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中国当代艺术家市场

来源 :艺术商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h20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本直载了当地渗入到艺术市场的每一个角落,大浪淘沙过后,留下了一批当代艺术品。那么,这些当代艺术家能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历史的考验?他们何以挺进中国当代艺术前十?数据时代以数据说话,本文便为您直观、有效地解码近5年来他们的拍场表现。据易拍全球来自65家海内外样本拍卖行(如Christies,Phillips、Bonhams,New Castle Art&Antique Gallery、株式会社东京中央、中国嘉德、北京保利、匡时国际、北京华辰、北京翰海、上海明轩国际、上海朵云轩、上海泓盛等)的2014-2018年的拍卖数据显示:近5年来,拍卖成交额位居榜首的为曾梵志,总成交额约为9.9亿元人民币;依次为周春芽,成交总额为7.6亿元;再次为张晓刚,成交总额为5.0亿元。而在2亿-3亿元的位于中间位置的是刘炜、罗中立、刘小东、靳尚谊等艺术家;1亿多元的居后3位,分別是刘野、王怀庆、尚扬。细细阅读此表,我们发现:高成交率是保证一位艺术家在拍场获胜的重要因素之一。前10名的艺术家,5年的拍品成交率均在80%以上,远远高于5年当代艺术的平均成交率68%。而第1名的曾梵志和第10名的尚扬,成交率则高达93%以上,几乎就是满堂彩了。
  曾梵志与尚扬,何以取得如此高的拍品成交率呢?我们了解一下这些成交拍品的地区分布状况,或许可以找到答案。
  我们看到:曾梵志的作品成交量主要集中在亚太其他地区(包含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及日本、新加坡等地),占比达到全球三大地区的63.2%,而亚太其他地区中则重点集中在中国香港,成交额高达6.6亿元,占比达到全球三大地区的66.6%,这与曾梵志的作品风格和西方文化艺术圈的认可关系密切。纵观5年来曾梵志上拍的136件作品,创作的时间跨度从1992年创作的《叙述》系列到2009年创作的《无题》系列,经历了长达近20年的创作,从早期模仿痕迹较重的德国新表现主义,到形成自己独特风貌的《面具》系列,再到拓展性的戏仿《肖像》系列,曾梵志受到欧美现当代艺术影响的印记赫然可见,自然而然地受到海外藏家的青睞。他曾在采访中这样说道:“从1993年到2003年10年的时间,几乎没有一个中国人买我的作品。”这也印证了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一种普遍现象,中国当代艺术从地下转到地上,依托于外来资金的注入,“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当代艺术市场正是当代艺术第一个10年的时代缩影。2003年之后,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价格开始升温,主要是来自于国际藏家的认可。张晓刚、方力钧、岳敏君、王广义4位艺术家凭借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拍卖市场上大获全胜,一时间风行“当代艺术F4”的称号。曾梵志的艺术市场也出现了转机,在公开的二级市场——拍卖市场开始屡创新高,不断打破拍品的纪录,曾梵志从一位每幅作品标8000美元尚流拍的无名画家,在不足10年的时间里,成长为一位拍品达到9000万美元的艺术大佬。与曾梵志的艺术道路截然不同的是,尚扬是从中国传统艺术的重重门庭中走过的人,他的创作也经历了几番变化。