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易元吉绘画艺术风格与成因

来源 :美与时代·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xuszk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易元吉是北宋初期一位不可忽视的花鸟画家,对北宋宫廷花鸟绘画风格的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他在绘画技法上秉承花鸟绘画中的写生传统,吸取前人传统精华,形成了独特的绘画艺术风格。易元吉在“黄家富贵”与“徐熙野逸”两大画派中寻找到平衡点,用笔墨创作出生动、野逸的绘画作品,扭转了北宋初期宫廷画院以黄筌父子绘画风格为主导的守旧之风,促进了中国花鸟画的发展。
  关键词:易元吉;艺术风格;绘画艺术
  一、易元吉艺术创作简介
  易元吉是北宋时期一位极具代表性的花鸟画家,其生动野逸的绘画风格促进了宫廷画院变革前先锋号角的响起。北宋翰林图画院成立之初,以黄筌父子为代表的富丽堂皇式绘画风格占据了北宋宫廷画院的审美视线。这一时期的宫廷花鸟画色彩明艳,双勾填色,精致严谨。直到崔白、吴元瑜等画家的出现,宫廷审美风格才发生转变。《宣和画谱》记载:“祖宗以来,图画院之较艺者,必以黄筌父子笔法为程式,自白及吴元瑜出,其格遂变。”崔白与吴元瑜融合了五代南唐时期民间画家徐煕野逸自然的画风,使宫廷画院花鸟绘画艺术实现了飞跃式创新发展。然而宫廷绘画审美的转变并非一蹴而就的,而是不断触碰、融合的过程。在崔白与吴元瑜打破宋代宫廷院体画格局之前,为撼动宫廷花鸟绘画风格作出铺垫的人物是易元吉。
  易元吉原本是一名民间画工,但天资聪颖,常游历于野外山林间,尤善画猿猴,并因此而闻名天下。潭州知州刘元瑜欣赏易元吉的画艺,将其破格晋升为州学助教(从九品),而刘元瑜则因此事被朝廷官员弹劾。从易元吉少数的传世至今的作品上题有“长沙助教易元吉画”“潭散吏易元吉作”等落款字样可以看出,易元吉曾担任此职。宋英宗治平元年(1064年),易元吉因画艺超群而被诏入宫廷作画,画些花石珍禽,在神游殿小屏上画牙獐。此后易元吉又奉诏画《百猿图》,然而还未画完就暴卒身亡。
  易元吉在题材内容上的创新,是奠定他在中国绘画史上重要艺术地位的另一个原因。对于猿猴的描绘,除了南北朝时期的石窟壁画外,内地画家的笔下还是一片空白。易元吉正是找到了这个题材内容上的突破口,将野外獐、猿、猴、鹿的自然情态以绘画的形式进行展现。易元吉绘画中野外老树的浓郁墨色,与当时艳丽色彩为主的绘画风格形成强烈的视觉对比,逐步撬动以“黄家富贵”为主导审美的北宋画坛。诗人刘挚曰:“传闻易生近已死,此笔遂绝天几存。”由此可见,易元吉在当时的艺术地位不可忽视。
  二、易元吉绘画的艺术风格
  易元吉突破陈习并形成自己独特的绘画艺术风格体貌,这在北宋初期宫廷画院画家中并不多见。易元吉绘画笔力俊逸,多顺少逆,线条圆润结实,墨色温润如玉,干湿结合,墨色分染的动物主体在画面上为最重墨色,树石次之。动物五官齿爪使用圆润的中锋勾勒,绒毛皆以线条绘出,通过线条的对比突出形象。画面布局合理,具有节奏感,虚中求实,表现出独特的意趣与风格。
