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建清:世界金融百年沧桑记忆

来源 :陆家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es1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想上世纪80年代,我在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当办公室主任,每年春节前会例行慰问解放前银行业的董事长、总经理,这些八、九十岁的风度翩翩的老银行家,常会聊起旧银行的往事。我当时才30多岁,对那段银行的历史并不了解。于是促使自己去读银行历史的书,从而对银行历史的兴趣倍增。
  1995年我担任上海城市合作银行行长时,提议并支助原信用社的老同志撰写上海信用合作社史。受参观英格兰银行博物馆的启发,我担任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行长时,提议并实施了上海银行博物馆的建设。2000年后,我担任了工商银行董事长,与许多跨国银行的董事长们会面时常听他们聊起自身银行的历史,也感觉到每家银行受其历史与文化的影响很大。
  回顾历史不是为了怀旧,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历史学是一门使人聪明的学问,而银行史学是一门使银行家警醒的学问。智者爱史,善于总结,就是为了避免重蹈覆辙。与日新月异的经济学科相比,与相对不繁荣的经济史对照,银行史、金融史尤為“冷门”。目前中国出版的这类史著述很少,尤其是外国银行史,有也是少数几家熟悉的银行。对国外银行史、金融史的研究既缺乏深度也缺乏广度。由兴趣驱使,我寻找、阅读了许多国外银行史,对银行经营和金融风险有了更深的领悟。历史上许多银行的风险案例,其实在我们身边比比皆是。我撰写的《世界金融百年沧桑记忆》,是多年来自己阅读和思考世界银行和金融历史的随笔或札记。
  《世界金融百年沧桑记忆》中所收录的文章都独立成篇,发表在《行家》杂志上。第一篇文章是《英雄失去了小红伞》,发表在《行家》2011年第1期,讲述的是从花旗银行的一枚历史大铜章引发出的花旗银行和旅行者保险集团的故事。当时,我在网上买到一枚稀有的大铜章。买下的时候没有去查资料,以为就是美国一家名为“第一国民城市银行”的金融机构,为纪念该行从1812年至1962年成立150年发行的大铜章。铜章是高浮雕的,正面为一位裸体英雄的塑像,他张开双臂,庇护着双臂下的母亲和女儿、拉手风琴的艺术家、正在操作的工人和怀抱麦穗的农妇。在天神背后帷帐的上方是两位天使,像是守护着履职的英雄。是什么银行有如此大的抱负,把自己暗喻为庇护众生的“英雄”,毫不掩饰其俯视全球的野心?我查了一下资料,才恍然大悟,这家银行就是花旗集团前身,大铜章上银行的名称也就是花旗银行前身的名称。
  这篇文章之所以叫“英雄失去了小红伞”,讲的就是花旗银行和旅行者集团在上个世纪末合并后又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拆分的事情。我记得,当花旗发展至它的顶峰期时,2002年花旗集团在北京举行盛大宴会,庆祝花旗立足亚洲一百周年。花旗集团董事长桑迪·威尔带来了一个庞大的董事会和管理层的团队,包括投行、保险、资产管理和商业银行的高层。当时的花旗银行董事长在团队中只能排行第八,在星光灿烂的明星银行家中黯然失色。当喧嚣归于平静、辉煌落入平常后,花旗集团剩下的也只有花旗银行部分了。我们可以看到历史开玩笑地画了一个大圆圈,一切又回到了原点,一切得到的又全部失去。虽然今天花旗集团行徽中的弧形红线还在,而旅行者集团被出售,美邦被出售。由旅行者集团带来的,在1870年就在保险公司使用的,意在为旅行者遮风避雨,保吉避难的小红伞也未能挡住金融风暴的倾盆大雨和凄风苦雨。今天花旗集团已经将小红伞黯然收起,仅留下一弯红痕迹。


  在阅读这些美轮美奂、精彩异常的各金融机构的古老币章时,我常常会陷入沉思。正像竹木简牍遗史留典,这是一本由金属币章编撰的世界银行史。这是一部记载世界金融历史的书籍,涉及到30多个国家的数百家银行的诞生、发展和消亡过程,让人时刻保持警醒。在百年的金融变迁中,陵谷沧桑、白云苍狗,多少曾经声名显赫的银行如彗星划过夜空,短暂的绚丽后很快坠落。多少金融机构瞬息即逝,湮没在金融历史的长河中;也有多少金融机构涓涓细流汇成江河,聚沙成塔终成霸业。成功者和失败者它们共同书写了金融史,延续了千载百年金融流脉。它们的历史大多已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幸运的是尚存它们遗落人间的币章。
