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象物传承看图赞的形成

来源 :丝绸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jy07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早期汉文化象物传承角度切入,指出图赞具有的图文互注、垂鉴后世的特点,并进一步回溯了图赞的发展进程。
  [关键词]象物传承;图赞;汉文化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09)08-0042-04
  
  图赞是为图画或形象所作的赞,它形式上与图相配,常常寓有训诫内容。这一文体的形成,与早期汉文化传承方式密切相关,因之先从此谈起。
  我们接触文化,多由文献这一途径。文者,文字记载;献则理解各异:何晏《论语集解》引郑玄注献为贤,朱熹《四书集注》因之,而今人吴小如认为献字从鬲,与祭器有关,其初义与考古学所云文物略等。以上郑氏用音训,吴氏用形训,各得文献意义之半。《国语·周语上》载:“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师箴,瞍赋,朦诵。”可做献训为贤之诂,诗曲赋颂皆由瞽人口传;而文献亦兼有文物之意,文物多与图象相涉,本文用象物传承指称之。
  
  一、论象物传承
  
  “象物”一语,屡见于先秦典籍。《周礼·春官·宗伯》“大司乐”条:“六变而致象物及天神。”指四灵而言;《左传·宣公十二年》:“百官象物而动。”《国语·周语下》:“象物天地,比类百则。”是其用例。然上述数例皆与文化传承无涉。
  “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两,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左传·宣公三年》)此段文字,或从历史角度解释,或从神话角度解释,各得其宜。本文则立足于文化传承,以为象物实为传播知识的途径,意指以图象作为文化传播手段。物字兼有物、事两义,故知象物云云,不独图写神人鬼物,且亦摹状故事。
   象物含义之一是象神人鬼物,可分为三。首先,象诸神。《老子·第四章》云:“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或解象为似,恐失之浅显。《文选·扬雄·甘泉赋》:“配帝居之玄圃兮,象太一之威神。”《殷芸小说》:“昔黄帝作鼎,象太乙。”“太一”、“太乙”即“帝”,“象帝”即“象太一”、“象太乙”之意,谓图画天帝之像。上引文“子”、“先”互文,“先”解作祖先,引申而有范本之意,“象帝之先”即图画天帝所依据范本。《天问》王逸注云楚先王庙及公卿祠堂“图画天地山川神灵”,《史记·封禅书》载甘泉宫“画天地太一诸鬼神”,《文选·王文考鲁灵光殿赋》“图画天地,品类群生,杂物奇怪,山神海灵,写载其状,托之丹青”,《御览》“工艺部”引《华阳国志》“(汉嘉郡城墙府寺诸门)作山神海灵,穷奇凿齿”。由上述文献,知图画鬼神乃早期象物传承风尚。其次,象圣贤昏昧之人。上引王逸注《天问》图有“古圣贤怪物行事”,《孔子家语·观周》:“孔子观乎明堂,觌四方门墉,有尧舜之容,桀纣之像,而各有善恶之状,兴废之诫焉。又有周公相成王,抱之负斧倚南面以朝诸侯之图焉。”《文选·左太冲魏都赋》谓宫殿“历象圣贤”。由上文所引,可知所图不仅有圣贤明主,亦有昏昧之君。再次象瑞应杂物。《魏都赋》“图以百瑞”,《文选旁证》引《画谏》:“汉文帝于未央宫承明殿,画区佚草、进善旌、诽谤木、敢谏鼓、獬豸”,《古今注》卷下:“孙亮作琉璃屏风,镂作《瑞应图》,凡一百二十种。”由此可见图画瑞应杂物之一斑。
  其另一含义为象事。《世本》(孙冯翼辑本)称“史皇作图”,宋衷注云:“黄帝臣也,图谓画物象也。”史皇构词方式,与师旷、优孟、巫咸和伶州鸠相似,其前乃标明身份。此条记载传递出图画创自“史”官,而“史”、“事”本为一字之分化,由此推出早期图画亦兼有叙事功能。故唐人裴孝源《贞观公私画录叙》曰:“史为掌图之官。”《五杂俎》云:“宦官妇女每见人画,辄问甚么故事。谈者往往笑之。不知自唐以前,名画未有无故事者……上之则神农播种,尧民击壤,老子度关,宣尼十哲;下之则商山采芝,二疏祖道,元达锁谏,葛洪移居。”验以上文所引“铸鼎象物”的传说,所谓“使民知神奸”云云,必有关于山林川泽神鬼的种种故事,且亦施诸图象。《矢殷》:“维四月辰在丁未,口口武王成王伐商图,遂省东国图。”则系武成二王伐商之故事画。郭沫若认为:“两图字当作图绘之图,古代庙堂中每有壁画,此所画内容为武王成王伐商并巡省东国时事。”从《许惠鼎》“王各于周庙,燔于图室”,《吕览》“五世之庙,可以观怪”等语推之,图绘故事之风,商周已盛。从考古角度言之,在岩画、彩陶、鼎彝、帛画、砖刻、石刻等材料上,往往绘有故事画。
  综上可知,象物乃是早期汉文化重要传承方式之一。而象物传承在历史演变历程中又有两个特点:就其形式而言,逐渐形成图文互注的格局;就其功能而言,受礼乐制度浸染,逐渐承载了垂鉴后世的道德教化内涵。
  