  从画面中的动物形象来看,易元吉善于捕捉动物动态特征,对线条进行精心处理,使得所绘画的动物毛发蓬松轻盈。在其传世的作品《猴猫图》中,猴与猫的五官均用圆润有力的线条勾勒,并且以淡墨分染,脚爪结构用顿挫的笔法来表现,而绒毛地方均用细密的线条一根根勾勒,从而表现出动物毛发蓬松的质感。易元吉将毛发上的斑纹分染出来,从而烘托出毛发的软硬层次,细看可以发现画面中猴子脸部附近的绒毛与身体上的绒毛长度不同。易元吉使用浑厚的线条刻画拴住猴子的木桩与皮绳,使其在细绒般毛发的对比下显得更厚重圆润。不同线条技法的运用将猴与猫的灵动展现无遗,使得画面整体更增灵气。
  在画面布局上,易元吉通过对动物肢体形态的刻画来增强画面的节奏感。易元吉《聚猿图卷》中猿猴或聚或散,时而长臂舒展,时而母子相抱,数十只猿猴形态不一,姿态各异。有的猿猴藏于树木、溪流环绕的山野之中,极尽生动野逸之态。《聚猿图卷》用墨精妙,全卷虽用纯水墨绘画,但墨色干湿浓淡的变化营造出野外树石的层次,墨色浓重且姿态各异的猿猴形象增强了画面的节奏感,从而凸显出野外猿猴敏捷、率性的特征。易元吉通过不同的用墨方法,为画面增添空间感,展现出山林的幽深苍郁,使山林具有野逸之气。
  总体来说,易元吉的绘画艺术风格具有野逸、灵动的特点,画面在工整细腻中充斥着野逸的气息。易元吉的绘画既有黄筌绘画工整细腻的特点,又有徐熙绘画野逸洒脱的风格。这种别具一格的绘画风格在当时的画坛独树一帜。“妙哉易生笔有神,以此成名以终身”,易元吉长年深入山林写生,用心观察野生动物的形态,将所闻所见用笔墨记录于纸上,绘画时将野外萧瑟的气息也一并保留。动物形象刻画传神是画面灵动的来源,墨韵层次丰富是画面野逸的表现。易元吉常怀敬畏天地自然之心,走入山林,磨炼画艺,创新绘画技法,将形似与神似统一,将状物与抒情统一,来刻画生动自然的生灵,并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三、易元吉艺术风格形成的原因
  (一)师前人
  张彦远明确提出:“若不知师资传授,则未可议乎画。”中国绘画艺术的师承关系可以从侧面看出艺术家绘画风格特征形成的成因。对于易元吉的师承关系,画史上虽并无明确的记载,但可以从已有的文献记载中探索其风格形成的脉络。
  易元吉天资聪颖,早年临摹多幅古画。虽然有文献记载他曾向赵昌学习画艺,但从易元吉绘画的风格來看,易元吉的绘画风格与赵昌颜色丰富的绘画风格不相似,而是更偏向墨色浓重的野逸之风。南宋画家钱选在《聚猿图》题跋:“长沙易元吉善画,早年师赵昌,后耻居其下。”据记载,赵昌为广汉剑南(今四川成都)人,善画花果,兼工草虫,号剑南樵客。赵昌掌握植物生长规律,直接将花卉形态用笔墨记录下来。赵昌的绘画轻盈淡雅,有早期没骨画法的痕迹,苏辙在《王诜都尉宝绘堂祠》中曾指出:“徐熙画花,落笔纵横。其子嗣变革,以五色染就,不见笔迹,谓之没骨。蜀赵昌盖用此法耳。”可见赵昌画面之轻盈野趣,多受徐崇嗣的绘画风格影响。《图画见闻志》也提到赵昌:“至崇嗣始用布彩逼真,故赵昌辈效之也。”从上述文献中可见赵昌曾学习徐崇嗣之作。而徐崇嗣是徐熙之孙,其绘画有祖父的风格,所以赵昌的绘画风格与五代南唐画家徐熙的绘画有着密切关系。   米芾对易元吉推崇备至,他说:“易元吉,徐煕后一人而已,善画花木叶心,翎毛如唐(希雅)、徐(煕),后无人继;世但以獐猿称,可叹!”由此可见,易元吉的绘画艺术风格有徐煕与唐希雅的影子。