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年伊始,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教育工作会议。这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的第一次全省教育工作会议,是在教育改革发展面临新机遇新挑战的背景下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时间虽短,但规格高、规模大,主题鲜明,准备充分,内容丰富,氛围浓厚,成效很大。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凝聚了共识,统一了思想。大家一致认为,这次会议是在我省全面落实科教兴赣和人才强省战略、加快推进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关键时期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在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学发展,建设人力资源强省等方面进一步凝聚了共识,统一了思想。会议的召开和《江西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的颁布,是我省教育改革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标志着我省教育事业发展又一个春天的到来,必将对我省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二是明确了任务,理清了思路。苏书记、吴省长的讲话,站在全省科学发展全局的高度,精辟阐述了教育优先发展、科学发展的重大意义,明确指出了未来十年教育改革发展“两基本一进入”的战略目标,提出了重点任务和要求,高屋建瓴、思想深刻,为我省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三是振奋了精神,坚定了信心。省委、省政府作出的一系列教育优先发展的重大决策,为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令人鼓舞。我省教育工作尽管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但我们坚信,有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有社会各方面的大力支持,有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教育改革发展打下的良好基础和积累的宝贵经验,我们一定能够克服困难,未来十年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一定能够圆满完成。
蓝图已经绘就,关键重在落实。当前,全省上下要把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尤其是苏书记、吴省长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特别是教育系统要作为首要任务和中心工作,切实抓紧抓好。
一、贯彻落实会义精神,必须认清形势,把握机遇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全省上下特别是教育战线的同志们,要深刻领会会议精神,认清形势,把握机遇,增强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的紧迫感、使命感。
(一)今后十年,是我省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重要机遇期,也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当前及今后十年,是我省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我省实现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大有作为的重要机遇期。
从国民素质提升的需求来看,教育对经济社会既有适应的一面,又有引领的一面。我们既要关注提升教育普及水平,提高国民受教育年限,也要关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现代化、科学化、国际化。从人才需求来看,根据一般的经济增长对人才需求增长的规律,国民生产总值每增长1个百分点,人才需求相应增长0.6个百分点。这对加快发展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以及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从教育投入来看,未来五年,我省发展目标是,经济总量跨越万亿元台阶,并向2万亿元迈进。财政实力的进一步增强,将为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提供坚实基础,特别是实现教育支出占GDP4%的目标,将为我省由人力资源大省向人力资源强省跨越、由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跨越提供更加有力的物质保障。
(二)今后十年,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将促进教育现代化水平有力提升。伴随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及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变化,“十二五”及今后一段时期,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将深入发展。
——工业化的发展,直接推动了近现代教育的发展。我们推进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依靠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来推进的工业化,为此,必须不断提高教育的知识服务能力、科技贡献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今后十年,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将以年均近1%的速度持续向城镇和非农产业集中,城镇化趋势势不可挡。人口的流动和变迁趋势,要求教育资源的配置、学校的网点布局、教育的供给规模和供给方式、服务的内容和管理方法等都要作出相应调整,更加突出教育服务的适应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教育信息化,可以进一步拉近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距离,缩小城乡教育、区域教育之间的差距,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降低教育的运行成本。
——教育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与经济基础相适应,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教育不能办成产业,但教育的发展必须适应市场要求,遵循市场经济规律。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兴起了新一轮的教育国际化浪潮。教育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带来了教育观念的碰撞、教育内容的融合、教育对象的交流与教育技术装备的互补。我们要充分发挥好教育国际化的辐射效应、溢出效应和带动效应,提升教育的现代化水平。