我们看他近5年上拍的作品中,从早期的1980年创作的《水乡晨曦》的形式探索,经历了黄土地风景系列、肖像系列、大风景、诊断系列、深呼吸等,到近年来的《董其昌计划》《日记系列》等等,几乎汇集了他所有的艺术语言的实验性作品。围绕着中国社会现实和生态环境的变化所进行的创作,受到大陆藏家的认可,故而尚扬的拍卖场上的成交量和成交额主要来自于大陆地区,大陆成交量的占比达到了81.7%,而成交额占比则达到了90.1%,占据了绝对优势。相似地,受到大陆藏家热捧的还有写实油画创作中的元老级艺术家靳尚谊和罗中立,两人各为南北写实油画执牛耳者。靳尚谊的大陆成交量占据全球三大地区的89.3%,成交额占据99.2%的市场份额,基本上是对大陆藏家的高度认可;而西南地区的罗中立,大陆地区的成交量占全球三大地区总量的83.3%,成交额占比达84.1%。
  写实艺术在中国大陆地区有着深厚、广泛的基础,相比于具有开放性阐釋的抽象作品而言,具象的写实艺术更易为人们从审美上认可和接受。而两者深厚的写实功力和创造性在20世纪80年代便得到广泛认可,其经典代表作载入史册,为中国现当代艺术史留下了一笔浓墨重彩。藏家的资本流向知名度高的大家,无论是投资还是收藏,无疑是一支稳定的蓝筹股。而备受西方藏家青睐的还有艺术家王怀庆、刘炜和刘野。经过早期的写实创作,王怀庆逐渐探索出新的艺术语言,将中国传统家具系列或建筑以西方构成的方式展现出来,具有形式构成的独特审美;1989年毕业于中央美院的刘炜,则逐渐脱离了学院派的写实主义道路,敏感于当時社会现实气氛,开始以玩世戏谑的态度观察现实并创作了《革命家庭》系列,消解了艺术的庄严高尚,当时与方力钧被评论家栗宪庭评为“玩世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而意大利评论家弗兰和奥利的介入,促使刘炜作品走向威尼斯双年展,向西方展现了中国当代前卫艺术,获得西方藏家的初步关注。在之后的公开拍场上,刘炜的作品也得到了部分中国藏家的认可。
  反观刘野的作品,人物的卡通化回应着刘野自身的成长经验和印记,蒙特里安的影子时时出现在作品中,显示出刘野对于其简洁构图的偏好。在明亮的色彩中勾勒卡通人物的哀愁是刘野区別于其他童话作品的特点,这一点不仅受到海外藏家的注意,也吸引着中国藏家对于儿童时光的追忆,对于民国时代的怀旧情愫。张晓刚与刘小东这两位艺术家的市场分布,大陆与亚太其他地区的成交量和成交额势均力敌、平分秋色。张晓刚近年来上拍的作品集中在《遗梦》系列和《大家庭》系列,这两大系列展示了其艺术发展的主要阶段。他在《遗梦》系列中探讨了人的生死、痛苦与欢乐的人生体验;在《大家庭》系列中,则记录了特殊年代的中国照相式“全家福”肖像。张晓刚曾经对此解釋遣“我逐步认识到,在那些标准化的‘全家福’中,打动我的除了那些历史背景之外,正是那种模式化的‘修饰感’,其中包含着中国俗文化长期以来所特有的审美意识。”这种修饰感成为独特的中国肖像印记,使张晓刚的作品介乎于超现实主义和形而上的结合之中,因而从接受心理上而言,东西方的元素触动着东西方的藏家,激起购藏欲。   作为新写实主义代表的刘小东,将目光投向日常生活场景中,画面具有时代气息,将人们真实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在画布上呈现,甚至是某些程度的丑化,这或许源于画家弗洛依德的影响。这种此在性的写实风格获得了东西方收藏界一致的认可,刘小东持续的创造力和对时代的敏锐嗅觉,让东西方的藏家都看到了强劲的未来潜力。
  除了前十藝术家的成交量与成交额占比的不同,源于艺术家的艺术风格受到哪些地区藏家的青睐?不容忽视的是这些位于前十的艺术家的成交作品的平均单价均在200万元以上,即使最低的罗中立的拍品单价,也达到了208.5万元。高的更不必说,王怀庆的平均单价拍品达到了944.1万元,其次为靳尚谊和曾梵志,分別达到814.0万元、726.6万元。进入成交额前十的艺术家的平均成交单价远远高于全球中国文物艺术品中当代艺术的平均单价96.9万元,这也决定了其名列前茅的位置。
