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世雄:科创板开启科技创富时代

来源 :陆家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tianmei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从事股权投资已有27年,但最初的我其实是一个工程师。1983年,我从重庆大学汽车设计专业毕业以后分到了中国重汽,做了七年的研发工程师。
  1991年,我到山东金泰制药厂,去做股改,做股改就要发股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了让别人买股票,我借了5万块钱买金泰的股票,这算是我的第一笔投资。
  我因为做股改比较早,后来就去给几十家企业做股改的顾问,从中我又投了七、八家,加起来就接近十家。
  我们在1992年的时候募了1.4个亿的资金,花了其中5000万去投了三个生物工程的产品。但是出来销售不太好,我又去卖了三年药,第一次做销售。卖过药的销售(当然不能是假药),再去卖别的东西,就什么都好卖了,因为你要去跟各色人等打交道。
  1997年,我到天同证券去当副总裁,管投行,给大概几十家企业做了IPO,像山东的新华制药、新华医疗,武漢人福医药,还有苏宁电器等。那个时候主要在卖股票,当然也要去抢项目,所以一直都跟销售有关。
  在此期间,我投资了好几个项目,其中有一个项目1200万,我一帮兄弟投进去,1999年投的,想等2000年去冲创业板,结果到了2003年,1200万血本无归。其实失败的教训一堆一堆,哪那么容易每一个项目都赚?
  2004年,我到万家基金去做督查长,做首席风控官。此后的7、8年,我一边做风险管理,一边做风险投资。后来,我就去做歌斐资产的CEO,去的时候歌斐只有六个人、六个亿的规模,后来六个人还都走了。但是两年多以后,我搭了一个80来个人的团队,资产管理规模变成550亿。我感觉有点太快,太大了。我说我受不了,因为我已经50多岁,就走了。出来后,我成立盛山资产,到现在五年多。
  书中自有黄金屋
  讲到股权投资,《犹太致富金律》这本书对我有蛮大的触动。这十大金律我们不一个个讲,但是起码第一条就对我就很冲击:不要瞧不起财富。我们原来老感觉挣钱好像是个不太光彩的事情,这本书里专门讲,金钱是一种度量可能,尤其是公平交易的金钱,别人发自内心愿意付给你的钱,你挣的越多表明你越有价值。你勤奋地去满足别人的需求,而且可靠、高贵地经营,你就可以不断地赚钱,这样赚来的财富越多,证明你越有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不要瞧不起财富。
  第九点也很关键,不要吝惜财富,赚了钱还要花出去。我们赚的钱最多不外乎几个去处,买房子,把100平的换成200平的,把公寓换成别墅,对不对?第二个,买车子。第三个,旅游。剩下干什么呢?还是做点有意义的事情,你看现在很多人开始去做慈善,去帮助别人。你发自内心地去帮别人的话,积德最后会有回报,但中间有方法论,这是我们后面要讲的,我们怎么样能帮别人还赚钱。
  其实我们股权投资某种意义上也是另类慈善。经常做慈善的人,反而容易得到别人的信任,别人也愿意跟你合作,甚至都愿意把钱交给你管。因为你不在乎,你值得别人尊重、值得别人信任,所以不要吝惜财富。舍得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不舍不得。
  最后这点是犹太人讲的,永不退休。这个也蛮有意思的。他说如果你的人生把退休当成一种目标,是绝对有害的,是一种精神的鸦片,会伤害你的人生观。你退休了干什么呢?永不退休是一种状态,不是说你拼命一直去赚钱,而是要找点事情一直做。我50岁那年去看巴菲特和芒格的股东大会,我看到两个老头在台上,从早晨八点半一直忽悠我们到下午5点半,一个捧哏,一个逗哏,中途就休息一个多小时,绝对就不正常。我看到那两个老头的那种状态,我就想我能不能也像他们一样快乐投资40年,健康活到90岁?
