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渭分明巧对比,纵横比较理更明

来源 :求学·素材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wwwwww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有比较才会有鉴别”,事物的本质特征往往通过比较方能得以凸显。因此,在议论文写作的过程中,考生不妨采用对比论证的方法,把两个相似或对立的事物加以对照、比较,揭示其本质特征;或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说理,使得论证深刻有力,观点突出鲜明,进而出色地完成写作任务。
  【写作指导】
  由于论证对象不同,故对比论证通常可分为以下两种:
  一、事例上的对比
  正所谓“事实胜于雄辩”,行文时,为避免以偏概全、角度单一,考生不妨先将若干典型、具体的事例加以比较,再进行缜密的分析论述,以此增强观点的鲜明性和说服力。
  1.不同事例间的正反对比
  古人云:“无反,则正不显。”在议论文写作中,考生在旗帜鲜明地亮出观点并简述了一个正面事例后,不妨再安排一个反面事例,并将之与正面事例进行对比分析,以肯定正确的方面,否定错误的方面,从而更深刻透彻地揭示本质,充分论证论点。在实际运用事例进行对比时,考生首先要围绕观点选取正反两方面的事实材料为论点服务,而除采用简单的“一正一反”的对比以外,还可尝试“一正三反”“一反三正”等。其次,在论证时,考生不可简单地罗列事例,而应当紧扣论点进行分析、论述,做到“叙议交融”。再次,考生行文时还应注意有主有次。一般来说,文章从正面立论,主体部分即以正面论述为主,以反面论述为辅。
  请看2019年高考浙江卷优秀作文《善则听之,恶则弃之》的片段——
  如果说生活是一部“作品”,那么每个人都是创造生活的“作家”。而出现在我们生活中的人,则是我们的“读者”。该如何对待各种各样的读者呼声呢?我认为,应当善则听之,恶则弃之。
  有许多孤介自守者,自认为才智过人,对读者的呼声充耳不闻。如“发明大王”爱迪生,他拒绝听从他人“生产收音机”的建议,导致自己辛苦建立的留声机销售组织瓦解。所以,中肯的意见我们应该善于采纳。虽然没有读者的协助,我们可能会寸步难行,但拥有了读者的协助后,我们也需筛选出其中积极的、有建设性意义的呼声,化读者之力为己用,创造出更完美的“作品”。
  人生在世,我们会听到各种各样的读者“呼声”。如果不能择善从之,那么我们的生活将沦为他人的信笔涂鸦之作。唐代诗人贾岛酷爱推敲词句,对读者的呼声虽来者不拒,却也有所辨别,于是铸得名诗。故而,对于读者的呼声,我们需善则听之,恶则弃之。
  选文开头,考生采用设问的方式,简洁、凝练地提出了中心论点“善则听之,恶则弃之”。第二段以爱迪生为例,从反面阐明对读者呼声充耳不闻的危害性;第三段则通过诗人贾岛的事例,强调了倾听读者呼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正一反两个事例对比鲜明,说理充分而又令人信服,为全文增色不少。
  2.同一事例在不同阶段的对比
  在运用对比论证写作的过程中,考生还可将同一个事例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情形进行对比,着重揭示其在发展变化中的不同之处,从中发现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及其蕴含的道理;而经由对比形成的强烈、鲜明的反差效果,可令考生所持观点不言自明。围绕论点选取某一事例后,考生可采用纵向对比的方法,对该事例不同阶段的发展情形进行比较、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挖掘不同之处产生的根源,阐述观点的正确性及对比产生的结果,以此突出、强化论点,增强论证的说服力。
  请看2019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优秀作文《劳动创造人生价值》的片段——
  盛唐创造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巅峰——直到现在,外国的华人聚集地还被称为“唐人街”,这足以证明其对世界的巨大影响。那时的人们勤于耕种,乐于劳作。而晚唐时期,贪图安逸、耽于享乐之风盛行,于是田园荒芜,社会矛盾被激化,不久即改朝换代。可见劳动之于国家的重要意义。
  如今,提到“五一”,人们关心的不再是劳动节而是三天小长假,这着实引人深思。在多数人看来,劳动无非是一遍遍地重复一件件无聊又累人的事情,毫无乐趣。但如果能从劳动中找到快乐,相信很多人就不再以此为苦了吧!
