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中国教育探讨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hy62667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形成受多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而良好的思维品质则是影响创造思维能力发展的核心因素。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凭借教材的各种有利条件,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发展创造思维能力。
  关键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能力;策略
  创新教育注重的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着重研究和解决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构建理想课堂教学的新模式。而语文学科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学科,以及该学科本身的性质特点和功能,决定了它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呢?笔者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做了如下有益的尝试。
  一、教师要克服对创新认识上的偏差
  一提到创新教育,往往想到的是脱离教材的活动,如小制作、小发明等等,或者是借助问题,让学生任意去想去说,说得离奇,便是创新,走入了另一个极端。其实,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等都是创新。一个人对于某一问题的解决是否有创新性,不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是否别人提过,而关键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对于这个人来说是否新颖。学生也可以创新,也必须有创新的能力。教师完全能够通过挖掘教材,高效地驾驭教材,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再去主动探究。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了解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教师必须具有不断创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江泽民同志在纪念北京师范大学建校一百周年的讲话中也指出:“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特别是由教师单向的灌输知识、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以及过于划一呆板的教育教学制度。”这一重要论述为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指明了今后的任务和方向。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创新意识,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不断培养创新精神,努力寻求教学过程中一切有创新价值的因素,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手段上力求新的突破。古希腊哲人普鲁塔戈曾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而教师作为点燃学生头脑这一火把的人,应当适应创新教育的要求,摆正教师、学生在课堂中的位置,给学生以最大的思维空间,积极开发学生的创造个性,引导学生的思维创新,使学生“自奋其力”,达到“自致其知”,使其乐学。
  三、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
  教师在拥有不断创新的教学理念后,就应运用多种手段,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使学生自己主观上就想创新,也敢于创新,从而不断提高创新能力。
  (一)以教材为例,培养学生创新人格。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定要注重培养其创新人格。尤其在中学阶段,培养创新人格比训练创造技能更为重要。因为我们知道,高中学生还未进人直接创造的黄金时期,他们的主要任务是继承前人的创造成果,在继承学习中培养创造力和创新人格。培养创新人格,实质上就是让学生学会做人,使他们具有进取心、独立性、坚韧性、责任心、求异性等创新品格。一句话,即培养学生日后成为创造型人才所必备的博大的人文精神。中学语文课本中能培养学生上述品格的篇目很多,我们要在教学中注意渗透这些品格的教育,如《石钟山记》中苏东坡黑夜驾舟寻访石钟山,大胆否定前人假说,探访自己认为的石钟山命名原因;《装在套子里的人》文章所反映出的守旧必死,创新求活的观点。让学生在学习中受到各种高尚人格力量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为他们日后发挥创新能力、实现人生价值备下深厚的人格底蕴。总之,我们语文教师应该是以语文为载体的学生的人生导师。
  (二)以人为本,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由于长期处在应试教育樊笼中,学生形成了学习和思维定势,潜在的创新意识被紧紧挤压着。教师讲读一篇课文,从作者、背景、结构、中心到写作特色,步步为营,滴水不漏;学生做练习,紧扣教材观点,不敢越雷池半步。这就养成了叶圣陶所说的那种“不是习惯的习惯”。要实施创新教育,必须打破这种被动教学方式,以学生为根本,从学生心灵深处挖掘创新潜能,培养创新意识。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创设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努力做到“教得轻松,学得愉快”。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的教学模式。因为这种课堂教学往往过多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中,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课堂上始终保持“动中有节,乱中有序”的状态,既不太放任,也不过于严肃,形成积极、活泼、健康、向上的课堂氛围。这种氛围中,任想象驰骋,任思路纵横,多种想法涌动、交汇,自然会碰撞出创造的火花,引发创新的潜质。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如,教学《阿Q正传》一课,要求学生自己课下阅读文章,画出“阿Q”的命运曲线,并说明为什么这么画,上课后,学生争先恐后到黑板上来画,相互修改,积极发言,动中有节,乱中有序,画出的曲线不仅符合教学要求,而且有许多的讲解让人惊喜。