徐煕是南唐时期的画家,作品风骨野逸,堪称绝笔。徐熙虽然终生未入北宋宫廷画院,但在当时影响力却不可忽视。《宣和画谱》记载:“独熙落墨以写其枝叶蕊萼,然后傅色,故骨气风神,为古今之绝笔。”徐煕的绘画野逸洒脱,落墨成画,与当时宫廷内部盛行的富贵艳丽之风正好相反。徐熙虽终生未入宫廷画院,但其绘画艺术的影响力极大。与徐熙同时代的画家唐希雅善于画竹与翎毛,曾跟南唐后主李煜学习“金错刀”书法。北宋刘道醇曾说:“希雅终不逮(徐)熙者,吾以翎毛较之耳,求其竹树,殆难优劣,故列神品。”可见唐希雅曾在领略徐熙画作后对其进行一段时间的临习揣摩。易元吉在初学绘画期间是否学习过徐熙画作,文献上并无明确记载,但从赵昌、唐希雅等画家的文献记载资料上可以找到易元吉绘画艺术风格的源头。
  易元吉绘画野逸之风的源头乃是“江南布衣”徐熙。从易元吉传世的猿猴绘画作品上看,在墨色的基础上绘以轻薄淡雅的色彩是其画面的主要特征,这明显受徐熙野逸之风的影响。易元吉将树干石洞的线条用墨色勾勒出来,用浓淡不同的墨进行点染,加入皴法表现山石,使画面具有野逸洒脱之气。
  (二)师造化
  易元吉在师造化上花费了很多精力。《宣和画谱》记载,他曾于湖北、湖南一带游历,深入深山名川,在荒无人烟的山林中,近距离观察獐、猿、猴、鹿等野生动物,坚守在恶劣的野外环境中,体会野外生活。他将目击之妙传于心间,借助笔毫描绘所见之景,记录动物极富生趣的形象轮廓。在归居长沙后,易元吉在院子后开圃凿池,开始驯养山兽与水禽,并且在居室后的墙壁上凿穿一個小孔,常常透过小孔观察山兽与水禽的动静作息之态,感受大自然造化之神妙。
  师造化就是向大自然学习,写生便是深入认识客观自然界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对景色进行写生的过程当中,易元吉沿用前人的写生观念,重在表现客观对象的内在精神与生命力,使得所绘形象生动传神。
  易元吉所画的每一只猿猴都神态灵动,肢体结构清晰,动态造型准确,即使放到现在,依旧让人惊叹其造型的逼真程度。在并无数码相机与录影设备的宋代,能够刻画出如此灵动的动物形象,必定经过对动物日积月累的观察与大量的描摹。可见易元吉在师造化的过程中,找到了自然物象与心中意象的契合点,通过笔墨展现出南方山林的秀气与动物的灵动。
  (三)勇于创新
  易元吉曾说:“世未乏人,要须摆脱旧习,超轶古人之所未到,则可以谓名家。”易元吉在艺术道路上的探索从不墨守成规,而是勇于开拓创新。对于猿猴的描绘,除了南北朝时期的石窟壁画中有过大量生动的描绘外,在内地画家的笔下似乎还是一个空白。易元吉在绘画上不甘平庸,决心不拘一格,在绘画题材上勇于创新。题材上的创新得益于经年累月的野外写生。易元吉在写生过程中不断探索未知领域,探究物理自然规律与笔墨的有机结合点。这种勇于开拓进取、自强不息的精神,正是易元吉所绘对象生动之气的来源。易元吉所作之画并无纵横潦草之势,而是呈现天真自然、灵动野逸的风格,使观者心中燃起对生命与自然的敬畏之情。
  参考文献:
  [1]徐建融.宋代绘画研究十论[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8.
  [2]张彦远.历代名画记[M].朱和平,注.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6.