  而细察近5年当代前十艺术家的成交作品的价格区间分布,我们不难发现,高端拍品决定了其总成交额的多寡。位居首位的曾梵志,过千万元的作品达到28件,成交额占比20.6%,可以证明其市场的坚挺和硬朗;而上拍数量较少的王怀庆,过千万元的作品有5件,成交额占比达到26.3%,比曾梵志尚高一筹,进入前十毫无压力。当然,如果中低端拍品的量可以取胜的话,依然可以挺进前十。比如写实派大佬罗中立,百万元以下的作品占比51.7%;中青年艺术家刘野,则以52.1%的占比跻身前十,可以说是量大质优亦是入前十的必备条件。
  市场永远不缺乏资金,缺乏的是杰作。我们从前十艺术家近5年来最高价格的拍品明细表可以清晰地看出这一点,拍出高价的无疑是该艺术家的成熟经典之作,代表着艺术家的最高艺术成就。
  这些经典作品除了具有风格典型的特点之外,还参加过多次展览,多次出版著录,有些作品是经过老牌拍卖行几次拍卖流转,而且大多有过重要评论家给予艺术史上的肯定。这些因素无疑也决定了其不菲的价值。例如周春芽近5年来拍的最高的单件拍品《中国风景》,就具备了以上这些因素。1993年,周春芽创作了5幅《中国风景》,这是“石头系列”的重要代表,曾展出于1994年中国经验展,周春芽曾对作品做出这样的评定:“我非常珍惜这一批‘山石’作品,在一定意义上,它是我绘画艺术在形态提炼和文化命题两方面的第一个标程。而《中国风景》是这个时期山石作品中的关键节点,对以后的山石系列创作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艺术家本人对作品的在艺术创作历程中所起到的承前启后的作品给予了肯定,无疑也加重了作品的砝码。
  罗中立的《春蚕》(又名《母亲》),其实,类似题材和同名作品创作了3幅。作为罗中立立足美术史的经典作品《父亲》的姊妹篇《母亲》,其收藏价值不言而喻。《父亲》不仅被中国美术馆作为典藏,而且被艺术评论家多处公开发表讨论其美学和历史的价值,那么,《母亲》在艺术价值和地位上也达到了美术馆级別的高度。
  与《父亲》的面部显现不同,《春蚕》将焦点聚焦于劳作的母亲的满头银发,她低着头伺弄着生活的来源蚕宝宝,黧黑的布满皱纹的手与晶莹剔透的春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人视觉上的强烈冲击。
  因而,能对抗时间的只有精品。市场是残酷的,淘洗之后,能留下的,便是艺术史中的经典。
其他文献
2019年被誉为“国潮元年”,从媒体到大众,从艺术领域到商业模式,从线上到线下,从最开始的服饰品牌逐步影响到日用、美妆、餐饮等品牌,各个品牌如过江之鲫纷纷跟上——“国潮”似乎成了一种审美尺度,甚至成了一种潮流的生活方式。诚然每年都会有很多新词出现,但有太多太多的网络热词在信息洪流的冲洗下迅速沦为明日黄花。“国潮”会不会也这样,高高地扬起,又悄无声息地落下?  日本潮流文化的进程与中国潮流文化的觉醒
期刊
始于“颜值”  新兴的民营美术馆已经在逐步脱离对原有东方符号的简单借用和模仿,而且是在有意识地对中西方美学进行理解后,形成具有现代感的东方风格和调性。  2019年,是北京红砖美术馆成立的第5年,红砖美术馆用馆藏展“千手观音”进行回顾和展望。夏日的红砖院子,静谧而愜意,光影错综的东方式院落与时尚而先锋的当代艺术在这里互生共融,形成一片独立的精神空间。红砖美术馆诞生于民营美术馆的井喷期。2007年,
期刊
根据《2018年中国旅游城市榜单》数据显示,重庆在这一年接待游客5.5亿人次,位列全国第一。2018年上半年,距离重庆市区3个半小时车程,人口仅有40万的武隆旅游人数达1566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69亿元。武隆的交通并不方便,但因为《变形金刚4》《爸爸去哪儿》《满城尽带黄金甲》《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影视综艺节目都在此地取过景,才成为众多游客的目的地。美丽的风景可以吸引人前来,但很难吸引人来了又来。
