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建議力創未來“文創之城”

来源 :澳门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51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個新興產業的出現,除了政府主導外,更需要全民的參與和鼓勵,才能興盛,我們期待到一個不一樣的澳門,一個擁有獨特魅力文化創業產業的澳門。本期的受訪者,都對澳門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頗具經驗,他們或是身處其中,或是旁觀者清,對本澳文創的發展深有感觸。在此次採訪中,他們更是積極地提出自己的意見,為文化創業產業的發展建言,期望政府和社會各界能聽到不同的聲音。
  澳門佳作的創意總監林子恩,對文化創意產業基金的提出了幾點建議建議,一是行政架構複雜,需要講求精簡,不同部門之間需要溝通。通常情況下,申請方案經過層層機構審核通過後,該項目需要在拿到資金後才可以開始,若在這之前的資金付出,只能由申請者自己承擔。生意是講究時間、時機、成本,無限的等待只會錯過發展的最佳節點。二是資金的選擇可以自由選擇資助或者貸款,既然內部審批都是由專業人士組成,那就可以給申請者指導,無論是借貸或者資助,務必追求資金利用的最大化。林子恩頗為感嘆地說:“澳門整個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前景是有的,資訊科技的更新帶來了更多的商機,只要有想法,就能把概念變成生意,這個生意並不是傳統的商舖、產品,而是品牌的打造和拓展,從而衍生更大的澳門文化創意產業空間。”
  澳門理工學院藝術高等學校設計系副教授鍾渠盛,分析指出,當下澳門並未有成熟的市場,本地市民對於文創產品的需求市場亦並未成形,需要做好文創藝術創意的培育。一為大學的核心教育,至今本澳未有以文化創意產業的核心教育;二為普及教育,從幼兒園、小學、中學都去灌輸對文化藝術的追求;三為短期的急訓培育計劃,邀請專家或者學者進行針對從業人員的短期培訓,學習相關的知識。“一,當下澳門缺少通盤合作,需要跨部門協作,針對澳門的問題,需要優勢去做一個研討。另一方面是澳門缺少外地的‘官產學’,即官方、產業界和學術界的合作,澳門本身起步晚,更需要本地人的參與和推動,形成本土化的特色。”鍾教授如是補充道。
  群力智庫副理事長雷民強,贊同政府對文創是積極扶持的觀點,但只限於小型文創事業,要想社會形成氣候,必須要有平臺,更要有市場,不可能只靠政府支持。長貧難顧,必須要以“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的方式支持澳門文創事業。在雷民強看來,入門門欄必須要低,才令市民的參與度高,易形成氣候。政府同時提供平臺、提供國際機會,讓參與者可以通過本地及國際市場獲得利潤,形成可持續發展的市場及人才庫,一切順理成章。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產業委員會第一、第二屆委員潘知常,從總體提出他的看法:澳門的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在戰略上必須從“量入為出”轉向“量出為入”。也就是說,要從宏大目標來倒逼自身,不再走“量入為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屬性開發模式,而是立足未來審視現在,“量出為入”,把自身的戰略資源整合出來,策劃自身的發展,衡量自身的發展,完成澳門戰略發展的總體佈局。在潘知常教授看來,什麼都發展,就等於什麼都不發展;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他指出:“對於澳門來說,因為它是一個袖珍型經濟體,因此更不能搞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大躍進。否則,就會重蹈全世界都屢屢看到的‘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文化創意產業在大躍進後立即大衰敗的悲劇。”
  澳門文化創意產業管理學會會長蔡強,明確表示文化創意產業是一個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的無煙產業,對整個社會形象有所提升,如何發展則需要時間的檢視。他對記者說:“澳門未來要找到最適合的方向。起步的時候資助範圍廣泛,經過摸索之後,留下值得繼續發展的項目,優勝劣汰是恆久不變的法則。”在採訪的最後,他也提出希望資助更加公平公正,並不是有完美的計劃書就代表有強大的競爭力,關鍵還是在於項目的產值效應,僅僅從書面是難以判斷和預估的。
  諸多建議,帶來的不僅僅是對當下文化創意產業基金的資助建議,更有不少縱觀全局的方向建議。政府一直講求聽從民意,以民為本,為了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大大小小應該也開過數十場會議、諮詢會議,但實際的意見聽取了多少不得而知。好話不怕說百遍,澳門的文化創意產業本就是共同摸索的過程,唯有不斷吸取各方建議才能蓬勃向前,共創新興之景打造“文創之城”。
