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提高科学探究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的核心是探究,教育的重要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科学课程应当体现这两者的结合,突出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在科学探究中,教师不仅应关注通过探究让学生发现某些规律,而且应注重在探究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探索兴趣,增进对探究本质的理解,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虽然参与了一个又一个探究活动,经历着一个又一个的探究过程。那么怎样的探究活动才“有效”?通俗地说探究的有效性是通过探究活动,学生在活动中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因此,科学探究必须以学生为本,以“学生活动和问题探究”为中心,提高探究活动的有效性。
  一、要有明确的探究任务和目标
  “科学探究的设计,要循序渐进,既要整体考虑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目标的逐步实现,又要分别考虑每次探究活动的侧重点。由于课时限制,不可能在每次探究活动中各个要素都面面俱到。”因此,在教学中,如果教师缺乏教学的目的性和针对性,随意开展探究活动,最终也只是营造了表面“热闹”的学习气氛,只能“越探越乱”。
  例如在“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教学时,教师精心准备了大量形状各异、大小不同的实验器材:蜡烛块、小木块、不同的金属块、橡皮泥、回形针,等等。课堂上器材刚发下去,教室里面就像炸开了锅,学生争的争、抢的抢、玩水的玩水,乱作一团,教师花了很长一段时间才让学生安静下来。当教师讲解实验目的和实验要求时,大多数学生的心思仍然在摆弄这些物品上,根本无心听讲,导致学生在探究时,目的不明,方法不清,活动无序,其探究效果可想而知。
  二、要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
  探究源于问题,而问题又离不开具体的情境。因此问题情境的创设十分重要,它需要保证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处于思维的活跃状态。所以创设的问题要基于学生的经验又要高于学生的经验,需要学生做出一定的努力才能完成,使学生处于一种急切想要解决所面临的疑难问题的心理困境中,并由此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产生强烈的探究愿望,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例如“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就可创设“水不能灭火”这一可“疑”化情境。教师在玻璃板前放上一支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像的位置放一个玻璃杯,调节好玻璃杯的位置,学生透过玻璃板看起来好像蜡烛在杯中燃烧。往玻璃杯中倒水,直到水面高过蜡烛火焰。学生看到的是:蜡烛并没有被浇灭。强烈的视觉冲击引发了学生的质疑热情。后面是真火吗?水为什么不能灭火?等等,如此有价值的问题也就为平面镜成像特点深入探究铺平了道路。“知识需要融入情景之中,才能显出活力和美感”,将抽象、单调、枯燥的教学内容取之于生活实际,并形成具有一定真实意义的物理问题情景,使物理课堂教学回归生活,使学生在熟悉的情景中学习物理知识,易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做好“问题”与“猜想”的引导
  “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有价值的、有针对性的问题提出,能使探究活动顺利有序地进行,从而提高探究效率。但大量的课堂观察发现:学生不能提出教师希望的问题或者不能做出教师预期的猜想。当然,这不能怪学生,问题与猜想是引出来的,你不引或引得不好,问题自然出不来,猜想必然就离谱。最终只能由教师“硬拉”,否则教学便无法开展。
  例如“探究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教学,为引出猜想,教师准备了大量的图片和视频,也想到了不少的活动,诸如走沼泽、滑雪板、睡钉床、火车铁轨,也带领学生做了“手压气球”和“压铅笔”等,然而教师期待的猜想就是出不来。原因很简单,那么多东西就像“过电影”似的,学生除了有点好奇或惊讶之外,不知道该想些什么,也来不及想。没有对现象进行选择性注意,现象也就不能为特定的问题服务。
  笔者认为,花样可以玩,但要分出主次,要有所侧重。比如“压铅笔”这个活动就比较适宜。
  教师和学生一起做“压气球”动作。稳住气球不动。问:谁能告诉我此时我两手用力大小如何?学生一般可以答出两边压力相等。如一时语塞,教师可引导一句:气球此时是什么状态?接下来问学生看到了什么现象?学生容易答出“气球发生了形变”,追问:手指和手掌处的形变程度一样吗?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呢?学生思考,教师可以提示:我们可以看看手指和手掌与气球的接触处有何不同?让我们再多用点力气看看会有什么变化?显然,形变程度变大了。好了,大家再试试这个(压铅笔)。不过做完后要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什么,为什么会这样?
