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西方艺术的基本美学特色的不同点

来源 :艺术殿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mvsgx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西方在文明的发展史上有着截然不同的过程,同样也孕育出不同的美学体系。美学文化的发展差异主要和社会背景、宗教、哲学发展以及文化体系有关。
  【关键词】美学体系;文化;宗教
  艺术可以是宏观概念也可以是个体现象。艺术是形象把握与理性把握的统一 ,情感体验与逻辑认知的统一,审美活动与意识形态的统一。中西方艺术也具备这样的美学特征。但是各自之间又有着不同的美学特征倾向。
  一、中西方美学思想的形成
  在我国文化发展初期,形象思维已经在人们的思维方式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因此,我国古代的祖先们采用结绳记事;而西方人们的思维方式一向重视理性与逻辑,重视对于事物的理性分析,而非看其表面現象。在西方,希腊文明和希伯来文明以不同的精神取向代表着西方人重分析、重逻辑的世界观追求,在艺术中则表现为西方艺术的美学价值和精神,它深刻地影响着西方艺术家们的美学追求
  二、中西方美学特征对比
  1、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对比
  由于思维方式中存在的差异性,历史发展也不尽相同,进而导致了东方和西方人的审美情趣也大相径庭。西方美学的演变往往是随时间和内容的变化而变化。例如古希腊柏拉图、亚里斯多德提出“模仿论”,而近代车尔尼雪夫斯基则认为“艺术再现现实”。柏拉图、亚里斯多德提出“快感”,17世纪,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提出美的对象作用与人的神经使人感到“舒适”。鲍姆嘉滕将感性认识的完全界定为“美学”,提出“知”、“情”、“意”三个概念,为康德美学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康德对审美愉悦特性作出了有价值的分析,提出“鉴赏判断”这个概念。席勒曾把劳动与艺术作比较,认为艺术是一种自由的“游戏冲动”。中国古代美学的演变不像西方遵循严格形式逻辑的程序和规律,而是借助于朴素的辩证逻辑、分晰逻辑。因此中国古代美学的范围没有形式逻辑要求的确切的外延和内涵,而常常是同一范畴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不断叠加和转换其内容,内涵和外延随之扩大或缩小,在先秦时期一般是哲学、生理学、天文学等学科的范畴,但经两汉、魏晋的发展,就转化为美学范畴了,如“气韵生动”、“以形写神”、“应物象形”等等。这些美学范畴的形成,标志着中国美学思想进入了一个系统化、完善化和成熟化的阶段,这是艺术哲学和美学体系的形成所必不可少的理论准备。
  由于思维方式的不同,“字”的差异就显而易见了。汉字最初为象形符号,经过不断的简化和发展成为今天我们看到的简体字;而今天在国际上通用的字母,它的发明是一种抽象的符号,由于思维方式的差异,英文的发声、语速、结构等都深受它的影响。有句话这样说:语言是思想的外衣,语言的不同,看待问题的方式不同,人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也就自然不同。
  2、中西方艺术美学中的对比
  中西方艺术在绘画中的美学中的差异:中国画是中国绘画的代表,一提到中国,我们想起的或是工笔精细的花鸟或是泼墨渲染、意境幽长的水墨写意画,它深深的烙有民族特色。国画特别注重物象的内在精神和画家主观情感的表现。东晋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和“迁想妙得”,就是要求要抓住人物的典型特征来表现其内在精神。唐代画论家张彦远也将绘画创作规律总结为“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八个字,认为绘画应当以画家的主体精神与想象能力来超越客观物象的描绘,在“似与不似”之间讲求一种意境美。而作为西方绘画的代名词——油画则有着与中国画不同的美感。油画更能体现出光色效果,还有一点就是透视,它能让画面更有立体感。所以从审美的角度而言,西方的油画更能体现出视觉的美感,比较现实、真实,具有摄影一样的真实感。