(三)今后十年,人民群众对多样化、高质量教育需求不断加大,将有力推动教育规模与质量的进一步提升。随着经济收入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期盼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征:由“有学上”转向“上好学”,希望获得更高质量的教育,让子女成长成才;就学途径由“单一”转向“多元”,希望拥有灵活多样的受教育途径,拓宽学习空间;学习由“阶段性”转向“终身性”,希望有更多继续教育的机会,实现终身学习;大中专毕业生要实现由“能就业”向“就好业”的转变,希望能获得更好的发展。这些新的需求特点,必将对教育提出许多新的课题。扩充优质资源供给,提升教育服务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是未来十年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的主要任务。
(四)今后十年,民生不断改善,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高,进一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社会基础将更加坚实。教育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是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方面。与此同时,随着现代社会知识、技能的价值凸现,教育对改变个人命运、创造幸福生活越来越重要,教育将成为改善民生、推动公平、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教育要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要在公平、民主、科学等方面继续发挥引领作用。为此,既要大力促进教育优先发展、科学发展,又要更加注重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同时,要抓住一些热点问题攻坚克难,最大程度地保障和维护人民群众的教育权益。
二、贯彻落实会义精神,必须着力把握好几个重要问题
(一)把握好认识问题。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各学校要立即行动,迅速把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学习传达好,使广大干部师生全面了解、普遍知晓。要采取中心组学习、干部培训、座谈研讨、专家解读等多种形式,认真学习苏荣书记、吴新雄省长讲话和《规划纲要》,吃透精神,把握要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对教育改革发展形势的重要判断上来,统一到抓教育就是抓发展、抓未来、抓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认识上来,统一到“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重要工作方针上来,统一到“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省行列”的重要战略目标和“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战略主题上来,统一到关于教育改革发展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的重要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发展意识。
(二)把握好教育规律。一是遵循各级各类教育的办学规律。学前教育,要让儿童快乐成长,克服“小学化”倾向;义务教育,主要是巩固普及成果、促进均衡发展;高中阶段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普及和结构协调;职业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推动教育链和产业链的深度融合;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提高质量,增强贡献率。二是遵循学生成长成才规律。教育工作的主要对象是青少年,他们充满生机活力,富有个性化发展潜质。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切实改变单纯以升学率、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衡量教育发展成效和工作业绩的观念、做法。三是遵循教学规律。教学是一项专业性、探索性、创造性极强的工作。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师生教学相长,共同发展。要充分尊重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主动性、差异性和发展性,引导教师形成独特的教学方式和教育艺术,鼓励他们自主专业成长。
(三)把握好重点难点。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和《规划纲要》,要突出把握好以下重点难点:一是投入。办教育,最首要、最重要的保障是投入。《规划纲要》和苏书记、吴省长在讲话中明确提出,2012年我省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例要达到4%,表明了省委、省政府加大教育投入的决心。二是政策。实施《规划纲要》,需要有一系列配套政策相支撑。当前,要抓紧研究制订好以下12个方面的重要政策:(1)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尤其是加快公办示范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发展的政策;(2)各级各类学校学生人均经费基本标准和学生人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的政策;(3)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4)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政策;(5)高校和优质高中债务化解的政策;(6)高中阶段教育收费的政策;(7)吸引优秀人才从教的政策;(8)加强师范教育,尤其是幼儿师范、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政策;(9)公共财政支持非营利性民办学校的政策;(10)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11)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12)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政策。三是改革。推进教育改革创新是《规划纲要》的一个亮点。要紧紧围绕《规划纲要》提出的十项改革任务,着眼于破除制约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转变教育发展方式,力争在以下4个方面取得新突破。(1)在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上要有新突破。(2)在办学体制改革上要有新突破。(3)在管理体制改革上要有新突破。(4)在保障机制改革上要有新突破。四是管理。一要转变管理方式。要由直接管理向善于运用综合手段管理转变,从过去更多依靠经验管理向依法管理、科学管理转变。二要健全管理制度。加快建立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等方面的管理规范,完善高校、高中、初中管理的基本规范。三要改进管理手段。运用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手段,建立教学、收费、项目、校舍、装备等方面的信息库,构建网上台账和公共服务平台,加大政务公开、校务公开力度,切实提高管理科学化水平。
