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与全真教的两场大辩论

来源 :精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xiao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事情还得从成吉思汗征召道教全真教派首领丘处机说起。公元一二一九年,成吉思汗因为听说隐居山东半岛栖霞县的丘处机颇习长生之术,便命近臣扎八儿、刘仲禄持诏前往征召。年逾古稀的丘处机大约是看到了蒙古人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会入统中华,所以一反常态,毅然应召。在经历了千辛万苦之后,这位长春真人与他的十八位弟子终于抵达雪山,见到了威振大漠的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当时正忙于西征,所以除了关心有无长生不老之药,还真诚地向丘氏请教治国良方,丘处机则抱定道教根柢,奉答之辞不外是敬天爱民、不嗜杀人、清心寡欲等等。也许是丘处机那对答如流而又颇有些神秘色彩的风姿在蒙古部落中难得一觅吧,成吉思汗对之极为敬佩,下旨由丘处机统辖全体道士,专管一切有关道教的事务。爱屋及乌,成吉思汗又授予道士们以免除一切赋税的特权。而道教由此也就以压倒佛教及其他宗教的优势,在中华大地上开始了它因得统治者之宠而来的繁盛岁月。宗教徒由于得宠而有恃无恐、为所欲为似乎已成了历史的惯例,蒙古国治下受宠爱的道士们自然也不例外。他们对于自己的老冤家佛教首先表现出不屑一顾的神态,公然将一些无僧侣或无敕名额的寺院占为道观,同时又刊行那把释迦牟尼说成是道教始祖老子化身的《老子化胡经》以及反映老子代代转世的《八十一化图》,这就无可避免地酿成了一场佛道大辩论。
  元宪宗蒙哥汗五年(公元1225年),考虑到都是王国思想文化支柱的佛道两家关系一直不甚融洽,蒙哥皇帝召二教的首脑人物赴都城辩论。当时佛教派出的代表是少林寺长老福裕,而道教披挂上阵的为丘处机之后全真教派的第三代领袖李志常。辩论的结果出人意料,那位一直在做蒙古贵族子弟老师的李志常竟失败了。蒙哥皇帝看来是个很公平的辩论裁判,当即降诏,禁止道士毁坏佛像与伪造经文。由于有关史料缺失,我们今天无法知道蒙古国里这首次以禁止伪造道经为主题的禁书事件究竟发展到了何种程度,但联系以后几次同样主题的禁书案来看,我们仿佛觉得这头一回的禁书案官方对于道教还是显得相当客气的。
  三年之后(蒙哥汗八年,公元1258年),可能是由于道教徒没有遵守蒙哥汗五年降诏的旨意,佛道二家再次展开了一场大辩论。这回佛教徒依然推举福裕长老做他们的首席辩论手,而道教徒在李志常已死的局面下不得不启用新人张志敬,结果道教再次败北,并且是一败涂地。蒙哥皇帝这次显然对那些曾经是他祖辈、父辈宠儿的道士们产生了厌恶感,因而下令将十七个道士——不知道是否是参加辩论会的代表——剃光头后打发他们改行做和尚,并将那胡言乱语的《老子化胡经》等诸种“伪道经”及其印板,统统焚毁;各路寺庙里的石碑上绘着、镌刻着的侮辱佛教的《八十一化图》,也全部烧掉或毁弃,这是道教在蒙古国自丘处机得成吉思汗之宠以来,首次失去蒙古族统治者的偏爱,也是道教经典自北周遭到焚毁以来,再次逢遇厄运。
其他文献
《庄子》中曾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纪湘子为国王驯养打架的公鸡。十天后,国王问:“驯好了吗?”纪答:“还没有,它们正狂躁呢。”二十天后,国王又问,纪答:“还不行,有点响动,它们就不踏实。”三十天后,纪回答国王:“还差点,它们还总爱东顾西盼的。”过了四十天,纪才点头说:“好啦,它们已经沉稳不变,看上去如同木鸡一样呆了。”果然,拿这些鸡去参加比赛,对手没有不失败的。  看来,“呆若木鸡”原本并非一个贬义词。
期刊
练武之人,必须遵守一个礼节——武礼。习武人见面互相打招呼,都应该做这个动作,表示互相恭敬。  一、抱拳礼:并立步,身体自然直立,右手握拳,左手拇指屈拢,四指并拢伸直成掌。双手从体侧向胸前合抱,两前臂微内旋,两臂撑圆,平举于胸前,左掌心贴于右拳面,双肘不可扬起,目视受礼者。此礼为晚辈(学习者)向长辈和教师行礼的方式,现引申为习武者之间不分长辈、晚辈的武礼。  二、注目礼:并立步,身体自然直立,目视受