  二、象物传承特点论
  
  (一)图文互注的格局
  古文献中每每图、书连文。《吕氏春秋·先识览》:“桀之将亡,太史令终古执其图书奔于商:纣之将亡,内史挚载其图法出奔周。”《史记》亦载高祖入咸阳,萧何先收秦图书。图、书连文,实际上反映了早期文化传承形式——图文互注。而这一形式,其奠基之作为《山海经》。《山海经》所记,反映上古华夏民族生活各个方面,而其传承,最初依赖图画,以无文字故也。后人倚图为文,因成图文相应的形式。其书所据为何图?观郭注屡举《畏兽画》,则《畏兽画》当是所谓《山海图》。姚宽《西溪丛语》:“《大荒北经》有神兽衔蛇,其状虎首人身,四蹄长肘,名曰强良,亦在《畏兽画》中,此书今亡矣。”则《畏兽画》固独立为书。到底是什么书呢?先从“畏兽”谈起。饶宗颐解“畏”为“威”,则“畏兽”是祓除邪祟的神兽。此说固有理,然检郭注,在《畏兽画》中者并不尽为驱邪神兽,如嚣、猩猩、仙人、氐人等。那么,“畏兽”是什么呢?《历代名画记》卷4引《郭氏异闻记》:“昔建州浦城县山有兽名骇神,豕首人身,状貌丑恶,百鬼恶之,好出水边石上。平子(张衡)往水边写之,兽入潭中不出。或云:‘此兽畏人画,故不出也,可去纸笔。’兽果出,平子拱手不动,潜以足指画兽,今号为巴兽潭。”由以上文观之,“畏兽”得名有两端,一如饶氏所说,取威猛辟邪之义;二则当由此兽畏人图写,以维护其神秘性。故“畏兽”不独指神兽,且亦可以指神人,如《三齐略记》所载海神即是。《历代名画记》卷5载有《杂畏鸟画》之名,亦《畏兽画》之比。
  依图文关系,图文互注又可详分为三。其一,据图为文。上举《山海经》即为一例,此外尚可举出《天问》。王逸注云屈原仰见楚宗庙壁画“因书其壁,呵而问之,以泄愤懑”。《宣和画谱》卷1载颜师古语:“昔周武时远国归矣欠,乃集其事为《王会图》。”今检《逸周书》有《王会篇》而无《王会图》,知古图亡逸。由《王会篇》文字简古,与《山海经》类,可断此《篇》乃据图而为。《轩辕本纪》(《云笈七签》卷100引)、《瑞应图》(《开元占经》卷116引)记黄帝白泽所言为《白泽图》,未言及文字。然敦煌卷子伯2682及斯6261已配有文字,可知文字因图而为。如此之类尚多有,不赘。其二,因文为图。上文引宋濂语,《五经》之图便是因文字而作。又《历代名画记》载《太史公汉书图》、《搜神记图》、《列仙传图》,观其名而知据文为图。余如《洛神赋图》、《女史箴图》亦是如此。其三,图文并呈。如周代鼎彝,往往铭文与纹饰相配。汉代画像砖石亦恒有榜题。最著名的图文并呈的实例是1942年长沙子弹库出土战国楚帛书。其四角绘四神树,四边绘有十二神,文字分甲、乙、丙三篇,几近千字,成为我们研究图文互注的珍贵资料。
  (二)象物传承垂鉴后世的功能
  象物传承早期只是传播知识,交通人神。观《左传》“使民知神奸”、“协于上下”之语可知。《山海经》亦仅只胪列神怪鬼物而已,不见有训诫内容。然周人重礼,周公孔子以礼乐为国,文化传承不能不带有这方面的印迹。是故周鼎象物,常见训诫之语。见于《吕氏春秋》者有五条,论列如次:
  
