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国潮”

来源 :艺术商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ke112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被誉为“国潮元年”,从媒体到大众,从艺术领域到商业模式,从线上到线下,从最开始的服饰品牌逐步影响到日用、美妆、餐饮等品牌,各个品牌如过江之鲫纷纷跟上——“国潮”似乎成了一种审美尺度,甚至成了一种潮流的生活方式。诚然每年都会有很多新词出现,但有太多太多的网络热词在信息洪流的冲洗下迅速沦为明日黄花。“国潮”会不会也这样,高高地扬起,又悄无声息地落下?
  日本潮流文化的进程与中国潮流文化的觉醒
  曾几何时,全世界都在消费着日本的潮流文化,从漫画、电影、服饰到家居产品等等,这一切的一切还得从“来自东方的冲”谈起。
  1982年的日本经济正值高速成长期,朝气蓬勃,而穿行在原宿,全身包裹着黑色的年轻人被称为(乌鸦族)。在当时,黑色被认为是充满反抗意义而极少使用的颜色,却在乌鸦族身上被大量使用,十分具有冲击力,这无疑是对传统的反抗。山本耀司、川久保玲敏锐地发现了这一趋势,提出了“禁欲”和“宗教性”的概念服饰,采用隐藏身体线条、剪裁简单大胆的加工方式,不规则的破洞、褶皱都是加工重点。其不仅颠覆了西方对服饰的定义,更把东方重视剪裁的工艺与对体型美感的传达,进行了再表达。这种服饰在1982年的巴黎时装周展出后,在当时的设计界引起轩然大波,被称作“来自东方的冲击”。日本20世纪90年代经济的崩坏,人们生活虽仍残留着1980年代的华丽气息,但丁恤和牛仔裤这种方便活动又较为廉价的服装成为日本潮流。随后日本的潮流文化逐步受到音乐和运动的巨大影响,也因此产生了风格等加入了音乐和运动元素的,优衣库等快销品牌也随之崛起,文化、“里原宿”风等开始大行其道。
  到了今天,日本的潮流文化休闲与正装混搭、摇滚和民谣元素融合……混搭风格正式拉开了属于它的时代帷幕。我们很难再在东京街头发现穿着一模一样的人。而这个时期鲜艳的颜色和夸张的搭配已经基本不见了痕迹,却也不落入太过实用主义的窠臼。同时,剪裁方面也不再刻意强调女性线条,宽松舒适被推到了台前。中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了狼奔豸突式的发展,我们往往还没来得及理清新老交融的心得体会,就又被时代的浪潮迅速推到以国家崛起、消费升级、优进优出为关键词的新赛道。
  中国潮流文化似乎也开始像20世纪90年代的摇滚乐,变得自由、奔放与浪漫,更加注重个人审美志趣的表达,其实草灰蛇线,早已伏脉千里。我们通过日剧、动漫了解到优衣库、村上隆、开始被动接受潮流文化的洗礼。可在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中国艺术创作开始下沉,从高举高打的绘画、雕塑、建筑设计,到如今的服饰、空间、衍生品……
  中国潮流文化开始发声,中国的服装品牌也层出不穷地往外冒,从开始的跟风模仿,到穿衣习惯的更迭,时代的变化给潮流文化增添了更多可能性。“我们希望‘衡韵雅序’提供的是一种‘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含蓄而又美好的感受。身处这个时代,在我们与环境越来越分离的时候,我们就越想回去,去,找回最原初的东西,这是一种人性。”衡韵雅序总经理如是说。
  艺术家、资本、商品、媒体的构成让“国潮”太行其道
  2019年,李宁在纽约走秀,风格凌厉,气场强大,模特在举手投足间,都透露着难以复制的高级感。“李宁与优秀设计师合作,通过高饱和度色彩的布料、夸张的化东方元素、立体的裁剪,裹挟着浓烈潮流化的标语,这是一种属于中国的冲击力。”新华社点评李宁纽约走秀。
  “在现代化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真正需要的,有时候并不是绚烂多彩的高科技产品,也并不是天涯若比邻的通信技术,让生活舒服可能只是一件让我有认同感的日常用品。”《人民日报》新媒体点评。李宁通过不间断地运作“国潮”走秀事件,引发媒体广泛关注,最终让李宁国潮系列产品成为驱动顾客的核心,吸引经销商的砝码,而媒体是放大这一切的杠杆。最终,李宁完成了全国扩店100家,收入破百亿元,净利润同比大涨39%至71.5亿元的壮举。
  中国李宁走出了一条由艺术家、资本、商品、媒体构成的艺术商业化模式,收获了崭新的品牌形象,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并或许找到了中国潮流品牌发展的方向,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大众对中国传统文化“土”的感觉。
