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成为师生共同创造的舞台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dghghjhghjj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阅读教学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在研读、揣摩、感悟、玩味的心路历程中各有所得,发出不同的声音。笔者在此结合苏教版小学语文第12册课文《孔子游春》谈谈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的培养。这篇课文是一篇游记散文。它生动地描述了孔子带弟子到泗水河畔游玩,巧借河水诱导弟子的故事。面对此经典之作、精辟之说,教师应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挖掘教材的创造性思维之处,不失时机地启发想象,启迪思维,让学生的灵智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闪现。
  一、联系生活,让创新的思维在想象中萌发
  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生疑。如在《孔子游春》第2节的教学中,学生在自读中欣赏了泗水河畔美丽的春景,同时在读中产生了“大自然为何像一位伟大的母亲”的疑问。由此,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大自然的万事万物,联系对母亲的感受展开想象,启迪学生的思维。学生的情感在创新思维下奔流。学生的回答形象、生动,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达到了绝佳的境界。
  片断一:
  学生通过看图想象,品味第1、2节的优美语言,学生感受到了泗水河畔的美丽春景,然后老师进一步启发学生,提出疑问。
  师:对于课文第2节,你们还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吗?
  生1:为什么说“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
  师: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2:比喻,把大自然比作母亲。
  师:那么,大自然和母亲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呢?
  生3:课文中说,广袤的大地就像母亲宽广的胸怀,茂密的森林就像母亲飘逸的长发,温暖的太阳就像母亲明亮的眸子,和煦的春风就像母亲甜蜜的絮语。
  师:(鼓励)还有什么相似之处呢?
  (学生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
  生4:弯弯的月牙就像母亲纤细的眉毛。
  生5:五彩的云霞就像母亲漂亮的脸颊。
  生6:奔流不息的河流就像母亲流淌的血液。
  生7:峻峭的山峰就像母亲强劲的筋骨。
  生8:绚丽的鲜花就像母亲迷人的微笑。
  生9:壮美的瀑布就像母亲洁白的牙齿。
  ……
  师:(鼓掌)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思维真活跃,说得真好!大自然与母亲不仅形似,而且神似,提到母爱,谁能不为之动容呢?你们能说说吗?
  生10:妈妈为我们日夜操劳,给我们吃,给我们穿,供我们上学,却从不抱怨,大自然就像母亲一样,无私地奉献,把爱都给了我们。
  二、尝试发现,让创新的思维在生成中闪现
  阅读教学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在课堂教学中,往往会有预设不到的情况出现,跳出了我们课前的设计框架,这便是课堂的“生成”。“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在生成中,教师、学生的积极性都被调动了起来,学生产生灵感,发挥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在对话中碰撞。在第8节的教学中,有的学生提出了“水不是真君子”等一些反对意见。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对此展开了辩论。这样既有利于保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发表独立见解的习惯。精彩缘于生成。
  片断二:
  师:(投影出第8自然段:孔子凝望着泗水的绿波,意味深长地说:“水奔流不息……水是真君子啊!”)请同学们仔细品读,边读边思考,你们知道了什么?有何感受?有疑问请在合作小组内交流。
  (学生先自读自悟,再在小组内交流,并解决问题)
  师:通过自己品读、小组交流,你们了解到了什么?
  生1:在孔子的眼里,水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真君子也具有以上特点。
  师:水除了以上特点,还有什么特点吗?
  生2:水倒映花草树木、蓝天白云,它有宽广的胸怀。
  生3:水清澈纯净,一尘不染。
  生4:水能滋润水中生物,它博学多才。
  生5:孔子想让弟子们做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的真君子。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你们也成为小思想家了。同学们都读懂了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孔子教育弟子做真君子,却没有直接说,而是用水打比方,巧妙暗示。你们从中有何感受呢?
  生6:我觉得孔子善于观察,能从司空见惯的水中看出如此深的道理,真不简单,不愧是伟大的思想家。我们也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只要留心,生活处处有学问。
  生7:生活中、大自然中充满了美,而孔子更具有发现美的慧眼。我认为他是一位美学家。
  (师生鼓掌)
  生8:我认为孔子很善于教育学生,他没有空洞的说教,没有一味的灌输,而是在玩中让弟子们明白了道理。他循循善诱,不愧是大教育家。
  师:同学们的发言真是观点鲜明,思维独特。孔子确实是一位善思、善教、善喻,充满智慧、循循善诱的好老师。你们还有没有其他想法或疑问?
  生9:我认为孔子的话有矛盾。他说水和顺温柔,但又说水能穿山岩、凿石壁,这不是矛盾吗?
  师:谁能解疑呢?
  生10:水是温柔的,不过它目标专一,长时间冲刷山岩,山岩也会受到损坏。“水滴石穿”讲的就是这个道理。(鼓掌)
  生11:我认为水不是真君子,因为洪水也会淹没农田,危害我们人类,这多可怕!
  生12:你说得不错,只要我们保护环境,运用科学方法,就一定能减少水灾,让水为我们人类造福。(鼓掌)
  生13:“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最好的读书时间,孔子不让弟子在屋里安心读书,却去游山玩水,这不是浪费大好光阴吗?
  生14:孔子带领弟子到泗水河畔春游,弟子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陶冶了情操,锻炼了身体,书上不是说弟子们垂钓、捕蝶、戏水吗?这可以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怎么是虚度光阴呢?(鼓掌)
  三、拓展延伸,让创新的思维在实践中展现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要挖掘文中的实践资源,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孔子游春》一文中孔子让弟子颜回唱自己创作的关于志向的歌,教师可让学生也结合自己的志向写歌词。语文课堂实践内容的设计,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使学生的语言综合素养得到了展示和发展。
  片断三:
  师:孔子借水启发弟子做人的道理。弟子们领悟到了吗?
