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群体性事件中的网络舆情?

来源 :首都教育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ren191128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群体心理状态下,有意识的人格消失殆尽,无意识的人格得势,“他不再是他自己,他变成了一个不再受自己意志支配的玩偶”。——勒庞《乌合之众》
  网络在社会生活中各方面大行其道的今天。民众们所集合到一起的群体,通过网络这个媒介,又会产生怎么样的行为,怎么样心理,又或者说,产生什么样的新情况呢? 湖南师范大学燕道成博士的这本《群体性事件中的网络舆情研究》或许会带给我们一些答案,或者说一些新的思考和认识角度。
  正如作者在书中提到的一样:1.日益频发的群体性事件正成为社会危机的一个重要表征,给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造成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而网络又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2.目前学界对于群体性事件中网络舆情的研究并不多见,截止到2012年12月21日,以“群体性事件”和“网络舆情”同时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中进行篇名搜索,显示的搜索结果仅仅13条。 我国学术界对此方面的研究甚少,此书的面世是那么及时和必要。更重要的是,从当今国内社会舆情的现状来看,本书的研究内容显得那样的贴切。因此,我们甚至认为这也许是一本为当今群体性事件中网络舆情研究所奠基的一本学术专著。
  本书通读下来,给我的感受有三:
  一是“亲”。所谓“亲”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研究内容与我国当今社会问题和相关舆情的特点十分贴切。网络在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发展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对这一课题的研究会将群体性事件与网络舆情的种种联系直白的展现给人们,使之有一个清晰而明确的认识与了解。另一方面是写作的手法,当然不涉及文学写作中所说的种种修辞手法,虽然这是一本学术专著,但是看起来并不令人感到晦涩,通俗化的语言解释,包含着各种例子以及图片。从贵州瓮安的“6.28”事件、云南孟连事件、甘肃陇南事件,到湖北石首的“6.17”事件、“躲猫猫”事件、邓玉娇事件,到9.10江西宜黄拆迁自焚事件,到“7.23”温州动车事故,再到2012年7月贵州仁怀市茅台循环经济园区因安置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等等,通过例子的解说就让读者明白作者意图,使得本书深入浅出。
  二是“新”。“新”的方面则是作者自己的创新。作者对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中的群体怨恨心理深刻透析、对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的炒作者——网络推手的精辟论述等等无一不显示出作者精到的思想深度。尤其是从传统媒体对群体性事件报道的缺失、网络媒体在群体性事件中的作用、网络媒体带来传播新格局、群体性事件中政府与网络的博弈四个方面介绍了群体性事件中网络舆情的载体——网络,读后让人深受启迪。同样,关于网络舆情的新发展、新特点、风险社会理论、蝴蝶效应理论等等让人读起来觉得非常新颖,不仅不会觉得陌生,还会因为是新视角、新思路使得读者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
  三是“良苦用心”。一方面是上面提到过的,本书中事例众多,从而使得作者的观点能够清晰明了的传达给读者,而收集这么多事例的详细过程,也绝非易事,可见作者为这本书所倾注的心血。同样,上面所说的创新,也是作者在自己常年的研究工作中所蓬发出的灵感的结果,是多年学术研究的结晶,如果没有对传播学研究的良心用心,是断不会有这等创新的。另一方面则是本书的研究成果对我们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在群体性事件日益频发的今天,在一个网络日益深入到我们社会生活各方面的今天,群体性事件中的网络舆情已经成为每个公民乃至政府都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本书的研究成果,将对政府应对群体性事件提供新的思路,增加政府的工作透明度和群众信任感;对普通民众来说,则能正确认识群体性事件中的群体心理,从而能够对自身行为进行理性控制,从而避免盲目卷入群体性事件中去;对于学术界来说,则是有了一个新的标杆。如此这些,其实也是作者的良苦用心。
  总之,读燕博士这本《群体性事件中的网络舆情研究》,不晦涩,不沉闷,启发性大,对于新闻传播学专业的学子来说是一本不错的专业读物,对于学术研究者来说,则是一个新研究方向上的开启,且先不论本书学术价值到底有多大,光是在前人研究甚少的领域写出这样一本专著,其勇气和对于学术研究的执着,也是十分可嘉的。
  [参考文献]
  [1]燕道成:《群体性事件中的网络舆情研究》,北京:新华出版社,2013年4月版)
其他文献
摘要:追溯奥林匹克的运动,从发展看,由“和平,友谊,公平竞争,人体健美,奋进向上”的奥运精神到“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格言, 其中每一个发展的进步阶段无不与人类的科学技术革命有着直接的关系, 奥林匹克运动始终伴随着科技发展而日趋精彩。我国2008年北京奥运会, 首次提出了“ 科技奥运”这一理念。科技奥运,绿色奥运和人文奥运是北京奥运会提出的三大理念, 是奥林匹克运动的核心与灵魂。所谓科技奥运是指
期刊
