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

来源 :东风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bus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父亲得了尿毒症住院,和父亲同病室的小伙子也是尿毒症患者。小伙子十八岁,只比我女儿才大三岁。我怜爱地看着他,他还是个孩子呢,怎么就得了这种病,以后可怎么过啊。
  他说他的病小感冒引起的,开始没太注意,低烧,高烧,中间烧得都不认人了,就喝土郎中开的药,把肾搞坏了,不过还没完全坏掉,还能工作一丁点。他淡淡地,间或还露出灿烂的微笑,好像在诉说别人的故事。
  这么小,肾就坏了,长年做透析可不是事,得换肾啊。父亲不无惋惜地对他说。可是,没有肾源,我妈要把她的肾给我,已经报上去了,就等省里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几个月了,也没有消息。男孩收起了笑容,皱着眉,整个人瞬间沉到了心事里。
  每次探望父亲,都见他一个人,我说,没有人陪护你吗?他说,他们都忙着呢,两个姐姐和妈妈爸爸都外出打工了,为了给我筹医疗费。他解释道。
  对病人及家属,都是深有体会的。即使是富裕的家庭,也架不住病魔的侵蚀和消耗,一人得了尿毒症,全家回到解放前。父亲因为有医保,报销比例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即使是这样,父亲每月的退休费也不够填这个深渊。
  他接着说,我们家族是个大家,我父亲这一门就我一个男孩,他们说了,就是砸锅卖铁也会给我治病的。他又笑了,因为受到重视而高兴。
  他是幸运的,家里没放弃他。我曾在这里见到过因为无法支付高昂的换肾费用,又因为无法持续支付高昂的透析费而主动放弃治疗的。那是几年前,也是在这个医院,这个科室。我看着那位四十多岁一脸浮肿的男子决然走出病室,悲苦的脸上满是漠然,像一片摇摇欲坠的树叶。
  晚期的尿毒症病人,每个星期必须透析三次,如果少透一次或连着几天没有进行血液清洁的话,体内的毒素无法排出,就会肆无忌惮地滋生,侵蚀内脏,造成身体各器官的衰竭,继而威胁到生命。
  小男孩很节俭,一日三餐极其简单,经常白米饭就辣椒酱。这对重病在身的患者来说,实在是件很不应该的事情。给父亲带营养品过去的时候,我们会分一点到那孩子的碗里,他婉拒,不得已时,他也吃。他吃,我们都开心。
  吃着,他对我们说,我已经定亲了呢,得病前定的,农村嘛,结婚都很早的。我妈说,等我做完移植手术,过个半年,就给我们举办婚礼。对于以后如何生活,他也有自己的规划。回去开一个小卖部。他憧憬未来,仿佛幸福就在不远处等待。
  半年后的一天,他告诉我们,他要搬走了,和几个同乡合租了一间房子,可以自己做饭吃,能省下不少费用。因为省里伦理委员会迟迟没有批复他母亲捐肾的请求,他只能一直等下去。出院那天,我看到了他的未婚妻,一个容貌娟秀的女子。未婚妻很是心疼他,两个包裹都挎在了自己的肩上,小男孩端着几个盆子,炫耀似的冲我们做鬼脸。
  上天还是很眷顾他的,一个贤惠的妻子,一个伟大的母亲,这,已经足够。
  再见到小男孩时已是第二年的早春了。他坐在透析室门口的凳子上,和一帮等待透析的患者或家属们混在一起,像潜伏了一冬的鼹鼠。依旧是灿烂的笑容,雪白而整齐的牙齿,晶亮略带稚气的眼睛。只不过神情委顿了好多,脸色越发的黑黄,略带浮肿,这是病情加重的信号,再拖延下去,就得透析了。
  等肾源呢。他说,我妈换肾的申请还是没批下来。哎,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呢。他想展现给我一个笑容,却不小心将嘴角咧成了苦笑。他还住在医院附近租的房子,隔三差五来医院拿药和探听消息。依旧怀揣着期待,期待某天的好消息。从他的脸上我看出,在他的心里,只要能活着就好。
其他文献
一  泊客。旅者。被你内心  瘫痪掉的旅程呢。起点和终点  漏掉多少咫尺与蜿蜒  一缕月光,将它夹进书册  然后被自己的影子折叠、涂改  天空静止在一棵树上  连一朵偷窥的云也没有飘过  只有升上来的时间  在把午后多余部分倒出。它把光线  从头顶一步步推倒、盘算  直至被晚风擦黑  这个中秋夜却什么也没看见  伸出去的手,碰到了自己  今晚的月亮  降低了它的弧度,围坐在油灯下  仿佛那些老邻居
期刊