  毕竟这样的表达方式很容易在国际层面被人理解,也很抓人眼球,它不仅迎合了当下年轻人的喜好,而且让人一眼知道这来自“中国”,给予了消费者身份的认同。
  老干妈、大白兔、百雀羚、皮炎平……闻风而动,故宫文创、中华老字号纷纷下场,他们与艺术家、设计师合作,放下高高在上的创作理念,以一种迎合潮流的趋势,尝试走出一条“艺术大道”。
  过程不表,虽中间屡屡出现“堆砌中国元素”的返祖现象,但这可以理解——或许现今入场“国潮”的群体,多数恐怕是正在经历初老危机的“品牌”们,被社会“盘”过,在社会化的自我和他人身上,大家都领教了些许难以言说的不适。
  “在我看来,‘国潮’是一件好事,证明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表达是有市场的。不过目前的‘国潮’本质上还是一种‘快时尚’,或许用‘国风’去定义更合适,毕竟来去一阵风。”衡韵雅序总经理说。“‘国潮’或是一个全民自我认知探索的必经之路,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人都在反省自己为什么落后,为什么会和西方世界有那么大的差距,然后扭头开始学习西方,吸收西方文化,包括穿衣体验、审美观感、甚至潮流文化……‘国潮’这个过程就像还处在幼儿或者少年的阶段。大家还在一个探索的初期,未来的路还很长。”
  “从我们打算开始做衡韵雅序以来,我们追求的就从来不是一种潮流,我们希望的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延续感,做出比较长情的、有延续性、有生命力、带有我们中国审美情趣的产品。”
  “国潮”会高高地扬起又悄无声息地落下吗?
  西湖边的湖山春社里,题写着这样一副对联:“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全文没有一处殇春秋、悲离愁,仅用小学生都认识的10个字,既写出了西湖晴雨天景致的变化无常,又透出了一股美景常在但物是人非的孤单与失落。
  再后来,这样的叠字被林夕用到了《赤子》里:“远远近近里城市高高低低间,沿路断断折折哪有终站;跌跌碰碰里投进声声色色间,谁伴你看长夜变蓝。”满纸古人的形制,却点破了当今都市人的落寂。从这一脉的传承里不难发现,中国风的真谛是“在骨不在皮”的,华丽跟风的皮相可能会流行一时,但终究会随时间凋零。
  只有当创作者沉下心来把这些浮于皮相上的东西去芜存菁内化到骨子里,再和自己所见所闻所想去碰撞融合,才能让用这种方式打开的中间国风富有灵魂、属于过去、属于现在、属于未来……还好,我们很庆幸,有人从1989年开始就这么一直做着。衡韵雅序总经理谈到这个话题时,骄傲地表示:“我们在追求的其实是一种基于传统的当代化表达,回到过去从根上找到传统中最顶级的天然面料,根据现代人的穿衣习惯,采取传统的手工作业完成制衣的一个个步骤。是不是潮流我们没有考虑过,因为这是一个漫长且不确定的过程,绝不是简简单单走一个形式,不是一种态度,更不是一个。“打个比方,首先,衡韵雅序的裁剪不仅符合东方女性,还满足当代审美和日常生活。这是一种专属东方的穿衣体验,这是5000年以来传承下来的穿衣体验,就像旗袍一上身,气韵流转,风流自现。“其次,衡韵雅序不是简单地、原封不动地照本宣科,不是對传统文化的断章取义,而是挖掘文化背后更底层的感知,传递的是一种审美情趣,在坚持天然面料、手工制衣的过程中挖掘文化背后更底层的感知,这是一种思想上的东西,而不是符号化的状态。“与其说我们传递文化的高级感和艺术感,不如说我们其实是在挖掘原本就属于东方女性日用而不自知的一种美好体验,而衣服只是我们输出的一种载体。”中国传统文化,曾在千年时间里为世界所仰慕、追逐,今天的它们也有理由找回自己曾经的荣光。许多如衡韵雅序这样的企业,与传统文化相融,挖掘来自骨血的认同感,再把它投向整个世界。或许只有这样的“国潮”才有生命,才不会随波逐流。
其他文献
“从1%的手到99%的手”  “中国其实挺环保,在文化上也挺环保,中国所有的画家就画一样的东西,山水花鸟鱼虫,就这么多,就是看谁的悟性更高。”  赵赵做当代艺术,但却是从传统文化起的头。大学学的油画,第一份工作足去新疆的克孜尔千佛洞复刻壁画,这是他的第一个志愿。在窟里待了3个月——都是特别惨的窟,一个房间里只有一小块壁画,每天要把画原样复刻下来。写生了10多张大宣纸,赵赵觉得人快废了。  但这段经
期刊