  其次,鼓励质疑,允许有错,培养学生不仅想创新,而且敢于创新。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发表自己与教材与教师与权威的不同见解。教师运用有深度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批判性质疑是创新思维的集中体现,科学的发明与创造正是通过批判性质质疑开始。让学生敢于对教材上的内容质疑,敢于对教师的讲解质疑,特别是同学的观点,由于商榷余地较大,更要敢于质疑。能够打破常规,进行批判性质疑,并且勇于实践、验证,寻求解决的途径。“思生于疑”,疑问往往是一系列积极思维的开端,是创造发明的起点。为了鼓励创新,让学生敢于创新,允许学生出现学习上的错误。   在教学《药》时,为了领悟小说主题,在理出明暗线的双线结构后,我提问为什么要以华老栓买“药”为明线,夏瑜就义为暗线?有一位学生回答:为了更突出革命者的悲哀。这一看法不无道理,但更准确的应该是明写老栓买药突出了群众的愚昧,而且让人看到因群众的愚昧而带来革命者的悲哀,从而达到作者“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的写作意图。当时我没有直接否定他的回答,而是和其他同学一起分析文章,让他在分析中认识错误。这样做,不仅使他从错误中学习,更重要的是保护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后仍敢于发表见解。
  四、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灵活多变的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崭新途径。教学方法要因教材、因学生、因时间、因地点而采用不同的方法。或讲授法、或讨论法、或练习法、或点拨法,或读书笔记法。只有教学方法上不断推陈出新,才能保护学生学习语文的鲜活性、增强学生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有,有效充分的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如幻灯、录像、多媒体等。学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仅一节课完成了教学重点,而且学生耳听刘欢演唱的《好汉歌》,眼看林冲等人物的画面介绍,头脑中想象双方的矛盾冲突,兴趣盎然,不断创新。
  所以,教师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创设情景,着力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用妙趣横生的问题吸引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新。
  灵活多变的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崭新途径。只要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和智慧,创造思维的新视角,以新颖的方式去诱导、激发学生的兴趣,就一定能使学生向往科学,追求真理。学生的创造意识也会随着培养起来。
  课堂教学是一个启发、培养学生创造意识的重要场所,教师不能满足于具体的学科知识,还要揭示知识背后所凝结的观念、方法、精神等,特别是其中的人文内容和创造精神,使得课堂教学成为“多维营养”的源泉,以指导学生克服多年的“应试教育”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极快地完成从知识的继承者到知识的创造者的转变。
  五、在作文教学中激励学生大胆探索,培养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
  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一池死水,风平浪静,投去一石,碧波涟漪。可谓一石击起千层浪。教师教学要温故知新,巧妙设疑,指导学生的创造思维活动。还要善于设疑,去撞击学生思维的火花,进而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波澜。
  教师要提倡和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无中生有”、“异想天开”和“纵横驰骋”,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造的独创精神。在写作教学中,可经常进行“一题多做”的多角度思维训练,达到“一树梅花万首诗”的效果。逆向思维即“唱反调”,是从反面、对立面对一些常理进行审视,从而得出新的结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其合理的一面,但过分夸大了环境的作用,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则正是在看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变化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后提出的一种新的观点。又如“弄斧必到班门”、“‘东施效颦’好”、“祖传的未必就好”等均是进行逆向思维得出的结论。同时,积极鼓励学生在作文形式上大胆创新。如,写和课文内容有联系的练笔。如学《药》,可让学生写《夏瑜小传》或《“我”的日记》或写《小栓死因调查报告》。这样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进行了多体裁的练笔。
  还有,引进大散文写作观,随想随写,不拘形式,不拘体裁,写真正的“随笔”,这种方式很受学生欢迎,一些学生干脆写科幻小说,有的一直在写诗歌,也有的学生练习他们自称为“长篇小说连载”的“随笔小说”。作文形式的解放与内容的解放同步进行,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创新能力。
  教学实践证明,语文教师只有努力探索创新性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有意识地把创新思维的培养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上进行落实,才能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本领,才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造就一代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 魏国栋,吕达主编.《普通高中新课程解析》,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6.
  [2] 唐晓杰编著.《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学习辅导》,广西人民出版社,2003.9.
