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报刊发行路在何方

来源 :今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p52110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采编、发行和广告是当代媒介经营的“三驾马车”,但发行历来不受重视,理论研究也相对薄弱。本刊开设的“报刊发行”专栏,将把媒介发行作为一个重点关注的话题,希望能为国内百万发行人搭建一座相互交流的平台,营造一个精神家园。本栏目坚持“写发行人的话,为发行人说话”,致力于提供实用的发行资讯,传播发行前沿理念,推介发行界的经典案例。这里的文章要求贴近发行实际、贴近发行生活、贴近发行人员心理。同时,坚持“大发行”理念:不坐而论道,就发行论发行,要从发行的视角来看媒介经营,从发行的视角来观照采编、广告以及其他媒介事件。欢迎全国发行人以及对这个问题有兴趣的人士踊跃来稿,来稿题材不限,字数不超过5000字。
  电子邮箱:tzf 963@yahoo.com.cn; 电话:027-67166509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陆续出台并落实了一系列划时代的惠农政策,农村经济与农民收入增长等多项指标创历史最好水平。但近年来农村报刊发行日益萎缩,大部分农村类报刊发行经营艰难,近半数农民报刊停办或改办其他报刊。我国报纸发行总量居世界首位,但90%以上为城市居民所有,农村报纸千人占有量仅7‰,不及城市的1/10。⑴当大中城市已现报刊过剩、发行恶性竞争逐步升级时,农村报刊的“荒漠化”危情仍在加剧;当城市居民天天与报刊为伴,尽情徜徉在信息海洋中时,农村居民却备受信息贫乏之束缚,好信息看不到,好产品售不出。建设新农村,不能没有信息和文化的有力支撑,报刊在普及农业科技、传播市场信息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选择湖北省安陆市作为个案,以微观视角对农村报刊发行进行专题调研。
  
  一、调查对象与调查方法
  
  安陆市(县级)地处江汉平原北缘和大洪山、桐柏山延伸的低山丘陵交会地带,全市人口62万,2007年该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1亿元,财政收入2.587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16元。其经济状况在湖北省76个县市中排名37位,处于中等水平。⑵全市有耕地47.75万亩,有农业人口47.75万人,农民人均耕地仅1亩,人多地少的矛盾突出。近年来该市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但社会事业进展缓慢,农村居民看书报难、看电影难、参与文化体育活动难等问题普遍。该市原有党委主办的《安陆日报》,因属行政摊派发行,增加了农民负担,在2003年报刊大整治中停刊。
  本次调查于2007年7月5日至20日进行。抽样总体为安陆市18岁-60岁的农村居民,样本根据多阶段随机抽样而得。首先据安陆市统计局及各乡镇提供的各乡镇和行政村的经济数据,对各乡镇和村庄进行降幂排序,按照等距原则分别抽出4个乡镇,再从每一抽中的乡镇中选取2个村。这样最终抽取的8个村的所有村民成了初始样本。按照自然村每隔5户的等距原则,调查员进入每一被抽中的家庭,调查该家庭中常年在家的“意见领袖”(即家庭中具有较高威信并掌握实际话语权者)对报刊发行的意见。鉴于村民受教育水平相对较低的实情,调查采用问卷和入户访问相结合的方法,倘被调查者当时不在家,调查员被要求在不同时间回访,直至调查完成。在8个村分别发放100份共800份问卷,回收768份,回收率为96%;其中有效问卷745份,有效回收率为93%。统计发现,被调查者的平均年龄为38岁,其中男性占56%,女性占44%。普通群众占78%,党员干部占13%,农村个体商户占9%。14%的被调查者为小学文化程度,48%为初中文化程度,38%为高中文化程度。26%的被调查者家庭年纯收入小于1万元,42%的家庭年收入在1万元—2万元之间,23%的家庭年收入超过2万元(另有9%的被调查者拒绝透露收入)。
  
  二、农村报刊发行的现状:“四高四低”
  