  总的来说,西方油画注重形象的真实多于精神的表现,注重光影效果的表现,所以西方绘画中素描是很重要的基础课。而在中国画中,画家更加注重表现意境美和事物的神态及画家自身的情感表达,线描作为国画的基础课而言,它要求画物的神多于形。宋代宫廷画院考试要求画家“以不仿前人而物之情态神色俱若自然,笔韵高简为工”,从中就可看出,“神”在中国画中的重要地位。
  中西方艺术在其他方面的的美学的差异:西方艺术中表现卓越的还有建筑和雕塑。远古时期,西方城市的规划就已经显示出强烈的秩序感,直到后来的拜占庭时期圣索菲亚教堂、佛罗伦萨大教堂和巴黎圣母院等等,还有雕塑如米开朗基罗的《大卫》、米隆的《掷铁饼者》等。以此为代表的西方艺术更加追求空间感,空间是有纵深的,这与他们追求理性和秩序的思想是不谋而合的。当然,中国画的画面之上的确实空间也是存在的,但这是一种自在的消遣或者对于情趣的赏玩境地,它是一种自足的、快乐的感受,对于客观事物的真实面貌的描摹上并没有很大的关注。
  3、中西方审美观念的对比
  和西方的审美观点不同,在中国传统的审美中,与西方“典型"相对立的是中国的美学概念“意境"。意境强调的是一种整体,是一种和谐和共处的原则。因此,无论是对待艺术的本质问题,还是艺术的审美问题以及艺术的价值问题和功能问题,由“意境说"转化来的儒家的艺术思想都始终把“人"作为中心来加以论述。所以说,儒家艺术思想的本质精神应该是人文主义。中国古代哲学中,虽然有丰富的学术内容,但是缺乏严密的逻辑推理,没有系统的哲学推论体系,大部分的哲学内容都是由人们生活经验的积累和顿悟中总结得到的。因此,中国的文化中,感性思考远远多于理性思考。
  中西方美学特点的差异不只是由简单的原因造成的,同时还有历史的原因、经济的原因、地理环境的原因等等。
  三、总结
  对于中西方美学特征的研究也是人们对于艺术发展的领悟。而中西方在美学上所存在的差异也使得他们对于人生有着不同的看法。西方人的人生的观念很大程度上和宗教有关。他们的信仰决定着人生的处世态度。对于这个世界的看法,极大程度上影响着西方人的世界观。
  参考文献:
  [1]曹榕,中西方绘画美学特征比较,松辽学刊(社会科学版),1999
  [2]孙涛,美术欣赏教学中中西方绘画差异的比较,宁夏教育,2013
  作者简介:张悦(1994-10-6),女,汉族,河南洛阳人,研究方向:油画。
其他文献
【摘要】巴洛克时期是整个西方艺术历史的辉煌阶段,同时在音乐历史之中,巴洛克时期的成就尤为突出,这一时期贯穿了整个十七世纪和十八世界的上半叶。在巴洛克时期,诞生了一大批享誉卓著的音乐家,巴赫也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音乐家。西方音乐史尊称巴赫为音乐之父。巴赫的乐曲对西方后世音乐家产生了深远影响,特别是其古钢琴音乐对后世研究者产生了很大的追索价值。整体上而言,巴赫的管风琴音乐积淀对于他在进行古钢琴作曲方面产
期刊
在这个漫天图像信息的时代,与大多数的艺术家一样,多伊格善于收集大量的图像,小到琐碎生活的照片、屏幕上的宣传广告、电影中的瞬间剧照、甚至是《国家地理》杂志里的图片等等。他把这些图像当成素材而不是模式,不知不觉中,图像素材已经成了多伊格创作的主要灵感来源,而《白色独木舟》的雏形也正是从电影《黑色星期五》里一个偶然的镜头获得的灵感。  绘画艺术就是“以静止的形体作为媒介,将现实对象和心理活动的运动状态凝
期刊
【摘要】关于幼儿园虐童事件,近期在网络上引起广泛争议。争议的同时还有许多家长们广泛讨论对于儿童的安全教育、性教育等问题是否应当进一步深入,勿要等到悲剧发生了才后悔不已。不仅感动于一部适合儿童观看的动画电影,还在于影片中对于死亡教育和亲情的诠释。本文结合网上仍然讨论不休的“幼儿园事件”进行思考,探讨我国传统针对“死亡”教育的问题所在,结合影片的主题分析我们的孩子是否不仅需要进行学校知识教育、安全教育
期刊