摘要:作为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的一种表现形式,多媒体教学模式的运用以课件制作和教师面授的科学性、合理性为前提。在设计中,既要防止“娱乐化”倾向,也要避免认知超载,把握好课件设计信息输入的质和量。学生在大学英语听说课中的两大认知困难是语言表达和思想认识,前者源于英语词汇、句型或语篇的能力不足,后者跟先备知识、生活阅历、思维方式关系密切。因此,课件设计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水平,利用其先备知识、长期记忆
期刊
摘要:随着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高中语文诗歌阅读评价与教学评价皆亟待有一个科学而有效的评价标准和细则指标,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的要求,需制定高中语文诗歌阅读的总体目标、分项目标及等次标准、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目标的评价指标及高中语文诗歌教学方法的评价指标。  关键词:高中语文;诗歌阅读;教学评价;细则指标  诗歌是一种抒情的文学体裁,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练、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
期刊
摘要: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高职院校培养职业技能型人才的目标更加明确了。然而,受当今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环境的影响,如今的学生个性更加突出、特征更加鲜明,尤其是蒙古民族的学生,做好蒙古民族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创造和谐、团结、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是我们学院每一位辅导员的首要任务。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加强蒙古族学生思想教育的工作方法。  关键词:加强;蒙古族学生;教育;引导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期刊
摘要:大学生的安全意识,既是校园安全工作成效的体现,也是校园安全工作的基础。对云南省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调查发现,安全教育、校园环境、心理因素、性别差异等与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具有紧密相关性,对这些要素的分析对于构建高校校园安全机制具有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安全意识;高校安全机制;安全教育;云南省高职高专院校  作为关乎学校稳定和发展大局的关键,校园安全是高校管理的重中之重;作为大学校园中的主体和校园
期刊
摘要:美国人的种族优越感在央格鲁――撒克逊白人文化中由来已久,深深扎根在美国白人的骨子里,下意识地影响着他们对异族他国的看法和态度。除文化优越感外,美国人还有一种政治、社会和经济制度优越感。在这一背景下,美国利用包括好莱坞在内的各种文化载体在战后西欧发动了一系列公开或秘密的文化活动,在西欧摆下了一桌文化大餐。  关键词:美国;优越感;好莱坞文化帝国主义;西欧  战后,强大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为美
期刊
摘要:通过对以广西艺术学院播音主持艺术专业课程体系特征的分析,探索出综合类艺术院校播音主持艺术专业课程建构和创新中的共性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与重构专业课程体系架构的设想,以及发挥所在院校优势学科的方法,进而形成自身办学特色,从而进一步完善播音主持艺术专业课程体系,凸显人才培养特色。  关键词:综合类艺术院校;播音主持艺术;课程体系  教育部《高等教育专题规划》明确指出高等教育中的素质教育重点
期刊
摘要:莫言的长篇小说《蛙》就像是一本厚重的画册,翻开每一页都能看到东北乡乡民们用血和泪演绎的悲剧画面。在这本画册中,各种悲剧交错纠缠,本文试图从社会、性格与命运、爱情三个维度探寻其悲剧性的矛盾根源以及其在历史背景下的悲剧本质。  关键词:莫言;《蛙》;悲剧性  《蛙》是莫言酝酿十余年、笔耕四载、三易其稿、潜心打造的一部触及国人灵魂最痛处的长篇力作。在这部长篇著作中,莫言一改以往汪洋恣肆地书写习惯,
期刊
摘要:基于我国高等教育的社会主义本质及人才培养目标,新形势下的高校思想政治课在教学过程中须强化包容性教学追求,助推学生的个性保持与本色彰显,需客观审视在教学观念和教学内容、学生参与和实践育人、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存在的偏离现象,着眼于更新观念、创新方式、改革评价等维度的努力,培育包容性教学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关键词: 思想政治课;包容性;教学品质;培育路径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
期刊
摘要:网络媒体的开放性,使每一个网民实际上都成为了新闻发布者或新闻制造者,对网上舆论的引导则显得十分重要而紧迫。本文通过对政府网站概念和特点的探讨,提出了提高政府网站引导网络舆论的策略。  关键词:政府网站;网络舆论;引导  我国各级政府,都高度重视推进政府门户网站的建设,自1999年我国普及政府上网工程以来,政府网站的数量快速增长,2012年7月1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0次中国互联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