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到榆林的职业教育就不能不提到榆林农业学校校长马宏,他是陕西省、榆林市资历较长的一位职业教育工作者。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地区教育局任科长时,他负责建立了榆林地区的职业教育体系。1984年6月至1985年2月,他本人被借调到省教育厅职业教育处工作9个月,是陕西省教育厅职业教育处早期的4名同志之一。在榆林农校18年中,马宏校长带领全校教职员工,以法办学,以德治校,育人为本,坚守职业教育岗位,是榆林市中职中专学校中任职时间最长的校长。2014年教师节前夕他被授予“全国先进教育工作者”荣誉称号。
一、改革创新,全力推进学校科学发展
从1998年起,农业中专学校面临招生难,就业难,办学难,生存难的困境,众多农校纷纷易帜离农。面对各种困难和压力,马宏没有放弃。在榆林农校工作期间,他以改革为突破口,整合教育资源,在多个方面上进行大胆尝试和创新。
在专业设置方面,首先增加农业经济管理、农田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土地管理与规划、市场营销、植保、烟草等扩大专业范围的专业;狠抓计算机应用、文秘、英语、艺术、体育、旅游管理服务、工业与民用建筑等新专业;新开了电力、化工、机电应用技术、采矿技术、矿井安全与通风、电子电器运用与维修、焊接技术、测量技术、有色金属冶炼、硅酸盐工艺与工业控制等10个在榆林好就业的能源化工类专业,从而使专业由4个增加到27个,由单一的农业性质的学校发展成农、工、应用相结合的综合性中专学校。目前,化学工艺、建筑工程技术已建成省级示范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畜牧兽医已建成省级精品专业。兽医临床学已建成省级精品课程。学校开设有中专部、综合高中部、大专部、成教部、艺术部,实行多种规格办学;办学规模由876人增加到4093人;实验室增加到120个,实训场所(院、场、厂)增加到9个,教学仪器价值由360万元增加到2300万元;学校校舍面积由3.6万平方米增加到8.5万平方米。教师中的高级职称由18人增加到56人,专任教师本科学历由60%提高到98%;研究生增加21人。高立荣、霍廷刚、强建才等三位同志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其中强建才同志于2010年1月15日在中南海参加了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座谈会。
在榆林农校校长任上,通过举办70周年校庆、创建省级重点中专学校、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省级示范性中职学校、国家级中职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省级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国家级化工实训基地、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等一系列重大活动,解决了学校的生存发展问题。同时,通过修建教师住宅区、评职称、职务晋升、子女升学就业等为教师服务工作,解决好了教师的工作生活福利待遇。
2004年6月11日,副省长朱静芝同志视察农校中,特别对榆林农校能在全省众多农业中等专业学校中独家生存壮大感到敬佩。她赞扬校长马宏在教育整合中及时进行教育转制,准确定位学校的办学思路,扩大发展市场急需的农业经济管理、植保、烟草、文秘、计算机以及师范英语、艺术和综合高中等高中阶段教育,不但让学校死里逃生,而且让学校发展壮大,培养了社会所需人才,闯出了走市场化发展职业教育的成功之路。
二、德高业精,18年坚守中职教育
1998年8月,马宏被任陕西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常务理事至今。近年来担任榆林市职教研究会理事长、杨凌现代农业职教集团副理事长。2008年他被市教育局抽调带队检查榆神府和部分中专学校办学工作,带队代表市教育局评估定边职教中心、靖边职教中心创建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工作。2009年10月和11月,两次被市教育局抽调参加榆林职业技术学院申报材料组的工作。本人承担了起草市政府的申请报告、设校证件选定、材料集总编工作。2010年1月,组织并执笔撰写了强建才参加总理座谈会发言稿。2010年至2011年,本人被市教育局、市教育督导室聘为专家组组长,对榆林工业学校、神木县职教中心等16所中职学校的学校发展“316工程”进行了督导评估。多次应有关学校邀请,深入学校指导了定边职中、靖边职中、米脂职中、绥德职中、清涧职中、榆林林校、榆林卫校、榆林工校、榆林艺校、榆林北方职业技术学校、榆林益友能源化工学校、榆林机电汽车工程学校、榆林市一中等学校的办学。2011年以来,执笔、参与撰写陕西省现代农业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方面的文件、经验材料等3个,被省教育厅抽调评估验收4次;2012年3月和4月,马宏两次应邀参加了教育部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认定标准编制工作会议,执笔起草了《教育部关于开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创建工作的指导意见》及评估指标体系。是省市中职学校达标验收、省级示范性中职学校、中职学校办学水平督导评估316工程专家,为陕西职业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
