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化润泽心灵

来源 :教育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yi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传承古典文化,在耳濡目染中注入生机。
  多年来.新惠三中一直坚持古典文化在育人中具有独特的魅力,大力开展了系统的文化建设,时时处处做到教育为本,点点滴滴渗人学生心灵。
  1.全力营造用古典文化育人的氛围
  早在六年前,学校领导就聘请当地的画家,在学校的北墙绘制一百四十米长的文化长墙,以经典的历史故事,汇成“中华传统美德故事画卷”。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绘声绘色的映在每个来往于此的学生眼中、深入心里。这些具有深刻人文内涵的古典故事,就这样迎来送往深深感染着一届又一届的三中学子,成为他们人生履记中一道明亮的风景。这样的具有特色的文化在校园中比比皆是,横梁上,是古代大家的名人名言,学生在举手投足间,就能与中外各位伟人进行心灵的对话。这些传统文化慢慢浸透在了学生的血肉中,形成了他们自有的美德:李丽娟等三名同学拾金不昧的故事,被内蒙占晨报刊载;一天为灾区捐款七万元的爱心行动传为美谈;姚佳拾到钱包主动交还失主的精神传遍孟克河两岸,石羊石虎山周边。
  2.积极开展诵读经典诗文活动。
  几年来,各个班级分别利用晨会、班会、团队会、自习课乃至课前几分钟,组织本班学生开展“经典古诗文诵读活动”,通过对经典古诗文的学习与体会,传承历史文化,净化学生心灵,让学生学会自律和审美,学会处事和做人。
  3.深刻开掘助推学校发展的校园精神
  在对古典文化的学习中,学校将“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八个大字,作为了培养全校师生树立高尚品德观念的核心将抽象的理念具体化,实际地深入实践中。树师德以求教书育人孜孜不倦,养生德以求学以致用德才兼备。
  二、培养文化名师,在以点带面中增强活力。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新惠三中更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并积极打造出了一支品德高、风气正、思想新、能力强、团结紧的教师队伍。多年的教师培养经验告诉我们:要培养一支队伍,首先要培养一些领头雁。培养文化名师工作,应注重榜样的作用,实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优良局面。
  2010年,学校结合全校老师在普通话、书法、课堂教学艺术、多媒体等方面综合水平,修改了《新惠三中教师考核细则》,充实了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要求,制定《新惠三中规范汉字书写教育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学校规范汉字书写教育工作的目标和要求。确定了五名文化名师,进行了重点培养。今年暑假,教育局文化办组织文化名师远赴华东师范大学参加培训,很多学校考虑到资金问题,大多是人去不全,我校从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把握机遇,克服困难,派出七人参加了培训。他们学成归来,用独特的文化视角,引领学科发展,带动教育创新。大大增强了学校的教育活力与实力。
  今年的“9. 15"教学开放活动,我们选出这些文化名师来上课,促进教师间的交流学习,让文化引路,促教学创新,真正发挥了“学科辐射,自主创新,典型引路,内涵发展”的文化名师作用。
  三、注重典型引路,在潜移默化中规范行为。
  教学典型,魅力尤穷。新惠三中的教育理念之一,就是用典型的力量,搭建起相互交流影响的桥梁,让大家取长补短,互相进步。在学校的人力倡导下,新惠三中实现了教师、学生、作品、事件的“四典型 ,四引领”。
  1.教学典型,引领学科教学创新。文化名师、优秀教师、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模范班主任等等,各个层面的教师典型,分别代表了各自的高水平、高质量、高技能,他们用自己独特的方法.实现了各自的成功。这些成功的浪花,在广大教师的心中,不断地激荡,不断地渗透,不断地深人,从而带动了整体师资力量的进一步发展。多年来、新惠三中,始终开展着“以老带新,师徒结对,”活动.积极发挥骨干教师的能动性,努力激发青年教师的进取心,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健康成长。同时,这些教师的引领效应,不仅仅表现于在三中一校一地,还辐射着全旗的兄弟学校。近十年来,三中教师送教下乡工作覆盖全旗22所初级中学,作课74节,实现了资源共享、双方共赢、相互促进、分别提高。2010年,三中和宝国吐中学、金厂沟梁中学两校三地合作,互派教师交流,实现了学科的共同发展。
