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习惯纲举目张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jun35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默生说:“习惯是一个人思想与行为的领导者。”好的习惯带来的是正能量,坏的习惯惩罚的是负效应。“举一纲而万目张。”一个好的习惯让人受用一生。
  【经典案例】小草赛大树
  一个人不管你想在哪个方面获得成功,也不管你能够获得成功的条件和环境有多么的好,如果你不能突破自我,那么,最终你的梦想和追求也只能“胎死腹中”。小学语文教学应让学生突破原有习惯,提升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小草和大树》教学设计)
  1.课前预习,读通课文,标出课文中的主要人物,画出生字词,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自学生字词。
  2.导入:中国有“一门三学士”,外国有“文学三姐妹”,你知道吗?(讨论后出示作品简介和作者)
  3.检查预习情况,学习字词读音及写法
  出示:堪称 逆(nì lì)境 撇(piē piě)下 前辈
  狭窄(zǎi zhǎi) 权衡 毅力 钢铁
  分组出示词语:
  嗷嗷待哺 节衣缩食 惴惴不安 寥寥无几 (夏洛蒂的逆境)
  要强好胜 孜孜不倦 脱颖而出 大名鼎鼎 (夏洛蒂的成功)
  试着用以上词语说说全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4.出示并齐读该句:“她的生命艰辛而又壮丽,像一朵傲放于风沙中的仙人掌花。”
  (1)见过仙人掌花吗?仙人掌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
  (2)指名读课文第1自然,思考:“逆境”是什么意思?仙人掌生活的“逆境”指的是什么?那么夏洛蒂姐妹又生活在什么样的逆境中呢?
  5.身处逆境的仙人掌,不畏艰辛,终于绽放出绚丽的光芒:“她的生命艰辛而又壮丽,像一朵傲放于风沙中的仙人掌花。”请在这句话的旁边,写下你的批注。
  6.写话:面对逆境,夏洛蒂是一朵傲放于风沙中的仙人掌花,绽放出艰辛而壮丽的生命光芒;我想说_________。
  【理性探源】养成好习惯
  从“小草”成长为“大树”的事例中,学生了解了权威是可以挑战的,人的固有思维是可以打破的,成功需要奋斗,也需要“拐弯的智慧”。
  一、养成预习习惯,在自主中自立
  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在“我能学”的基础上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这比知识本身更重要。
  如《小草和大树》中的检查预习、整体感知,以学生的自学为主。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增加学生预习的时间与空间,加大学生预习的力度,告诉学生预习的目标和方向,文章重点句段要研读、理解、批注,将理解写下来,把自己的疑问提炼出来,这是学生预习的关键,不懂的问题由课堂讨论解决,并当堂自测、评判。
  二、养成批注习惯,在思索中成长
  批注,即批语和注释。教师应让学生自行阅读,自己注解;自我圈评,有疑而注;有感而发,有得而写。这能逐步提高学生理解、感悟、欣赏、评价的能力。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文本时应让学生将读、思、写结合起来,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如《小草和大树》的教学中,对两个比喻句的批注,就应从扶到放,让学生先学会如何批注,再自己去探索批注。
  在批注中,要对意境悠远、耐人寻味的词句展开想象,在情景交融中领悟文本所表达的内涵;对文本存在的“空白点”进行补白,让学生在沉静的思索中激荡起情感的涟漪,孕育出彻悟的种子。
  三、养成联想的习惯,在刷新中提速
  语文教育提倡重视学生的语感。对语文的感悟其实就是对语言的联想。“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优秀的文学作品总是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善联想者才是天才。《游园不值》用一枝出墙的红杏写出了春色美,进行形象再造后还可以让人想到花团锦簇,彩蝶飞舞;可以想到绿草茵茵,芳草萋萋;可以想到莺歌燕舞,蜂群嗡嗡……
  四、培养换位习惯,在怡情中高尚
  教师自己在深入钻研教材的过程中,要通过言行和声情等手段,用自己火热的情感来触动学生平静的内心。教师要学会换位,想一想自己到底感悟了多少。只有下水才知深浅,从而才能由衷地对学生进行是与非、善与恶、真与假、美与丑的教育。
  如在《小草和大树》的教学中,教师启发学生:当20岁的夏洛蒂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把自己认为最好的作品寄给当时鼎鼎大名的“桂冠诗人”,希望得到前辈的指导时,遇到了怎样的情景?课文是这样描写的:“她苦苦地等了几个月,直到第二年春天,才等到一封远不止使她失望的回信。诗稿原样退回,骚塞还以傲慢的冰冷冷的口吻训诫她:‘在大自然里,小草和大树都是上帝的安排。放弃你可贵而徒劳的追求吧——文学不是妇女的事业,而且也不应该是妇女的事业。’”教师可指导学生讨论:哪些字眼让你觉得刺心的疼痛?