其他文献
摘 要: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一名班主任,首先应该做到爱学生,以赞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赞赏要教师以身作则。赞赏是一门艺术,要引导学生发现美,才能收效最佳;教育学生学会尊重一切事物,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引导学生在与同学相处中发现美。信任也是最好的赞赏;只有充满爱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  关键词:赞赏;班主任工作;引导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教育思想有所不同,教育风格各有千秋,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
期刊
摘 要: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如何在中职教育中做好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本文从了解中职生群体的特点、选好德育工作的突破口、寻找学生的最佳接受点、掌握班级德育工作技能四点来探讨。  关键词:中职学校;班主任;德育教育  《学记》中就有“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随着现代社会对技术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中职教育的重要地位也越来越凸显。要成为合格的技术型人才首
期刊
摘 要:新的课程改革把低年级识字教学列入了重中之重。因此,为了提升学生的识字能力,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识字习惯,努力搭建平台,在学生的兴趣上下功夫,与各课教学有机结合,探索方法,提升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夯实基础;培养能力  在新课标中,对识字教学作出了比较准确的定位:识字、写字是阅读写作的基础,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大量识字对于学生的学习非常重要。识字的多少、快慢直接关系到
期刊
课改推进到现在,广大语文教师都认识到了读的重要性。课堂上,教师原来繁琐的分析,提问,引导让位于读,这是一种可喜的变化。但问题随之而来,就是某些教师也让学生书读百遍,但学生觉得其意不自见。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就在于这些教师对读的认识不透彻,引导不到位。课堂读多时,学生反而仍饿死。因此,我认为教师有必要从以下方面对学生进行读的引导:  一、初读课文,踏平坎坷成大道  初读课文时,首先让学生边读边划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研究知识的原动力,也是发明创造的精神源泉。初三学生正处于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的时期。教师如果从化学课的起始年级就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并因势利导,是学生把兴趣转化成乐趣,进而转化为志趣。那么,就能将保持学生对化学学习经久不衰的求知欲。下面是我多年来在这方面的几点做法。  一、明确学习化学的目的,提高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是中学阶段的一门必修课,它
期刊
在教育园地里,我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用爱培育,用心浇灌,从春天走到冬天,付艰辛,流汗水,用青春驻守,用热血播洒,遭遇挫折勇往直前,遇到不快从不气馁,满腔热情为学生,踌躇满志向教育,虽有苦累艰辛,忧愁苦楚,我却无悔,因为我相信教育的力量,相信自己的坚持,相信我能够成为自己学生的思想和感情的主宰,相信我能使最难教育的学生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爱,是教育永恒的主旋律;爱,可以融化学生冰冷的心,消除学生的
期刊
摘 要:高中班主任要想管好高中班级,收到良好的管理育人效果,首先要从自身出发,注意自己的工作态度及采用的管理方法,以情感教育入手,注意严为先,爱相随,在严厉中让学生体会老师的爱和用心良苦。一个好的高中班主任能够带好一个班,能够对一个班的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意义深远。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工作态度;管理方法;意义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
期刊
摘 要: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应试教育”的弊端已为社会所认识,加强素质教育已成为教育领域的共识。本文以素质教育的内涵为基点,从教育的角度,对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基本内容以及素质教育对体育教师的要求等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素质教育;终身体育;体育教学  一、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教育是指人的生理、心理的基本属性和通过人的社会实践积累的相对稳定的基本素质。素质教育是科学的指导思想,一种教育观念。
期刊
美术课是义务教育阶段为提升学生全面素质而开设的基本课程之一,其目标是以审美教育为主线,以学生的智力和才能培养为核心。通过美术教育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会绘画,还可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既能培养学生对自然美,艺术美的感受,又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操和陶冶他们的高尚人格。那么作为教师,我们该如何样引导学生学习和感悟呢?下面谈谈我自己的看法。  一、让导入“活”起来  通过浓厚的猜谜游戏,教师可以
期刊
刚接过这个班,还没有见到学生,就对本班的学生赵永一的名声“如雷贯耳”。说他对学习那是“油盐不进”,各科成绩从来不及格,甚至数学常考个位数,还有这样的一句顺口溜“永一永一,永恒的到第一”。由此可见,他的学习简直是糟糕透了,许多老师对他不抱什么希望了。自己一直以“教书育人”为天职,作为他的新班主任,本着不放弃任何一位学生的教育理念,我做好了思想准备,决心尽全力去帮助他,努力使他的成绩有所进步。  第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