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堤上有座红房子

来源 :丝绸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aqwjty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河大堤上每隔1里就有一座红砖红瓦的房子。
   那些红房子静悄悄地隐在密笃笃的柳林里。那些红房子长年累月守望着远离尘嚣的黄河,所以叫守险房。那些红房子的主人多是一些被称为护堤员的鳏孤老人。
   我还依稀记得郭步生老人的模样。一个活像罗中立油画中“父亲”那样的干巴老头儿,皱纹满面,黄尘满面,总是带着一脸无奈的苦相。我那时在黄河口河务局专管护堤。不过我和郭步生他们那些护堤员不一样:我每月拿国家30元钱的工资,而郭步生只拿村里补贴的一点儿工分。我每天的任务是骑车到郭步生等人管护的堤段上检查。所以乳臭未干的我实际上是已知天命的郭步生他们的小领导儿。
   我不久就知道了郭步生大名的由来。郭步生出生的那个冬天黄河口正闹凌汛,他的寡母在往黄河大堤跑的路上生下了他,他出生不久就成了没娘的孩子,靠吃百家饭穿百家衣才长大成人。后来郭家人续宗谱时发现这十来岁的孩子竟然没有名字。记得他出世之难的郭家长辈叹息着说,他娘迈着步生了他,就叫他步生吧。
   郭步生的守险房差不多到了黄河大堤的尽头,按黄河口河务局的编号是黄防守字73号。郭步生的守险房因护堤员时常聚会之缘故又叫郭步生屋子。
   我们时常在郭步生屋子聚会也是有原因的。一是郭步生在护堤员中有难得的好人缘,二是郭步生在我管辖的堤段上属于先进模范人物,三是郭步生总能想方设法让饥肠辘辘的护堤员们打一打牙祭。特别是这后一点很重要。
   那些打了一辈子光棍儿或者后来成了光棍儿的护堤员几乎个顶个是倔戆头儿。我猜想那是经历了太多生活的苦难而形成的。可是忠厚老实的郭步生是一个例外。我和众位护堤员往郭步生屋子一坐就成了尊贵的客人。郭步生跑里跑外,忙着沏上刚刚采集的罗布麻叶子,点上刚刚揉碎的大麻籽叶子,拎出刚刚套来的野兔和刚刚灌来的地巴猴儿,不大一会儿郭步生屋子就溢满了诱人的野味的香气。通常这时候我也念完了报纸杂志上的社论。郭步生就招呼早已坐不稳当的老兄弟们来吃害堤动物。
   被黄河上列为害堤动物的有獾、狐和地巴猴儿等。郭步生捕捉害堤动物的本事堪称一绝。他循着害堤动物的踪迹找到洞口,然后用烟熏水灌的办法驱使它们落网。捉到这些害堤动物是要给一点儿奖励的。看到他费劲儿捉来的地巴猴儿成了大家的美餐,偶尔我就过意不去地提来一瓶景芝白干,那时候郭步生屋子就热闹得像过大年。
   郭步生曾教过我在河滩上套野兔。套野兔首先得会找“兔子小道”。野兔是一种十分胆小多疑的动物,它到河滩上啃麦苗,或者到河崖上喝水,来来回回走的都是芦苇交织灌木丛生的隐蔽小路。郭步生一眼就能看出哪儿是才趟出的兔子小道,能看出兔子小道上一共有几只野兔走过。他用细细的钢丝做成一个个套圈儿,套圈儿也就恰恰能钻得过野兔的脑袋,钢丝的另一头固定在一根木橛儿上。野兔一头撞进活套儿就要拼命挣扎,直到被细钢丝勒紧脖子而气绝身亡。郭步生傍晚把一个个套圈儿下在白天看好的兔子小道上,第二天一大早就去河滩捡野兔。
   我曾以为郭步生从没尝过女人味儿。后来有一回护堤员们喝多了酒互揭老底儿,我才知道郭步生曾经有过一个女人。那是生活困难时期一个带了小囡来黄河口逃荒的年轻河南女人。河南女人在郭步生屋子住了整整三年之久,母女俩靠了郭步生的黄蓿菜草种子、野兔和地巴猴儿才熬过灾荒岁月。三年之后有一天那河南女人忽然趴在地上给郭步生磕了三个响头,原来那河南女人老家还有丈夫亲人。送走河南女人郭步生成了不快乐的单身汉。
   我离开黄河口河务局后又去看过郭步生。那已经是80年代后期农村好日子红红火火的时候。像郭步生一般年纪的老人差不多都锁了红房子的门离开了大堤。因为村里不给他们记工分了,河务局一个月只能补贴20元钱,20元钱显然不能维持起码的温饱生活,另外,农村条件好了,凡有孝心的儿女谁也不想再让老人受苦。不过郭步生屋子依然亮亮堂堂,郭步生管护的堤段上依然草旺树齐。我问郭步生现在依靠什么生活,郭步生沉默半晌说,还是和以前一样罢了,不过现在人老了,身体大不如以前了。
   前些日子年轻的河务局局长托人捎来一封信。原来是郭步生老人不久前刚刚去世,河务局破例为他举行了追悼会。年轻局长来信的意思是想让我用作家的笔写一写郭步生的一生:郭步生临终的年岁恰好和郭步生屋子的编号相同,郭步生在那座红房子整整待过40多个年头,郭步生一生热爱治黄工作,一生坚守在护堤工作岗位上……
   我打开电脑时脑子里却是一片空白。一个人的一生就这样像无声无息的黄河水一般流逝了。郭步生的追悼会虽然开得很隆重但他走得其实很凄凉。那个像当年的我一样专管护堤的青年看到郭步生屋子的门晌午还紧闭着,这才发现,郭步生老人已经直直地躺在里屋炕上了。
   年轻局长可能会不满意,因为我没能写出郭步生的事迹。
   不过我已告诉人们大堤上有好些这样的红房子。
  
