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辽宁丹东读者李某来信说:我母亲70多岁.平时没有发现有什么大病.晚上睡觉时还是好好的.清晨起床后发现一侧肢体活动不灵.麻木无力.有时讲话不清楚。急送医院检查.确诊为脑梗死入院治疗。为什么清晨容易发生脑梗死?
答李某读者:
首先是你母亲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是严重危害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尸检结果发现,在40~49岁的人群中,冠状动脉和主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分别是58%和88%。脑动脉粥样硬化一般在40岁后才出现斑块。
其次是血压波动。人由于受生物鐘影响,无论血压正常者还是高血压患者,血压均有明显波动性。总体上来说,人到夜间入睡后血压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血液流速度也随之减慢,这是清晨发生脑梗死的生理病理基础。
再次是血液凝固性改变。有学者通过连续采血检验24小时血液黏度发现,人体早晨2点到6点期间,儿茶酚胺、纤维蛋白原活性、红细胞压积及血黏度相对增高,从而导致血液凝固性增强;加之夜间长时间睡眠,没能及时补充水分,肾不停地生成尿液,导致血浆丢失,血液更加浓缩,血黏度更大。
因此,老年人清晨易发生脑梗死。凡具有脑血管病危险的老年人,应在晚间入睡前适量喝些白开水。夜间如醒来,也可适量饮水。
答李某读者:
首先是你母亲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是严重危害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尸检结果发现,在40~49岁的人群中,冠状动脉和主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分别是58%和88%。脑动脉粥样硬化一般在40岁后才出现斑块。
其次是血压波动。人由于受生物鐘影响,无论血压正常者还是高血压患者,血压均有明显波动性。总体上来说,人到夜间入睡后血压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血液流速度也随之减慢,这是清晨发生脑梗死的生理病理基础。
再次是血液凝固性改变。有学者通过连续采血检验24小时血液黏度发现,人体早晨2点到6点期间,儿茶酚胺、纤维蛋白原活性、红细胞压积及血黏度相对增高,从而导致血液凝固性增强;加之夜间长时间睡眠,没能及时补充水分,肾不停地生成尿液,导致血浆丢失,血液更加浓缩,血黏度更大。
因此,老年人清晨易发生脑梗死。凡具有脑血管病危险的老年人,应在晚间入睡前适量喝些白开水。夜间如醒来,也可适量饮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