  选文第一段,考生以唐代不同的发展时期,即盛唐和晚唐进行对比,分析了劳动对国家发展的重要影响。第二段追古抚今,直指现代人忽略劳动的现状,步步深入,鞭辟入里,这样一来,议论更具说服力。
  二、道理上的对比
  为使论证更具说服力,写作时在“摆事实”之余,考生还要学会“讲道理”。须知,正反对比说理的恰当使用能鲜明地反映考生的立场观点,进而增强论证效果。实际使用对比说理时,考生首先要注意其所论述的两种观点的不同之处,并在分析比较中表达出自己的明确态度。其次,考生还需懂得合理地安排对比论证的顺序——或先正后反,或先反后正;并注意以正为主,以反为次:即强调正面的益处,突出反面的危害。如是说理,严密透彻,更使文势跌宕多姿。最后,考生也应当学会恰当地使用“反观”“反之”“相反”等对比论证的标志性词语。
  请看2019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优秀作文《点滴劳动,共筑盛世》的片段——
  劳动,是全人类需要共同遵循的准则。从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到灿烂辉煌的现代文明,劳动推动着历史的车轮不断前进。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在田野上精耕细作,创造了绵延不绝的文明奇迹和不可胜数的精神财富。“耕读传家”的传统绵延了千载,“民生在勤,勤则不匮”的祖训萦绕耳畔,劳动早已是流淌在国人血液里的基因。而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国人的点滴劳动汇聚成时代洪流,使我国的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农民的辛勤劳动让我们粮食充足,工人的辛勤劳动为我们建起高楼大厦,科研工作者的辛勤劳动使大国重器频频惊艳世界!没有劳动,绝不会有中国今日举世瞩目的成就。
  而反观当今社會,不理解、不愿意劳动的现象时有出现,令人忧心。学习忙,劳动占时间?同学们,人的发展是全面性的。学习固然重要,但劳动也不可或缺。在劳动中,我们磨炼意志,增强体魄,增长见识,开阔视野;同时劳动也丰富了我们的课余生活。两者相互促进,让我们的综合素质得以提升。将劳动交给人工智能?科技进步能够解放人们的双手,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能整日无所事事。人工智能不等于无所不能,体现人类智慧的脑力劳动依然重要——流传千载的文学经典,即是人工智能难以创造的精神财富之一。正所谓“用进废退”——假如人人拒绝劳动,人类的机能难免退化;假若退化之势愈演愈烈,未来的世界将难以想象。劳动难免辛苦,可它是实现自我提升的重要手段,劳动成果取得时的快乐也是花钱买不到的。鼓吹享乐、忽视劳动的错误思想,于人于国害莫大焉!   选文开篇即紧扣演讲主题,从正面对劳动的意义进行了深入的思考;第二段则笔锋一转,从反面逐一驳斥当代部分青年不理解和不愿意劳动的相关说法。正反对照之下,强化、突出了“点滴劳动”对“共筑盛世”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堪称全文的亮点所在。
  【佳作展示】
  懂得取舍是人生的大智慧
  李毅然
  俗话说:“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在我看来,这句话的实质,是“学会舍得”。佛经亦云:“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可见,懂得如何取舍,才是人生的大智慧。
  懂得取舍,能为自己带来成功。德国伟大作家歌德曾梦想着成为画家。然而,孜孜不倦的他始终无法在画画上取得不俗的成绩。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欣赏到意大利画家的作品,猛然意识到自己是怎么努力都不可能取得那些成就的,于是他毅然放弃绘画,转而投身文学创作。从歌德的经历中,我们可以悟出这样一个道理:如果在某个领域里投入很大的精力但仍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时,就应该及时调整奋斗的方向。
  放眼古今中外,因懂得取舍而获得成功之人不胜枚举。比尔·盖茨发现了计算机的商机,于是果断放弃学业投身商海,终成人人欣羡的世界首富;伊辛巴耶娃错过体操这轮太阳后,勇敢地转向撑竿跳事业,于是演绎了体育王国的另一个美丽神话;李白面对黑暗的官场,舍弃做御用文人之念,终成一代“诗仙”。
  懂得取舍,能救国救民于水火。众所周知,鲁迅先生年轻时曾东渡日本学医,然而,当他发现无论多么高明的医术都救治不了心灵上的麻木时,他毅然决然地弃医从文,以笔为刃,救赎国人的精神、灵魂,实现他济世救国的理想。无论是在风雨如磐暗故园的过往时代,还是在如火如荼迅猛发展的当今社会,青少年们都应该像鲁迅先生一样舍弃个人的狭隘理想,选取更为重要的振兴民族的崇高理想,并树立起社会责任感,为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纵观历史风云,不懂这个道理的人,其下场常常很可悲。西晋的石崇不愿意舍弃自己的财富,因而身首异处;清朝的和珅不愿意舍弃自己的权势,最终被嘉庆抄家处死……面对功名利禄、个人私利,有时候该舍弃就得舍弃,因为这样会给自己的心灵放一次假,让自己更理智地看待人生!再看近年来,官员因贪污、腐败而致自食其果之事,屡见不鲜。事实上,党和国家所给的待遇,足够让身为领导干部的他们过上很好的生活。但见利忘义的他们不懂得取舍——贪图权力与金钱,舍弃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辜负了党和人民的信任,最终不止葬送了自己的大好前程,更永远地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总之,懂得取舍是人生的大智慧。当然,懂得取舍需要我们正确把握人生的航向,在此基础上学会“只取一瓢饮”——懂得取舍,才是人生大智慧!