  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己身:以言报更也。(《先识览·先识》)
  周鼎著象,(引按:疑有脱文)为其理之通也。(《审分览·慎势》)
  周鼎著垂而齿乞其指:先王有以见大巧之不可为也。(《审应览·离谓》)
  周鼎著窃曲,状甚长,上下皆曲:以见极之败也。(《离俗览·适威》)
  周鼎著鼠,令马履之:为其不阳也。(《恃君览·达郁》)
  
  上文“饕餮”,《山海经·北次二经》云:“有兽焉,名曰狍号鸟,是食人。”郭注:“为物贪吝,食人未尽,还害其身,像在夏鼎,《左传》所谓饕餮是也。”夏鼎即禹所铸九鼎,郭氏注文与《吕览》相合,由是推定周鼎所铸之象即本诸夏鼎,正是象物传承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知周鼎之象,已寓有道德内容,开后世象物垂鉴之先河。
  上述象物传承的两个特点,对图赞这一文体的形成影响很大。
  
  三、从象物传承看图赞的确立
  
  《释名》:“称人之美曰赞。赞,纂也;纂集其美而叙之也。”(《御览》卷588引)《文心雕龙·颂赞》:“赞,明也,助也。”谓显明美德也。其义与颂无甚差异。《诗大序》:“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御览》“文部四”引《文章流别论》:“颂,诗之美者也。古者圣帝明王,成功治定,而颂声兴于是。史录其篇,工歌其事。以奏于宗庙,告于申明。故颂之所美,则以为名。或以颂形,或以颂声。其细已甚,非古颂之意。”刘勰亦云:“颂者,容也;所以美盛德而述形容也。”就其形式而言,颂赞皆以四言为主;就其内容而言,皆称述美德。故赞当合于颂。《文选·夏侯孝若·东方朔画赞》:“徘徊路寝,见先生之遗像;逍遥城郭,见先生之祠宇;慨然有怀,乃作颂焉。”题名画赞,而序称作颂。则赞之合于颂,其义明矣。 故刘勰云:“(赞)大抵所归,其颂家之细条乎?”所言正是。
  李充《翰林论》曰:“容像图而赞立,宜使辞简而义正。孔融之赞扬公,亦其美也。”(《御览》卷588引)萧统《文选叙》亦云“图象则赞兴”。李萧两家皆以为赞体之兴与图相关,此说待商。刘勰云:“昔虞舜之祀,乐正重赞,盖唱发之词也。及益赞于禹,伊陟赞于巫咸并扬言以明事,嗟叹以助词也。”乐正、益、伊陟之赞未必与图象有关。与图象有关的赞当是图赞,因此下文即重点讨论图赞。
  商周已见图赞之萌芽:“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己身:以言报更也。”(《吕氏春秋·先识览·先识》)“玉膏所出,以灌丹木。丹木五岁,五色乃清,五味乃馨。”“瑾瑜之玉为良,坚粟精密,浊泽而有光。五色发作,以合柔刚。天地鬼神,是食是飨:君子服之,以御不祥。” 《山海经·西山经》记载:“饕餮乃铸于周鼎之像。”《山海经》本缘图而作,其句式已大致近于图赞的四字句,与图文互注形式正合。“以言报更”、“以和柔刚”等语则可视作训诫。上两段文字可称为《饕餮图赞》、《丹木图赞》和《玉荣图赞》。
