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三重境界成就名师风采

来源 :云南教育·中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2002hh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物简介〗
  杨远贵,1984年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历史系,现任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中历史教师、历史学科教研组长,正高级教师(教授级),云南省特级教师,春城教学名师,昆明市学科带头人,云南省教科院历史学科兼职教研员,云南省历史教育学会副理事长,云南省、昆明市高中历史教学与高考历史复习指导专家,云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集团历史学科首席指导专家,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生导师,云南省委组织部、云南省教育厅“基层人才培养计划”指导教师,教育部、云南省“一师一优课”高中历史学科评课专家,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专家”,云南师范大学“乡村骨干教师国家培训计划”指导教师。主编、参编和撰写出版各种历史教学指导丛书十几种共计200多万字,在省级及以上刊物发表教育教学论文20多篇,还参与2项国家基础教育研究课题。
  我生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的云南农村,在物质极度短缺的年代长大,在无拘无束而又质朴单纯、崇尚知识改变命运、执着于好学上进是美德的乡下成长,在成千上万满怀希望的年轻人中脱颖而出,在80年代的第一年幸运地成为全中国26万大学生中的一员。对于我们这代人而言,上大学是千载难逢的机遇,因此我格外珍惜四年的大学时光,惜时如金、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和思想。1984年,我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并留校成为附属中学的一名历史教师。在三尺讲台上,我一站就是三十六年,育桃李无数,换来青丝白发。
  三十多年的教师生涯,无数春夏秋冬的默默耕耘,社会的沧桑巨变,使我对社会、对学生、对自己、对教师职业,有了清晰、理性的认识。教师是受过高等学校专门教育和培训的专业技术人员。这是教师职业的本质,但教师职业和其他职业相比,又有其特殊性。教师的服务对象是人(学生)不是物,服务周期很长,从幼儿园到大学毕业,对学生身心成长、知识能力的培养、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负有重要责任。同时,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这是全社会的共识。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对国家民族的未来也负有重要责任。这是教师职业的特殊和不平凡之所在,所以,社会各界对教师有更高的要求和期待。也正因如此,成为一名优秀教师,是我一生不懈的追求。
  第一重境界:教书先生
  二十出头初为人师时,我和其他青年教师并无不同之处。朝气蓬勃,充满青春活力,怀着掩饰不住的激情,踌躇满志地走上三尺讲台,就好像走上了人生的大舞台。
  那时我把教材当圣经,教材上的内容,我会一字不漏地认真阅读,各种参考书摆满书桌。对自己认为重要的知识,我会尽量加以拓展和补充,不管一节课能不能上完,也不管学生能不能接受。备好课,写好教案后,我还要反复阅读、默诵,尽量把教案记住,烂熟于心最好。正式上课时,我心情紧张,心跳加快。面对那么多学生,我往往不知所措,说话也不那么利索,有时甚至语无伦次。不过稍加调整,我便滔滔不绝,倾囊相授,根本来不及或根本没有考虑过学生是不是听懂了,接受了,理解了,也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正确,是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不知道重点知识是否突出了,难點知识是否讲清楚了。更多的时候,我的眼睛环顾四周,不敢和学生正面交流,甚至上着课才想起来备课时根本就没有考虑每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有的时候学生打岔提问,表现出思想的火花,我却不知所措,不会引导,甚至责备学生扰乱课堂秩序,让自己下不来台。
  教学中,我付出了很多,却没有换来学生的优异成绩,也没有得到他们的认可。慢慢地,我才发现,三尺讲台虽小,却是一个无边的世界,作为教师,我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我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仅仅把教材上的知识完整、准确、不加选择地传授给他们是不行的,把一个受过高等教育和专门的技能训练的成年人掌握的知识毫无保留、不加选择地传授给学生也是不可取的。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成长需要出发来选择知识、设计教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不断地调整教学。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如果只会一成不变地传授教材上的知识,那我们就只是一个传声筒,一个“匠人”,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师。当然,每一个教师的成长都少不了这个“匠人”的阶段,理解和宽容青年教师,给他们的成长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应该成为学生、家长、老教师和学校领导的共识和胸襟。
  第二重境界:教学专家