(四)把握好当前任务。一是要以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为主线。认真做好学习宣传、任务分解、政策配套等基础性工作,为《规划纲要》的实施创造良好条件。二是要以重大工程项目为抓手。一方面,对正在实施的项目,如校舍安全工程、中职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教育园区建设工程、农村教师周转房项目、教师国家培训项目、47个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项目、南昌大学“211工程”三期建设等工程要继续抓紧抓实抓好。三是要以改革试点为动力。周密制订工作方案,加大试点领域改革的工作力度。从高考招生改革入手,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四是要以科学统筹为手段。统筹协调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既要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又要提高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普及程度;既要着力调整教育结构,又要建立健全质量评价标准体系,全面提升各级各类教育的质量和效益。五是要以提升教育幸福指数为目标。提升教育幸福指数,最集中的体现就要是让学生乐学、教师乐教、学校乐办、社会乐助、广大家长满意。要组织实施好各项教育民生工程,努力在解决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上取得新成效,在推进教育公平上迈出新步伐,在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上开拓新境界。
三、贯彻落实会义精神,必须努力提高落实的能力和水平
(一)科学谋划抓落实。制定好贯彻落实的实施意见,是当前各地、各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各地各校情况千差万别,面临的问题和矛盾各不相同。在贯彻落实过程中,一定要增强科学谋划的意识,搞好顶层设计,做到与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人才规划纲要、科技规划纲要相衔接,坚持国家需要、地区实际、学校特点相结合,区分轻重缓急,把握问题的解决层面,细化目标任务。
(二)转变作风抓落实。抓落实的问题,说到底是一个作风问题。以扎实的作风抓好工作落实,就是要在抓经常、打基础、管长远、固根本上下工夫,就是要在盯住问题上做工作、不见成效不罢休上用气力,就是要在注重效果、讲求实效上见高低。一是要真抓实干。二是要加强调研。三是要坚持不懈。四是要确保廉政。
(三)强化责任抓落实。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发挥领导作用,健全领导体制和各项落实机制。今年恰逢我省市、县、乡三级党政领导班子和省委换届之年,希望大家不要因此而受影响,一定要静下心来,多为教育办实事,解难题。一是要强化领导职责。二是要强化工作机制。三是要强化督导检查。
(四)优化环境抓落实。要统筹协调好教育事业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事业的关系,协调好教育、科技、文化、人保、发改、财政、公安等部门的关系,协调好学校与家长、社会的关系,为教育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要切实维护学校办学秩序,加强校园和周边环境治安综合治理,为师生创造安定有序、和谐融洽、充满活力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要加大教育宣传,引领社会各界树立科学的教育观、成才观和用人观,支持教育改革创新,形成既生动活泼又规范有序、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良好局面。◆(标题为编者所加)
一是凝聚了共识,统一了思想。大家一致认为,这次会议是在我省全面落实科教兴赣和人才强省战略、加快推进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关键时期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在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学发展,建设人力资源强省等方面进一步凝聚了共识,统一了思想。会议的召开和《江西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的颁布,是我省教育改革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标志着我省教育事业发展又一个春天的到来,必将对我省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二是明确了任务,理清了思路。苏书记、吴省长的讲话,站在全省科学发展全局的高度,精辟阐述了教育优先发展、科学发展的重大意义,明确指出了未来十年教育改革发展“两基本一进入”的战略目标,提出了重点任务和要求,高屋建瓴、思想深刻,为我省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三是振奋了精神,坚定了信心。省委、省政府作出的一系列教育优先发展的重大决策,为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令人鼓舞。我省教育工作尽管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但我们坚信,有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有社会各方面的大力支持,有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教育改革发展打下的良好基础和积累的宝贵经验,我们一定能够克服困难,未来十年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一定能够圆满完成。
蓝图已经绘就,关键重在落实。当前,全省上下要把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尤其是苏书记、吴省长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特别是教育系统要作为首要任务和中心工作,切实抓紧抓好。
一、贯彻落实会义精神,必须认清形势,把握机遇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全省上下特别是教育战线的同志们,要深刻领会会议精神,认清形势,把握机遇,增强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的紧迫感、使命感。
(一)今后十年,是我省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重要机遇期,也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当前及今后十年,是我省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我省实现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大有作为的重要机遇期。