  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假想自己就是作者,就处在文章所描绘的情境中。这样,学生的心灵必定会受到感染,情感必定会激起波澜。
  总之,小学生可塑性很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有了好的习惯,一切才会向好的方向发展。
  (责编 刘宇帆)
其他文献
一年级的孩子刚入学,许多孩子比较内向,有的不敢说,不想说;有的较毛躁,说话声音响亮,但是想说什么表达不清楚,啰里啰嗦说了一大堆,可是始终不能表达出自己想表达的意思。因此,培养学生大胆地说,清楚地表达,是我们首先要达到的目标。低年级儿童活泼好动,有意注意时间短,以形象思维为主。在教学中,我总是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组织学生进行多元训练,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升国旗》这首诗描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发现美丽  1.导语:这节课接着学习《跨越百年的美丽》,大家齐读课题。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课文的大概内容,体会到了居里夫人美丽端庄的外表。这些美丽就像夜空的繁星一样晶莹发亮,吸引着我们一点点去看。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课文用了哪些具体事例体现居里夫人的美丽?  2.文中最感动你的美丽表现在哪些地方?默读课文,划出能够触动你心扉的句子,并在旁边批注。  二、品读课文感悟美丽  1.为
辩论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表现机会。《狼和小羊》讲的是小河边的狼和羊的故事,在讲这篇课文的时候,我利用课文的特点,组织学生展开辩论,同时引导学生发现课文中的可辩论因素,组织学生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辩论会。  一、 让学生理解争辩的含义,围绕争辩理解课文  争辩是《狼和小羊》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给学生解释了争辩的含义之后,我让学生联系课文
[附文章最后一段]  到了十七八岁,王冕离开了秦家。他每天画些画,读读古人的诗文。春光明媚的时候,王冕就用一辆牛车载着母亲,到村上湖边走一走。母亲心里十分欢喜。  [课堂实录]  师:十七八岁,王冕离开了秦家,因为他可以用画画的钱养家了。但王冕并不愿意把画卖给所有的人。有一个当官的想要买他的画,王冕知道他不是个好官,任多少钱也不肯卖给他。为了躲避报复,王冕甚至跑到山里躲了一段时间。他的为人在一首诗
词语是汉语言中音义结合的基本单位,也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元素。词语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实践表明,小学生积累的词语越丰富,表现力就越丰富,语感就越强。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如何有效组织词语训练?笔者认为可采取情趣教学策略,即在词语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与趣味,带领学生“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  一、丰富联想,绘词语之美图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人们往往把教材中的课文当做一种静态语言规
一、猜猜谜语。引出广告    1.想想“我”是谁?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广告的世界——说说广告。  师:①今年过年不收礼,收礼就收脑白金!(“脑白金”营养品)  ②维维豆奶,欢乐开怀!(维维豆奶)  师:是啊!这个年代谁还不知道广告呀。看,有的商品名称就隐藏在广告里面呢。    二、关注话题。认识广告    1.广告‘知”多少?  (1)师:看这则广告,说说它们告诉我们什么?  出示广告
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足以说明多读的好处。但如果只是一味地强调多读,而不教给学生以读书的方法,不注意读书形式的多样化,不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也是不行的。阅读的过程应该是感受快乐、升华情感、领悟知识的过程,特别是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怎样激发他们读书的兴趣,让他们感受读书的快乐,领悟课文的知识、情感呢?这就需要语文老师根据课程安排,结合年段特征,创设“多姿多彩”的阅读教学。结合我教学苏教版
《渔夫的故事》是一个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它节选自阿拉伯著名的故事集《一千零一夜》。故事情节一波三折,人物形象鲜明生动,牢牢抓住了读者的思绪。执教者试图以此童话为范例,让学生初步掌握童话的一般特点。  【学习目标】  1.读对生字词,读好课文。  2.了解童话的写作特点。  3.发挥想象,续写故事。  【学习过程】  一、垫场准备  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好吗?怎么玩呢?我说一句话,你猜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儿童是游戏着的人。对儿童来说,游戏不仅仅是玩,也是探索周围世界的方式。越来越多的教师在习作课堂上引入游戏,但对游戏形式的关注远远大于对游戏精神的思考。习作课上的游戏应该不是简单意义上的一些形式,也不是仅仅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解决一些写作内容上的问题,而应该强调游戏精神融入习作教学。游戏精神是一种愉悦的精神、被认同并享受其中的精神,尊重规则并且向往自由的精神、创造的精神、非功利的合
在平常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较多的是教师在唱主角,教师总是讲究教的一招一式,主宰课堂的话语权,把学生变成配角来衬托自己。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却被沦为看客,教师挤占掉了学生本来可以自主阅读、实践探索的空间。这样的教学视角,本末倒置,得不偿失。语文教学的着力点应该由教师的教为主转向于以学生的学为主。以下《水上飞机》的教学设计就尝试着从“教语文”转身到“学语文”。  一、直接导入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