  成长为一名被学生和家长认可的合格教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十年媳妇熬成婆”,没有十年八年的教学历练和不断向前辈学习的过程,很难成为中学教育教学的行家里手。我的教学专家之路,也是这样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经历入职前三年的懵懂和战战兢兢的摸索时期,再经过从初一到初三、高一到高三反复二至三轮的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的历练,我才真正了解中学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理解中学教师的职业内涵。我才真正懂得如何备课,如何整合历史教学资源,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教学大纲、考试大纲的要求确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何选择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法来实施教学并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如何设计由浅入深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以便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何处理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反馈及生成的新问题,如何简明扼要、画龙点睛地进行课堂小结,如何承前启后、科学合理地布置课后作业与探究思考问题,如何开展一些历史课外活动以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等。这些问题的探究和解决,大大提升了我驾驭历史课堂的能力,也大大提高了我的历史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考试成绩。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基础教育以应试为目的、以考试分数为目标的教育教学评价模式逐步成为主流的价值选择。我也开始认真研究中学历史教学与应试之道,并逐步摸索和总结出了一些适合应试教育的套路:深入钻研历史教学大纲、考试大纲、教材,认真研究最近三至五年的中考试题或高考试题,仔细分析中高考试题的命题思路、考查重点和能力要求,分析、比较、排查试卷中出现的高频考点和不常见的知识点,再依据教学大纲、考试大纲、教材内容及历年考题考点来设计安排教学,分析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确定合适的教学难度,选择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把重点、难点、考点讲深、讲透,打牢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我完全掌控和驾驭历史课堂教学的节奏、过程和结果,学生必须按照我预设的教学目标和中高考的要求做。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我和学生都没有多少选择的余地。课后再不断加强训练,加班加点,日积月累,我不断重复着一成不变的套路和程序,这样学生的考试成绩就会不断提升。到了不惑之年,我所教的每一届高中生,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都100%合格,A级通过率90%以上。所带的高三毕业班学生高考上线率达100%,重点率(一本率)90%以上,有4人成为云南省高考文科第一名,数百人考入北大、清华、复旦等全国一流大学。我的教学业绩得到了学生、家长及同行的认可。于是,我成为云南省中学历史教学界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教学专家。1999年,我被云南省教科院选聘为云南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专家。此后的二十多年,我先后被聘为云南省教科院历史学科兼职教研员,云南省高中历史教学指导专家,云南省中小学教材、教辅审定委员会专家,云南省中小学高级教师评审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云南省“一师一优课”评课专家,云南省初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比赛评审专家,云南省、昆明市高三统测试卷命题专家,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生导师等。但我时时觉得诚惶诚恐,总觉得我一生的追求和奋斗目标,不单单是教会学生考高分、上大学。我深知,教师还要对学生一生的健康成长负责,并适时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于是,我的教师职业生涯又有了新的更高的追求。   第三重境界:教育专家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传什么样的道,如何有效地传道?授予学生什么样的业(学业),如何有效地传授知识?学生有什么样的困惑,如何有效地帮助他们解惑?这是值得教师一辈子思考、探究、实践的教育教学根本问题。进入知天命之年的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教师要随着年龄和教龄的增长,教育教学经验的积累和丰富,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艺术,成为教育教学的行家里手,努力使自己向教育专家的方向发展。否则,我们就会滑向同行经常调侃的可悲境地,即到我们老了,教小学的教师,只有小学生的水平;教中学的教师,只有中学生的水平!事实上,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信息传播广泛而多元的时代,在某些方面有的教师可能连小学生、中学生的知识水平都达不到!那么,我们要怎么做才能使自己向教育专家的方向前进呢?
