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北京市科学技术进修学院的发展模式和业务转向的视角,将学院继续教育的发展分为了四个阶段,分析了学院参与全市干部培训、服务首都实用型人才培养、服务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的三条工作主线的形成原因和未来走向,建议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提供更多的继续教育公共服务产品。
关键词:继续教育;公共服务产品;北京市科学技术进修学院;北京市科协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继续教育和培训是科协组织的重要职能。早在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科协率先引进“继续教育”的概念,在科协系统兴办机构,发挥学会专业优势,组织开展培训,形成了全国性的继续教育热潮。北京市科协顺应继续教育的发展潮流,1979年开始筹建北京市科学技术进修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服务科技人员的多方面的专业能力提升的需求,形成了学院和学会竞相开展继续教育的良好开局。
回顾北京市科协系统三十余年的继续教育发展历程,可以看到,学院一直是继续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特别是学会的继续教育面临困难逐渐衰退甚至消亡的情况下,学院在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重要地位更加凸显出来。
一、学院继续教育的发展阶段
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学院三十余年的继续教育也是在大的政策背景下、复杂市场条件下不断探索改革拼搏的结果。一些学者对中国继续教育特别是对科协系统继续教育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主要根据大的政策环境提出了五个发展阶段。龚善龙长期担任学院领导,在建院三十周年时,他采取每十年为限对学院继续教育划分了三个发展阶段。本文在文献研究、专家访谈的基础上,在充分考察国家相关政策及市场竞争等多方面因素的条件下,着重研究学院的发展模式和业务转向,认为可以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
(一)抓住历史机遇,抢占市场先机
第一个阶段从学院筹建到1986年受市科技干部局委托开展培训。这是科协系统继续教育最辉煌的时期,一些学者称之为“勃发期”是很贴切的。顺应了国家和社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需要,满足了科技人员学习知识、提升能力的渴求,学院主办的计算机、外语、管理科学、实用技术和基础理论等大量培训,场场爆满甚至需要找关系才能进班。巨大的培训需求吸引各方力量迅速涌入,八十年代中后期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学院的培训市场份额出现明显下降,开始主动寻求业务转向。
(二)承接政府职能,夯实发展基础
第二个阶段是从承接市科技干部局培训项目到1995年学院大兴基地的建成使用。有人把这段时期称为科协继续教育发展的“稳定期”,对学院来讲是机遇和挑战并存。一方面,国家“七五”规划明确把继续教育列入政府工作范围,国家有关部委和中国科协《关于开展大学后继续教育的暂行规定》将继续教育的对象从纯粹的工程科技人员扩大到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1989年第四届世界继续工程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学院抓住机遇,承接和拓展市科技干部局的培训项目,这不仅成为学院的新的业务增长点,而且成为学院长期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根基。另一方面,社会继续教育机构不断增加,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学院没有固定生源、没有固定校舍、没有固定经费的“三无”困局日益凸显出来。学院组织全院职工深入开展“生存大讨论”,出台《工作量责任制》,通过自身改革增强危机意识、竞争意识,同时积极争取市里每年出资300万,用三年的时间建成大兴培训基地,努力扭转学院继续教育下滑的势头。
(三)联合高校办学,渡过发展难关
第三个阶段是从基地建成到2004年北京市继续教育网开通使用。这段时期是比较公认的科协系统继续教育最为困难的时期。1997年国务院颁布《社会力量办学条例》,2002年全国人大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进一步规范推动社会力量开展继续教育。2004年对全国教育培训市场的调查显示: 北京的民办培训机构所占市场份额最高,为38.7%;正规高等院校及下属培训机构为27.3%,社会群团组织仅为7% 。民办机构机制灵活,高校师资雄厚,品牌效应突出,它们占据了社会大部分培训市场,很多学会曾经非常红火的继续教育,就是在这个时期面临困难逐渐衰退甚至消亡的,1986年设立的北京市科协常委会继续教育工作委员会在2002年科协“六大”时也被撤销。面对严峻的生存危机,学院对内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深化改革,对外发挥学院优势与高校开展联合办学和远程教育,从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成为北京市科协系统继续教育的屹立不倒的一面旗帜。
(四)提升科學素质,开启二次创业
第四个阶段就是从北京市继续教育网开通至今的这段时期。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同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颁布。2006年国务院颁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以下简称“科学素质纲要”),学院敏锐地抓住继续教育在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的历史机遇,依靠市科协和市人事局建设北京市继续教育网,构建了市级现代远程继续教育网络平台。2005年开始举办科协系统专兼职干部培训班,很快拓展到公务员、农民、科普工作者、社区居民、专业技术人员等重点人群的科学素质的系列教育培训,开启了学院“二次创业”的新征程。
二、学院继续教育的工作主线
(一)参与全市干部继续教育培训工作
第一条主线是承接北京市人力社保局等部门的教育培训任务,开展全市公务员的科技培训和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纳入全市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从1980年代后期一直延续至今。这是学院在全国科协系统独具特色的一块工作,充分发挥了学院在两个方面的优势:一是学院在成立之初,隶属市科协行政主管,接受市科技干部局和市科委业务指导,从而具备与政府部门的天然的紧密联系;二是学院经历过市场竞争的洗礼,锤炼了一支具有市场思维的干部队伍,能够敏锐地抓住事物发展的先机,具有较强的策划设计能力。以公务员计算机培训与考试为例,从学习DOS系统到Windows系统,再到两轮电子政务培训,学院通过课程设计系列的不断升级,得到政府部门的充分认可,形成了实际上的垄断地位,参加培训考试的公务员超过20万人次,在全市继续教育系统产生了积极影响。2004年学院承办北京市科协和市人事局的“北京继续教育网”,为全市干部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线上线下培训。2013年学院成为北京市首批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参与知识更新工程,培训领域涵盖信息、生态环境保护等7大领域 ,进一步提升了学院的地位和对外影响力。