其他文献
2003年甘肃省将在河西走廊退耕还林108.57亩。由于河西水资源极缺,地下水逐年减少,将主要发展草业,栽种乔、灌木,尤其是成活率高、吸取地下水较少的红柳。对大面积荒滩,宜林则林,宜封则封,将封滩育林与退耕还林相结合。    《甘肃敦煌莫高窟保护条例》3月1日起施行    【本刊讯】经过大约两年的制定研究,在去年12月份由甘肃省人大常委会通过的《甘肃敦煌莫高窟保护条例》于2003年3月1日起施行,
期刊
              
期刊
阿客是藏族对出家人的称呼,阿客塔醒是生活在郎木寺格尔登寺的和尚。到郎木寺之前所收集的攻略里都没有提及郎木寺的两个寺庙需要购票才能参观,而阿客塔醒拦住正准备去格尔登寺参观的我们,让我们买每人5元的门票。我们当即叫起来,别以为我们是外地人,就宰。阿客塔醒拿出寺院的票据,连声解释自开春以来,郎木寺的两个寺庙已经分别设立了售票处。据理力争的我们终究没有躲过这一“劫”,拿了钱买了票,满腹怨气地走了。尽管阿客
期刊
这是一片由黄土、黄河、戈壁编织而成的雄浑之地,这是一片由长城、石窟、彩陶、汉简铺就的神奇而瑰丽的艺术之地。它曾以丝绸连接,曾由马蹄串成;它贯穿古今文明,它勃发着生命的冲动;它是2 000年来无数人梦中向往、追忆的地方,这就是“丝绸之路”。   2003年8月3日早晨7点,伴随着关中大地的绵绵细雨,台湾中华文物学会丝绸之路考察团一行20人,离开了古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开始了为期7天的参
期刊
大研古城的水     大研古城的美,不仅仅在于它的古朴,也不仅仅在于它是世界文化遗产,而在于它古老中透出的活力,还有那份独特的灵气。仔细想想,似乎又不只是这些,好像面对熟悉的恋人,不了解她的真正魅力所在,却能实实在在感受到她一个眼神、一个动作的柔情。   到过大研古城的游人,都说古城是一个谜,条条相似的街道,片片相似的店铺,都是一样的淡泊随和,都是一样的热情含蓄。被岁月
期刊
段兼善,1943年生于四川绵阳,1957年转至敦煌莫高窟居住,1965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美术系国画专业,现任甘肃画院副院长,甘肃美协副主席,甘肃省政协常委,国家一级美术师。   段兼善从小就生活在莫高窟,深受父亲段文杰先生的熏陶。在尔后的艺术生涯中他与敦煌的情结一直延续了几十年,至今仍丹青为伴,笔耕不缀,在浩如烟海的敦煌传统艺术里苦苦求索,对敦煌艺术的再创造有独到的见地。   段兼善
期刊
兰登·华尔纳和他的助手霍拉斯·翟荫费尽全力爬上卵石遍布的斜坡,进入黑城遗址的东门之前,他们没有料到,这座马可·波罗时代的城市已经被先期来过的俄国人柯兹洛夫和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挖掘得所剩无几了。   不过,也不是一无所获。几枚西夏铜币、几块陶瓷碎片、一方6英寸大小的壁画,被他们小心翼翼地装进了行囊。仅这一小块儿壁画就够华尔纳兴奋一阵子的,虽然它不是在墙壁上发现的,而是意外地从城墙半腰的一个洞穴
期刊
  
期刊
“五一”接到了司迪克·买买提大叔特地到乡上给我打的电话,他还像五年前一样热情地问我和家里人好,热情地说这说那,等了半天才有我说话的机会。他说家里过得很好,说孙子考到了新疆师范大学,又说今年孔雀河上涨了好多(塔里木河流域的治理,给下游增加了水量),打了很多鱼。听得出他依然是那么乐观豁达。     也许对大多数人来说罗布族是一个神秘的民族,但我在20多年前“再教育”时就已经了解了这个民族所经历过
期刊
云南是茶树的发源地,无论是在寻常百姓家中那永久不灭的火塘边,还是在古驿道、马帮歇脚的箐沟旁,或者清澈的山壑清泉畔,无不萦绕着这奇特的茶香。   云南出好茶,云南人更热衷喝茶,聚居境内的26个民族都在用各自不同的方式和习俗来品饮、酷爱、享受着这大自然的甘霖。“性洁不可污,为饮涤尘烦”。喝茶的妙趣不但在于它独有的色、香、味、形,而且在于它能使人把心放在闲处,涤荡性灵,保持心境中一点清纯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