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学校教育差异之比较研究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x756_34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中英教育设置差异
  教育是立国之本,在这一点上无论是中国还是英国都非常重视教育在本国的发展。然而,由于中英两国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导致两国的教育设置也存在着很大差异。教育设置包括很多方面,例如在班级人数的设置上,从《中国老师来了》纪录片中反映出,英国学生对中国班级的人数感到震惊,在中国,一个班里五十个人很正常,在英国,一般最多也就是三十人,英国上课采用小班授课制,不同能力的学生在不同的班级。
  再看教育时间的安排,中式学校的一天像是十二小时的马拉松,七点上课,午饭吃的早,并且放学后还有上两个小时的晚自习,学习占据了学生大部分的时间。但是在英国五点钟放学后,学生回家就是放松的时间,不用上课外补习班,学习时间只占据了一小部分。
  二、中英日常规则差异
  学校教育的日常规则包括班级管理,情感的培养等。在典型的中式校园文化中,中国班级秩序的一部分由班委负责,但是在英国,班级管理工作,只是教师的工作,英国班级没有相应的班委。
  在日常规则中,培养学生的情感很重要。在中国,为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每周一要进行升旗仪式,同时增加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纪录片中,中国老师带领英国学生进行升旗仪式,英国学生都很惊讶,从未参与过这样的活动。
  三、中英师生关系差异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这句习语足以看出教师在中国学校教育中神圣的地位。在中国的师生关系中,教师拥有绝对的权威。孩子从一出生就被教育要遵守规矩,要尊重权威,对学生而言,尊重老师和家长是至关重要的。在大多数中国学生的眼里,如果被老师单独点名批评,是很羞耻和尴尬的。
  然而在《中国老师来了》纪录片中,英国的文化允许学生挑战权威,在英国学生的眼中,老师和学生的平等的地位,理所当然面对老师的批评,也没有人会在乎,更不会感到尴尬,反而觉得特别滑稽。片中有这样的一个镜头,英国学生扰乱了课堂纪律,中国老师让他站到前面,是对他的惩罚,为使他在其他学生面前感到不好意思,但是这小小的“惩罚”不但没有使他改变,反而更加的变本加厉。
  四、中英教学方法差异
  纪录片中以数学、语文、科学以及体育学科为例进行中英式教学。四门学科在教学方法上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差异。
  在《中国老师来了》这部纪录片中,英国的科学课,鼓励学生自我发现,教师不直接告诉学生解决的方法,自己思考,不断的犯错,不断的纠正,才能找出正确的方法。英国教师的教育目的就在于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而不是将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然而中式的科学课,老师很少使用教学设备,对于知识的传授更多的是利用板书、笔记以及测试卷。
  中国和英国在数学课的教學上,中国的教学进度很快,然而从纪录片中反映出英国对数学的教学进度相差甚远,在中国,数学更多的是教授学生记公式,但是在英国对于数学学科的教学采用的是讨论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多问问题,讨论作业。
  中英学校教育最大的差异就是在教学方法方面。纪录片中,中式竞争性教育方法与英国的鼓励式教学有着鲜明的对比。英国更加倾向于鼓励学生,只和自己竞争,尽最大的努力。然而在中国,竞争很激烈,几乎每天都有小型竞赛。
  五、反思与感悟
  本文以《中国老师来了》纪录片为例,本纪录片结尾以考试评价结果来决定比较的胜负,最终中式教育胜利。但是中式教育的胜利并不代表中式学校教育优于英式学校教育。通过比较分析,我们也不难发现我国学校教育优劣并在。
  首先谈一谈我国学校教育的优点,我国学校教育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尊师重道,爱国之情都有体现,同时这也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并且在常规中,班委的设立,不但使学生参与到了班级工作中,还锻炼了学生的能力,从而更好的、更快的适应社会。
  然而英国在教学方法上是值得我国借鉴的,英国更加倾向于鼓励学生,只和自己竞争,尽最大的努力,这样减轻学生的压力,使学生更加轻松的学习。并且对于知识的传授,尽量让学生少一些死知识的硬记,多一些学生的自主探讨。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知教育的重要性,所以我会在摸索中不断的进取,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接班人。
其他文献
在人教版选修教材《外国小说欣赏》中,收入了泰戈尔的短篇小说《素芭》。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试着用“形象体会式”的学习指导模式来进行教学。所谓“形象体会式”学习指导模式,就是把所学课文用一个可认、可感、可悟的“形象”生动、简练、准确地表示出来,并结合学习的阅读、认知、理解、运用、探究等过程来认识“形象”、化解“形象”、创造“形象”,以至让学生获得知识、学会阅读方法的指导模式。素芭的形象是理解这篇小说的钥