  ⒈报刊普及率低,传阅率较高
  被调查的8个村中,报刊千人占有量最高者为33‰,最低者为5‰,平均为7‰,远低于城市的报刊普及率。与世界报刊千人占有量100‰的平均水平相去甚远。⑶而且农村报刊的品种少,被调查村发行的报纸主要有《人民日报》、《湖北日报》、《孝感日报》、《武汉晚报》和《农村新报》,其余的报纸很少见。杂志的普及率更低,村民反映前几年还能看到像《知音》、《农家乐》这样的杂志,现在几乎销声匿迹了。尽管农村缺报少刊,但村民对报刊的兴趣十分浓厚,98%的被调查者认为有必要发行专门为农村服务的报刊;79%的被调查者认为目前在农村发行的报刊通俗易懂,部分内容能指导农业生产,应加大发行量。同时,农村报刊的传阅率较高,在被调查者中,有62%的人肯定每份报刊有10人看过,19%人肯定7人看过,11%人肯定有5人,8%的人肯定有3人。虽然报刊在不同村中的传阅率不同,但最少有3人,且这3人分属于3个家庭,故而农村报刊传阅率远高于城市报刊的传阅率。
  ⒉需求欲望高,发行服务质量低
  被调查者中,除2%的人不喜欢看报刊(原因是没有时间或更爱看电视)外,其余均喜欢看报纸,82%的村民认为读报在“了解国家大事、学习知识技术、教育孩子”方面能起到积极作用。虽然看电视是村民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但村民作息时间与城市有些错位,很难准时收看电视信息,大多数收视时间被电视剧等娱乐节目所占据。而且电视信息稍纵即逝,不能保存。相较而言,报刊所传达的信息更深入,可以保存下来反复阅读,需要时还能再拿出来翻阅。调查表明:近九成村民希望家庭拥有一份报刊,但发行员从不上门征订,更无宣传推广活动。被调查的8个自然村中,除槎山村、倪庙村地处山区,交通相对困难些外,其余村庄交通极为便利,有柏油马路直通市区。最近的仅25分钟车程,最远的也不过1小时。每村均有客运汽车和货运小车,村民频繁地往返于城乡之间。尽管村庄交通状况良好,但报刊订户反映发行员投递不及时,经常延误甚至漏投。在大中城市报刊发行中盛行的上门收订、附送赠品、价格优惠、破订、零售等措施,村民不仅无法享受,而且经常遭遇报刊投递错、漏、差等不公正待遇。由于订购不便,投递服务落后,尽管需求量大,但是农村报刊的订阅率有下降趋势。若不加以重视,农村报刊发行量将继续下滑。
  ⒊党员干部报刊占有率高,普通居民占有率低
  农村报刊普及率本身就很低,而分布又极不平衡。首先是区域分布不均衡。各村报刊订户主要集中在公路两侧,远离公路的订户极少,甚至有约5%的被调查者从未见过报刊,不知道报刊为何物。其次是群体分布不均衡,党员、干部对报刊占有率较高,商户次之,群众占有率低,出现了“农村有报纸,农民没有报纸”的尴尬局面。因为报刊是由乡镇邮递员送达各村村委会,这就使村委干部可以阅读到村里的所有报刊。且村委会都订有党报党刊,故党员干部对报刊的占有率和阅读率具有绝对优势。村委干部看完了报刊,有时会传给其他党员阅读,或是在村委会议上下发给与会代表集中学习和阅读。商户一般属于农村经济的带头人,他们非常关注新信息的积累,所以大多商户都自己订阅报刊。基层群众则从党员干部手中借阅或自己订阅,但一般情况下普通百姓很难看到报刊。
  ⒋村风好者报刊占有率高,村风差者报刊占有率低
  调查发现,社会风气较好的村庄阅读报刊者多,而社会风气较差的村庄阅读报刊者少。例如:会寨村的社会风气较好,村民勤于劳作、勤于经营,很多家庭都有很强的学习劲头和进取意识,为提升作物栽培技术,扩大产品销售量,获取更全面的市场信息和科技知识,他们已经形成了阅读报刊的习惯。而兴隆村距市区仅25分钟车程,村庄的干道也紧邻马路,交通非常便利,经济状况也较好。可村民将大量时间消磨在六合彩、麻将、扑克等赌博活动上,极少有人阅读报刊。不过,像会寨村这样的村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村庄中村民的阅读习惯均未养成。由于报刊等文化产品未能占领农村文化市场,村民找不到更有意义和趣味的文化娱乐休闲方式,自然就会参与麻将、扑克等赌博活动,进一步败坏社会风气,形成了恶性循环。
  