关键词:继续教育;公共服务产品;北京市科学技术进修学院;北京市科协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继续教育和培训是科协组织的重要职能。早在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科协率先引进“继续教育”的概念,在科协系统兴办机构,发挥学会专业优势,组织开展培训,形成了全国性的继续教育热潮。北京市科协顺应继续教育的发展潮流,1979年开始筹建北京市科学技术进修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服务科技人员的多方面的专业能力提升的需求,形成了学院和学会竞相开展继续教育的良好开局。
回顾北京市科协系统三十余年的继续教育发展历程,可以看到,学院一直是继续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特别是学会的继续教育面临困难逐渐衰退甚至消亡的情况下,学院在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重要地位更加凸显出来。
一、学院继续教育的发展阶段
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学院三十余年的继续教育也是在大的政策背景下、复杂市场条件下不断探索改革拼搏的结果。一些学者对中国继续教育特别是对科协系统继续教育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主要根据大的政策环境提出了五个发展阶段。龚善龙长期担任学院领导,在建院三十周年时,他采取每十年为限对学院继续教育划分了三个发展阶段。本文在文献研究、专家访谈的基础上,在充分考察国家相关政策及市场竞争等多方面因素的条件下,着重研究学院的发展模式和业务转向,认为可以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
(一)抓住历史机遇,抢占市场先机
第一个阶段从学院筹建到1986年受市科技干部局委托开展培训。这是科协系统继续教育最辉煌的时期,一些学者称之为“勃发期”是很贴切的。顺应了国家和社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需要,满足了科技人员学习知识、提升能力的渴求,学院主办的计算机、外语、管理科学、实用技术和基础理论等大量培训,场场爆满甚至需要找关系才能进班。巨大的培训需求吸引各方力量迅速涌入,八十年代中后期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学院的培训市场份额出现明显下降,开始主动寻求业务转向。
(二)承接政府职能,夯实发展基础
第二个阶段是从承接市科技干部局培训项目到1995年学院大兴基地的建成使用。有人把这段时期称为科协继续教育发展的“稳定期”,对学院来讲是机遇和挑战并存。一方面,国家“七五”规划明确把继续教育列入政府工作范围,国家有关部委和中国科协《关于开展大学后继续教育的暂行规定》将继续教育的对象从纯粹的工程科技人员扩大到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1989年第四届世界继续工程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学院抓住机遇,承接和拓展市科技干部局的培训项目,这不仅成为学院的新的业务增长点,而且成为学院长期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根基。另一方面,社会继续教育机构不断增加,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学院没有固定生源、没有固定校舍、没有固定经费的“三无”困局日益凸显出来。学院组织全院职工深入开展“生存大讨论”,出台《工作量责任制》,通过自身改革增强危机意识、竞争意识,同时积极争取市里每年出资300万,用三年的时间建成大兴培训基地,努力扭转学院继续教育下滑的势头。
(三)联合高校办学,渡过发展难关
第三个阶段是从基地建成到2004年北京市继续教育网开通使用。这段时期是比较公认的科协系统继续教育最为困难的时期。1997年国务院颁布《社会力量办学条例》,2002年全国人大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进一步规范推动社会力量开展继续教育。2004年对全国教育培训市场的调查显示: 北京的民办培训机构所占市场份额最高,为38.7%;正规高等院校及下属培训机构为27.3%,社会群团组织仅为7% 。民办机构机制灵活,高校师资雄厚,品牌效应突出,它们占据了社会大部分培训市场,很多学会曾经非常红火的继续教育,就是在这个时期面临困难逐渐衰退甚至消亡的,1986年设立的北京市科协常委会继续教育工作委员会在2002年科协“六大”时也被撤销。面对严峻的生存危机,学院对内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深化改革,对外发挥学院优势与高校开展联合办学和远程教育,从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成为北京市科协系统继续教育的屹立不倒的一面旗帜。
(四)提升科學素质,开启二次创业
第四个阶段就是从北京市继续教育网开通至今的这段时期。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同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颁布。2006年国务院颁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以下简称“科学素质纲要”),学院敏锐地抓住继续教育在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的历史机遇,依靠市科协和市人事局建设北京市继续教育网,构建了市级现代远程继续教育网络平台。2005年开始举办科协系统专兼职干部培训班,很快拓展到公务员、农民、科普工作者、社区居民、专业技术人员等重点人群的科学素质的系列教育培训,开启了学院“二次创业”的新征程。
二、学院继续教育的工作主线
(一)参与全市干部继续教育培训工作
第一条主线是承接北京市人力社保局等部门的教育培训任务,开展全市公务员的科技培训和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纳入全市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从1980年代后期一直延续至今。这是学院在全国科协系统独具特色的一块工作,充分发挥了学院在两个方面的优势:一是学院在成立之初,隶属市科协行政主管,接受市科技干部局和市科委业务指导,从而具备与政府部门的天然的紧密联系;二是学院经历过市场竞争的洗礼,锤炼了一支具有市场思维的干部队伍,能够敏锐地抓住事物发展的先机,具有较强的策划设计能力。以公务员计算机培训与考试为例,从学习DOS系统到Windows系统,再到两轮电子政务培训,学院通过课程设计系列的不断升级,得到政府部门的充分认可,形成了实际上的垄断地位,参加培训考试的公务员超过20万人次,在全市继续教育系统产生了积极影响。2004年学院承办北京市科协和市人事局的“北京继续教育网”,为全市干部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线上线下培训。2013年学院成为北京市首批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参与知识更新工程,培训领域涵盖信息、生态环境保护等7大领域 ,进一步提升了学院的地位和对外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