  现在大家可以交流一下,通过刚才的活动,你认为压强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至此水到渠成,学生不会再做离谱的猜想。
  四、合理分组、积极评价
  小组是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基本单元,合理分组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有利于培養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教师在分组时,要充分了解每一名学生,要使每个小组中优等、中等、学困生均匀搭配,不同小组内相平衡。这样通过优化小组组合,既有利小组内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开展小组活动,又有利于小组间展开公平合理的竞争。
  对学生的探究过程,不但要及时引导,更要多给鼓励性的评价。真水无香,教学无痕,这是我们的追求。积极的情感氛围离不开教师的赏识性评价,但课堂即时评价不要刻意为表扬而表扬,不要刻意追求形式,学生每回答一个问题,每说一句话,就冒出“非常好”、“太棒了”、“你很棒”、一堂课在过多的掌声和夸奖声中度过,倒显得没有意思。赏识评价需要贴切、真实、简约。教师可以用饱满的教学激情发出激励性召唤,“独立思考完成,谁更聪明,待会儿谁能替老师来讲讲”。鼓励学生拿起笔,与问题进行自我对话思考。更精彩的是学生替代老师来“讲”,让学生讲出自己的思维过程,摆明自己的观点。当大家认为该同学讲得有理有据时,教师就该及时让学生鼓掌。交流中,成功感诱发学生迫不及待地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学生同时主动站起来抢答的情形就会显得很正常。
  通过对实施科学探究教学的理性思考,可以发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提高科学探究活动的有效性,教师做好以上几个方面的工作十分重要。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让探究活动充满乐趣,让探究活动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让学生通过活动获得真正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钟剑明.反思科学课堂教学中的探究.物理教师(初中版),2011.4.
  [2]葛恒五.刍议高效课堂的构建.湖南中学物理,2012.5.
其他文献
多媒体教学具有常规教学手段所没有的优势,它对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极为有利的。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既然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自己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更应该在语文教
目的:通过观察后纵韧带下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推拿前后椎间盘及周围软组织的磁共振图像(MRI)的变化,探讨推拿治疗后纵韧带下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机制。 方法:收集本院推拿科
目的:通过对导师王坤根诊治脾胃疾病规律的总结,从而加深对导师学术思想的理解。同时,藉由本课题的研究,进一步掌握当代中医师诊疗疾病的思维模式。  方法:①积累原始资料:跟随导
摘 要: 高中政治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审美教学理念,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作者结合多年从事高中政治教学的实践,从几个方面出发,就如何在高中政治课中开展审美教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高中政治教学 审美教学 仪态表 语言美 表现美  马克思指出,人类的实践活动应遵循“美的规律的尺度”。高中政治课为学生展现了一个精彩纷呈的世界,从国际局势到中美关系,从世界杯、奥运会到世界
背景:  慢性肾脏病由于病程长,容易反复,及各种远期并发症,患者因疾病所致生理改变、经济负担及缺少社会支持等因素感到整日不安,容易产生恐惧、孤独感;社会工作能力下降甚至丧失
摘 要: 在中专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利用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对物理产生兴趣;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利用最新的科技现象,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关键词: 中专物理教学 探究乐趣 探究欲望 探究能力  无论是新知识的获得还是现成知识的掌握,都离不开人的积极参与,离不开认识主体的活动。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探究的过程、选择的过程、创造的过程,也是学生科学精神、
诙谐幽默的语言可以使教师的讲课变得风趣诙谐,幽默睿智;可以使师与生和谐、使教与学统一;并创造出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轻松愉快的气氛,让学生在这种气氛中去理解、接受和记忆新
摘 要: 本文围绕新课标实验探究的基本理念,阐述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探讨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实验教学中应该改进和完善的问题,调动学生物理实验教学中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辅助实验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和开发课外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  关键词: 新课标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多媒体手段  物理是一门注重实验教学的学科,对于老师而言,在课堂上开展实验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摘 要: 如何让中学化学课堂教学变得高效,从而达到减轻学生负担的目的?在教学实践中,作者不断地总结、改进,有了自己的感悟: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二要课上给予学生普遍关注,三要有创新,转变教学方式。  关键词: 中学化学教学 课堂效率 提高途径  天天看着学生在小山一样的作业前敖红双眼,不能得到很好的休息,甚至厌学,做父母的心疼,做老师的又何尝不是呢?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有
本文阐述了信息技术与化学实验整合的三种教学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