  我原来在诺亚财富的时候,跟很多高净值人群打交道,我们做家族产业的业务线专门研究过这些巨富是怎么发财的。《世界巨富的理财经》这本书里讲,将近一半的富人的财富来自于创业,或者是参与别人创业。阿里巴巴的十八罗汉,现在好多都是百亿身价,开始是人投进去,后来钱也投进去,比炒股票赚的要多得多。
  《机构投资的创新之路》这本书是除了巴菲特,我最佩服的另外一个投资家,大卫·斯文森写的。我当时从公募基金到歌斐去的时候,我就是拿他做标杆,那个时候叫另类投资,或者叫大资管。这本书是大卫·斯文森的弟子,高瓴投资的张磊翻译的。在他的投资当中,当年那些传统的大学的基金,比如哈佛大学,是比不过史文森的。传统的打法投股票投的多,但是大卫·史文森以另类投资为主。另类投资含PE、地产基金,配了一半,当然他有一整套的方法论。我去做歌斐的时候,我就是比照他的模式,做了PE母基金,地产基金,对冲基金、夹层基金加上家族办公室。这是我从他这里学到的。
  我原来在金融机构的时候,我们就看华尔街,做什么都看美国,其实是不对的,我们现在向西看,看德国,看瑞士,看以色列,包括还要看我们旁边的日本,老看美国不一定是对的,包括投资圈老看美国是不对的。
  德国是隐形冠军,《隐形冠军:“德国制造”背后的力量》这本书我看完以后感触特别深。德国人做事,第一聚焦,业务一定要聚焦。我自己就是教训,原来我在金泰募了一个多亿以后,什么都做,我的一个朋友也是因为业务不聚焦,搞得全部推翻重来。德国人是怎么做的?第一是要聚焦业务,不能乱七八糟的干,什么都干,一定完蛋。原来我们老说中国的市场太小,太窄,可不可以全球化?你看看德国人就是这样,小细分里边一个做到极致,德国不大做欧洲,欧洲不大做全球,要全球化。德国人一定是追求最大市场份额,而且做行业标准的设定者,要变成赛道每个企业的全球标杆,而且要做市场趋势的领导者,而且这些公司都有一个特点,高研发、高投入,符不符合科创板条件?人家早就这么做了。我们是兜了一圈,犯了无数错误,我们才能悟出这些东西来。
  中国的新机会在哪?
  有人总结,我们改革开放前20年靠外贸出口,后15年左右是靠房地产。未来十年,我自己认为,以科创板为代表的、以股权投资为支撑的科创企业,将引领新的一波财富浪潮。这当中也是水大鱼大,因为我们这样的国家足够支撑起一批很优秀的公司。比如互联网公司里前十大中国有四大,阿里巴巴、腾讯超过美国的一些互联网公司。反过来看,医药企业里边恒瑞才两三千亿市值,医疗器械里迈瑞才多少呢?美国的美敦力、诺华这些大的公司,它是多大规模?
  水深,鱼就多。我们中国也会变成创新创业乃至于创投创富的国度。这是我的逻辑,因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别人走过的路我们是可以来借鉴。魏杰也讲过,中国造富第三个阶段是技术造富,我非常赞成,尤其是科创板出来后,拥有技术知识产权的人将变成富翁。
  更重要的是这么大一个现象,全球三大没有盈利的企业可以上市的交易所,居然有两个在中国。你说这是不是一种制度上的安排和一种天时地利人和?因为有了香港的政策、上交所的政策,我们最近明显感受到张江药谷氛围的变化,张江的生物医药和高端医疗器械,在未来的五年绝对是值得期待。上海要成为全球科创中心,科创板是很重要的制度抓手。我认为科创板会给科技创新带来革命性的推动,我们现在就可以大胆地投。科创板会对创新、创业、创投生态带来根本性的变化,更重要的是,金融体系的脱虚向实。制度创新某种意义上讲比技术创新对一个国家带来更大的革命性的变化。
其他文献
把握未来我们应该先看过去,未来是过去的产物。  从历史上来看,为什么西方如此强大呢?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始于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生、化石燃料、电力的使用、铁路道路铺设、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劳动力的分工,都是工业化提升西方的生产生活水平的例子。但是现在,亚洲正在非常迅速地追赶西方,快速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现在工业化以及现代化已经成为亚洲的常态 ,未来几十年中,亚洲都会是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因
期刊
1998年10月14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将1998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英国剑挢大学三一学院院长阿马蒂亚·森(Amartya·Sen)教授,以表彰“他在研究福利经济的基本问题方面作出了数项重要的贡献”。而这“数项”重要的贡献,据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称,包括“充满格言意味的社会选择理论,对福利和贫困指数下定义,对饥荒进行以经验为根据的研究”。  《贫困与饥荒》是阿马蒂亚·森的重要代表作之一,书中收录了这