  上文论述赞合于颂,颂本容义,《诗经》有颂,《玄鸟》一篇为商族圣史,有图与否,今无可考。老子述“道”,“强为之容”,实际为颂。道本“象帝之先”,此颂或本图象而为之。文献之足征图赞起源者为《楚辞》。《天问》以四言为主,且是“呵壁之作”,问语之中往往有愤激之辞,已开图赞之先河。《招魂》句式亦四言,而云“天地四方,多贼奸些;像设君室,静闲安些”,“像设”殆先秦成语,《越绝书》卷9载计倪之语“譬如门户像设,倚而相欺”,则当系施于门户之像,略同于后世之门神。《招魂》注:“像,盖楚俗,人死则设其形貌于室而祠之也。”果如所说,则画赞之比也。然招魂像设,恐不独为死者形貌,尚有天地四方险恶之像,以恐吓游魂,反衬家室之“静闲安些”。《文心雕龙·祝盟》:“陈词乎方明之下,祝告于神明。”谓祷告于天地四方神明之像,即是《招魂》之俦。至《橘颂》一篇,文末云:“年岁虽少,可师长些;行比伯夷,置以为像些。”标明颂体,而云置像,直可视作图赞之祖矣。
  延至汉代,宗庙墓室往往刻绘图象,时亦间以藻咏。《汉书·赵充国传》:“(成帝时)上追美充国,乃招黄门侍郎扬雄即充国图画而颂之。”此颂殆亦图赞之属。《后汉书·阳球传》载阳球“奏罢鸿都文学”,其词云“伏承有诏敕中尚方为鸿都文学乐松、江览等三十二人图象立赞,以劝学者”,松览等人“或献赋一篇,或鸟篆盈简,而位升郎中,形图丹青”,则图赞之盛,汉末已施于琐末小人矣。蔡质《汉官典职》:“明光殿省中皆以胡粉涂殿,紫青界之,画古烈士,重行书赞。”则系古烈士图赞。《后汉书·赵歧传》记载:“(赵歧)年九十余,先自寿藏,图季札、子产、晏婴、叔向四像居宾位,又自画其像居主位,皆为赞颂。”则属自为图赞之例。
  由文献、文物两方面证据,知汉代尤其东汉为图赞兴起的时代。
  魏晋六朝为图赞兴盛的时代。标志有二:其一,作家有意为之;其二,出现以图赞画赞为名的专书。图赞作家如曹植作《画赞》,收有画赞29则,上文举有夏侯湛《东方朔画赞》,湛尚有《管仲像赞》、《鲍叔像赞》,潘岳《故太常任府君画赞》,郭璞《山海图赞》、《尔雅图赞》,陶渊明《扇上画赞》,孙绰《贺司空修像赞》、《孔松阳象赞》,庾阐《虞舜像赞并序》、《二妃像赞》,梁元帝《职贡图赞》,傅亮《汉高祖画赞》、《班婕妤画赞》,刘孝标《辟厌青牛画赞》,庾信《黄帝见广成画赞》、《舜干戚画赞》、《汉高祖置酒沛宫画赞》、《五月披裘负薪画赞》、《张良遇黄石公画赞》、《荣启期三乐画赞》,江总《庄周画赞》。以图赞为名的作品有《山海经图赞》二卷,郭璞撰,著录于《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另《隋志》著录郭璞《尔雅图赞》二卷,梁时尚存,隋时已亡;此外,孙柔之撰《瑞应图赞》三卷,亡;《初学记》卷29引张骏《山经图赞》一则,亦当是此书逸文。
  