  三、制约农村报刊发行的主要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调查发现,报刊的普及率与自然村的大小、人口的多少并无直接关系,但与村庄的经济发展程度有密切联系。如会寨村拥有报刊的人最多,平均每10户就有一份报刊,明显高于其他自然村的普及率。深入调查后发现,它曾是一个镇,在2000年乡镇机构裁撤时改为村,村中商铺林立,人流较大,居民年均收入也是各村中最高的。大量商户空闲时一般坐在自家店门口看报纸,搜集各种市场信息。而离会寨村不远的槎山村经济比较落后,报刊的千人占有率最低,仅为5‰。
  外出务工人数比重。调查表明,外出务工人数比重越大,报刊普及率越低,反之则越高。安陆市政府提供的数据表明,该市80%的青壮年常年在全国各地务工,留守在家庭里的多半是由妇女、儿童、老人组成的“386199”部队。儿童多半年幼或者正在念书,要么未形成阅读习惯,要么忙于功课,无暇旁顾。妇女和老人一方面要忙于农活、操持家务、照顾孩子,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阅读报刊;另一方面,他们的进取精神和开拓意识远没有外出务工的青年人强,接受新知识和新信息的能力也较弱。加之受识字水平的限制,他们往往选择电视这样廉价、便捷的信息接受渠道。但值得注意的是,外出务工人数越多,带回外界的新信息就越多,能开阔村民的眼界,外出务工的人很多都喜欢阅读报刊,这一良好习惯也被带回村里,慢慢地影响着身边的父老乡亲。
  村民密集度和交通便利度。调查发现,村民密集的地区比分散的地区报刊占有率高。农村居民比城市居民的邻里关系要融洽很多。邻里之间常常相互串门,茶余饭后经常是一条街的人聚在一起聊天、娱乐,有什么消息一下子就可以传遍所有的街坊邻居。村民不仅人际传播能力强,而且群体模仿意识也强。谁家有了新技术、新信息、新市场等大家都跟着效仿。一条街有一人在看报刊,其他人便会向其借阅,经常一份报刊不止传三五家,而是整条街,这就激发了村民订购报刊的欲望。同时,农村报刊订户通常紧邻马路或村中主干道,这主要是由于报刊发行员的收订要求所致。不少乡村发行员明确表示,报刊收订主要限于摩托车能够直接到达的交通便利的订户,交通不便的村民即使有订报意愿,发行员也不愿意收订,因为投递太困难。
  农村报刊发行的宣传与服务水平。发行员是否积极宣传推广并提供良好投递服务是影响订购的重要因素。在被调查的8个村中,只有会寨村的邮递员在村庄主要街道的商户中进行过征询订购的宣传活动,大多数村民都积极响应和配合。故会寨村报刊千人占有率远高于其他各村。67%的村民表示,若发行员向他们征询订购的意见并提供优质投递服务,非常愿意订购报刊。但因投递服务差严重损坏了报刊在村民中的声誉,降低了村民对其的信任,使原有报刊订购率反呈下降趋势。可见,加大农村报刊方面的宣传,提高报刊投递和服务水平,是稳定农村现有报刊市场、开拓新市场的当务之急。
  
  四、村民对农村报刊发行的主要意见
  
  当前农村报刊不能满足村民需要,村民对农村报刊发行主要有以下意见:其一,在内容方面,希望农村报刊应反映农村实际情况,主要报道反映农村生活的内容,并适当加入一些城市生活内容。在科技致富、农产品销售、教育孩子、乡村娱乐等方面应加大分量,以贴近农村生活,服务农村生产为宗旨,融政策解读、新闻信息、娱乐休闲、科技致富为一体的报刊最受农民群众欢迎。其二,在报刊类型上,晚报综合类、娱乐类报刊最受喜爱,其次是科技报刊,最后是党政机关报。村民们阅读报刊的主要目的是娱乐休闲与了解外界信息。其三,在价格方面,对于报纸,86%的村民认为每份5角或3角比较合适,与城市报刊售价相当。对于杂志,62%的村民认为只要内容好,价格可以贵一点儿,也有31%的村民认为每份1.5元比较合适。可见,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加上农民对科技与市场信息的渴求、以及对娱乐内容的浓厚兴趣,价格已不是最主要的问题。只要内容好,价格稍稍提高一点,农民也是愿意接受的。但还是应该本着服务农民的原则,以廉价实惠为主。其四,在对广告的态度方面,46%的村民希望减少广告,32%的村民表示实用广告信息可以接受,教育、医疗、农产品、种子、农药是村民希望看到的排在前5位的广告。可见,农村报刊还是少刊登广告为好,即使刊登,也应有很强的针对性,尽量与村民生活相联系。最后,在周期和版面上,82%的村民认为每周一期或两期较合适,88%的村民认为8版或4版较合适。因为版面太多了村民没有时间看,而且担心版面太多容易刊登广告,降低了有用性。
  