其他文献
寸土寸金的澳門,當下只要有關於土地的動靜,一定是牽動著所有人的“神經線”。這不,6月中旬,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突然宣佈“放生”16幅閒置地,這消息殺得眾人措手不及。何為土地“放生”?政府早年已圈定48幅閒置地進行回收,但拖了三年。其中有部分項目已經開始動工,如今卻被突然宣佈“放生”,不回收了,任承批人繼續使用。  這一批“放生”閒置地,涉及面積接近37萬平方米。其中包括原來屬於馬會北馬房的住宅項目
期刊
今年是澳門回歸祖國15周年,民政總署轄下澳門藝術博物館與北京故宮博物院合辦“朱豔增華——故宮珍藏清乾隆漆器精品展”,由澳門基金會、旅遊局等聯手協辦。此次展覽將展出故宮珍藏逾120件套清乾隆時期製作的漆器文物,包括大型漆器家具,如寶座、靠背椅、屏風、坐墩、炕几,飲食具、化妝用具、樂器、燭臺等,展示清代乾隆朝漆器所取得的歷史成就。  清代乾隆時期漆器工藝表現形式豐富、工藝技術高超,是漆器製作最蓬勃的時
期刊
時至今日,傳統媒體都在新媒體領域中另覓出路。在香港,《蘋果日報》率先突破傳統媒體模式,推出“動新聞”引發網民追捧;網絡媒體順應新媒體潮流應運而生,獨樹一幟的言論風格,拓展了言論空間。新媒體時代來臨,網絡在手,平民百姓都可以變成記者,新媒體的出現是否為社會帶來更多思考?  轉型路,尷尬前行  香港新媒體在過去的十年一直蓬勃發展,隨著互聯網越來越普及,利用新媒體平台創建一個網絡媒體,相對而言成本較低,
期刊
24小時通關時代,隨著習近平主席訪澳前一天正式開啟,未來珠澳兩地三大海關口岸發生巨大變化,其中人流量最多的拱北口岸將早提前、晚延後各一小時,而跨境工業區口岸也於淩晨0:00-7:00開放給本地居民、內地學生以及外地僱員夜間使用,橫琴口岸則是採用24小時制,方便居民和遊客隨時進出澳門。期盼已久,終究成真,通關帶來的是便捷、高效還是高漲、堵塞?開通尚不足一月之際,究竟帶給珠海、澳門兩地社會多少變化,未
期刊
回歸後,澳門經濟經歷高速發展,目前,面對產業適度多元以及經濟轉型的時期,人才緊缺與求才若渴的矛盾越來越明顯。國家領導人每每談及澳門問題的時候,都期盼特區政府能夠真正“人才建澳”。  由澳門的實際情況出發,要落實“人才建澳”的理念,首先要建立專業認證制度。世界很多地方,都是通過專業認證制度,建立人才的客觀標準。行政長官雖多次表明,將在社工、建築、醫療衛生、物管等多個行業,構建專業認證制度。但是,相關
期刊
新媒體的出現,使得發佈、接收資訊上更為方便,但與此同時,香港近年紛爭不斷,新媒體已經成為新型社會事件的“擴音器”和“發動機”,新媒體給社會帶來的影響不容小覷,政府又該如何利用好新媒體與民間進行政策溝通?  媒體變革 勢在必行  新媒體的發展雖延續了十年的時間,新媒體的出現,給傳統媒體帶來的衝擊和壓力不可小覷,在新媒體的大環境下,面對新媒體咄咄逼人的攻勢,已成為一個不可阻擋的趨勢,不管相不相信,改變
期刊
過去, 報紙,電視等傳統媒介不單使得資訊得到了更廣的傳播,人們知道什麼正在發生,什麼與我有關,更使得人們得以和周圍的人,共同分享對事件的看法,使得人們能夠在對事件的探討中完成社會交往。隨著Web2.0時代的到來, 人們可以隨時利用網路進行社交,交流傳播的不單是資訊,還有感知,擁有和自己共同興趣的一批人的感受。而新媒體正是Web2.0時代的產物。當打開手機APP查看新聞取代了讀報看新聞;當網絡數字電
期刊
國家“十二五”規劃定位,把澳門發展成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然時隔多年依舊進展不大,國家旅遊局與澳門特區政府決定成立聯合委員會推進,日前簽署了促進澳門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建設的聯合工作協議。顯示建設世旅休閒中心的工作,進入了實質性的階段,而且加快了步伐。更重要的是,此已不單是澳門特區的地方事務,而是中央政府也已加入籌謀及督促,把世旅休閒中心建設提升到國家事務的層面,有點“倒逼”澳門政府的意味。  以一般的區
期刊
立法會議員陳明金在六月號《澳門月刊》撰文指“如果官員問責制不能夠成功建立並有效運作,後人可以有樣學樣,不作為的官員,到時候同樣可以拍屁股走人。長此下去,隨著社會變遷發展,新老問題就可能會更多”。對此,筆者贊同。澳門一直有官員問責的法律規定,但卻沒有官員問責情況,“失職”官員多調任司長辦公室顧問,薪俸與原局長相差不多,令社會質疑問責制形同虛設,甚至不健全。個人分析認為,問責制難落實癥結在於權責難以清
期刊
暑假成為一年一度的掘路高峰期,已經是近幾年的“常規”,雖然避開了學生返學的時段,但居民、遊客出行,面對“遍地開花”的掘路工程,抱怨和無奈之下,不禁要問,政府的協調機制,是不是名存實亡?面對長期泛濫的掘路工程所帶來的怨氣,政府是否會下決心,建造城市基礎設施管線的地下共同管道?  今年施政辯論期間,本人在談到,有人形容本澳已成為“世界掘路中心”時,羅立文司長透露,去年有5,900宗掘路申請,批出3,6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