从国民素质提升的需求来看,教育对经济社会既有适应的一面,又有引领的一面。我们既要关注提升教育普及水平,提高国民受教育年限,也要关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现代化、科学化、国际化。从人才需求来看,根据一般的经济增长对人才需求增长的规律,国民生产总值每增长1个百分点,人才需求相应增长0.6个百分点。这对加快发展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以及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从教育投入来看,未来五年,我省发展目标是,经济总量跨越万亿元台阶,并向2万亿元迈进。财政实力的进一步增强,将为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提供坚实基础,特别是实现教育支出占GDP4%的目标,将为我省由人力资源大省向人力资源强省跨越、由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跨越提供更加有力的物质保障。
(二)今后十年,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将促进教育现代化水平有力提升。伴随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及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变化,“十二五”及今后一段时期,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将深入发展。
——工业化的发展,直接推动了近现代教育的发展。我们推进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依靠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来推进的工业化,为此,必须不断提高教育的知识服务能力、科技贡献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今后十年,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将以年均近1%的速度持续向城镇和非农产业集中,城镇化趋势势不可挡。人口的流动和变迁趋势,要求教育资源的配置、学校的网点布局、教育的供给规模和供给方式、服务的内容和管理方法等都要作出相应调整,更加突出教育服务的适应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教育信息化,可以进一步拉近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距离,缩小城乡教育、区域教育之间的差距,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降低教育的运行成本。
——教育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与经济基础相适应,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教育不能办成产业,但教育的发展必须适应市场要求,遵循市场经济规律。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兴起了新一轮的教育国际化浪潮。教育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带来了教育观念的碰撞、教育内容的融合、教育对象的交流与教育技术装备的互补。我们要充分发挥好教育国际化的辐射效应、溢出效应和带动效应,提升教育的现代化水平。
(三)今后十年,人民群众对多样化、高质量教育需求不断加大,将有力推动教育规模与质量的进一步提升。随着经济收入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期盼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征:由“有学上”转向“上好学”,希望获得更高质量的教育,让子女成长成才;就学途径由“单一”转向“多元”,希望拥有灵活多样的受教育途径,拓宽学习空间;学习由“阶段性”转向“终身性”,希望有更多继续教育的机会,实现终身学习;大中专毕业生要实现由“能就业”向“就好业”的转变,希望能获得更好的发展。这些新的需求特点,必将对教育提出许多新的课题。扩充优质资源供给,提升教育服务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是未来十年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的主要任务。
(四)今后十年,民生不断改善,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高,进一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社会基础将更加坚实。教育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是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方面。与此同时,随着现代社会知识、技能的价值凸现,教育对改变个人命运、创造幸福生活越来越重要,教育将成为改善民生、推动公平、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教育要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要在公平、民主、科学等方面继续发挥引领作用。为此,既要大力促进教育优先发展、科学发展,又要更加注重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同时,要抓住一些热点问题攻坚克难,最大程度地保障和维护人民群众的教育权益。
二、贯彻落实会义精神,必须着力把握好几个重要问题
(一)把握好认识问题。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各学校要立即行动,迅速把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学习传达好,使广大干部师生全面了解、普遍知晓。要采取中心组学习、干部培训、座谈研讨、专家解读等多种形式,认真学习苏荣书记、吴新雄省长讲话和《规划纲要》,吃透精神,把握要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对教育改革发展形势的重要判断上来,统一到抓教育就是抓发展、抓未来、抓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认识上来,统一到“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重要工作方针上来,统一到“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省行列”的重要战略目标和“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战略主题上来,统一到关于教育改革发展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的重要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发展意识。