  2.学生典型,引领争先创优情感。新惠三中每年组织隆重的开学典礼,在开学典礼中,有一个特别重要的议程,就是奖励一年来发展优异、表现突出的学生。有全面发展、表现出众的三好学生,有爱班如家、领导有方的优秀班干部,有学有所长、技有所能的音、体、美、微机、书法特长生.有讲求诚信、一诺千金的诚信少年,有品德高尚、拾金不昧的“好少年”,有受人拥戴、堪称典型的‘百十佳”。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是新惠三中学生的活教材,广为传颂,激人奋进。
  3.作品典型,引领学习前进潮流。全体师生的作品,有很多已经发展成为校本研究的典型,引领着三中前进的潮流。《写字》教材,滴滴汗水浇开了书写教育的花朵;班外写字画框,笔笔耕耘播洒了书写规范的种子;师生共写随笔《倾听花开的声音》和《花开的声音》,句句心语写下了师生成长的感悟;三笔字书法展览,幅幅作品印满了师生不断求索的步点。还有,作文,评改,日记,手抄报,作品集,练字活页……真可谓是树树皆春色,笔笔见风情。
  4.事件典型,引领典范思想意义。刘亚娟老师身患重病,仍坚持不下讲台的事迹,震撼了新惠三中的每一个人,也牵动着三中每个人的心。在她的捐款大会上,九年一班学生将亲手叠制的两瓶‘千纸鹤”真诚地递到刘老师丈夫的手上,为在北京治病的刘老师送去温暖,抚慰她病痛的心灵。就此事件,学校特别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以“伸出援助之手,温暖病痛心灵”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和征文比赛,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养成良好习惯,在厚德载物中陶冶情操
  播种思想,收获行动;播种行动,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成功。新惠三中特别江重学生的养成教育,让行动之花,结下习惯之果,让今日习惯,赢得明日成功。
  1 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在新惠三中校园里,每一面墙都会说话.都说出励人以志、育人以心、导人以言、晓人以行、动人以情的教育箴言其中有独具特色的“美德墙”、“艺术墙”、“风景墙”、“精神墙”“君子墙”“标语墙”等等,这些墙壁以其独有的构思和意味深远的寓意,将学生素质教育的各个方面全面展开,绘声绘色,促人奋进。
  2.让每一片花草都含情。在每片花丛、草丛、树丛中学校都立有表达温馨提示的标志牌,如“小草在睡觉,清勿打扰”、“世界你我他,美丽靠大家”、“你给我关爱,我给你芬芳”、“桃李有情.伴我成长”等等。花丛中,还藏有不少文化景观,让花草之美,有了更深刻的内涵和更丰富的情境“双鹿踏青”的想像.“自鹤亮翅”的气魄,“和谐奋进”的意蕴,“师生情”的温馨,让芬芳的世界有了更多的美好,让美好的校园有了更浓的真情。
  3.让每一个窗口都闪亮。学校的窗口,有很多很多,每一道窗口,都有迷人的风景闪烁着励志育人的光芒,令人流连忘返。校门的仿古式建筑风格,校展室里的金壁辉煌,两面橱窗的遥相呼应、图文并茂,38片学习园地的匠心独运,56座标准化语音室,224道横梁的文化景观、连珠妙语,能容纳300人开展活动的多功能厅,无不令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带来无尽的美的享受。
  4.让每一块场地都育人。新惠三中的运动场地,场场含智,块块育人。大操场上,人人有自己的固定位置,处处有定点,真正做到了“位有点,直有线,斜有面”,保证了做操的快、静、齐。跑步和踏步时,学生也各自围绕定点,横纵交错,各成方圆。举行升旗仪式和组织开会时,师也固有定位,一日了然。
  让每个走进三中校园的人,感受到的不是庄严刻板的模式,而是一个心灵净化、文化碰撞的花园。行走在学校间,仿佛穿越到了诸子百家的辩论现场,又或是进入到了桂林山水的优美景致,新惠三中将“处处有文化,时时可育人,事事关发展,点点见智慧”的育人理念.贯穿于每个细微之处,真正形成了“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典型的文化教育人、以先进的思想武装人、以无穷的智慧培养人”良好局面。三中人正在努力的实现着“为学子的一生奠基”的诺言,向“培育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未来栋梁”艰苦奋斗着,我们相信一群有爱装于心的三中人,定能给人民一份满意的答卷。
其他文献
“一年立足,两年发展,三年飞越,五年成为山东省名校,十年成为全国名校”,这是年轻的翰林中学努力实现跨越赶超的奋斗目标。  “我们起步晚,但这并不代表我们起点低。打造全国名校的目标,已经深深印刻在每位翰林师生的心中。”5月21日,莘县翰林中学校长王雪宽表示,成立于2010年的莘县翰林中学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高起点开局到规范化运转,从饱受质疑到赞美如潮,短短时间内就已经成为莘县初中教育的一面旗帜。 
期刊
随着人类社会的日新月异,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有知识、会思考,更要使学生会学习、会探索。学会阅读才会有吸收,有了吸收才会有创造。我校结合新教育实验的开展,本着传承地域文化、“开卷有益”的思想,以大阅读教育为特色,推进书香校园的建设。  一、让书卷香无处不飘散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阅读环境又影响着一个人的阅读状态。我们以校园文化为重点,将文化建设的触角伸向每个角落,努
