讲授的内容而定,以期达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效果。
一、导游式导语
即以介绍某地的地理位置、生活环境、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知识为切入口,引出所教篇目。例如讲授《天山景物记》一文,教师可以这样设计导语:“同学们有到过天山的吗?它位于我国的哪一省份?”“如果不知道,同学们就随着我的介绍和我一起到新疆‘走’一趟吧。”教师可简单地介绍出天山的地理位置和环境。问:“在这样的纬度、气候下,天山会有什么样的绮丽景色呢?”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天山景物记》一文来解答这一问题。学生自然在老师的引导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于是“天山景物的长卷”被学生兴致勃勃地打开了。可想而知,教师的教学效果定是事半功倍的。
二、设疑式导语
即从剖析文章的题目下手,让同学们带着问题、好奇心去学习新课。例如教授《奇妙的电子计算机》一文,教师可带领同学先了解文章题目的结构。明确它是一个偏正短语,偏的部分是“奇妙”,正的部分是大家都熟悉的“电子计算机”。这样问题就产生了,教师启发:“电子计算机怎么奇妙了,它奇妙在什么地方?”于是,学生被教师自然而然地引领到一堂新课的学习中。
三、谜语式导语
即利用诗谜、名人警句、对联等作导语。例如教授鲁迅的《拿来主义》一文,可先出示一副挽联,让同学猜出是掉念哪位文学家的:“踏《莽原》,刈《野草》,《热风》《奔流》,一生《呐喊》;痛《毁灭》,叹《而已》,《十月》《噩耗》,万众《彷徨》。”等同学们回答出是鲁迅后,教师接下来可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鲁迅先生的一篇杂文——《拿来主义》。”教师板书课题,这样就顺理成章地导入了新课。
四、直观式导语
即以识图、识物为导语。例如教学《南州六月荔枝丹》一文,教师可拿出“荔枝”实物,采取师生互动的方法。由教师带领着学生认识荔枝的各个部位。教师问:“荔枝产在哪里呢,什么时间成熟?”直接导入新课。这是一种从视觉、触觉再到视觉的教学方法。
五、温故式导语
即以回忆、复习与本堂课有关的知识为导语。例如教授《雨中登泰山》这篇游记,教师可带领学生从回忆什么是游记以及它的分类入手,思考曾经学习过哪些游记体的文章,与它的分类对号入座,来引出《雨中登泰山》这个题目。真可谓“温故而知新”。
六、情感式导语
即以讲述课文中情节片段为导语,使同学们的感情得到升华。例如教授《包身工》一文,教师可问同学们:你们都见过‘芦柴棒’吗?解放前在上海的一家日本纱厂里,一个十五、六岁的小姑娘,手脚像芦柴棒一般的瘦,身体像弓一般弯,面色像死人一般的惨。咳着、喘着、淌着冷汗,还是被压迫着做工。一在清晨,‘芦柴棒’害了急性重伤风而躺在“床”上,被打杂的看见了,打杂的一手抓住她的头发,狠命的将她提起来往地上一摔,跟上去就是一脚,……打杂的脚被踢痛了,于是他非常恼火,顺手夺过一盆抹桌子的冷水,迎头泼在‘芦柴棒’的头上,这是冬天,外面刮着寒风,芦盯棒遭到了这意外的一泼,反射地跳起来……同学们,这就是我们的姐妹,挣扎在死亡线上的‘包身工’!听着、听着,同学们脸上带上了愤怒,教室里静极了。此时教师再开始授课应是最佳时间。
除此之外,还有引用式、对照式、并举式、欣赏式、连贯式导语等等,举不胜举。
总之,导语的设计不一而足,不应拘于格式,应因人而异,因文而异,不可牵强,应力求本着开发学生兴趣、揭示文章主旨、扩大知识面而设计。忌玄虚、冗长,更忌死板。
(作者单位:063300 河北省唐山市丰南职教中心)