  生1:我认为子路领悟得很快。他愿意和朋友有福同享,他想做一个有德行、有情义、乐于助人的人。
  生2:我认为颜回领悟得最好。他把自己的志向写进歌里,让大家都传唱他的歌,都做一个有理想的人。
  师:同学们,你们能不能谈谈自己的志向,用歌词的形式表现出来呢?
  (生执笔书写)
  生3: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草儿露出了头,花儿绽开了笑脸,我也愿意像大自然一样无私地奉献我的一切。
  师:真富有诗情画意!
  生4:没有翻不过的高山,没有趟不过的险滩,我们要向着自己的远大志向努力奋斗!
  师:好!志当存高远。
  生5:“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我们要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读书!
  从以上的三个教学片断,我们不难看出,阅读教学时时能看见学生创新思维火花的迸发,处处能发现学生穿透文本的精湛发言。因此,教师要突破教案的束缚,引导学生讨论、探究,善于激励、评价学生。只有这样,学生的智慧才能得到尽情展现,课堂才能真正成为师生智慧飞扬的天地、师生共同创造的舞台、师生情感交流的乐园。
  (责编 莫彩凤)
其他文献
怎样实现语文教学的有效、高效?答案当然是策略多多而又路程漫漫。但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凸显学段教学的特征,却是任何时候都必须特别关注的。我曾两次聆听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执教低段课文《落叶》,并反复研读课堂实录,试图以此为例,提取出低段语文有效教学的关键词。    一、情境:一碗美味的营养汤    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你无论如何也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一
我是一个非常严谨的人,做事、上课总希望严丝合缝,在这种思想的主导下,每次上课我都是从文章的题目入手,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把握文章结构,深究词句内涵,总是想着不能让文中任何一个知识点从身边溜走。或许是我的严谨,学生每每都能给我带来惊喜(考试成绩),这样的惊喜又反过来刺激我继续这样前行。然而,在一次参加了全省优秀小语教师赛课后,让我的这种已成定式的思想产生了动摇。两天16节课听下来,虽然很累,但一位位教
许多教师认为,科普类文章的教学,就得讲说明的方法,否则就没有紧扣文本的特点,就没有完成教学目标。这样一来,文本叙述简洁的语言,就被肢解得只剩下“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和概念化的“生动、准确”了。这样的课堂,知识是落实了,方法是渗透了,但生命力却没有了,魅力缺失了,情感的感染力也失去了。最终,语文课堂的语文味丢失了。那么,怎样让科普类文章的课堂更富有语文味呢?    一、读出“味”   
编者按  革命传统类作品是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继承革命传统、传承革命精神、形成爱国主义情怀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考察当前教学实际发现,革命传统作品教学面临学生情感陌生化、教学内容浅显、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围绕这些问题,本期主要探讨相应的解决策略。  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胡根林、上海市进才北校彭晓从目标设定、情境创设、活动探究、精神成长四个方面入手,阐述如何找到学生与课文之间合
上学年,学校安排我到农村小学支教四年级语文。记得有一次,我安排学生在上《第一朵杏花》这篇课文之前去收集竺可桢的相关资料,第二天,我检查全班30个学生收集的情况,结果只有6个学生收集。还有一次,教学完《公仪休拒收礼物》一课,我安排学生自编该课文的课本剧,让他们分工合作,根据角色选择合适的同学进行表演。第二天检查表演情况,结果是寥寥无几。  上述两例不是个案,不少农村小学布置的语文课外实践作业,学生不
小学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不仅要传授知识和技能,更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然而,放眼小学阅读教学,许多语文教师并没有创造良好的体验环境,也没有选好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手段,没有找准体验探究的切入点,忽略了语文阅读的人文性和互动性。学生总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很少能自主地思考问题。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精设课堂,让学生体验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一、精设课堂,注重学习体验  为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进而让感情在朗读中自然流露。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如何上好“朗读”这一环节,让朗读成为有效的朗读,让学生因朗读而“灵秀”起来,让课堂因有效的朗读而“灵动”起来呢?现以苏教版第十一册《姥姥的剪纸》为例。  一、 “一读”  “一读”要求学生读通课文,读准生字新词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关键在于朗读。在此,笔者就一些名家阅读教学中的片段进行赏析,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一、方法指导,读悟结合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教学《心田上的百合花》时,为了让学生体会百合花内心坚定的信念,教师在朗读启发中侧重了方法上的指导。  师
教学案例    片断一  原文:“我走过去想看个究竟,小伙伴只努努嘴儿。不作声,原来是一只螃蟹不甘束手就擒,正东逃西窜哩。”——《赶海》  师:你们知道什么叫“束手就擒”吗?  生:就是被抓住了。  师:在影视作品中也常常见到这样的情景,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作出动作吗?  (学生有的举手做投降状,有的把双臂反背于身后,有的还两人合作,做扭送状,真可谓各有千秋)  师:对这个词语的理解是否准确呢?大家
“活力课堂”,是充满师生生命能量的课堂。叶澜教授指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必然具备四大特点——有意义、有效率、有生成、有遗憾。”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叶教授指出的“活力课堂”进行具体的诠释。  一、有意义,就有价值  成功的活力课堂,其意义不仅仅在于让学生学有所得,即获得相应的知识储备、情感体验,还要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与探究的乐趣,即学有所乐。与此同时,在活力课堂的学习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