1984年以来,发表教育类文章30多篇,教育专著《耕耘集》一本,参编《教育心理学》、《中国当代农村经济研究》、《市场营销学》等教材、文集共8部。代表作品有《关于宋家川中学办学情况的调查报告》、《略论中等职业学校的出路问题》、《破解难题 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解读教育规划纲要,加快发展职业教育》。
三、破解难题,狠抓涉农专业教学改革
18年来,马宏同志领导学校坚持面向“三农”、服务“三农”,以涉农专业为重点,有学生的专业抓教学改革,无学生的专业抓实用技术培训,骨干力量从事以育种为主的科研推广工作。“十一五”期间在畜牧兽医专业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创新,一是服务榆林市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以6个工种确定6大培养方向;二是健全实践教学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三是着力开发校办“三场一院”(猪场、鸡场、奶牛场、动物医院)综合功能,促进农科教结合,产学研并进,依托校办企业、基地,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四是推进专业课程改革,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减少课程门类,增加校本课程,加大畜禽生产课时比例,创设典型案例教学。2010年12月2日,马宏带领有关人员出席了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工作会议,在会上,作为全国选送的46所学校中选择的8所学校之一,大会介绍了“发挥‘三场一院’核心作用,提高现代畜牧业人才培养水平”经验,同时,向全国1.4万所中职学校网上直播。2010年6月,学校代表陕西省参加全国中职学生农业类技能大赛,获动物外科手术二等奖。2012年5月,马宏在全国畜牧行业职业资格证书推进工作现场会上介绍了“加强技能培训,提高鉴定质量,全力推行畜牧兽医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经验。
在科研方面,组织骨干教师搞出6项重大成果。培育出我国首个杂交荞麦新品种——榆荞4号,亩产达到473斤,增产30%,在荞麦育种领域超过了日本、内蒙古农学院和国内外高校及科研院所,得到了品种认定、专利证书和成果鉴定,成为近8年来,世界荞麦研究三大成果之一,被列入榆林市建市10周年三大科研成果之一,2007 年、2010年、2013年,马宏同志和高立荣同志先后应邀出席了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世界荞麦大会,为北半球种植荞麦的国家和地区发展荞麦产业做出了重大贡献。教师强建才选育出沙地葡萄新品种——早香甜,研发出沙地葡萄12项栽培新技术,深得农民爱戴。教师淡振荣与美国俄勒冈州农业厅、华盛顿州立大学合作,搞了谷子负泥虫天敌资源调查研究项目,在榆林找到一种寄生蜂进行生物防治,避免了使用农药。教师鱼智搞成了沙地天麻种植、沙地平菇栽培技术;教师陈青楠同志成功实现了沙地灵芝栽培。上述6项技术都经过了省市科研成果鉴定,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10年12月,马宏同志在全国第九期中等职业学校校长改革创新战略专题研究班上两次介绍了“破解难题,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经验,引起与会领导和全国240名校长高度重视。
榆林农校为“三农”服务的做法得到了领导部门充分肯定和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2010年12月以来,马宏校长在省教育厅和省畜牧局召开的全省会议上先后介绍了教学改革创新、职业技能大赛、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经验。原省教育厅厅长杨希文在全国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大会经验交流时,介绍了农校榆荞4号在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中的重要贡献。《陕西日报》在2011年11月6日第一版刊登的《实施三大工程,强化为农服务,我省面向农业农村职业教育成效斐然》文章,开篇写了学校校的教学改革和榆荞4号两件事,称“榆林农业学校涉农专业教学改革创新的做法,是我省面向农业农村的职业教育发展大背景下的一个缩影”。