(二)把握好教育规律。一是遵循各级各类教育的办学规律。学前教育,要让儿童快乐成长,克服“小学化”倾向;义务教育,主要是巩固普及成果、促进均衡发展;高中阶段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普及和结构协调;职业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推动教育链和产业链的深度融合;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提高质量,增强贡献率。二是遵循学生成长成才规律。教育工作的主要对象是青少年,他们充满生机活力,富有个性化发展潜质。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切实改变单纯以升学率、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衡量教育发展成效和工作业绩的观念、做法。三是遵循教学规律。教学是一项专业性、探索性、创造性极强的工作。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师生教学相长,共同发展。要充分尊重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主动性、差异性和发展性,引导教师形成独特的教学方式和教育艺术,鼓励他们自主专业成长。
(三)把握好重点难点。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和《规划纲要》,要突出把握好以下重点难点:一是投入。办教育,最首要、最重要的保障是投入。《规划纲要》和苏书记、吴省长在讲话中明确提出,2012年我省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例要达到4%,表明了省委、省政府加大教育投入的决心。二是政策。实施《规划纲要》,需要有一系列配套政策相支撑。当前,要抓紧研究制订好以下12个方面的重要政策:(1)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尤其是加快公办示范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发展的政策;(2)各级各类学校学生人均经费基本标准和学生人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的政策;(3)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4)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政策;(5)高校和优质高中债务化解的政策;(6)高中阶段教育收费的政策;(7)吸引优秀人才从教的政策;(8)加强师范教育,尤其是幼儿师范、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政策;(9)公共财政支持非营利性民办学校的政策;(10)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11)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12)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政策。三是改革。推进教育改革创新是《规划纲要》的一个亮点。要紧紧围绕《规划纲要》提出的十项改革任务,着眼于破除制约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转变教育发展方式,力争在以下4个方面取得新突破。(1)在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上要有新突破。(2)在办学体制改革上要有新突破。(3)在管理体制改革上要有新突破。(4)在保障机制改革上要有新突破。四是管理。一要转变管理方式。要由直接管理向善于运用综合手段管理转变,从过去更多依靠经验管理向依法管理、科学管理转变。二要健全管理制度。加快建立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等方面的管理规范,完善高校、高中、初中管理的基本规范。三要改进管理手段。运用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手段,建立教学、收费、项目、校舍、装备等方面的信息库,构建网上台账和公共服务平台,加大政务公开、校务公开力度,切实提高管理科学化水平。
(四)把握好当前任务。一是要以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为主线。认真做好学习宣传、任务分解、政策配套等基础性工作,为《规划纲要》的实施创造良好条件。二是要以重大工程项目为抓手。一方面,对正在实施的项目,如校舍安全工程、中职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教育园区建设工程、农村教师周转房项目、教师国家培训项目、47个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项目、南昌大学“211工程”三期建设等工程要继续抓紧抓实抓好。三是要以改革试点为动力。周密制订工作方案,加大试点领域改革的工作力度。从高考招生改革入手,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四是要以科学统筹为手段。统筹协调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既要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又要提高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普及程度;既要着力调整教育结构,又要建立健全质量评价标准体系,全面提升各级各类教育的质量和效益。五是要以提升教育幸福指数为目标。提升教育幸福指数,最集中的体现就要是让学生乐学、教师乐教、学校乐办、社会乐助、广大家长满意。要组织实施好各项教育民生工程,努力在解决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上取得新成效,在推进教育公平上迈出新步伐,在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上开拓新境界。
三、贯彻落实会义精神,必须努力提高落实的能力和水平
(一)科学谋划抓落实。制定好贯彻落实的实施意见,是当前各地、各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各地各校情况千差万别,面临的问题和矛盾各不相同。在贯彻落实过程中,一定要增强科学谋划的意识,搞好顶层设计,做到与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人才规划纲要、科技规划纲要相衔接,坚持国家需要、地区实际、学校特点相结合,区分轻重缓急,把握问题的解决层面,细化目标任务。
(二)转变作风抓落实。抓落实的问题,说到底是一个作风问题。以扎实的作风抓好工作落实,就是要在抓经常、打基础、管长远、固根本上下工夫,就是要在盯住问题上做工作、不见成效不罢休上用气力,就是要在注重效果、讲求实效上见高低。一是要真抓实干。二是要加强调研。三是要坚持不懈。四是要确保廉政。
(三)强化责任抓落实。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发挥领导作用,健全领导体制和各项落实机制。今年恰逢我省市、县、乡三级党政领导班子和省委换届之年,希望大家不要因此而受影响,一定要静下心来,多为教育办实事,解难题。一是要强化领导职责。二是要强化工作机制。三是要强化督导检查。
(四)优化环境抓落实。要统筹协调好教育事业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事业的关系,协调好教育、科技、文化、人保、发改、财政、公安等部门的关系,协调好学校与家长、社会的关系,为教育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要切实维护学校办学秩序,加强校园和周边环境治安综合治理,为师生创造安定有序、和谐融洽、充满活力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要加大教育宣传,引领社会各界树立科学的教育观、成才观和用人观,支持教育改革创新,形成既生动活泼又规范有序、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良好局面。◆(标题为编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