  四、结论
  
  象物传承乃早期汉文化传承的重要形式之一。图赞的形成与此密切相关。它作为一种文体,萌芽于上古文化传承。《招魂》、《天问》为此体发轫之作,而《橘颂》为图赞之祖。汉代图赞始兴,魏晋南北朝为图赞全盛时期。后世图文相配的文学形式往往蒙其沾溉,如敦煌文学变文配以变相,(变文配图,《大母乾连冥间救母变文》并图,《大唐三藏取经诗话》“过某某处”,吉师老《看蜀女啭昭君变》诗云“画卷开时塞外云”皆可为证)题画诗、小说戏曲配备插图都受图赞影响。自图文互注传承形式言之,图赞实起桥梁作用。
  
  [参考文献]
  [1]魏·何晏.论语集解[M].十三经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2.
  [2]吴小如.文献、文献学及其他[J].文献,1992,(2).
  [3]国语[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4]晋·杜预.春秋左传集解[M].十三经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0.
  [5]周礼正义[M].十三经注疏[M]. 北京:中华书局,1980.
  [6]梁·昭明太子.文选[M].北京:中华书局, 1977.
  [7]鲁迅.古小说钩沉[M].鲁迅全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4.
  [8]宋·朱熹.楚辞集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9]汉·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
  [10]宋·太平御览[M].北京:中华书局, 1960.
  [11]魏·王肃.孔子家语[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12]清·梁章锯.文选旁证[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
  [13]晋·崔豹.古今注[M].百子全书[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
  [14]世本八种[M].上海:商务印书馆,1957.
  [15]俞建华.中国古代画论类稿[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16]郭沫若.文史论集.矢殷铭考释[C].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
  [17]吕氏春秋[M].诸子集成[M].北京:中华书局,1954.
  [18]饶宗颐.澄心论萃[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
  [19]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M].画史丛书[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
  [20]唐·艺文类聚[M].唐代四大类书[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1]王国维.水经注校[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4.
  [22]宋·宣和画谱[M].画史丛书[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
  [23]商承祚.战国楚帛书述略[J].文物,1964,(9).
  [24]袁珂.山海经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25]赵幼文.曹植集校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26]梁·刘勰.文心雕龙[M].北京:中华书局,1980.
  [27]汉·袁康,吴平.越绝书[M] 四部备要[M].
  [28]汉·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
  [29]南朝宋·范晔.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5.
  [30]西晋·陈寿.三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1982.
  [31]明·永乐大典[M].北京:中华书局,1982.
其他文献
[摘要] 本文以甘肃文化大县镇原县为例,较为深入地分析了当地民俗文化资源开发的优势、不足、机会与威胁,为制定当地民俗文化产业开发模式提供依据。本文的分析思路亦可为我国其他经济落后、文化资源丰富的西部县域文化产业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甘肃镇原;民俗文化;资源开发;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09)10-0062-03    镇
期刊