18年来榆林农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些成果来之不易。学校克服了重重困难,应对了种种挑战,实现了稳定、突破、变化、发展。18年来,马宏苦擎农业中职的旗帜,终于看到学校走出榆林,走向陕西,走向全中国,走在了同类学校的前列,并且成为了中等职业学校的典范,这是多么令人欣慰和自豪的事情,而奋斗永无止境,这位职业教育工作者仍在前行的路上。
一、改革创新,全力推进学校科学发展
从1998年起,农业中专学校面临招生难,就业难,办学难,生存难的困境,众多农校纷纷易帜离农。面对各种困难和压力,马宏没有放弃。在榆林农校工作期间,他以改革为突破口,整合教育资源,在多个方面上进行大胆尝试和创新。
在专业设置方面,首先增加农业经济管理、农田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土地管理与规划、市场营销、植保、烟草等扩大专业范围的专业;狠抓计算机应用、文秘、英语、艺术、体育、旅游管理服务、工业与民用建筑等新专业;新开了电力、化工、机电应用技术、采矿技术、矿井安全与通风、电子电器运用与维修、焊接技术、测量技术、有色金属冶炼、硅酸盐工艺与工业控制等10个在榆林好就业的能源化工类专业,从而使专业由4个增加到27个,由单一的农业性质的学校发展成农、工、应用相结合的综合性中专学校。目前,化学工艺、建筑工程技术已建成省级示范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畜牧兽医已建成省级精品专业。兽医临床学已建成省级精品课程。学校开设有中专部、综合高中部、大专部、成教部、艺术部,实行多种规格办学;办学规模由876人增加到4093人;实验室增加到120个,实训场所(院、场、厂)增加到9个,教学仪器价值由360万元增加到2300万元;学校校舍面积由3.6万平方米增加到8.5万平方米。教师中的高级职称由18人增加到56人,专任教师本科学历由60%提高到98%;研究生增加21人。高立荣、霍廷刚、强建才等三位同志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其中强建才同志于2010年1月15日在中南海参加了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座谈会。
在榆林农校校长任上,通过举办70周年校庆、创建省级重点中专学校、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省级示范性中职学校、国家级中职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省级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国家级化工实训基地、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等一系列重大活动,解决了学校的生存发展问题。同时,通过修建教师住宅区、评职称、职务晋升、子女升学就业等为教师服务工作,解决好了教师的工作生活福利待遇。
2004年6月11日,副省长朱静芝同志视察农校中,特别对榆林农校能在全省众多农业中等专业学校中独家生存壮大感到敬佩。她赞扬校长马宏在教育整合中及时进行教育转制,准确定位学校的办学思路,扩大发展市场急需的农业经济管理、植保、烟草、文秘、计算机以及师范英语、艺术和综合高中等高中阶段教育,不但让学校死里逃生,而且让学校发展壮大,培养了社会所需人才,闯出了走市场化发展职业教育的成功之路。
二、德高业精,18年坚守中职教育
1998年8月,马宏被任陕西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常务理事至今。近年来担任榆林市职教研究会理事长、杨凌现代农业职教集团副理事长。2008年他被市教育局抽调带队检查榆神府和部分中专学校办学工作,带队代表市教育局评估定边职教中心、靖边职教中心创建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工作。2009年10月和11月,两次被市教育局抽调参加榆林职业技术学院申报材料组的工作。本人承担了起草市政府的申请报告、设校证件选定、材料集总编工作。2010年1月,组织并执笔撰写了强建才参加总理座谈会发言稿。2010年至2011年,本人被市教育局、市教育督导室聘为专家组组长,对榆林工业学校、神木县职教中心等16所中职学校的学校发展“316工程”进行了督导评估。多次应有关学校邀请,深入学校指导了定边职中、靖边职中、米脂职中、绥德职中、清涧职中、榆林林校、榆林卫校、榆林工校、榆林艺校、榆林北方职业技术学校、榆林益友能源化工学校、榆林机电汽车工程学校、榆林市一中等学校的办学。2011年以来,执笔、参与撰写陕西省现代农业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方面的文件、经验材料等3个,被省教育厅抽调评估验收4次;2012年3月和4月,马宏两次应邀参加了教育部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认定标准编制工作会议,执笔起草了《教育部关于开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创建工作的指导意见》及评估指标体系。是省市中职学校达标验收、省级示范性中职学校、中职学校办学水平督导评估316工程专家,为陕西职业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
