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许孩子哭,比逗孩子笑更重要

来源 :祝你幸福·最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bab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孩子动不动就哭?正常
  那天碰到一位朋友,她说,“我把孩子照顾得挺好,也给了足够的陪伴时间,但5岁的孩子昨天居然说:妈妈,我不开心。我觉得很焦虑,我们哪里做得不好?”
  我想说,这种事,我经常碰到。
  葫芦在餐厅跟很多大人吃饭,吃着吃着,突然喊:不要说话了吵死了!这时候我安抚两句,他可能会哭起来;
  晚上都熄灯入睡了,突然摸黑说:妈妈我饿了,我要吃蛋糕。我要劝几句,他也会哭起来;
  甚至我工作太多,那段时间他看到我回家,就用怨念的小眼神看我,一言不合就哭起来……
  以前的我,总是手足无措甚至气恼,拼命寻找原因,甚至情绪爆发。
  现在我从容多了,我明白了一点——难过,只是孩子正常的情绪。
  允许孩子难过,才是真正的尊重
  我们之所以费解于孩子的情绪低落,很大程度是受到一个潜意识的影响:童年是最快乐的,应该无忧无虑的。
  我们讨厌孩子乌云密布的样子,那个小小的人难过伤心的样子,让我们做大人的心痛,也怀疑自己的价值。
  但事实上,难过是帮助孩子成长,最重要的情绪。
  在电影《头脑特工队》里,五个情绪小人——乐乐、忧忧、怕怕、厌厌、怒怒,主宰着小女孩莱利的大脑。
  莱利一直很快乐,直到随父亲工作变动到位于旧金山的新家。父母争吵、伙伴远去、以及青春期的忧伤,一次争执之后,愤怒的她决定离家出走。
  就当莱利踏上离家火车的时候,突然,她脑海里出现了很多跟父母度过的温馨时光,那些回忆慢慢被染成蓝色,变成忧郁的颜色。
  那是“忧忧”为她做的一件事。


  她大哭一场,释放之后,深深意识到对家的眷恋,下车,回家。
  是的,让莱利重新快乐起来的,不是快乐本身,是那个湿漉漉的小人——忧忧。
  它也给“乐乐”上了一课——
  成长是悲喜交加的过程,学会接受失去,接受慢慢变得不那么单纯,接受完整的自我,才是成长的真正意义。
  有一个电影叫做《海洋之歌》,以诗意如水墨的画面,讲述了一个古老的爱尔兰传说。
  让我最感慨的是:玛卡(爱尔兰神话中海之子)遭遇了巨大的痛苦,他一直在悲伤地哭泣,泪水化作汪洋大海,几乎湮没大地。
  玛查(形似猫头鹰的女巫,会点精灵成石像的巫术)不忍心看儿子如此痛苦,把他所有情绪都关进了玻璃瓶里。
  儿子不再流泪,可是,从此也无法快乐,被没收了情绪的他——变成了一块巨石。
  故事的最后,玛查终于觉悟,若没有痛苦,快乐也会死去。
  她打破了情绪玻璃瓶,把所有情绪放出来,儿子复活,她紧紧拥抱儿子,儿子慢慢平复,两人一起走向了光明。
  她终于明白:难过是成长的一部分,而我们身为父母,接纳就是懂得。
  我们不是不接纳孩子,是不接纳自己
  有朋友录了一个视频。
  她儿子一起床就大哭大闹,没来由的情绪不好。她偷偷打开手机,一边录一边说:哭吧,哭吧,哭出来会好一点。
  儿子哭得更凶。过了一会,她问:哭舒服了?儿子一边嚎嚎大哭,一边说:舒服啊,好舒服啊。
  最后她觉得差不多了,说:那哭完了吗?哭完刷牙吧。儿子立刻顺着台阶下,收声说:好呀好呀,牙刷在哪儿?
  我们看了视频,笑过之后,又暗自佩服。
  能让孩子平静下来的妈妈,都是很强大的。如果说孩子的情绪场是S 号,那么妈妈的情绪场应该是个L号。父母如果足够乐观、轻松、镇定,孩子的情绪一定会被感染。
  但很多妈妈在孩子难过的时候,第一个反应是烦躁、担心、恐惧。这些负面情绪背后的心理是什么?
  为什么我那么努力,你还是不开心?
  我做错了什么,我的教育方式出问题了?
  我不是足够好的妈妈?