我以为设计语文课导语不必拘于形式,完全可以根据讲授者的风格和讲授的内容而定,以期达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效果。
一、导游式导语
即以介绍某地的地理位置、生活环境、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知识为切入口,引出所教篇目。例如讲授《天山景物记》一文,教师可以这样设计导语:“同学们有到过天山的吗?它位于我国的哪一省份?”“如果不知道,同学们就随着我的介绍和我一起到新疆‘走’一趟吧。”教师可简单地介绍出天山的地理位置和环境。问:“在这样的纬度、气候下,天山会有什么样的绮丽景色呢?”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天山景物记》一文来解答这一问题。学生自然在老师的引导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于是“天山景物的长卷”被学生兴致勃勃地打开了。可想而知,教师的教学效果定是事半功倍的。
二、设疑式导语
即从剖析文章的题目下手,让同学们带着问题、好奇心去学习新课。例如教授《奇妙的电子计算机》一文,教师可带领同学先了解文章题目的结构。明确它是一个偏正短语,偏的部分是“奇妙”,正的部分是大家都熟悉的“电子计算机”。这样问题就产生了,教师启发:“电子计算机怎么奇妙了,它奇妙在什么地方?”于是,学生被教师自然而然地引领到一堂新课的学习中。
三、谜语式导语
即利用诗谜、名人警句、对联等作导语。例如教授鲁迅的《拿来主义》一文,可先出示一副挽联,让同学猜出是掉念哪位文学家的:“踏《莽原》,刈《野草》,《热风》《奔流》,一生《呐喊》;痛《毁灭》,叹《而已》,《十月》《噩耗》,万众《彷徨》。”等同学们回答出是鲁迅后,教师接下来可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鲁迅先生的一篇杂文——《拿来主义》。”教师板书课题,这样就顺理成章地导入了新课。
四、直观式导语
即以识图、识物为导语。例如教学《南州六月荔枝丹》一文,教师可拿出“荔枝”实物,采取师生互动的方法。由教师带领着学生认识荔枝的各个部位。教师问:“荔枝产在哪里呢,什么时间成熟?”直接导入新课。这是一种从视觉、触觉再到视觉的教学方法。
五、温故式导语
即以回忆、复习与本堂课有关的知识为导语。例如教授《雨中登泰山》这篇游记,教师可带领学生从回忆什么是游记以及它的分类入手,思考曾经学习过哪些游记体的文章,与它的分类对号入座,来引出《雨中登泰山》这个题目。真可谓“温故而知新”。
六、情感式导语
即以讲述课文中情节片段为导语,使同学们的感情得到升华。例如教授《包身工》一文,教师可问同学们:你们都见过‘芦柴棒’吗?解放前在上海的一家日本纱厂里,一个十五、六岁的小姑娘,手脚像芦柴棒一般的瘦,身体像弓一般弯,面色像死人一般的惨。咳着、喘着、淌着冷汗,还是被压迫着做工。一在清晨,‘芦柴棒’害了急性重伤风而躺在“床”上,被打杂的看见了,打杂的一手抓住她的头发,狠命的将她提起来往地上一摔,跟上去就是一脚,……打杂的脚被踢痛了,于是他非常恼火,顺手夺过一盆抹桌子的冷水,迎头泼在‘芦柴棒’的头上,这是冬天,外面刮着寒风,芦盯棒遭到了这意外的一泼,反射地跳起来……同学们,这就是我们的姐妹,挣扎在死亡线上的‘包身工’!听着、听着,同学们脸上带上了愤怒,教室里静极了。此时教师再开始授课应是最佳时间。
除此之外,还有引用式、对照式、并举式、欣赏式、连贯式导语等等,举不胜举。
总之,导语的设计不一而足,不应拘于格式,应因人而异,因文而异,不可牵强,应力求本着开发学生兴趣、揭示文章主旨、扩大知识面而设计。忌玄虚、冗长,更忌死板。
(作者单位:063300 河北省唐山市丰南职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