期刊
今天的主题是讲《选一条人少的路走》这本书。其实这本书很薄,这也是我同事不断鞭策出来的。原来写这本书的想法很简单,我觉得也不是很困难的事情,因为我平时也会写一些读书心得。我觉得我已经累积了很多的素材,把过去的东西聚集起来就是出书了。但是我发现不是这样的,基本上都是重新写的。大家看到它虽然很薄,也是好不容易才“挤”出这些字来。  我曾看到过罗伯特·弗罗斯特的一段话,他是一位美国诗人,得过四次普利策奖,
期刊
应对危机,首要的就是必须准确把握危机的根源是什么,进而才能准确把握危机将如何发展。今年正好是全球金融危机10周年,关于危机大家也在做重新思考,从次贷危机到金融危机,它的根源是什么?  我看了当时很多人总结的原因,但是我认为都是表层原因,解释不了一个全球性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产生的真正根源,所以必须要穿透表象,进一步探究根源。  首先要明确的是,这些次贷产品的底层基础是什么?是住房按揭贷款。按揭贷款质
期刊
2008年9月20日,阿代尔·特纳勋爵走马上任成为英国金融服务局主席。而就在5天之前,雷曼兄弟破产。用特纳的话说,自己就像是“撞上冰山沉没前的泰坦尼克号的船长”。在亲历了金融危机全过程并深入参与应对危机后,特纳写下了《债务和魔鬼——货币、信贷和全球金融体系重建》一书。  2016年4月5日,在第40期陆家嘴读书会上,特纳带着他的这本新书,在现场与中国的读者们分享了他对债务攀升带来的经济影响以及应对
期刊
2020年4月18日是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纪念日,与浦东同龄的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恰好三十而立。  600多年前,苏州河在黄浦江交汇处对岸冲积出一块滩地。明代文学家、翰林院学士陆深一家在此间生根发芽,繁衍生息,后来这块地得名“陆家嘴”。  过去30年,陆家嘴的变化比过去600年还多。标志性的城市天际线让世人为之惊叹,天际线某种意义也是另一种“创业史”。陆家嘴也有很多“创业经历”:先想尽一切办法搞钱活下
期刊
沈建光指出,2008年次贷危机之后,中国进行了4万亿刺激计划,之后中国的经济、出口均高速增长,10年后的今天,中国已经变成全球最大的出口国,2018年,中国的零售市场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而十年前,美国的零售市场是中国的3~4倍。  “这个变化其实是非常大的,也给中美贸易战留下一个伏笔,美國这一次贸易摩擦的背景其实就是对中国的担心。”沈建光说。  另一个很重要的变化,就是中国经济在升级换代,
期刊
怎么去杠杆?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理解这个杠杆是怎么起来的。这对我们理解未来几年中国私人部门的杠杆率,或者是非政府部门的降杠杆率非常重要。  这当中要区分杠杆的源头。过去40年我们习惯了货币都是信贷创造的,已经把财政忽略了。现在我们要回过头来反思,重新注重财政的作用。  其实货币投放有两个渠道,一个是信贷,一个是财政。我们今天讲货币超发,可能没有带来通胀,但是它可能会带来资产泡沫。信贷投放出来
期刊
要实现人工智能,定义非常重要。因为所有的算法,所有的东西都是奔着这个定义去,找出到底什么是做对了,什么是做错了。这个定义如果没定义好的话,你会发现后面的东西很难做。  如果今天银行有个聊天机器人,你问它忘了密码了,怎么去拿钱。这样的情况,机器人能帮你处理得非常好,但是万一你要跟它讲的东西刚好是机器人没有办法去处理的。比如说有一次一个教授找我去,介绍他有一个机器人可以帮我订咖啡。我第一句话说:“我要
期刊
大家已明显感到,我们正处在一个经济比较动荡的时代或者说阶段,当下经济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我们正面面对当下的各种情况,有利于在不确定性中找到确定的东西。  2018年、2019年,是各方都现出原形的阶段。俗话说,“潮水退了以后,才知道谁在裸泳”。中國的企业做到现在,中国的经济走到现在,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明显的短板。尽管有非常好的用意和用心。企业家都有初心,中国企业家是最真实的人群,他们一旦创业就是真正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