  作者单位:广州美术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艺术形式也较为丰富。国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经久不衰,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精神生活的富足,中国笔墨文化逐渐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它能让人们充分领略国画的魅力,增进人们对于美的理解,从而指引人们更好地生活。  关键词:笔墨文化;国画创作;传统文化  国画与中国笔墨文化一脈相承,具
期刊
摘 要:当代艺术是现代社会的一种艺术思潮运动,当代艺术之父——杜尚身体力行地完成了对于艺术的颠覆和解禁。在当代艺术的潮流下,国内外美术作品越来越趋向于商品化与大众化。国内美术创作者应如何使中国当代美术染上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底色,并使其发展保持新鲜活力,体现时代精神,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课题。  关键词:中国当代美术;传统艺术精髓;商品化;传统文化精神  一、美术大众化与商品化  随着人们社会生活的丰富
期刊
摘 要:黑龙江省拥有大量的俄式建筑物,其建筑风格突出,色彩浓郁。在中国画中可以运用重彩来表现此题材。高浓度色彩的表现能够使此类绘画风格明显,将题材和绘画方式高度结合的同时体现出中国画对题材接纳程度之高。此类绘画视觉冲击力强,更能吸引观赏者的注意力,促进黑龙江旅游产业的发展,有助于后疫情时代的旅游经济复苏。因此,以黑龙江省俄式建筑为重点考察对象,对黑龙江省俄式建筑文化元素融入中国画创作进行研究。  
期刊
摘 要:《写意南阳》主要通过对南阳古镇民居建筑的描绘,烘托当地人生活的闲致与安逸。这幅作品主要运用了写意的手法,以中国传统水墨画的形式来进行创作,把济宁美丽的风土人情用画笔展现出来,让大家都可以了解这样一个风景优美,且有着历史悠久的儒家文化以及运河文化的地方。  關键词:写意;居民建筑;运河文化  一、选题思路  传统的民居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但
期刊
变应性鼻炎和哮喘均表现为呼吸道黏膜的炎性反应。两者常共同发病,变应性鼻炎是哮喘的一个危险因素。与只患有变应性鼻炎或哮喘相比,同时患有两种疾病会显著增加患儿就医负担且影响其生活质量。有研究表明,与未患有变应性鼻炎的哮喘患儿相比,同时患有哮喘和变应性鼻炎的患儿需要更多的医疗资源。
摘 要:从人物画的造型方面分析任惠中的绘画语言,分析任惠中如何结合中西方的绘画语言表现出现代的审美特征。他运用西方素描速寫的造型方式,结合传统山水技法的笔墨形式,将人物特点进行夸张与变形,创造出了极具特色的绘画形式,让人印象深刻。他运用写生的方式收集素材,凭借感官的感受,运用抽象的线条、墨点和水的自由结合去塑造形体,创建出犹如山水画的体块感受和水墨淋漓的画面。  关键词:任惠中;人物画;造型语言 
期刊
摘 要:题跋是绘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参与画面位置的经营,是对于画面审美的探求。以金农作品为例进行剖析,发现绘画题跋在盛清时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题跋通常用来表达作品的创作动机、意趣、环境,或抒发创作者的情感,整体呈现出丰富多样的面貌。题跋作为绘画作品的一部分,与绘画内容相得益彰,使画面更富形式美感,逐渐成为中国书画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金农;绘画题跋;盛清  “经营位置”是南齐谢赫提出的“谢赫六法
期刊
摘 要:潘天寿对传统山水、花鸟、人物等绘画方向和美术史理论等方面精通,并且还坚持创新,不拘泥于传统,他主张“常中求变以悟常,变中求常以悟变”。“变”的是传统绘画的方式,应有创新的精神;“常”是要承认并坚持对古人传统技法的继承和发扬。潘天寿的思想主张对当下的艺术界仍然有非常重要的教育意义。  关键词:潘天寿;艺术思想;花鸟画  潘天寿生于1897年3月14日。父亲潘秉璋是村里少有的秀才,担任乡长多年
期刊
摘 要:徐悲鸿和蒋兆和借鉴西画写实之长,并融合了本民族的造型规律,创造了表现现代人物的写实技巧,他们所创立的绘画体系被评论家称为“徐蒋体系”。“徐蒋体系”对中国水墨人物画从传统走向现代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仅影响了20世纪中国人物画的发展,更为现实主义人物画的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通过分析“徐蒋体系”的历史价值和精神内核,探讨“徐蒋体系”的困境,以促进中国人物画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徐蒋体系
期刊
摘 要:郑乃珖作为20世纪中期重要的花鸟画家,以借古开今、以西润中的理念指导艺术创作,尤其在色彩表现上展现出鲜明的个性与创新性。他主张“随心赋彩”、诗意表达,在传统工笔花鸟画的色彩表达上融合了西洋绘画的设色方法、媒材与写实画法,用色大胆、对比鲜明,使得其工笔花鸟画色彩明亮、清新妍丽,色墨相映成趣,雅俗共赏。  关键词:郑乃珖;工笔花鸟;色彩;“随心赋彩”  郑乃珖(1911—2005年),号沙堤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