期刊
随着欧洲人创造的世界秩序向世界的各個角落传播,一个关于文明等级体系、关于人心的地缘政治结构也被建构起来。历史意识尤为重要,深入地思考地缘政治和历史渊源,对于如何理解错综变动的世界乱象无疑是一把钥匙,它是建构未来的世界秩序的基石。“第十四届卡塞尔文献展”的主题是“向雅典致敬”,在中国的圆桌讨论会上,策展人向我们拋出了“什么是南方”的问题。任何地域和国家都有“南方”,地缘政治是一种历史脉络、文化意识、
期刊
艺术出现在人类历史上已有愈万年的历史,印刻着世界上各个地理区域中曾经和现在的人类哲学与思维。而人类学却是一个年轻的学科,诞生不过百余年,可谓是一个后生却积极向前的晚辈。当人类学介入艺术与绘画,其意义正在于用另一种视角——属于人类的、透过田野参与观察——发现画家作画的初衷,进而诠释彼一时期人类的思维与哲学。  更加“有趣”的是,我们不仅使用人类学的方式去解读,同时也去创造艺术。在思维与哲学的影响下,
期刊
“后现代”“后工业”“后资本”“后虚拟”“后信任”……令人目眩的词汇,仿佛意味着某种新局面的开启。在著名社会学家吉登斯看来,“后”实际上是表明了即将终结之前的事物所处的先前状态;在另一些人看来,凡事加上“后”字,就显得既神秘又未来,即便他们并不清楚它意味着什么。仅仅有新术语是不够的,我们必须重新审视这些詞本身的含义。  “东方主义”(Orientalism)原是研究东方各国的历史、文学、文化等学科
期刊
中国儒家提出“天人合一”,人事必须顺应天意;中国道家提出“道法自然”,自然法则不可违,人道必须顺应天道。古老的东方哲学中都隐含着对自然的一种敬畏与顺应,强调入与天地万物同为一气所生,互相依存,具有同根性、整体性和平等性。这种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亦体现在了中国传统的中医文化中。当现代性制度橫扫全球时,这种自然观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20世纪以来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也对传统的中医体系带来巨大挑战。现
期刊
中国在认知日本文化时,常常过于强调隋唐文化对其的影响,而忽略了日本文化在此之后迅速发展出其独自的审美性格。公元794年日本迁都平安京,即京都,开启“平安时代”。由于安史之乱后唐朝的逐渐式微,在右大臣营原道真的建议下,日本停止派遣官方往来的遣唐使。这一举措使得日本美学逐渐发展出自己的面貌,打开了日本“国风文化”的序幕。具有日本特色的“大和绘”屏风画和绘卷出现,《源氏物语》《鸟兽人物戏画》等四大绘卷完
期刊
【摘 要】 笔墨问题通常被置入古今、中西的现代性逻辑范式中予以理解,围绕笔墨之内在性及其外部的现代性语境之间的话语构建,无疑对于现代书画实践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笔墨如何成其为问题?笔墨代表了怎样的传统精神?问题的钤键在于,如何阐明笔墨的本源意义。欲明了笔墨的本源意义,不妨先引入一衔接古今的画论观念“写生”。笔墨是判断国画家的标志,系画家的心性体现。若论本源,原只是心法而已。心法所在者,道统也。只有
期刊
第二届“设计中国北京”于2019年9月16日圆满落幕。该展在5天的展期中为31242名包括建筑、设计、媒体等专业人士及公众观展者,呈献了200多个国内外设计品牌,超过1000件家具、厨卫、家电、照明、材料、家居装饰和办公等的精选作品,13个概念性创意装置,40余位演讲嘉宾,近50场讲座及多场遍布全城的设计活动。本次展会围绕当下设计领域最受关注的探讨议题——可持续设计,从设计的可持续性、工艺的传统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