  首先,教师是受过专业训练的专业技术人员,在培养、帮助学生成长方面,我们具备其他人不具备的专业知识和素养。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即教师应该具有广博的学科专业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的教育技能技巧,好学上进、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和价值追求,淡泊宁静的心态,以及对学生一视同仁的爱心。否则,不但做不好教育教学工作,还有可能会误人子弟。
  其次,教师工作的性质,决定我们的服务对象是学生,是一个个天赋和个性千差万别的人。人是万物之灵,是最为复杂的高等生命形态。人的成长过程是复杂的,成长需要也是丰富多元的。学生的成长不仅仅需要科学文化知识,还有对安全、健康、活动、合作、成功、受人尊敬的需要等(马斯洛心理需要理论)。教师要爱每一个学生,宽容地对待每一个不同性格和天赋的学生,盡量研究和理解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学生成长的不同心理需要,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以辅助学生健康成长。仅仅教会学生文化知识,让学生考高分是远远不能满足学生成长需求的,这样的教育是片面的、不完整的。
  再次,教师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更多的是通过每天的课堂教学来实现的。高效的、富有教育教学意义的课堂,可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影响学生的成长。一节好课,不仅仅要准确无误地把课本知识传授给学生,完整地体现教学设计,更重要的是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需要,结合教师广博的知识、深刻的思想、丰富的人生经验,精心选择有用的知识,使课本上那些枯燥的知识生活化、形象化,变成学生容易理解的、乐于接受的。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感悟和体验知识,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学会独立思考,质疑提问,得到学习新知的思路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形成正确的认识和价值观。教学活动本质上是教师的创造性劳动,课堂教学过程是对教学资源进行再创造的过程。高明的教师总是能把知识与为人处世、学习方法、人生观和价值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潜移默化地,甚至是不留痕迹地贯穿在课堂教学中。这样的课堂,既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启发思考,又完成了教学计划,提高了学生的考试成绩,实现教育与教学的自然结合。这样的老师,才称得上教育专家。
  基于以上的思考,我的历史教学有了质的飞跃。课堂上,我把历史知识、人生道理等熔于一炉,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广博知识和独立思考能力、身心健康、人格健全、明辨是非、有担当的人,当成教学目标,并一直孜孜不倦地探求着。现在,无论教哪一个年级哪一个班级的历史课,学生都非常喜欢我,这更加坚定了我不断探索的信心和勇气。
  记得有一位学者说,如何对待老人和孩子,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和道德修养的重要标准。因为老人代表一个国家的过去,也代表一个国家的历史。一个国家今天拥有的文明成果,凝聚着前辈的青春、汗水、牺牲和奉献。没有他们,就没有国家民族的今天,他们理应受到全社会的铭记、尊敬和照顾。至于孩子,他们代表着国家民族的未来。他们中间,可能有国家未来的领导人、管理者,可能有各行各业的专家,也可能有很多普通的劳动者。他们现在所受的教育,直接影响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他们理所应当得到全社会的关爱和保护。我们希望拥有一个什么样的未来,关键在于我们能给孩子提供什么样的教育。作为教师,我们责无旁贷,应该勇敢地担起这份沉甸甸的责任。
  ◇责任编辑 邱 艳◇
其他文献
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Ⅲ作文为漫画作文,此题目的中心观点为师爱情长、师恩难忘,较适合写为抒情散文。在写作中,以表达方式为理论奠基,于记叙、描写中让学生学会精抓细节、融“我”感受;更让学生学会追问心灵,由情入理,利用思维导图挖掘文章的深度,并用议论的方式表达出来,使文章处处有师爱、时时感师恩,最终延展升华,达成触动心灵、情理交融的效果。  一、情境导入,依情破题  播放电影《老师好》开头片段。  
期刊
迎着秋日的金色朝霞,踏着铃声,我满怀信心地走进教室,静悄悄的考场里,其他老师早就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胸有成竹,严阵以待。我不慌不忙地找到自己的座位,看著桌子上摆放着的考号,做一次深呼吸,平复一下自己的心情,因为在这一次考试中,我是主角。  为了提高全县所有教师的专业技能,“以考促学”,县教育体育局决定在每一个学期开学后,利用一个周六早上,统一举行“教师专业知识考试”,要求所有教师严格遵守考试纪律,实
期刊