1984年以来,发表教育类文章30多篇,教育专著《耕耘集》一本,参编《教育心理学》、《中国当代农村经济研究》、《市场营销学》等教材、文集共8部。代表作品有《关于宋家川中学办学情况的调查报告》、《略论中等职业学校的出路问题》、《破解难题 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解读教育规划纲要,加快发展职业教育》。
三、破解难题,狠抓涉农专业教学改革
18年来,马宏同志领导学校坚持面向“三农”、服务“三农”,以涉农专业为重点,有学生的专业抓教学改革,无学生的专业抓实用技术培训,骨干力量从事以育种为主的科研推广工作。“十一五”期间在畜牧兽医专业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创新,一是服务榆林市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以6个工种确定6大培养方向;二是健全实践教学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三是着力开发校办“三场一院”(猪场、鸡场、奶牛场、动物医院)综合功能,促进农科教结合,产学研并进,依托校办企业、基地,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四是推进专业课程改革,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减少课程门类,增加校本课程,加大畜禽生产课时比例,创设典型案例教学。2010年12月2日,马宏带领有关人员出席了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工作会议,在会上,作为全国选送的46所学校中选择的8所学校之一,大会介绍了“发挥‘三场一院’核心作用,提高现代畜牧业人才培养水平”经验,同时,向全国1.4万所中职学校网上直播。2010年6月,学校代表陕西省参加全国中职学生农业类技能大赛,获动物外科手术二等奖。2012年5月,马宏在全国畜牧行业职业资格证书推进工作现场会上介绍了“加强技能培训,提高鉴定质量,全力推行畜牧兽医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经验。
在科研方面,组织骨干教师搞出6项重大成果。培育出我国首个杂交荞麦新品种——榆荞4号,亩产达到473斤,增产30%,在荞麦育种领域超过了日本、内蒙古农学院和国内外高校及科研院所,得到了品种认定、专利证书和成果鉴定,成为近8年来,世界荞麦研究三大成果之一,被列入榆林市建市10周年三大科研成果之一,2007 年、2010年、2013年,马宏同志和高立荣同志先后应邀出席了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世界荞麦大会,为北半球种植荞麦的国家和地区发展荞麦产业做出了重大贡献。教师强建才选育出沙地葡萄新品种——早香甜,研发出沙地葡萄12项栽培新技术,深得农民爱戴。教师淡振荣与美国俄勒冈州农业厅、华盛顿州立大学合作,搞了谷子负泥虫天敌资源调查研究项目,在榆林找到一种寄生蜂进行生物防治,避免了使用农药。教师鱼智搞成了沙地天麻种植、沙地平菇栽培技术;教师陈青楠同志成功实现了沙地灵芝栽培。上述6项技术都经过了省市科研成果鉴定,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10年12月,马宏同志在全国第九期中等职业学校校长改革创新战略专题研究班上两次介绍了“破解难题,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经验,引起与会领导和全国240名校长高度重视。
榆林农校为“三农”服务的做法得到了领导部门充分肯定和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2010年12月以来,马宏校长在省教育厅和省畜牧局召开的全省会议上先后介绍了教学改革创新、职业技能大赛、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经验。原省教育厅厅长杨希文在全国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大会经验交流时,介绍了农校榆荞4号在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中的重要贡献。《陕西日报》在2011年11月6日第一版刊登的《实施三大工程,强化为农服务,我省面向农业农村职业教育成效斐然》文章,开篇写了学校校的教学改革和榆荞4号两件事,称“榆林农业学校涉农专业教学改革创新的做法,是我省面向农业农村的职业教育发展大背景下的一个缩影”。
18年来榆林农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些成果来之不易。学校克服了重重困难,应对了种种挑战,实现了稳定、突破、变化、发展。18年来,马宏苦擎农业中职的旗帜,终于看到学校走出榆林,走向陕西,走向全中国,走在了同类学校的前列,并且成为了中等职业学校的典范,这是多么令人欣慰和自豪的事情,而奋斗永无止境,这位职业教育工作者仍在前行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