[摘要]本文以庆阳民间艺术现状为考察课题,以镇原县已故剪纸大师祁秀梅为重点考查对象。旨在了解庆阳古老的民间剪纸艺术在当今社会环境下是如何发展、传承、抢救和保护的,基层文化部门以何种视角思考并关注剪纸艺人生存环境和生活现状问题,剪纸艺人是如何将创作与经济收益相互协调的。由此,指出了民间艺术枪救、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办法及建议。  [关键词]剪纸艺术;祁秀梅;民间文化遗产  [中图分类号]K
期刊
[摘要]本文以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论和女性主义为基础,以道德观为切入点,简要比较了《红字》中海丝特·白兰与《天龙八部》中的叶二娘,分析了男权道德规范下男性对女性审判与消蚀的现象。  [关键词]道德;男权规范;自我审判;隐形存在  [中图分类号]I2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09)10-0081-02    爱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也是女人必经的宿命之路。笔者把自
期刊
2008年5月24日,在新疆举办的“名家书画义拍赈灾活动”中,新疆军区专业画家、新疆军旅书画院副院长李志天捐赠的8尺对开作品《秋风古楼兰》以3万元成交,成为该场活动拍价最高的国画作品。藏家单位的代表说,近年来,李志天的画作艺术品位和市场价格快速攀升,已经成为全国众多藏家看好和追捧的新疆画家之一。   李志天生长于文化古城山西静乐,1978年入伍来到新疆军区某边防部队,1990年毕业于新疆艺术学院,
期刊
[摘要]本文指出了现今大学英语教学中传统 PPP 教学模式的弊端, 阐述了探索新的商务英语教学模式的必要性,从任务型教学产生的背景入手,探讨了商务英语任务型英语教学CSLB模式的意义、内涵、特征,论述了其主要类型、设计原则、实际应用、任务型教学模式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以及应用任务型教学模式时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商务英语;任务型教学;CSLB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为引导海内外游客的旅游流向,打造新的旅游消费热点,国家旅游局于2009年3月底公布了《中国国家旅游线路初步方案》。丝绸之路、香格里拉、长江三峡、青藏铁路、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红军长征、松花江—鸭绿江、黄河文明、长江中下游、京西沪桂广、滨海度假12条线路入选首批中国国家旅游线路备选名单。      推出国家旅游线路的目的是形成若干具有统一、清晰、明确形象的国家旅游线路品牌,并作为中国国家旅游总体形
期刊
由国家发改委、中国贸促会、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和上海市、北京市、天津市政府等35家单位主办,陕西省人民政府和中国贸促会承办,以“开放合作、扩大内需、科学发展”为主题的第十三届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西洽会)于2009年4月5~8日,在西安曲江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  为了进一步加强东中西部旅游业合作,扩大旅游消费,本届西洽会特意在主展馆A馆设立“旅游文化交易馆”,同时称“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
期刊
巴扎,喀什的血脉   喀什位于新疆最南端,是丝绸之路上的古城重镇,新疆惟一的一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维吾尔族占地区总人口的90%,是维吾尔民族文化的发祥地。     喀什有“巴扎王国”之称,瑞典汉学家贡纳尔·雅林在他的《重返喀什噶尔》一书里这样写道:“喀什的生活是围绕着巴扎而建,整个喀什噶尔就是一个大巴扎……”如果说喀什是古丝绸之路上商客们心目中的大市场,那么,这些传承了几千年喀什历史的巴扎,就好
期刊
古丝绸之路上的武山水帘洞风景区知名度颇高,然而,作为水帘洞石窟主体历史文化中心的拉梢寺却深藏闺中人未知。近年来,随着丝绸之路申遗工作的稳步开展和媒体的宣传才逐渐走进大众视野。      拉梢寺位于甘肃武山县城东北25公里处的榆盘乡钟楼湾村鲁班峡的崇山竣岭之中,与县域境内的木梯寺石窟群和甘谷大像山石窟群、天水麦积山石窟群遥相呼应。这里奇峰突兀,叠峦苍翠,风景迷人,是渭河流域一处神奇灵秀的文化旅游胜地
期刊
我与如一先生交往已10年有余,他是我所崇敬的人品、艺品俱佳的一位书法家。在我的印象中,他别无所好,惟对书法情有独钟,耽之愈久,爱之愈深。他学书从唐楷入手,后研习汉隶,魏碑,行草名碑、名帖及今人于右任、林散之等的帖子,植根传统,博采众美,入古出新。他对草书用工尤勤,潜心追求古朴典雅、自然率真之意境。    细品如一先生的书法作品便不难看出,他以简约取势,以虚和得韵,雅逸流美,自然天成。从其笔墨线条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