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对话点”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oudwindba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2-147-01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课堂对话是基于师生间尊重、信任、平等的立场上,以语言等符号为中介的多向交流、共同学习的教学方式。它既有言语上的你问我答,更有知识、思想、情感、经验等多方面、多层次的相互交流、沟通和理解。
  在探索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过程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对话教学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然而,我们也看到了一些不和谐面:有的对话显得很随意,抓不住主要内容,迷失了方向,偏离了文本意图;有的对话,表面上看去课堂气氛活跃,但对话肤浅,有为对话而对话的嫌疑;有的课堂,教师问,学生答,教师按部就班地执行预设的教学方案,学生亦步亦趋地配合老师,失去了学习主体的探究精神,师生之间的教学穿新鞋走老路,又回到了灌输与接受式教学中……那么,该怎样引导学生对话,在何时何处引导他们对话呢?
  
  一、从课后练习题入手
  
  一个好的问题可以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激发他们强烈的探究欲望。课后练习题凝聚了无数位苏教版小语教材编委、无数位小语专家们的心血和汗水,无疑是引导学生进行对话最为恰当的“对话点”。如四年级上册《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的课后练习中有这样一个问题:“默读课文,想想为什么说国际互联网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品读课文时,我便从“息息相关”导入,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去阅读教材,然后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互动交流。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阐述自己的观点。因为课文通俗易懂,学生平时与网络接触也比较频繁,所以他们自然会津津乐道,兴致盎然了。
  
  二、从课文留白处入手
  
  苏教版小语教材的课文有许多留白之处,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利用留白处进行对话。如四年级上册《普罗米修斯盗火》中有这样一段话:“普罗米修斯小心翼翼地把火种带到人间。从此,人类就用火来烧熟食物……用火来……还用火来……”我便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对话:人们得到火种后会怎样欣喜若狂?会怎么说、怎么做?再如五年级上册《成语故事》中《画龙点睛》的最后一句“游客们惊叹不已,无不佩服张僧繇神奇的点睛之笔”,教学时便可引导学生说说:“假如你就是现场的一位游客,你会怎样赞叹?”
  
  三、从学生的认识偏误处入手
  
  一位教师在执教《牛郎织女》时预设了这样一个问题:你喜欢文章中的谁?学生有的说喜欢牛郎,有的说喜欢织女,还有的说喜欢王母娘娘。喜欢王母娘娘的理由是她让仙女们织出彩霞,有了美丽的天空;她善良仁慈,每年都让牛郎和织女鹊桥相会。显然,这位学生的理解出现了偏差。
  于是,老师追问:王母娘娘的“善良”与牛郎织女的“善良”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吗?让学生再读课文,充分讨论后学生明白了:织女织彩霞是王母娘娘狠心逼迫的结果;王母娘娘处罚织女,是对人间美好爱情的摧残;王母娘娘所谓的“善良”,是牛郎织女努力抗争的结果.因此,王母娘娘是一个应该受到鞭挞的角色。这样,多次在师生、生生以及学生与文本之间展开对话,促进学生有效地化解了初读文本时产生的不全面、不准确的认识,帮助他们拨开了眼前的迷雾,形成了正确的价值导向。
  
  四、从学生的认识肤浅处入手
  
  学生解读文本因生活、阅历、知识的有限,其阅读对话质量有时也会与文本真正含义有所差距。此时教师就持着“珍视孩子内心独特的感受”的原则,及时引导,让学生的感悟从“浅层次”向“深层次”发展。如《爱之链》一文教学中,当问道 “老妇人为什么要帮助女店主?”有学生回答:
  “女店主脸上带着甜甜的微笑很可爱,所以老妇人帮助了她。”
  “女店主已经极度疲劳了还在坚持为客人服务值得同情,所以老妇人帮助了她。”
  “女店主怀孕至少8个月了还在店里上班,看来她生活窘迫,所以老妇人帮助了她。”
  老师没有急着给出答案,而是让学生再度认真阅读课文,相互启发,从而最终使大家都明白其中的真正原因,也了解了文题“爱之链”的深刻含义。
  