  凯恩斯曾经说过,如果以货币的角度发掘历史,整个历史将会被颠覆。从金融史的角度观察、解读世界,可以对世界史有了更多维、更立体、更深刻的认识。某种程度上,世界是部金融史。近代以来,金融与资本更好地推动着经济的发展,从而推动着世界的前进。金融对人类社会、经济和实体企业的推进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假如没有金融推动,人类可能还停留在中世纪黑暗、停滞时代,资本主义萌芽不可能生长,人类历史肯定要重新书写了。但经济是本,金融是末,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决定世界发展的主要力量并不是金融,对金融的作用不能过分扩大。金钱不能抵挡枪炮的威力,银行无力承担政治兴衰的重任。人类社会近百年来的快速发展得益于金融的发展,但危机背后也常常看到金融的影子。从金融活动出现以来,无论是古罗马的货币危机,中世纪的借贷禁锢,欧洲早期的“郁金香泡沫”和“南海泡沫”,1929年的美国证券危机,1990年代的拉丁美洲金融危机,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2007年之后的次贷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经历无数次的政治抨击,无数次的监管整治。为什么人们会不断地重复错误?是因为失误的政策、失效的监管、失衡的社会和贪婪的人性。金融危机只是通过极度破坏性的方式来惩罚和纠正这种失衡。人类的金融史几乎就是一部危机史,人们痛恨危机却喜爱“繁荣”。追求短暂“繁荣”往往导致繁荣的终结,自以为“理性”和“善意”的行为,往往带来了相反的效果。
  黑格尔说过,人类从历史上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无法从历史上学到教训。回首上一次全球金融危机已经过去10年了。然而我们看到,全球经济和金融结构不平衡依然没有改变,发展的模式依然没有调整,消费、储蓄、投资和贸易失衡现象依然广泛存在,债务杠杆依然居高不下。被惩罚的借款人和债权人没有担心害怕而降低债务水平,2018年首季全球债务已攀升至247万亿美元新高,占全球GDP比重上升到了318%,远超出150%警戒线水平。全球过度信用扩张的货币政策,加剧了经济结构和资产价格的失衡,也为下一次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埋下了定时炸弹。此外银行业“大而不能倒”在逆势而行,缺乏监管的影子银行“方兴未艾”、风险依存。回顾全球金融危机十年来的变化,感觉在风平浪静的时候,人们往往会忘记惊涛骇浪的时刻。人们今日仍在书写着明天的历史。假若不敬畏市场规律、不敬畏金融法则,那么所犯的金融错误又会演进为明天的悔恨。我们承认无法预知未来,我们确实不知道下一场更大的金融海啸,来自何时、何地乃至何因爆发。但历史是“聪明学”,相信读史能帮助我们深入思考、领会精髓、把握金融的“常识”和规律,能理性地做出比较并决策。
  在写作中,类似的众多历史和现实问题,至今仍困扰着自己。在撰写此书的过程中,深感关于世界各国银行史的中文资料的匮乏,于是满世界寻找购买。好在互联网使世界变小了。日积月累已经存下了600余百部国外英文版银行史。也是无心插柳,为未来的国外银行史学研究创建了小小的专题图书馆。
  新中国的金融从诞生、成长到强大,百年世界金融的沧桑变化,为中国银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今天中国银行业已经跻身于世界金融业之林,中国工商银行更跃居全球银行业鳌首。鉴往知来,现代金融的发展离不开历史、文化底蕴的支撑。忘记了银行业的历史,不可能深刻地了解现在和正确地走向未来。整理世界珍贵的金融文化遗产,发掘前人创造的金融文明成果,回顾金融的兴衰成败及经验教训,对于中国更好地推进现代银行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他文献
2008年9月20日,阿代尔·特纳勋爵走马上任成为英国金融服务局主席。而就在5天之前,雷曼兄弟破产。用特纳的话说,自己就像是“撞上冰山沉没前的泰坦尼克号的船长”。在亲历了金融危机全过程并深入参与应对危机后,特纳写下了《债务和魔鬼——货币、信贷和全球金融体系重建》一书。  2016年4月5日,在第40期陆家嘴读书会上,特纳带着他的这本新书,在现场与中国的读者们分享了他对债务攀升带来的经济影响以及应对
期刊