偶尔与当今的80、90后们谈及现时社会的一些时髦趣事,勾起我对当年一些时尚旧事的回忆,摘记如下。  军装、军帽、军书包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军人是全民的偶像,当年姑娘择偶的首选必是军人。爱屋及乌,军人的用品亦成了社会上的时髦品。满大街的流行色便是军装。绿色军装固然招人喜爱,那种洗得泛白色的军装更衬出青少年的俊美来。而军装毕竟有限,于是军帽亦成为人们的“抢手货”。一顶正宗的军帽戴在头上,顿时令人刮
期刊
想不到,多年以后,我居然见到了王仁元,在这个人流如注的省会城市。  在接到他的电话的那一瞬间,我情不自禁地想到了酸菜汤,然后,慢慢才是他的名字。  王仁元约我在市中心的一家酒楼聚聚。我当然立即应下。我离开家乡县城多年了,老友的邀请,我没有理由拒绝。  王仁元显然是发福了,举止上也显得有些夸张。他见到我的兴奋,早已压过了我见到他的惊奇。  席间,我故意问他,要不,我们也点一盆酸菜汤?  他一阵大笑,
期刊
蛇年的春节日渐临近,转眼已是立春。立春之后,冬季冷厉的西北风,就将渐渐转化为和煦的东风。  我忽然想到一个词语“东风西渐”。这个词语的本意是古老的中国文化以其博大精深渐渐传入西方,如风水、中医,五行学说等等,就被称为“东风西渐”。与之相对应的一个词语是“西风东渐”。其本意是19世纪末期,欧洲侵略者来到中国带来了西方的价值观、思想、文化,与中国传统的文化相区别称为西学,清末大量的西学影响着一代中国人
期刊
刚子坐在店里,目光伸到窗外,雨下得飘飘洒洒。吸引刚子目光的不是这场雨,而是不远处的那棵柳树。柳树下曾经有他美好的回忆。如今,孤零零的柳树像一个等待亲人回家的老者。雨似乎懂得刚子的心思,飘落中满含了伤感。  今天的柳树下还有一个年轻人,样子有些古怪。虽然拿了一把伞,却夹在了腋下,任凭雨水打湿他的衣衫。他每隔段时间擦一下脸上的雨水,然后便以一个固定的姿势伫立在那里。看他眉清目秀的不像是精神有问题的人。
期刊
那年分队分得砖渣不剩。  腰窝镇八队小青年刁满恒两口儿去串亲戚回来,队就只剩个名称,实质性的东西没了。队里所有财产已分完。  刁满恒吃着烟在街上转悠。分队,人不全就分吗?能漏掉一户吗?没地吃啥?队里弟兄四个的,要了台手扶拖拉机。弟兄三个的,要台195柴油机。弟兄俩的要头牛,弟兄一人的要头驴,一个七十多的老太婆要只羊哩。  谁胳膊粗谁是老大!若是弟兄五个要啥,队里又没汽车,要大队书记当儿子吗?!  
期刊
消逝的钟摆  谁/又能隐身到足以/看见你们?——保罗·策兰  一本翻不完的书。一页页,反复折叠、展开,像一个个失宠的隐喻,被诗人撇下又拾起。一个漏掉的证据,多年后得到证实。直到时间退到一颗钉子上;直到掌纹里渗出它的锈迹与血渍。  一种平衡。一种力度。一种无法摆脱的宿命。时间的痕迹没有谁可以擦洗得干干净净。在低处徘徊、积聚,惯性的高度,从释放里抵达。所谓破坏,就是让骨子里的胆怯变得傲慢,让天空的阴影
期刊
秋天来了,一只小猫沿着院子里的橘子树爬上屋顶的时候,不小心趴拉下屋顶的几块瓦,不巧的是,那瓦碎在了隔壁家的院子里。  爷爷骂着该死的猫不知道又惹了什么祸,一边从屋子里出来,这里刚到院子,却见站成圆规姿势,叉了腰的张婶怒目圆睁。正待要开口,却看见是个老头子,嚷嚷了几句,出去了。爷爷笑了笑,自言自语说:“好,好,看来事不大。”  中午,姐姐从地里回来,摘了草帽,刚喝完水放下水瓢,张婶就推门进来了,骂骂
期刊
在斗龙镇,谢桂花这个名字也许没有多少人知道。可是倘若提到豆腐西施,那就该另当别论了。  乡人称谢桂花豆腐西施是有原因的。一是她人长得白净水灵,二是她做的豆腐洁白如玉滑嫩可口。每天清晨,当大多数人还在温柔乡中乐不思蜀时,谢桂花的叫卖声就已在斗龙小街荡漾:卖豆腐哩,又白又嫩的豆腐哩。  快,豆腐西施来了!随着吱吱呀呀一阵乱响,临街的门脸相继洞开,不一会,端着豆子的老大娘,拿着毛票的小媳妇,系着围裙的饭
期刊
水调歌头  石钟山分上下钟山  上有苏轼塑像及鄱阳湖战事遗迹  彭蠡贯江口,断岸矗双钟。江湖锁钥千古,冠翠自雍容。游艇追风逐浪,长绕危崖峭壁,千罅响噌吰。苏子立高岸,意寄不言中。  山远淡,波浩淼,水连空。高天难问,古来几度血涛红。且看碧波万顷,销尽沉舟断戟,洲渚被葱茏。风满万帆过,浩浩水流东。  水调歌头  鄱阳湖边傍晚学钓  天水共一色,孤鹜入霞天。渔舟唱晚归去,村落起炊烟。夕照平湖孤岛,疑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