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的甜苦茶

来源 :大理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secuei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小的时候,父母工作忙,便把我和姐姐寄养在外婆家。也许因为生在茶乡,再因外婆喜欢品茶,因此我从小便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
  甜苦茶,其实不是什么特别的茶种,也没有复杂的加工工艺。只是烧一盆碳火,用一个小拳头般大小的土陶茶罐,放上产自无量山的大叶茶,在火上慢慢烤,慢慢抖,待茶叶焦黄,香飘四溢之时,冲入用铜壶烧的开水而成。甜,是因为外婆会在茶中添加白糖;苦,便是茶叶天然的苦涩。那种简单混合的味道,是童年的一种气息。
  回到父母身边之后,每到周末都一定会去外婆家。外婆每次都坐在小院角落的沙发上,身前的陶制小茶罐在火盆的边缘咕噜噜吐着泡沫。寒暄之后,外婆一定会慈祥地问我们,要不要喝一杯甜苦茶。那是我们到外婆家惯例做的第一件事。
  在品茶过程中,我们围着小小的火盆,坐在比我年纪还大的木凳上。长辈们聊天。我只顾着在碳火上烧烤食物,馒头花卷,花生核桃,有时候还有饵快。待到烤出些香气,就下着甜苦茶吃。
  喝茶之后,大人们还在谈论。我和姐姐则到屋里,和电视为伴。有的时候,母亲会让我们给花浇水。小院里、楼梯拐角的地方,都摆满了盆栽的花草。茉莉、米兰、月季、粉团、马蹄莲、太阳花等等,还有些始终不知道名字。我和姐姐从厨房接水到木桶里,然后用葫芦瓢把水小心翼翼地浇入每一个花盆里。记得我一直分不清月季和粉团,区分那两盆花的功课我做了整个童年,最终仍旧没有个结果。每次外婆都会在甜苦茶里加一个米花糖做奖励。而我们则如获珍宝般欢欣。
  进入金秋季节,我们会采集一种花的花瓣,混上一种黄色的细细的藤状植物,然后揭碎敷在指甲上,外面用一种叶子包好,扎紧,过了一夜指甲就会变成橘黄色。谁染得好,谁就可以多喝一杯甜苦茶。虽然结果往往是大家都能喝到茶,可是大家仍旧乐此不疲地把甜苦茶当作战利品并为之奋斗。
  更多的时候,到外婆家便意味着喝甜苦茶和玩耍。什么砸块、斗鸡、躲猫猫,随着年岁的增长,都逐渐淡出了我的记忆,只有那甜苦茶,每每想起,仍觉口有余香。
  甜苦茶,其实不过是一杯普通的加糖茶罢了,但仔细想来,那些淡淡的甜和苦在岁月更迭之中,便多少含有些人情冷暖的意义了。
  后来,因为父母工作调动,我们搬到了遥远的城市。只有假期才能回家乡一趟。外婆生了场重病,之后便半身瘫痪。考虑到外婆的行动不便,舅舅先后给外婆买过几套电茶具,但外婆总以“烤出的茶不香”、“烧出的水不甜”为由,宁让那些“现代”的电器落满了灰尘,却仍旧守着沿用几代人的碳火茶罐。于是,每次回到外婆家,外婆仍旧坐在原来的位置,用不便的右手操弄火盆中的器皿。外婆还是慈祥地问我们是否要喝杯甜苦茶。我们开心地点头,像多年前的孩童。
  外婆生病之后,便不太到远的地方活动了。偶尔到门外古街小店和店家聊天。她的生活已经缩小成为这块小小的天地。一方湛蓝的天空、繁盛的花草、冒着微弱青烟的火盆和沉默的外公,就是外婆的生活,简单、宁静。
