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开始的地方

来源 :上海艺术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an182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底至2019年,一档《声入人心》电视竞演节目的播出带领着音乐剧“出圈”,不仅向大众普及了音乐剧概念,还凭借着明星效应带动了音乐剧票房,大量粉丝群体的涌入直接对国内音乐剧市场产生强烈影响,一度引发社会“现象级”话题。在“一票难求”的喧嚣面前,音乐剧行业内并没有被冲昏头脑,反而要对整个行业的长远发展冷静思考。针对目前国内音乐剧原创力短板的现状,“2019华语原创音乐剧孵化计划”应运而生,力图集平台与模式之力,促进音乐剧行业共同成长。笔者全程追踪了“孵化计划”,从中得到一点启示和感想。
  缘起:文广征集令
  2018年11月,上汽·上海文化广场剧院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文化广场”)首次发起“2019华语原创音乐剧孵化计划”,面向全球征集未曾发表过的华语原创音乐剧作品,匯聚行业资源对其进行再度开发与修改,从而实现工作坊版本制作和商业化制作对接。“孵化计划”时长横跨一整年,包含前期提供孵化系列讲座、分享会、为参与者提供创作的支持与答疑;中期举行观众和评审共同参与的入围作品剧本朗读会;后期遴选出最终入围作品,在年底呈现工作坊版本制作和商业化制作对接市场。在首届“孵化计划”中,共有77部原创音乐剧投稿作品,近800名观众报名观摩中期的剧本朗读,并在年底的工作坊呈现中吸引逾1700名观众报名,从这些数字可见创作端及市场端对原创音乐剧的高度期待。
  这里就要问一个问题,为什么会有这场“孵化计划”?为什么是由文化广场策划主办?
  早在九年前,文化广场开业之初便提出“音乐剧为主”的品牌定位。一路走来,文化广场始终以“原版引进-中文版-原创”践行着“三步走”战略,怀着一份热爱为国内音乐剧市场竖起一座标杆。在引进原版音乐剧方面,文化广场致力于“不以英美为中心,而以中国人的审美为核心”的多元化音乐剧发展道路—从法语音乐剧《巴黎圣母院》到英国经典音乐剧《剧院魅影》,从德奥音乐剧《伊丽莎白》到美国音乐剧《歌舞线上》,叫好又叫座。在中文版制作方面,文化广场坚持“小而美”的理念,在制作三个版本《极致百老汇》集锦演唱会的基础上,连年推出自制音乐剧《春之觉醒》(2016)、《我的遗愿清单》(2017)和《拉赫玛尼诺夫》(2018)三部风格迥异的作品,2019年两部自制剧《我》《拉》首次开启国内巡演,足迹遍布24座城市,共计演出104场,吸引观众78000余人次。在原创音乐剧方面,文化广场连续八年举办“原创华语音乐剧展演季”为原创作品搭建平台,36台来自中国两岸三地和新加坡的原创音乐剧,不仅拓宽了华语音乐剧的地域认知范围,也见证了参演原创作品数量的不断增长、制作水平的不断成长。
  此外,借助“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的专业平台,文化广场已连续八年举办“国际音乐剧发展论坛”,一共有来自日、韩、英、法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余位嘉宾参与,以“音乐剧原创力量的挖掘与汇聚”(2016)、“创新驱动发展,融合应对挑战”(2017)、“变与不变—新时代,新观众,新审美”(2018)和《需求侧视野下的中国音乐剧发展之路》(2019)等为论坛主题,以国际视野从创作、演出、运营等不同角度展开深入的探讨与思考。
  不难看出,经过多年的努力,文化广场在音乐剧领域不断深耕细作,坚持“引进与制作”共同迈进,在剧院运营和剧目制作等方面积累了专业经验与实践能力。此次,文化广场发出原创音乐剧“孵化计划”“征集令”是顺应了当前剧场生态和音乐剧行业发展的需要。
  现状:原创需要土壤