期刊
万籁声老师所传承下来的自然门武术,一门三杰之所以名扬武林,却传播不广,有其特定的因素,除了苦练,还要有明师、还要博学、还要有环境的磨练,除此之外还要精悟道家理论。  自然门始创于清徐老始祖。徐老始祖博学武术之内外家,并饱读《四书五经》,精研老庄学说,在其坎坷的求学生涯中磨砺功夫,最终结合道家理论,去其套路之繁琐,淬炼出以“动静无始,变化无端,虚虚实实,自然而然”的16字真言为总诀的武术之精华——自
期刊
古都洛阳位于少室山下,洛水之滨,这里是中原河洛文化的发祥地,又是兵家必争之地,因此自古以来民风彪悍,文人武将交相辉映。洛阳紧邻少林寺,与陈家沟也相去不远,南临武当山,同时又是心意拳的故乡,几大拳种争鲜斗艳,傲放于华夏武林。受此武风的熏陶,我自幼就爱武成痴,在上世纪60年代末跟随名师习拳练武,打下很好的基础。由于经年累月的训练,我的身体素质非常好,青年征兵时期特招进入侦察兵的行列。我们所在的部队,是
期刊
张之江生于河北省武术之乡沧州地区,受武术的熏陶,自幼热爱武术。清末,洋枪洋炮输入中国,因而武术的实用价值大大降低,遭到社会冷落,武林英杰无用武之地。  民初的统治者为防止练武之人造反,一度禁止练武,武术运动渐被淘汰,一些武术家流落乡镇,卖艺求生,处境极为悲惨。  这时,沧州地区出了一位辛亥革命之士张之江。他不畏强暴,挺身而出,立志把武术复兴起来。他提倡武术的动机有三个:第一,由于统治者不提倡,不支
期刊
一、削烂苹果    王芗斋是李紫剑先生在《狂生谈拳录》中抨击较多、力度较大的武林历史人物。李先生认为,王芗斋是有证可考的叛徒、汉奸。认为所有有关大成拳抬王都是大谬不然。大逆不道,缺乏起码的道德判断意识。而我们只要稍加留意,几年来的武学刊物与武学著作里凡是涉及到大成拳时,“王芗斋”三个字便不时地闪耀着,他被人们以宗师之礼推崇与尊重。这便构成了一个矛盾,一种疑惑。我没有去考证王的这段历史,现在我假设李
期刊
《精武》武苑,时有佳作闪烁蹦出。如同洛阳牡丹之姚黄魏紫,奇色异香,令人赞羡;又如同滚滚长江之奇观,惊涛骇浪,“卷起千堆雪”。本年第6期刊出有关李品银的系列文章,事理奇绝,德艺双馨,其文信息奔涌,其人于武、于医,均是世界一奇,人间一谜。读之可开人心胸,增人见识,激人思绪。砺人意志。读后掩卷而思,浮想联翩,夜难以寐,故披衣而起,提笔挥就刍议一则,试解其谜,以求其教。    一、太极难打在何方    且
期刊
编译 张 红  对蹲伏攻击的防御    歹徒蹲伏着接近李小龙(图1),这是不寻常的一种攻击方式。李小龙随势侧踢歹徒的前腿膝盖处(图2~图4),使他跪地(图5),随后向前揪起歹徒的后衣领(图6),把他拖倒在地,以脚后跟踩踏其面部(图7,图8)。  评论:李小龙在半自卫系列中介绍了这种反击,因为一些武术学校并没有为学生准备这种基础的技巧。另一方面,一些学校还会教导学生在对手倒地时即停止攻击。但是李小龙
期刊
编前言:自古武林有“棍为百兵之祖”的说法。宋、明时代,棍术臻于大成,《中国武术史》(习云太编)记载:“在几十家棍法中,较有名气的首推俞(大猷)公棍。”何良臣说:“棍法之妙,亦尽于大猷。”戚继光也很钦佩俞大猷的《剑经》,他说这是“短兵用法,千古奇秘”。其实,《剑经》写的是棍法,而不是剑法。  习云太所著《中国武术史》记载:“与俞公棍齐名的少林棍,也曾受过俞大猷指点……俞大献在行军中访过少林寺,见寺僧
期刊
李书文,字同臣,沧州东南乡盐山王南良人,生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后成为职业武师。  李书文出身农家,家境贫寒,身材矮小不到一米六,双手过膝,机警过人,聪颖异常。自幼对武术特别痴迷,但许多武师都嫌李家贫困和李本身个子小不愿意收李为徒,遂决心拜名师一定要学出个样来。李书文到沧州武艺极盛的罗疃去学艺,拜八极拳第四代武豪黄四海先生为师,并得师爷张克明指点,李书文的师叔(二师父)张景星(字拱辰)非常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