期刊
美术教学属于艺术领域教学,而艺术领域教学是我不擅长的幼儿教育教学领域,我选择《画而乐.动物气球》,是为了挑战自己、锻炼自己。在指导韦老师的帮助和鼓励下,勇敢地完成我实践学习的教学任务。  我借着“动物气球”之名的出现引出了这次教学活动的任务——画“动物气球”,我用幻灯片出示我模仿“成长快乐”《画而乐》书本画好的 “气球图”,画的都是没有任何装饰的黑白的普通气球。我说:“老师这里有几个普通气球,我希
期刊
我们的幼儿园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不仅有近百种树木植物,更是一座大花园。秋天是萧瑟的季节,而细心的小朋友发现,在向日葵小农庄的甬道旁,傲然挺立着一束束火红的小花。为了解答孩子们的疑问,我们请来植物研究所的科学家帮助我们鉴定这些不怕冷的小花。叔叔告诉孩子们,这是菊花。孩子们不相信,说菊花是黄色的花瓣卷卷的。叔叔说,这叫红卢山庄,不是我们中国的本土花卉是国外引进的品种,因此她有如此美丽的颜色。孩子们
期刊
榜书艺术乃国学精粹之一,在教学中如何弘扬国学,笔者在校本教学中有一些体验。  一、什么是榜书,为什么要弘扬榜书艺术  榜书又称“擘窠”大字,擘,拇指;窠,穴也,大指中只窠即虎口也。书写时运全身之力把握之,驾驭之,犹如运印,虎虎有生气。在两千多年的发展中,榜书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审美价值,向人们展示了不同时代的文风、时政、地理、历史、文字和书法艺术的变迁,为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财富。榜书作品内容字数通常比
期刊
孔老夫子言“吾日三省吾身”,后人也有言“静坐常思己过”,又有几人能够真正做到?  以前并不太明白,古人修身为何必须要强调“慎独 慎微”。慎微是容易理解的,林黛玉进贾府般的“事事留心 时时在意”是慎微,那么慎独呢?独,为独自一人处于一处。此时是否就可以为所欲为了呢?是否真的是天知地知我知你不知了呢?  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故需慎独,故需自强。而,慎独者始能自强。  有人肯定会说:“连大人几乎都
期刊
今天,给民族班上完一节以语法分析为主的阅读课以后,感到教学目标没有实现,教学期待没有达成,况且课堂气氛沉闷。利用课间十分钟休憩,我在简短回顾教学过程、分析原因之后,得出三点总体性结论,一是教学目标设定太高;二是教学方法单一;三是课堂导入不当,尤其是开门见山式的导入过于突兀,没有平顺感,也不能引起学生的兴奋,更谈不上学生的积极参与。想到这里,我开始思考,同一节课给英语基础相对比较薄弱,接受能力欠佳的
期刊
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阅读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课堂活动,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和探索机会,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在这一教育理念的贯穿下,就要求教师在阅读课中,尤其是作为重头戏的读中活动设计中多花心思,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给予他们充足的思考、探索的机会和时间,指导学生完善自己的学习过程。  考虑到英语阅读课中读中活动的重要性以及目前我国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笔者将通过曾经做过一节阅
期刊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实现教育现代化,是推动国家发展的必然要求。 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主阵地,担负着实现党和国家教育目标的重要任务,因此教育现代化首先是学校教育的现代化。  一、教育现代化
期刊
教育教学过程实际上是教师、学生互动的过程。“问”与“答”是反映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行为。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注意以“问”引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构建知识。教师的“问”不仅要创设“惊奇”的情景(对学生而言),激发求知的欲望,更要能增强智力参与度,即将知识构建与学生积极参与整合。在“问”与“答”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某一具体知识的构建,而且能使学生逐
期刊
在学习万有引力定律这部分内容时,弄清以下五个方面的关系,能帮助我们理解掌握这部分知识,并能快速、准确地解答这方面的问题。  一、天体半径和卫星轨道半径  在学习万有引力定律这部分知识时,通常把天体看成一个球体,天体的半径就是球的半径,反映了天体的大小.卫星的轨道半径是天体的卫星绕天体做圆周运动的轨迹圆的半径。一般情况下,天体卫星的轨道半径总大于该天体的半径,当卫星贴近天体表面运行时,可近似认为卫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