  从2002年《巴黎圣母院》初次登陆上海以来,几乎每年都引进不同语种的海外经典大戏落地,掀起了上海乃至全国音乐剧市场的热潮。据道略网《2019中国音乐剧市场发展报告》数据,2018年中国音乐剧票房增速达到92.8%,共收入4.28亿元。另据上海市演出行业协会统计数据,2019年上半年,全市专业剧院共举办音乐剧演出292场,票房收入6152.63万元,在11个剧种中排名首位,音乐剧已经成为上海文化演出中重要的细分市场。但是,音乐剧产业最终要靠本土化音乐剧的创作和发展。当原版引进音乐剧带领着音乐剧行业风生水起时,无形中也增添了原创音乐剧发展的难度。据道略网统计数据,2018年原版引进音乐剧占我国全年音乐剧总票房的63.2%,原创音乐剧仅占12.85%。一方面,原版音乐剧的“大制作”拓宽了观众的视野,满足了大众的“胃口”,对比成熟的引进剧目,刚刚起步的原创音乐剧无疑是“以卵击石”。另一方面,原创音乐剧的开发环境尚不成熟,受到专业创作、人才培养、营收成本、剧目运营及观众培育等多方面的制约因素影响。到目前为止,原创音乐剧的爆款仍然“在路上”。
  虽然困难重重,但原创音乐剧仍在不断摸索中砥砺前行。回首过往,原创音乐剧在发展进程中也走过不少弯路,表现在发展初期即对标欧美的“大制作”,以大体量豪华舞台场景为追求,而忽略了作品自身的内容和制作品质,最终花费大量资本的作品却难以适应演出市场规律而销声匿迹。痛定思痛之后,“以小剧场制作为优先,不断升级至大剧院制作的理念”逐步成为行业认可的可行性发展道路。
  2017年底,上海市政府发布《关于加快本事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上海“文创50条”),提出打造上海为“亚洲演艺之都”的目标,并鼓励建立演艺集聚区和剧场群、演艺空间。2018年底,上海人民广场演艺区正式命名为“演艺大世界”,以期打造中小剧场群和“演艺新空间”的剧场生态环境。这些利好政策为原创音乐剧的孵化进程提供了有利的生产环境。
  近年来,上海音乐学院、上海戏剧学院、上海复旦视觉艺术学院等艺术院校相继开设音乐剧专业,对音乐剧人才的培养与储备起到积极作用。借助音乐剧市场的火爆升温和综艺节目《声入人心》的热播,2019年上音音乐戏剧系的报考人数从去年232人上升至339人,同比增长46.12%,为所有专业之最。音乐剧市场的繁荣发展,需要大量具备专业素养和艺术潜力的音乐剧演员,为实现工业化发展积蓄能量。   随着制作理念、生产环境、人才培养等方面逐步完善,剧目孵化项目也就水到渠成。作为音乐剧产业发展的一项具体工程,华语原创音乐剧“孵化计划”为“演艺大世界—2019上海国际音乐剧节”的内容之一,正是要从剧目制作的源头入手,实现小成本制作,降低试错成本,规避投资风险,树立行业口碑,为音乐剧产业发展建立合理、有效的培育机制,为原创音乐剧创作提供孵化土壤。
  期待:给梦想一个机会
  历经一年,首届华语原创音乐剧“孵化计划”以不足200万的投资“孵化”77个剧本和3部新剧《生死签》《对不起,我忘了》《南唐后主》,引起业界广泛关注和社会普遍反响。自“期中汇报”的劇本朗读之后,在孵化项目配备的专业导师的点拨和帮助下,入选作品经历剧本打磨、音乐丰满完善,融入编舞、舞美、灯光、音响、服装设计等舞台化的表现形式,用40分钟的工作坊呈现方式得到观众的认可与追捧。三部作品各有特色:《生死签》是以青春期少年为主人公的悬疑剧,《对不起,我忘了》是寓庄于谐的魔幻剧,《南唐后主》是人物展开细腻刻画的历史剧。其中,《南唐后主》以两人饰演一角的表现方式向德语音乐剧《莫扎特!》致敬,以超高人气获得现场唯一“破壳而出奖”;《对不起,我忘了》用轻松诙谐的方式探讨现代都市婚恋主题,超现实的情节却相当契合现代人的审美与共鸣;而笔者则对音乐层次富有质感的《生死签》情有独钟,该剧节奏紧凑,叙事巧妙不断反转,悬疑中带着幽默,令人十分期待其完整舞台版的谜底揭晓。虽然这些作品要完成市场化对接尚待进一步完善,但可贵的是,孵化项目点亮了热爱音乐剧的年轻创作者的梦想。从孵化成果来看,孵化过程是对原创力量的最好扶持和磨练,“孵化计划”对作品的提升帮助很大。
  如前文所述,“孵化计划”为原创力提供了所需要的平台和土壤,也是给怀揣梦想的音乐剧从业者一次逐梦的机会,更是对原创音乐剧发展的一次全新尝试与积极探索。为了更好地实施该计划,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正确看待计划本身。