世界上最小的书有多小?  王光远 浙江省杭州市绿城育华小学  答:在回答问题之前,请先把你的放大镜拿出来,我们一起看看最小的书在哪里!没错,或许你见过像硬币一样能托在拇指上看的小书,但像针眼一样小的书你可能都没听说过。2012年,日本凸版印刷公司运用超微印刷技术制作出了0.75毫米见方的“全球最小书籍”——《四季的花草》。这本书共22页,书中印有樱花、梅花等花卉图案,而花卉的名称用日语、中文和拉丁
期刊
谈到中国画,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用毛笔和水墨在绢或者宣纸上创作的作品。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延续,水墨早已成为寻找中国文化认同的一个重要符号。  在中国绘画史上,“水墨”是中唐以来指称中国绘画的一个重要概念。唐朝王维对绘画提出“水墨为上”的要求,成为后人所宗至上之法。在水墨艺术发展的历程中,文人画可以说是非常强劲的一支力量。明人王世贞曾说“文入画起自东坡,至雪松敞开大门”,而这里的“雪松”指的就是赵孟頫
期刊
在晋商纵橫500年的商业历史中,商贾大族可谓星罗棋布,晋商大院也是精彩纷呈。然而,在以茶为缘,开辟中欧贸易万里茶道的佼佼者之中,山西晋中榆次的常家无疑为首选。常家从事茶叶贸易150年,至晚清,在俄国恰克图数十个较大的商号中,常氏一门竟独占其四,把事业推向了令人眩目的顶峰。  常家庄园,就是常家的民居。它建于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是占地400余亩、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房屋4000余间、楼房
期刊
巨大的行业风口  近年来,我们经常讲到行业风口,例如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等,这些出现已经10年的项目,其全球产值规模也仅仅达到10万亿元人民币左右,而文旅产业通过短短3年就达到了这个水平,而且仅仅是在中国大陆的经济体量。  中国的文旅产业风口是受到四大力量推动而产生的。第一,中国城市中心供地资源已经枯竭,而城市精英人群渴望居住到空气更好、生活节奏更慢的城郊,这已经成为开发商转型的主战场;文旅
期刊
TaCa Sui  塔可艺术家  我们在生活中经历的无数瞬间,如同散落的灰尘与草籽,如此的不起眼。很少有人会意识到,这些比微小还要微小的事物与比琐细还要琐细的瞬间其实是最贴近我们生活本身的,当中蕴含着朴素的美丽与观照心灵的力量。这些照片,如同一颗颗用影像拾取并放大的灰尘与草籽,生活本身便构成了它们的全部意义。  无论绘画、建筑还是策展,都是在创造一个世界。建造世界,首先取决于人对这个世界的态度。我
期刊
【摘 要】 考察以新潮美术作为起点的“中国当代美术批评”范畴,其“前卫性”的本质规定将美术批评本身看作是20世纪80 年代中国前卫艺术运动以来所特有的文化现象,从而不可避免构成对20世纪中国美术批评的主体部分—具有鲜明的思想启蒙和社会批判特征的中国现代美术批评—的挑战乃至否定。在从“前卫性”的反思、批判到“中国现代美术批评”范畴的提出过程中,亟待围绕中国现代美术的“现代”形态,将问题导向对嵌在其中
期刊
【摘 要】 艺术学升格为学科门类以来,艺术史学科建设和艺术史学理论研究受到整个人文学科的影响并由此獲得极大推进,其研究成果的呈现值得关注。尤其对艺术史及艺术史学多视角的认知形成了多种可能,对艺术史学理论的建构也释放出许多新的认识观念。由此,探讨艺术史学理论的基本构成,应从以下三方面加以思考:依据门类艺术史学及相关学科建构跨门类、跨学科史学理论的必要性;艺术史学理论建构离不开史学范式的相互作用;从治
期刊
瓷是东方的,和中国传统文化历史紧密相连,瓷器chna与中国Chna都同形同音。而“当代艺术”的背景更多的和西方相关。当瓷器和当代碰撞在一起,会幻化出怎样的音符?当代艺术家刘建华的艺术探索,让我们窥见了东方的“瓷”的“当代”样式。  刘建华善用瓷,在景德镇多年的学习和工作经验,让他稔熟于这种传统材质,但当他面对创作、谈及运用时,瓷的介入则开始逐渐脱离了传统模式,形成其独有的艺术语言。脱离传统的糢式是
期刊
“把最美的中国呈现给世界”,像是一句口号,潜藏着隐庐的全部“野心”。隐庐酒店创始人罗丁的“野心”写在每一间隐庐的选址和房间里。“中国一直也没有一个特別好的、按照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呈现的酒店品牌。”罗丁想做一个。显然他做到了。  给现代中国人的生活体验  “‘隐’在古代来讲就是一个出离心,比如你身在庙堂、心系田园。”从古代陶渊明式的文人,到生活在都市丛林中的现代人,中国人的隐世情怀总是如影随形。罗丁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