  五、农村报刊发行的几点对策
  
  重视党员干部的“裙带”效应。调查发现,党员干部在农村基层群众心目中的地位较高,村民一般将党员干部看成是村里有知识、有地位阶层的代表,其身边亦可聚拢很多群众和亲朋好友,对这些“意见领袖”给出的意见村民较容易接受和服从,且党员干部的良好行为也会引发村民有意识地模仿,产生裙带效应。如果发行员抓住党员干部,说服他们起模范带头作用,培养村民逐步形成报刊阅读习惯,效果可能比发行员挨门挨户劝说要好。
  重视工商业者的“纽带”作用。与党员干部相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企业家和农村个体商户所起的作用很大,在群众心目中也有较高地位。这些企业家和商户既是农村经济的“领头羊”,也是沟通村民、沟通各村之间、沟通城乡之间的纽带。村民与商户在买卖交易过程中熟识,每个商户都有一批固定客源,将各种消息带到分散的各个农户中去。而商户是农村订购报刊较多的一个群体,可以考虑让商户来代理本村的报刊零售订购工作。如果在各村单独增设一个报刊零售或订购点,没有人愿意经营,因为流转额过小,肯定亏损。调查表明73%的个体商户愿意代理农村报刊发行业务,但要求完善报刊代理机制,并提供一定优惠措施。
  减少农村报刊发行的中间环节。报刊是由“县—乡—村—户”这样层层转发的。一般来说,报刊到达乡镇是及时的,当日必到;然而由乡镇送达到村庄就很不准时,一般两天送一次,经常无故延迟;由村到户情况更糟糕,三天一次、一周一次是常事,逢年过节时更是无人送报刊。调查表明,报刊由乡到村和由村到户这两个环节之间的效率较低,致使报刊送达不及时。为减少中间环节,建议凡是有市区公共汽车直达的村庄,报刊应该直接送达村委会,而不必经过乡镇周转。也不能把报刊送达村委会当做报刊发行工作的完结点,村委会应该有专人负责报刊送达订户的工作。一些偏远的村户可以考虑从商户代理那里购买报刊。
  政府应积极扶植农村报刊发行事业。调查发现,由于待遇过低,基层乡镇报刊发行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部分乡镇甚至出现了发行员“用工荒”。乡镇专职发行员月酬仅500元,兼职发行员月酬仅200元,在柴油、汽油等价格不断攀升的形势下,发行员一个月的车辆燃油花费甚至超过了报酬收入。在发行员收入亏损的情况下自然难以保障报刊发行服务质量。因而有关部门应积极设法稳定基层发行员队伍,提高基层报刊发行员的工资,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同时,农村报刊发行硬件配套建设较为落后,政府应增加农村报刊发行渠道建设的投入费用,并对农村报刊发行经营提供税率等优惠,以刺激经营者的积极性。此外,有条件的地区给农户免费发放一些实用报刊,政府应出台措施督促村委会或党员将公费订阅的报刊与村民共同分享,提高报刊传阅率,减少报刊浪费。
  
  参考文献:
  ⑴吴锋:《关于我国农村报刊发行现状的调查报告》[J],《今传媒》,2007(11):22-24
  ⑵湖北省统计局,湖北统计年鉴——2007[M],统计出版社,2008:65
  ⑶余昌祥:《在新时代延续辉煌的中国报刊业》[N],《光明日报》,2006-04-20(3)
  (作者系武汉工业学院传媒发行研究中心主持人,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博士研究生。本文是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我国农村报刊发行的问题与对策研究”的部分成果,项目编号为06JC860005。)
  