期刊
近几年在和年轻人的交往中,有一个词汇——“纠结”,使用频率特别高。纠结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不清、道不白、但还放不下。校长在学校管理中有没有纠结呢?比如在教师的管理中,制度和人性化孰重孰轻;在课堂教学中,求稳和求变如何能形成共识;在国家利益—提高公民素质和家长利益—升学之间,能否寻找到学校教育的快乐;在需要学生走向社会和现实的安全高压威胁之间,到底怎样选择我们的教育方式。其实没有哪种选择是绝对的正确
期刊
一、探索实践,主动发展——围绕中心有效开展工作  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难题是教师的教学理念转变,教师相对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知识残缺灌输型,知识传授型,智慧开发型。我们的教师基本是以讲、灌为主的传授型,重教学结果轻教学过程,重讲授成功轻学习成功,会教教材不会用教材教,重知识不重情知,重记忆不重思维,只统一要求不愿区别对待。被动学习、一刀切的课堂学生厌学是必然的。要改变课堂这种现状,只有让学生积极参
期刊
语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人人练就一张“铁嘴”,写有一手好字,作好一篇文章。  这是我们几十年来始终坚持的做法。我校作为辽宁省重点实验学校、全国名校,早在1960年因在全国首创“集中识字”教学法受到中宣部、教育部的高度重视,由此,学校声名远播,享誉全国。进人新世纪以来,我校的教改工作不断深化,使传统的教改经验与现代课改精神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在语文教学改革中,我们
期刊
怀柔区培智学校在校学生45名,残障程度为中重度,残障格局为智障、自闭症、情绪障碍、脑瘫。学生智力落后的程度严重,学习能力低下,学习文化知识更加困难,九年义务教育后,最大限度只能达到普小低年级水平。针对这种情况,通过多年实践提出了以生活化教育为特色的办学思路。  一、生活化教育特色的提出  根据我校学生目前的现状,实施生活化教育,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生存,让他们将来融入社会,与社会共他成员交往、共处
期刊
长期以来,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都依赖于教辅,教辅成了“教主”,课本成了“教辅”。学校、教师被教辅绑架了,学生、家长被教辅绑架了,结果是“发奋苦读十年书,社会业界均不容”的难堪局面;教育主管部门三令五申不让使用教辅,成效不大;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谈不上,培养尖子生谈不上,创新人才的培养更无从谈起;每一位教师身心疲惫,呕心沥血,可是我们的工作却被冷眼相对:我们的教育怎么了?凡此种种,谁之过?教辅之过!所以
期刊
人类教育史上有三次大的变革,第一次是捷克的夸美纽斯,把一对一的教学变为班级授课制,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但是夸美纽斯却没有详细阐述与班级授课制紧密相关的课堂教学的具体方法。第二次是德国的赫尔巴特,把以班级为单位的教学模式化、程序化,赫氏提炼的 “五段教授法”,第一次系统地构建了教授过程的模式,使得课堂教学的流程模式化、程序化、科学化、规范化,从而极大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率。第三次是美国的杜威,他提出教
期刊
在寿州古城,说起寿州幼儿园,人们无不翘指称赞——这颗幼教行列中的新星;无不想起一位充盈着幼教思想,流溢着挚爱与智慧的幼教工作者——洪绍兰园长。  寿州幼儿园自1995年9月建园以来,在洪绍兰园长的带领下,禀承着“师德树园、科研兴园、质量立园、创新强园”的办园理念,在短短的时间里获得快速有效的发展,一举成为六安市示范幼儿园。而今,幼儿园团队优秀、理念先进、科研成果突出、教育特色明显,拥有良好的社会声
期刊
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和脊柱,它是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的基础上,逐步积淀而成和培育形成的、占据主导地位并为全体师生所认同和恪守的共同的价值观念和精神气质。从某种意义上讲,办教育就是办文化,培育学校文化特质,形成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理念文化,达到“文化化人”的目标,对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推动学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广州市华颖中学的发展历史出发,提出了在师生中培育“勤奋、仆实、宽和、乐观”的学校文化特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