  【点评】
  本文开头确立论点,提纲挈领。第二、三段由点到面,列举歌德放弃绘画投向文学的典型事例以及比尔·盖茨、李白等古今中外不同阶层和職业的名人事例,充分地论证了分论点之一“懂得取舍,能为自己带来成功”。第四段则列举了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事例,有力论证了分论点之二“懂得取舍,能救国救民于水火”。在此基础上,考生聚焦现实社会,概述贪官污吏因腐败而沦为“阶下囚”之例,与上文形成鲜明的对比——孰是孰非,一目了然,从反面强化了中心论点“懂得取舍是人生的大智慧”。
其他文献
没有把小猪佩奇身上纹,不过“社会人”早已攻占表情包; 你知道智慧树上有智慧果,可曾知道柠檬树下还有你和我……如今,网络上的热“梗”可谓应接不暇,昨天的“梗”还没完全理解运用,今天的新“梗”又出现了,不及时补课,或许就out了。  其实,“梗”并非一个新兴词汇。综艺节目与相声之中,把笑料和包袱称之为“哏”,这一概念经过互联网的误传和扩散而被念作了“梗”。应当看到,今天人们津津乐道的“梗”有着更为宽泛
期刊
把大白兔奶糖的香涂在手上,将六百年故宫的美抹在脸上,把六神花露水的味揉进酒里,除此之外,还有泸州老窖香水、青岛啤酒外套、老干妈卫衣、马应龙唇膏……观察最近的流行指数,一股“守得住经典、当得了网红”的国货新潮流吸引了众多目光,传统品牌和潮流文化之间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国潮”的热度,跟年轻的态度息息相关。无论是“种草”的国货商品,还是“燃爆”的国产影视,抑或是“复兴”的国粹国风,这些涵盖衣
期刊
【星系】  1998年10月8日,哈勃望远镜发现了迄今最遥远的星系。  天文学家在这一天说,哈勃太空望远镜朝着比以前更远的空间和时间望去,发现了有可能已经存在了120亿年的星系。  这些星系可能是在宇宙剛刚诞生后形成的。这些星系距离地球十分遥远,它们的光要花120亿年才能到达围绕地球轨道运行的太空望远镜。  领导这项研究工作的亚利桑那大学的罗杰·汤普森在记者招待会上说:“这些图像是人们有史以来获得
期刊
据云南报报道,2019年8月20日,昆明市交通运输局举行听证会,增加乘客文明乘车秩序新规,即乘客不得在列车内大声喧哗,使用电子设备时不外放声音。该条新规引起的网络热议主要是围绕着乘客到底有没有“自由”在公共场合外放声音这一问题展开的,有些网友认为这是个人权利,可以外放声音;有些网友认为这是不道德的行为。  在现代社会之中,公共场合与私人场合是截然分開的,每个人都在与陌生人发生短暂的交集,生活的大部
期刊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浙江大地,历史上曾孕育过务实、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等思想,今天又形成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  在与时俱进的浙江文化的滋养下,一代代浙江人书写了一个又一个浙江故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浙江传奇。  作为浙江学子,站在人生新起点,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
期刊
【编者按】  汪曾祺最早发表作品是在20世纪30年代,但他大量的作品却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前后,故有人戏称“80年代出现了一位30年代的作家”。  读过汪曾祺作品的人都会被他真诚、质朴又不乏诙谐幽默的语言所打动,亦会被他对生活的乐观态度所感染。他的散文如老酒,醇香绵长,令人不知不觉沉醉其中。有网友说,很多人不知道他,知道他的人都很爱他。因此,本期“悦读汇”,我们向您推荐他,希望您也能喜欢他和他的
期刊
【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勒内·托姆是法国著名的数学家。有一次,他同两位古人类学家讨论问题。谈到远古的人们为什么要保存火种时,一位人类学家说,因为保存火种可以取暖御寒;另外一位人类学家说,因为保存火种可以烧出鲜美的肉食。而托姆说,因为夜幕来临之际,火光灿烂多姿,是最美最美的。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期刊
雨果在谈到莎士比亚的天才时说:“天才与凡人不同的一点,便是一切天才都具有双重的返光。”所谓“双重的返光”,从实质上讲,便是一种思维品质。  2017年版《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大语文学科素养,其中“思维发展与提升”这一学科素养在近两年高考作文试题中体现得特别明显。如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II“战机修复”,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Ⅲ
期刊
近期,香港游行示威和暴力冲击活动持续发生,少数极端激进分子围殴记者旅客、袭击警务人员,对香港的法治、社会秩序、经济民生和国际形象造成了严重影响。  法治是香港人引以为傲的核心价值,是香港保持繁荣稳定的重要基石,香港特区政府修订《逃犯条例》和《刑事事宜相互法律协助条例》,初衷是填补现有的法律制度漏洞,共同打击犯罪,彰显正义,中央对此表示支持。进一步说,即使极少部分人有反对意见,也可通过相关渠道反馈。
期刊
“有电,打(电)着人了,你就跟我说,你救不救?”据澎湃新闻报道,河南周口一男子因触电被困电线杆,男子的家属边录视频边要求消防员“带电也得救”。  2019年8月20日下午,负责指挥这次救援的指挥员陈高洋表示,被困男子已获救,经救治已无大碍。他表示,在救援时经常会遇到类似的情况,消防员在处理这类情况时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只要不干扰我们救援就可以”。  都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受困者家属“带电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