2020年4月18日是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纪念日,与浦东同龄的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恰好三十而立。  600多年前,苏州河在黄浦江交汇处对岸冲积出一块滩地。明代文学家、翰林院学士陆深一家在此间生根发芽,繁衍生息,后来这块地得名“陆家嘴”。  过去30年,陆家嘴的变化比过去600年还多。标志性的城市天际线让世人为之惊叹,天际线某种意义也是另一种“创业史”。陆家嘴也有很多“创业经历”:先想尽一切办法搞钱活下
期刊
沈建光指出,2008年次贷危机之后,中国进行了4万亿刺激计划,之后中国的经济、出口均高速增长,10年后的今天,中国已经变成全球最大的出口国,2018年,中国的零售市场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而十年前,美国的零售市场是中国的3~4倍。  “这个变化其实是非常大的,也给中美贸易战留下一个伏笔,美國这一次贸易摩擦的背景其实就是对中国的担心。”沈建光说。  另一个很重要的变化,就是中国经济在升级换代,
期刊
怎么去杠杆?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理解这个杠杆是怎么起来的。这对我们理解未来几年中国私人部门的杠杆率,或者是非政府部门的降杠杆率非常重要。  这当中要区分杠杆的源头。过去40年我们习惯了货币都是信贷创造的,已经把财政忽略了。现在我们要回过头来反思,重新注重财政的作用。  其实货币投放有两个渠道,一个是信贷,一个是财政。我们今天讲货币超发,可能没有带来通胀,但是它可能会带来资产泡沫。信贷投放出来
期刊
要实现人工智能,定义非常重要。因为所有的算法,所有的东西都是奔着这个定义去,找出到底什么是做对了,什么是做错了。这个定义如果没定义好的话,你会发现后面的东西很难做。  如果今天银行有个聊天机器人,你问它忘了密码了,怎么去拿钱。这样的情况,机器人能帮你处理得非常好,但是万一你要跟它讲的东西刚好是机器人没有办法去处理的。比如说有一次一个教授找我去,介绍他有一个机器人可以帮我订咖啡。我第一句话说:“我要
期刊
大家已明显感到,我们正处在一个经济比较动荡的时代或者说阶段,当下经济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我们正面面对当下的各种情况,有利于在不确定性中找到确定的东西。  2018年、2019年,是各方都现出原形的阶段。俗话说,“潮水退了以后,才知道谁在裸泳”。中國的企业做到现在,中国的经济走到现在,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明显的短板。尽管有非常好的用意和用心。企业家都有初心,中国企业家是最真实的人群,他们一旦创业就是真正创
期刊
我从事股权投资已有27年,但最初的我其实是一个工程师。1983年,我从重庆大学汽车设计专业毕业以后分到了中国重汽,做了七年的研发工程师。  1991年,我到山东金泰制药厂,去做股改,做股改就要发股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了让别人买股票,我借了5万块钱买金泰的股票,这算是我的第一笔投资。  我因为做股改比较早,后来就去给几十家企业做股改的顾问,从中我又投了七、八家,加起来就接近十家。  我们在19
期刊
2019年市场整体缺乏投资主线。无论从个人还是从客户的反馈来看,今年有一个普遍的感觉,各个市场的波动都比较大,缺乏明确的投资主线。2016年、2017年,包括2018年,整个市场的投资主线很清晰,基本上二季度如果还找不到,三季度一定能找到,四季度还可以再抓一波行情。但今年的情况有所不同,三个季度的时间已经过完了,无论是股票还是债券,都不能称得上是今年的投资主线。  旧有的分析框架不再适用  为什么
期刊
从买方的角度搭建一个比较系统的信用投研体系,对于机构来说尤其重要。整个中国信用债市场到现在,加起来30万亿的规模,这个市场其实不小,占银行信贷的比例也是逐年在上升。信用债现在越来越成为机构的一块比较重要的资产。尤其是近几年来有个比较大的变化,整个信用违约的情况越来越多,机构也逐步从过去好像投信用债不操心,到现在非常操心的一个状态。  截至8月3日,整个信用债市场目前存量的违约主体大概132家,存量
期刊
为什么外资买中国债券越来越多了,如何站在全球视野来看中国的债市?  杠杆率上升,利率一路走低  先来看一下大的背景,过去30年整个全球的利率确实是一路走低的。从30年来看,主要的经济体利率都是趋于下行的,一路向下,对应的各国政策利率也是一路向下,背后主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比较关键的一个可能就是各个主要经济体的杠杆率上升。不论是美国、欧元区,包括新兴市场,还有中国,这些年杠杆率是一直攀升的,但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