一个短视频,学校门口,妈妈问女儿:“为什么这么晚才出来?”女儿:“我帮同学打扫教室卫生。”妈妈:“你想当劳动委员还是卫生委员?”女儿:“不想,而且都有人当了。”妈妈笑着说:“那你还能当什么?能不能当个跟学习有关的?”女儿:“体育委员。”妈妈:“你喜欢跑步?我怎么没发现?还不如弄个科代表更好,语文、数学和英语,哪怕有一科都好。”女儿:“你说的这些不是想当就能当的,成绩摆在那儿嘛。”妈妈:“所以说你要
期刊
新冠疫情突如其来,“停课不停学”让网络教学匆忙上阵,全国上下大规模使用网络手段开展持续性教学,让教师、学生、家长、学校都对网络教学有了深度体验。网络教学应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通过师、生、媒体等多边、多向互动和对多种媒体教学信息的收集、传输、处理、共享,来实现教学目标,过程中渗透教学理论和思想指导。这本来是时代发展的先进产物,但在本次大规模应用中却没有收到理想的效果,不禁让人思考:扼住网络教学有效性
期刊
数学核心素养是一个高度抽象的思维产物.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不能脱离具体的数学知识与方法,需要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过程中,通过逐步积累、领悟、内省形成.也就是说,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离不开教师的合理引导.教师“教什么”“怎么教”,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将具备怎样的数学素养.近几年高考数学试题的特点是新颖灵活,基本没有偏题怪题,具有选拔性,深入研究可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提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为新时代学校健康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健康教育活动,可以使学生掌握常见病防治和卫生保健知识,增强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达到预防疾病、增进健康、提高学生个体和群体健康水平的目的。  当前,由武汉蔓延到全国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再次向国人敲响了公众健康教育的
期刊
分类讨论思想是历年高考的必考内容,它不仅是高考的重点和热点,也是难点.在解答这类问题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把好“四关”,即深刻理解基本知识与基本原理,把好“基础关”;找准划分标准,把好“分类关”;保证条理分明,层次清晰,把好“逻辑关”;注意对照题中的限制条件或隐含信息,合理取舍,把好“检验关”.在这里笔者以函数与导数综合题为例谈谈运用分类讨论思想解题的策略.  策略一:根据一次项系数或二次项系数确
期刊
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迅猛发展的背景下,人们日渐意识到,当今的教育,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被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创新发展依托教育事业的发展,关系着亿万青少年的成长,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我国目前的教育发展方式是从外延式发展转变到内涵式发展来保障优质、公平、多样的教育,怎样才能满足百姓的需求,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推动创新人才不断壮大已然成了当务之急。  创客在我国被定义为
期刊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越来越注重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语文课堂上,教师在作文教学方面投注的时间越来越多,希望让学生多写多练来提高作文水平。但效果不甚理想,特别是对于七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刚刚由小学过渡到初中。在小学阶段,这一部分学生写作能力普遍较弱,存在写作形式单一、字数要求过低、缺乏情感和感悟等问题。但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往往忽视了学生的真实需要,他们只是根据自己的作
期刊
大多数中国人都有故乡情结,都有浓浓的“乡愁”。“乡愁”,说直白一点,就是“思乡病”。从《诗经》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古诗十九首》的“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唐詩的“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宋词的“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到余光中的《乡愁四韵》,可谓“愁思”不绝,源远流长。写“乡愁”之诗,说“乡愁”之文,可谓恒河沙数,但总是说不完、道不尽。  “乡愁”是一种疏离感。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