  五、在角色扮演中引导学生对话
  
  有人认为,对话就是指语言上的平等交谈。实际上,学生的倾听,教师的各种姿态以及教师和学生间的一个眼神,都在传递着某种信息。从这个角度来说,集语言、动作、表情于一身的表演,更是一种对话。而这种对话,更具趣味,更能打动更多的学生,也更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情境作文《捕鸟》中,让学生听音乐,感受并描写大森林、小鸟的美丽可爱之后,自己竟扮演成一个偷猎者。在学生义愤填膺之时,请全班同学推荐一个同学扮演“红领巾”上台对教师的“偷猎”进行劝阻。在这个表演中,教师创设了一个鲜活的“文本”在与学生对话。这里的教师即文本,文本即教师,教师和文本已融为一体。很多学生感同身受,写出了许多生动、感人的好文章。
  
  六、在词句仿写、字词推敲中引导学生对话
  
  词句仿写,既是一种理解积累,也是一种迁移运用。完成仿写练习的过程,既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也是学生与同学、学生与老师甚至学生与自己等多种形式的对话过程。如特级教师薛法根在执教《爱如茉莉》时,当学生研读了课文感觉了文中主人公之间的深切爱意后,这样引导学生:
  “爱如茉莉,平平淡淡,却又让你感到真真切切。老师让你打个比方:爱如什么?”
  在与文本、与老师、与同学对话的启发下,同学们说出了“爱如白云,纯净又柔白”;“爱如路灯,照亮一生”;“爱如杨柳,缠缠绵绵”;“爱如泥土……”等诗般的精彩语句。
  总之,对话在阅读教学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我们只要以新课程理念指导语文教学实践,创设良好的对话氛围,给学生充裕的探究思考时间,选择合适的“对话点”,对话就一定能在阅读教学中显现出她独有的神奇魅力。
其他文献
随着高校内外部环境的日益复杂,高校校园内部及周边的治安或刑事犯罪案件时有发生.自卫防身术顺应大学生生理、心理特征,它的特点是运用反常思维和超常规手段,以最少的力量,
中图分类号:623.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2-142-01     语文教育负载着祖国文化和民族精神,在素质教育中承担着为生命奠基的重任。在素质教育和“自主学习”思想的指引下,教师必须突破陈旧的写作教学观念,采用开放的教学方法,放飞学生自由的翅膀,让他们翱翔于创新的天空。    一、自由表达,创新发挥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
国外多属集中工业供热,采用高参数、大蒸汽量的热电站或加热站。自动控制采用微型计算机的集散式系统(即高级分布控制系统),节能控制取得明鲜的效益。当前比较成熟的集 Mos
摘 要:在作文训练中,学生只有抓住人物肖像与众不同的特征,才能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而把握人物的独特个性。对人物的肖像描写得栩栩如生,那么作文必然会锦上添花。  关键词:作文训练 肖像描写 抓住特征 锦上添花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2-143-01     小学阶段的作文训练,以写人记事为主。需要学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物、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2-105-01     随着新课程计划的实施,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项全新的必修课闪亮登场,“研究性课题”作为一个专题栏目写进了数学教科书,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新举措,是对传统教育观念、教学模式的一次挑战。如何进行研究性课题的教学?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这些都是有待解决的新
摘 要:本文从“在备课中渗透‘学练衔接’”、 “在课堂中强化‘学练衔接’”、以及“扫除课后作业心理障碍”三方面,谈如何更好地促使课堂与课后的衔接。  关键词:学练衔接 学练联结 整体性    语文教学的任务是什么?叶圣陶先生曾有过权威的解释:“彼时同人之意,以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可见,发展学生的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是反映语文学科本质特征的主要任务。《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2-146-01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之一。学生的课外阅读既能巩固和扩大课堂教学成果,又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加强课外阅读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比课内阅读更重要。课外阅读是一个非常灵活广阔无限的天地空间。通过这一途径,可以解决教材的局限、教者信息量的局限、课堂教学的局限;可以使学生成为
中图分类号:G62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2-148-01     陶行知先生言:“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因此教师应该改变以往那种让学生跟在自己后面亦步亦趋的习惯,转而
糖农种甜菜,糖厂收购甜菜都是为了加工制糖,为社会主义建设做贡献。甜菜的青头和尾根含糖率很低,除掉制糖工艺过程中的损耗,产糖量很少,所以没有加工制糖的意义。尾根除了含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2-145-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应该把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