  如果我们可以真正看明白,并不是孩子所有的情绪都与我们有关,发自内心去认同他的独立价值,明白他作为小小人类情绪的完整和复杂,我们会平静很多。
  我们会给他一个拥抱,告诉他:难过是正常的,一会就好了。
  我们可以问问他难过的原因,聊聊心事背后的事,而不是粗暴地让他们憋回去。
  我们给他一个空间自己消化,而不是想尽一切办法,恨不得立刻让他露出笑容,才松一口气,好像终于完成了任务。
  即便是孩子,也要懂得难过之后,方能体验欢乐的可贵;背负过沉重,才能拥有真正的轻松。
  从单纯走向复杂,从孩童变成大人,这就是成长本身,我们只需要坚信,这依然是个阳光灿烂的故事。
  做个大气、智慧而有爱的父母吧,跟孩子说:男孩(女孩)哭吧哭吧不是罪。因为——想拥有一个真正身心健康的孩子,允许他哭,比逗他笑,更加重要。
其他文献
18年前,男主人公得了脑瘤,医生诊断他最多能活两年。妻子把这个秘密藏在心里,想尽一切办法挽救丈夫的生命,她每个夜晚都牵着丈夫的手,不敢香香甜甜地睡上一觉。18年来,她用自己的谎言和双手,顽强地支撑着这个濒临破碎的家庭。    悲情妻子用谎言支撑濒临破碎的家    1968年,杨力吾被分配到郑州国棉四厂工作,几年后就评上了工程师。他多才多艺,尤其是绘画才能,更是全厂公认的。后来,他与本厂子弟学校英语
期刊
弟弟总是要钱,给还是不给  正忙活着呢,收到弟弟发来的一封电子信,打算向我借三千块,学期末归还,并且表示痛定思痛,一定管好自己,不再乱花钱。  这可给我出了个大难题。钱本身不是问题。问题是,我该扮演一个什么角色?  我上大学那会,觉得这么大了还伸手跟家里要钱特不好意思,于是一方面紧巴自己,一方面拼命打工挣钱,将心比心,待弟弟上了大学,我时不时地会给他一些补贴。  可前阵子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他让我帮
期刊
职工个人该怎样缴纳养老保险费?    职工个人一般以上一年度平均工资作为个人缴纳养老保险费的工资基数(也有按上月工资作为缴纳基数的)。月平均工资应按国家统计局规定列入工资总额统计的项目计算,包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等收入。月平均工资低于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60%的,按职工平均工资的60%作为缴费基数计算缴费数额;高于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300%的,按300%作为缴费基数计算缴费数额。个人缴费不计征个
期刊
周末的傍晚,我们一家人去广场玩。广场上非常热闹,小贩贩卖着各种玩具:会飞的小黄人、会爬高翻身的毛毛虫、匍匐打枪的光头强,这些质量不好的小玩具总是能吸引孩子们。小贩们见有孩子停下来看,便更卖力展示。  终于,女儿心心停在了一堆缤纷的大泡泡面前。她看了一会,开口了:妈妈,我要泡泡!  心爸本能地回应道:喜欢泡泡就在这里看看吧!  心心看了一会儿,好像不尽兴,又再一次要求:妈妈,我想买泡泡!  我想立马
期刊
老爹:  对旅行有一种上瘾的感觉。一个人也好,和老爹老妈同学朋友也好,一个新地方,几年前去过的地方,都好,都会压抑不住地开心。每一次陌生的旅行,会非常激动,坐飞机的前一个晚上,睡不着觉。旅行前非常认真地做攻略,留心每一个细节、替代方案,日程不愿排得满满的,一个城市每一个转角都会有新发现有意料不到,走走停停是最恰当的做法。每次纽约之行,会故意留下一个不完整,留出空间给下一次。自己在变,去过的地方也在
期刊
养娃的你,“糟糕的两岁”应该有所耳闻吧,指的是小娃长到两岁多的时候,突然某一天开始就不可理喻起来,整天发脾气,万事不合作,动不动鬼吼鬼叫,难搞得要命。  两岁娃从天使到小怪兽一言不合就变身  果果小盆友一直都很天使,婴儿的时候能吃能睡,适应环境,不太爱哭,会走会跑了之后,也一直是软萌系的,你逗她,她就咯咯笑,你没时间理她,她自己玩纸片也挺开心,饿了就去翻冰箱,困了自己抱着小毯子就去房间睡了,乖得像
期刊
所有小朋友都和龙一样,喜欢闪闪发光的东西。比如Marvin,他从小就热爱(捡)石头。仔细来看,不同的石头,有不一样的花纹、色彩、透明度、光泽、手感、圆润性。Marvin能把每颗差不多的石头,都看得独一无二、不同凡响,他总是声称:这是颗宝石!郑重其事揣兜里带回家囤积起来。  我常制止他囤石头的行为:“啊喂,这不是宝石吧?这石头到处都是,快扔了别带回家!”他依然我行我素。屡扔屡捡,坚持不懈地和我做斗争
期刊
从小到大我妈对我唯一的财商教育可能就是每个星期的零花钱了,就像现在每个月等待工资日的到来。  我有一个朋友,她上大学时,房价只有两千多元一平米,她就跟爸妈要了几万块钱作首付,买了一套二十平米左右的小房子,然后每天去给初中生当家教,当时的家教费是15元一小时,她每月的收入正好能还清房贷。等房贷还清了,她又以小换大,换了一套大房子。后来工作了,业余时间她买黄金,赚了;买基金,赚了;炒美金,又赚了。连她
期刊
那些幼小的孩子,如果痛苦时,没有母亲的安抚;玩耍时,没有母亲陪伴;刮风下雨时,没有母亲的叮嘱、呵护;节日里没有母亲的赞美、祝福……而且除了没有这些,他们还经受了父母为他们带来的婚外伤害、破碎的家庭、身心的疑惑羞辱……那么在他们的成长中,就会留下很多的缺憾,并且逐渐形成他们性情中的胆怯、害羞、忧郁、冷漠、怪僻等等,影响他们与人相处。这样的孩子成年以后,也往往没有真正的亲爱、纵情、欢乐,因为他们的童年
期刊
我那有阴影的学琴经历  和很多七零后八零整类似,我的父母是老三届。因为年轻时教育资源的匮乏,他们在有了独生女后,不惜余力地为我抓住各种教育机会,生怕琴棋书画有哪样给落下了——即使我当时只有四岁。在他们的理念里,我擅长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不能有短。  在“琴”方面,妈妈最初打算是让我学手风琴,因为她觉得手风琴应用灵活,可以携带,可以伴奏。但是,因为几个琴行都断货,他们又迫不及待地要开始我的音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