  首先,不能急功近利。所谓孵化,具体表现在时间的持续性、层次的阶梯性,就如同一粒种子必须经历生根发芽再到开花结果的过程。所以说,以“孵化计划”作为项目名称是明智且明确的。一般来说,大凡在音乐剧舞台上深受欢迎的作品都至少经历3年至30年的开发修炼,比如新加坡华语音乐剧《聊斋》经历14年的打磨与累积,在第八届华语原创音乐剧展演季上获得热议与好评。正如文化广场副总经理费元洪谈道:“本次‘孵化计划’的机制是契合音乐剧这种集体创作艺术门类中所需要的‘musical is Re-created’(音乐剧是在创作中不断磨合细化)的宗旨,大幅提高原创音乐剧的成活率和成材率,激发青年创作者的创作能力和信心。”
  其次,音乐剧创作要与社会衔接。音乐剧是20世纪初新兴起来的综合性舞台艺术,在纽约、伦敦等地得到产业化发展之后,逐渐向欧洲各地以及亚洲等国家不断延伸传播。从世界范围来看,已形成英、美、德、法和日韩等多语种、多元化发展态势,并且仍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继续生长。除了历久弥新的经典音乐剧以外,音乐剧的类型还有很多创新和发展的可能。比如,百老汇音乐剧《汉密尔顿》首次采用嘻哈音乐贯穿整剧,讲述美国开国元勋的故事,横扫第70届托尼奖的11个奖项。再有,从连续两年的“韩国音乐剧推介大赏”,可以管窥到韩国原创音乐剧的风采,除了改编漫画名著和世界名人传记的题材以外,还特别关注到人工智能时代、关爱老年人等社会生活的治愈系主题。因此,中国原创音乐剧的创作也应当重视作品本身与社会的衔接。据悉,“2020华语原创音乐剧孵化计划”已经启动,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孵化计划”特别开启以疫情为线索的特别征集,用文字和音符来铭记2020年的春天。作为大众文化消费品,音乐剧是一种非常贴合大众生活的艺术形式,创作过程中需要发扬自由和创新的精神,用音乐讲述一个能够引发人思考的好故事,记录和反映当前的社会生活与现象。
  最后,重视沟通与协作的精神。音乐剧是一门综合的艺术,更是一项需要多工种协调合作完成的演艺工程。所以,在音乐剧创作和演出的过程中,不仅需要综合性、复合型人才,还需要各工种环节的沟通与配合。比如,曲作者需要充分掌握剧情的走向和结构来确定曲目的风格和功能;编剧、导演最好也要略懂音乐,与作曲家做好沟通。担任“孵化计划”导师之一的王海笑表示,音乐剧创作是一个协作过程,过程中要不断向其他部门的人学习,以及相互沟通。音乐剧创制过程是有别于其他剧种的,这对目前国内演艺行业能力提出了课题和挑战。“孵化计划”不仅要孵化作品,还要孵化人。
  综上可见,作为目前国内首个原创音乐剧的孵化项目,“华语原创音乐剧孵化计划”是对音乐剧市场发展现状的及时回应,为音乐剧行业发展专门建立的培育机制,为音乐剧产业发展提供良性循环的探索实践。希望孵化项目可以充分发挥其小成本、可持续的运作方式,推动原创力量的崛起和华语音乐剧的发展,为音乐剧“追梦人”照亮前进的方向。
其他文献
画家以图像说话,用图像表达。图像的抽象与具象不是一个绘画的形式问题,而是怎样去看待世界的问题。画家申凡的绘画艺术在抽象形式上求简、求朴,不断创新,而在抽象内容上则越益哲思化和玄学化,从而力求在“大道至简”的层次上达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审美虽然是主观的,每个人对美的认识都有差异,但是艺术带给人们的美感却又包含了某种共同的内容,这就是对自由的追求,康德因此说艺术是“通过自由而产生的成品”。 当然这
期刊
文化是从土壤中生发出来的,不是牵强附会,不是臆造出来的。求真务实,充分挖掘本土文化,才能让文化和旅游相得益彰。  在“文旅融合”的大趋势下,重庆的旅游演艺已经处于全面“试水”状态。在对渝东南旅游演艺进行调研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亮点,不少问题也暴露了出来。本文将以渝东南旅游演艺为例,谈一谈旅游演艺的文化规律。  从社会发展来看,中国的旅游演艺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广大游客从浅层观光到更高
期刊