  我们把外面的故事讲给她听,希望这短暂的交谈时间可以弥补她漫长的寂寞。外婆总是慈祥地微笑着,说到好玩的事情的时候就爆发出童稚的笑声。但是,有的事物她已经不能理解了。外婆说世界变化太快,她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变化了。坚强的外婆永远慈祥地笑着,但眼角不时也透露出一些无可奈何和落寞。或许太平静的生活在淡化欲望的同时也逐渐沉淀情感,积淀到一定程度,便需要倾诉与关怀作为宣泄的出口。可是大多数时候外婆也只能面对着安静的小院沉默。
  也许我们都认为大家聚在一起会好一点。可是,当大家聚在一起,却发现能共同交流的话题逐渐少了。外婆听不懂“互联网”,也弄不懂“3G”是什么;我们也不再满足于听外婆讲“雷响茶”、“百抖茶”……大家闹哄哄地聚在一起,无非相互问候,相互祝福,最终各找地方倒头大睡。到了吃饭的时候又热闹起来,大家又开始拉拉家常,说说笑话。饭桌是家庭最温馨的地方,可以放下所有包袱,开怀畅谈。饭后大家都围坐着看电视,偶尔有话题抛出来,你一言我一语,然后再次回归沉默。电视一完,便散场了。不知道热闹冷却之后,外婆是什么感受。以前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直到一次,一个我们即将离开的早晨,外婆对我说:“你们回来我很开心啊。现在你们要走了,突然安静下来,我很不习惯了。”我的眼眶突然热热的。外婆没有再说话。我也不知道说什么,只是心疼地看着外婆,一阵酸楚。外婆把一杯甜苦茶放在我前方:“喝吧。到了外面就喝不到了。”我用力地点点头。
  临行前的最后一杯甜苦茶,一口口很认真地品茗。温热的液体顺流而下,在体内形成一股暖流。甜密之后有淡淡的苦涩回味。突然觉得这难以表达的亲情便似这甜苦茶:给予彼此的关怀便如这茶中的甜,而那些无法传达的伤楚便是苦,享受甜蜜的同时又要甘于忍受苦涩。
  在异乡的日子常常怀念外婆的甜苦茶,却从不去复制这简单的茶。因为,我知道那甜苦茶的味道是不能复制的,一定要回到外婆家,去感受外婆亲自泡的甜苦茶。
其他文献
赵敏,1965年生,白族,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大理州作家协会副秘书长。  先后从事过中学教师、教研员、政府公务员、编辑等工作。现供职于大理学院民族文化研究所,任副所长,主任编辑。  至今已在《青岛文学》、《边疆文学》、《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文汇报》、《辽宁日报》、《青岛日报》、《厦门日报》、《云南日报》、《中国文化报》、《今晚报》、台湾《中国时报》、等近百家全国和海外报刊发表文学作品。作
期刊
绕过九重山,转过十八弯,越过大江大河,在云南西南部的一个大山里,有着这样一个寨子,它叫高老庄。  寨子里住着一位年过八旬的老人——高老山。一个土生土长的彝家汉子,他总是会说起自己年轻时的一些事。用他自己的话说,那时真是窝里蹲,两耳不闻窗外事,认为“天下”就是自己脚下这方圆几十里的土地,所有的人这一辈子就必须得扛着锄头与土地打交道。有时,他也静静地借这落日的余晖,抽着他那袋老旱烟,想象天空的另一边是
期刊
仁里邑是喜洲北边的大村子。南诏时喜洲称“大利”,唐樊绰《蛮书》说“大利流波涤彩”,是说那时喜洲栽桑养蚕,丝绸纺织业很发达,整个喜洲沉浸在涤彩流波中。而仁里邑本主庙《三堂庙碑》开头第一句就是“三堂庙,三利森木之祠也。“森木”是白语“祖先”的汉语硬译词,可以看出这是立碑的那个时代白汉语言会译中之一种译法。“三利”指的是仁里邑。祠”,指“聚灵祠”。仁里邑本主庙直到清末都称聚灵祠,大村十二个“登“(相当于
期刊