其他文献
本刊讯 10月25日下午,由今传媒杂志社、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联办,广东格兰仕集团协办,省内媒体《三秦都市报》《华商报》《西安晚报》、陕西电视台、西安电视台、西安腾讯网参与的“‘中国制造’国际信任危机应对与传媒责任”西部峰会论坛在西安召开。  一个时期以来,我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成为境外媒介关注的焦点。美国、欧盟、日本等一些境外媒体陆续发表一系列关于我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的负面报道,
期刊
本刊讯 11月16日,宝鸡日报社会议室里,少长咸集,议论风生,笑语频频,掌声阵阵。陕西省出版物审读中心的专家们和宝鸡日报社50多名编辑记者,进行了一天时间的现场审读交流。这一次,陕西省出版物审读中心为《宝鸡日报》登门支招,讲得具体、中肯、实事求是,深受报社上下欢迎。  《宝鸡日报》总编辑张陇得在交流会结束时说:“今天这样扎实的交流在宝鸡日报社的历史上是第一次。专家的点拨使我们豁然开朗。肯定优点让我
期刊
中国移动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主赞助商,在奥运会即将到来的时候,借助举国关注的这一体育盛事,中国移动开展了中国的营销活动。而“好运北京”体验三部曲便是其中之一。  虽然这并不是中国移动所做的最大的营销活动,但却通过体验式营销的方式为其品牌良性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活动概况    作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合作伙伴和“好运北京”体育赛事的主赞助商,中国移动北京公司在“好运北京”赛事期间精心
期刊
策划缘起:民生新闻寻求突破,都市观众渴望贴近    陕西电视台都市青春频道的名牌民生新闻栏目“都市快报”创办已经五年多了。“都市快报”作为陕西电视荧屏上最早的民生新闻栏目,创造了陕西地区第一的收视佳绩,受到了观众的赞誉,获得了全国百佳电视栏目的称号,同时,也收获了丰厚的“第一桶金”。五年之后的今天,尽管民生新闻依然居于很多城市的众多节目之首,但发展的速度却明显慢了下来。专业人士分析,这是民生新闻发
期刊
从广义上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8年,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北京电视台在当年除夕播出了一档带有联欢晚会性质的电视节目,当时的很多大师都参与了这次节目,包括京剧大师梅兰芳、相声大师侯宝林、人民艺术家老舍等人,但是这一节目后来没有在电视上延续下来。自1979年除夕开始,中央电视台每年播出“迎新春文艺晚会”。1983年,春节联欢晚会在中央电视台首次以现场直播的方式播出。从此以后,每
期刊
2007年中国大地处处洋溢着慈善的暖风,媒体充分发挥了其舆论宣传引导的作用,不仅为慈善事业鼓与呼,甚至还积极地参与其中。2007年是广东电视台建台48周年,他们以资助建设“母亲水窖”的方式,为庆祝建台48周年增添了有意义的一笔。    一、以参与慈善事业为建台48周年献礼    2007年9月16日,由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广东电视台和广东人民广播电台共同主办的“大爱无疆·珠江儿女续写‘母亲水窖’”
期刊
科学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也是大河发行网络各项工作的主题。今年正逢大河发行网络建立十年,在举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的热潮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考过去、规划未来,对于实现大河发行网络在新阶段的新跨越,具有重要意义。    一、追求和实现发展是大河发行网络十年历程的缩影    大河发行网络是在《大河报》自办发行基础上诞生的。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大河发行网络紧紧抓住都市报崛起的历史机遇,率先突破报
期刊
孙际铁,中国媒体实战专家、中国媒体投融资专家,湖南澧县人,1996年毕业于中山大学,曾任职《南方都市报》、湖南卫视等,著有《中国传媒—当代最具影响的传媒人访谈录》,曾应湖南省广电局局长、党组书记魏文彬,湖南省广电局副局长欧阳常林邀请,出任湖南卫视广告部副主任、台长助理,为湖南卫视近三年来经营收入的突破性增长立下了功勋。  孙际铁现任天从媒体咨询顾问机构董事长,主攻中国媒体突破性增长咨询以及新媒体投
期刊
2008年1月,网络舆论异常活跃。绥德事件、西丰事件、天门事件经网络舆论传播放大,造成广泛社会影响,有关专家认为这等同于新型公共安全危机(《瞭望》语)。网民对事件的关注与反响令当地政府部门震惊不已,政府部门承受着巨大的舆论压力。在互联网媒体兴起时期,如何应对互联网舆论,已经成为政府部门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这三件事加上华南虎事件,近期被人民网、新华网、五柳村等网站作为中国进入互联网政治时代的经典案例
期刊
2007年年末,《咬文嚼字》杂志社隆重发布《2007年十大语文差错》。据报载,该刊编辑部负责人指出,“这十大差错出现的范围广、频率高,持续时间长,而且经过多次纠正仍然反复出现”。读过之后,觉得有重点、分阶段地提醒国人关注社会语言生活中出现的语文差错,确实是一件具有重要意义的事。同时觉得有个别措辞、说法、主张还略显草率,似有可商榷之处。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法定由国务院语言文字部门负责规划指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