【摘要】流行键盘即兴伴奏是一门综合学科。不仅要熟练掌握钢琴、键盘演奏技能,还要完全掌握乐理,尤其是和声和伴奏织体音型方面的知识,是诸多技能的综合实践运用。学习即兴伴奏的实质性目的在于以固定旋律为基础,提升伴奏者快速应变能力、和声实际运用能力以及即兴创作能力。本文简述了流行键盘-流行音乐的即兴伴奏的基础理论与训练方法,同时结合自身的学习经历简要阐述其作用与意义。  【关键词】流行键盘;即兴伴奏;训练
期刊
【摘要】距离在审美经验中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适当的审美距离能够使审美效果趋于最大化,在我国古典诗词的创作中,不论是空间距离、时间距离还是心理距离都体现得十分明显,不同的审美距离产生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效果也不同。  【关键词】古典诗词; 距离; 审美  朱光潜在《文艺心理学》中指出时间和空间是“距离”’的两个要素,布洛提出“心理距离”说,认为人在审美活动中必须把对象置于自身需要和实践目的之外,摒弃
期刊
【摘要】瓷枕以在枕上绘制精美的图画或词句后烧制成型而成为了中国古代瓷器造型中较为流行,用途较为特殊而又非常普遍器物的一种,在民间流传极为广泛。其中以磁州窑系的瓷枕尤负盛名。  【關键词】磁州窑;瓷枕;绘画装饰艺术  引言:  磁州窑是我国北方著名的民间瓷窑,也是我国最大的民窑体系之一。它始烧于北朝时期,发展到宋金元时代,磁州窑达到空前繁荣的鼎盛时期,成为陶瓷的主要生产地,其装饰水平、装饰工艺皆达到
期刊
【摘要】演员对人物的表达,不仅需要自身具备深层次的文化素养,也需要投入到人物中去,感同身受去体验人物的内心,从而达到形神兼备的效果。通过对剧本,对人物的了解,熟悉故事背景,才能把表演做到淋漓尽致。  【关键词】演员;文化素养;情感体验  引言:  演员作为戏剧节目的表现者,要把故事内容表述清楚,更要求演员花费时间去挖掘人物内心,去吃透剧本。一些把表演停留在表面的演出,就是没有去琢磨戏剧的更深层文化
期刊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各个行业的应用也趋于成熟,在教育方面尤是如此。民族音乐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其教学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所以,本文将针对互联网技术在高校民族音乐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展开相关的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民族音乐;教学实践  就目前而言,互联网技术在我国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已经十分广泛,并且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果。在高校课堂教育中,民族音乐是一门重要的
期刊
【摘要】《弗兰德斯的狗》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作家奥维亚的经典之作,讲述的是主角尼洛和流浪狗帕托拉休与爷爷一起在小镇上生活的故事。影片的主角龙龙准备在十二月份参加镇里举办的少年绘画大赛,没想到接连的厄运接踵而至,致使他流落街头。最后小男孩和他的狗躺在大教堂的鲁本斯画作面前,永久的陷入了沉睡。故事的结尾两个天使从天上飞了下来,寂寥的音乐缓缓响起,让观众陷入沉思。  【关键词】精神内涵;故事背景  一、故
期刊
【摘要】藏族人民生活在茫茫的雪域高原上,雪峰、白云、羊群以及赖以为生的奶汁成为了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们真诚地崇敬大自然给予的白色之美。任何一个民族并不是随意喜爱某种颜色,它是一个民族文化传统的个性化演绎,也是一个民族审美习尚、审美趣味的无声表达。在今天,藏族艺术越发地显现出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其色彩艺术具有丰富而独特的文化底蕴及艺术特色。  【关键词】藏族色彩;色彩崇拜;审美文化;宗教仪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