奏响时代最强音,谱写时代新华章。2021年,在迎接和庆祝建党百年的重要时间节点上,上海文艺界不忘初心,践行使命,积极担当作为,传承红色基因,推出了一大批以“建党百年”为主题的舞台新创作品,种类涵盖音乐、舞蹈、话剧、京剧、昆剧、沪剧、越剧、淮剧等多种艺术形式,多层次、多维度、多面向地展示了上海红色文化中的丰富内涵。  在音乐与舞蹈方面,部分新作在紧锣密鼓的安排下,已完成试首演,并将继续打磨提高,以期
期刊
本专题为海派人物专题,载史是为人类文明之记錄。在载籍之前,太古茫茫,纵有人事,亦渺不可循。因而,点滴记录不仅有意义,不仅是为情怀之事,更是有必要,是述史明志。史料有实物遗存,有书画流传,有著作颂传。本专题呈现有民国时期海派人物的追溯,有对前辈大师与先生的缅怀,也有当代的人物从这一个个具体而鲜活的案例中,我们得以明晓海派的精神一直在延续人,对大时代又能起到怎样的作用?无问中西,很多时候,人性的闪光点
期刊
—以奥拉维尔·埃利亚松的装置艺术为例  参与,在词典里被表述为以第二方或者第三方的身份加入,融入到某件事情中。而第三方的性质是:合作,但保持独立。  在当代艺术生态中,大型沉浸式装置占据着越来越耀眼的位置,它既非VR情境对于感知的机械式复现,也不构建沉浸式戏剧的行动式参与,更不似传统视觉艺术的意识沉浸那般,需依赖于观者的想象力与错觉。沉浸式装置呈现出对空间与肉身的重构,在艺术浸入空间,肉身浸入艺术
期刊
“随意”是把书写当成日常生活,则临帖没有终止的一天,计划是一生的计划,项目是一生的项目,写了,即使“无深度不圆转”,也不存在“不行”。“随意的书法”展,在这一点上,做了一个“不合时宜”的表率。  写字的人  写字和书法的区别,也自然的给写字的人之间画了一条鸿沟。考察历史和文字史书法史,写字的人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仓颉造字、史籀作大篆、李斯改小篆,程邈化篆为隶,其目的都只有一个,就是为了记事的简易,交
期刊
2020年初始,在世界范围内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对全球现场演艺业的发展造成了巨大冲击。大量剧场关闭、演出和文化节庆活动取消、从业人员失业,伴随疫情袭来的是覆盖全产业链的生存危机。对此,各国政府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帮助机构和从业人员渡过难关。业界也积极探索转型发展,在危机中寻找新的突围之路。  后疫情时代涌现出很多表面过渡性但实际上极具变革性的机会。这次疫情检验了过去几年现场演艺业创新思变的能力,并引起
期刊
在陈佩秋先生告别仪式大厅正面墙上的照片,是2014年陈佩秋捧得上海文学艺术奖终身成就奖时拍下的,照片两侧的巨幅挽联,是陈佩秋长达近百年的人生最好注解:“画坛巨擘汇山川毓秀鉴古开今,丹霞筑艺林丰碑环宇高华;修行集善以宽人律己慧眼后生,共进颂奇气清华标韵千秋”。这不仅是子女们为母亲一生奉上的敬辞,也是中国画坛共同认可的评价。  如今怀念陈先生的文章许许多,这是应该且必要的,也是先生一生彪炳史册的写照。
期刊
上海市舞台艺术作品评选展演是上海推出新剧目和展示新人才的一个重要平台,致力于繁荣和发展上海的舞台艺术、加强民族文化的推广和传播,更是加强上海文化品牌创建的有力手段。多少好剧从这里起飞,经过千锤百炼,最终成为精品。多少优秀艺术家从这里出发,走向成熟,成绩优秀。艺术为人民而生,然而足够文化素养  却是欣赏艺术的门槛。博物馆与美术馆扮演怎样的角色,博知启蒙还是炒作媚众?博物館与大型商场是否真的愈发趋同?
期刊
2019年,上海市舞台艺术作品评选展演围绕“我和祖国共成长”主题,聚焦重大历史题材、重大革命题材、重大现实题材,紧扣上海解放7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党100周年等重大时间节点,于9月至11月举办。9月4日—8日,杂技剧《战上海》献演美琪大戏院,拉开评选展演的帷幕。11月23日召开的“2019年上海市舞台艺术作品评选展演专家评审会”上,评委们对19台剧目展开热烈研讨。现实题材和红色题材作品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