柳堤桥洞,苇篱茅舍,村落散居于柳屿之上,菜畦飘浮在碧水中间。水清若玉,波澄似镜,如一幅水气未干的水墨画,铺展在苍山云弄峰北侧的高原水乡洱源。  这就是邓川历史上有名的“烟渚渔村”右所西湖,整个湖面3.3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8米,水域面积4900多亩。湖内六村七岛,汊港交织,湖村相连。没有面石砌成的堤,没有水泥筑成的岸,没有凉亭水榭,没有快艇拖轮。一切天生地就,到处充满自然和谐的气息。当年明代地理
期刊
一    谁都知道,莲花是开在水里的,一旦离开水,它会比任何花朵都枯萎得快。因此忽然间有人说莲花开上了树,我  当然是很吃惊的。然而永平县境内的宝台山上,就生长着这样一种奇特的植物,它叫木莲花,是我国境内目前发现的最为珍奇的冰期花卉之一。  宝台山因山形酷似莲花,且山上遍长珍奇名贵的木莲花树,又名木莲花山。它是滇西地区至今依然保持着原始自然生态的一方净土,位于永平县城南部50多公里处,为国家级森林
期刊
《情思绵绵》是白族著名诗人晓雪于2005年出版的散文集,全书共收35篇散文,其中记述了作者与亲朋故旧、良师益友等40多人之间的感情和友谊。文章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充分体现了晓雪老师真诚厚道的人格魅力及良好的文风。  晓雪老师出身贫寒,3岁寄居在外祖父家,9岁失去母亲,不平凡的生活经历使他对家里的亲人有特殊的感情。  晓雪老师的母亲是一个吃苦耐劳、手脚麻利的农村劳动妇女,丈夫在外做生意,家里老小全由
期刊
诗人是孤独而敏感的,因为他们必须专一于他们自己那颗敏感而脆弱的心灵。在心灵的原野上,一花一草,一木一叶,一山一石,一水一洲,青鸟啼鸣,溪水潺潺,微风拂动……一切的大自然物象都必须在诗人敏锐易动的心灵升华下才能成为艺术,所谓“坐驰可以役万景”;而闪烁的霓虹,攒动的人影,躁动的灵魂,迷茫的眼神,多情的面魇……一切又都必须由诗人敏感的心灵去抚慰,一切才终究能够有个安定的归宿,即“微尘中有大千”。是诗人用
期刊
和女儿走在大街上,女儿总会建议道,老爸,我们玩游戏吧?  我说,大街上,怎么玩呀?  女儿不假思索地说,可以玩“孙悟空捉妖精”,也可以玩“赶马马”……  我说,路上这么多人……我们还是坐车吧?  我们玩我们的,管它呢!八岁多的女儿一脸不在乎地对我说。现在开始啦。爸爸,你做孙悟空,你抓我吧?说完,她就要跑了。我担心一不小心她会跌跤,还有可能撞在别人的身上。就说,咱们还是回家里或是院心里玩吧?  路上
期刊
古老的道人山,位于“三江并流”南段,拔海三千五百九十六米,巍峨绮丽,云雾缭绕,气象万千,澜沧江奔腾山下,碧罗雪山连绵进云龙县境。经漕涧坝子,顺三崇山南下,过铁厂村“石棺材”丫口,走过“牛头峰”,便进入了道人山。相传明代有自称“海轩道人”在此山出家建庙而得名。  道人何许人?据《地方志新说》概述:“道人山是碧罗雪山之一峰,明朝末代永历帝西奔,大将李定国与叛将吴三桂激战高黎贡山,一名随员大臣杨荣,在战
期刊
我在看书的时候,无意间被刀片划了手指。刀片,这个与文字毫不相干的锋利物,此刻摇身一变,就成了冥想,与我注意力背道而驰,带着扼杀的企图,或者至少也是命令我委身于它的姿势,突然从天而降,置一切于不顾,用锋利的刀口,切开皮肤,侵略到身体内部。犹如惊鸿一瞥间,容不得我与它商量,就有比七月太阳还要殷红热烈的血,汩汩淌出来。看一眼这流淌的血,它就成了有胆量的演讲者,就能够听见尖锐的冥想唆使血液说,我要走出你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