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德育人,优化育人环境,拓宽德育渠道,更新德育手段,丰富德育内容,走出了一条全方位、多层次的德育工作新路子,提高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使校风、学风得到了根本性好转,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一、健全组织,严肃育人制度
学校成立了以党支部为核心的德育工作领导组织机构,政教处具体负责,团书记、少队辅导员、班主任为骨干力量,教师全员参与的德育工作体系,全面负责学校德育工作。为了确保德育工作开展有针对性、实效性,学校制定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德育工作管理制度,如德育工作组织建设制度、德育研讨制度、班风建设评分制度、学生一日常规考评制度等。
二、课堂渗透,拓宽育人渠道
课堂教学是对青少年进行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学校重视把德育渗透到各学科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
(一)将知识传授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教师在备课时,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把知识传授与德育有机地结合。在数学课,讲“分数、百分数的意义”时,让学生通过计算家庭收入与10年前的收入比,家中有电脑、轿车与全班总人数之比,这些例子让学生随时都能感受到改革开放给人民带来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从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思品课,教师要求学生编写少年法制案例,观看法制宣传片,提高法制意识,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良好品质。
(二)探讨课堂教学“兵教兵”新路子,促进后进生转化
后进生转化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在后进生转化工作中,学校采用两条腿走路的方法:一是领导、教师“包保”制,领导专门“包保”违纪严重或屡教屡犯的学生,找他们谈心,帮助他们转化思想;教师“包保”的是学习较差的学生,辅导功课,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二是让优秀学生与后进生结对子,即“兵教兵”。结对子的同学不仅要从学习上,更要从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养成上进行帮助。每个学科的教师都安排好帮教小组,每节课上都有生生互教的环节。通过“兵教兵”的方式,许多同学的不良行为大有好转,后进生转化工作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
(三)开发特色校本课程,开展“三育四会”教育活动
由于我镇是远近闻名的传统满族剪纸之乡。为使传统文化后继有人,我校开发了“我与剪纸同成长”这一地域特色的校本课程,并编写了校本教材。让学生在剪纸的过程中体验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剪纸艺术的快乐。同时,结合校本课程,开展“三育四会”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剪纸过程中得到育心、育德、育智的教育和学会感趣、学会实践、学会整合、学会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三、营造氛围,优化育人环境
学校环境是一种“隐性课程”,它对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一)完善校园设施建设,提供优雅的学习环境
近年来,学校多方筹措资金,普及了多媒体教学,硬化了操场,栽种了花草、树木,修建了永久性花坛,达到了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园林式的校园。环境的改善,对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塑造学生的人格,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学校充分利用广播、板报、画廊等进行德育工作宣传,让板报说话,让墙壁育人。每学期初,政教处都组织班主任、美术老师、团支书记、少队辅导员对校园文化建设进行专题研讨,整体构思,想方设法提高校园文化的品位性、时代性和育人功能。教学楼内有二百余幅师生作品:剪纸、绘画、书法、雕刻、粘贴等。每幅作品都浸透着师生的心血,既丰富了业余生活,又陶冶了情操。
(三)发挥德育基地和社会实践基地的育人功能
学校建立了以革命烈士陵园为主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以敬老院、食用菌厂、蔬菜大棚社会实践基地。每年利用这些基地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爱劳动、尊老爱幼等方面的教育和锻炼。学生在这些体验活动中,不仅培养了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水准都有了很大提高。
四、寓教于乐,丰富育人内容
学校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开展教育活动,实行常规教育天天有,重点活动周周有,主题活动月月有的活动教育体系。
(一)开展传统教育,明确历史使命
学校以活动为载体,开展传统教育、历史使命感教育,从小培养学生以一颗责任心来面对自己的末来,承担起祖国腾飞的重任。如三月开展“弘扬雷锋精神手抄报及漫画展”;四月清明节开展“少先队重温誓言既大唱三首歌评比活动”;六月开展民族精神代代传“六个一”主题教育活动等。利用署假引导学生读一本爱国主义好书、看一部革命电影、进行一次“红色旅游”等。
(二)开展时代教育,树立新时期荣辱观
学校开展了感恩教育系列活动、情暧校园活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等;倡导“学好一天课就是爱父母”“少犯一次错误就是爱老师”“捡起一片纸就是爱学校”“立下一个志向就是爱国”,将感恩教育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让学生从小处着手,报着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生活,面对身边的人;在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中,组织“知荣辱、懂感恩,放歌六月”主题大隊会、“我与文明同行”漫画展、“知荣辱、懂感恩、文明礼仪手抄报展”等,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时代责任感。
(三)开展社区教育活动,构建“三结合”教育网络
学校将社区教育作为德育的主要方面,构建较为合理的“三结合”教育网络,组织学生定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劳动教育、公益活动教育、科技活动教育等。这些活动的开展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宽了育人的空间,丰富了学生的生活。
总之,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学校始终把德育放在首要地位。坚持“以德立校,育人为本”的工作思路,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融入到德育工作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有力地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健全组织,严肃育人制度
学校成立了以党支部为核心的德育工作领导组织机构,政教处具体负责,团书记、少队辅导员、班主任为骨干力量,教师全员参与的德育工作体系,全面负责学校德育工作。为了确保德育工作开展有针对性、实效性,学校制定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德育工作管理制度,如德育工作组织建设制度、德育研讨制度、班风建设评分制度、学生一日常规考评制度等。
二、课堂渗透,拓宽育人渠道
课堂教学是对青少年进行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学校重视把德育渗透到各学科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
(一)将知识传授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教师在备课时,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把知识传授与德育有机地结合。在数学课,讲“分数、百分数的意义”时,让学生通过计算家庭收入与10年前的收入比,家中有电脑、轿车与全班总人数之比,这些例子让学生随时都能感受到改革开放给人民带来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从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思品课,教师要求学生编写少年法制案例,观看法制宣传片,提高法制意识,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良好品质。
(二)探讨课堂教学“兵教兵”新路子,促进后进生转化
后进生转化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在后进生转化工作中,学校采用两条腿走路的方法:一是领导、教师“包保”制,领导专门“包保”违纪严重或屡教屡犯的学生,找他们谈心,帮助他们转化思想;教师“包保”的是学习较差的学生,辅导功课,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二是让优秀学生与后进生结对子,即“兵教兵”。结对子的同学不仅要从学习上,更要从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养成上进行帮助。每个学科的教师都安排好帮教小组,每节课上都有生生互教的环节。通过“兵教兵”的方式,许多同学的不良行为大有好转,后进生转化工作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
(三)开发特色校本课程,开展“三育四会”教育活动
由于我镇是远近闻名的传统满族剪纸之乡。为使传统文化后继有人,我校开发了“我与剪纸同成长”这一地域特色的校本课程,并编写了校本教材。让学生在剪纸的过程中体验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剪纸艺术的快乐。同时,结合校本课程,开展“三育四会”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剪纸过程中得到育心、育德、育智的教育和学会感趣、学会实践、学会整合、学会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三、营造氛围,优化育人环境
学校环境是一种“隐性课程”,它对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一)完善校园设施建设,提供优雅的学习环境
近年来,学校多方筹措资金,普及了多媒体教学,硬化了操场,栽种了花草、树木,修建了永久性花坛,达到了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园林式的校园。环境的改善,对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塑造学生的人格,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学校充分利用广播、板报、画廊等进行德育工作宣传,让板报说话,让墙壁育人。每学期初,政教处都组织班主任、美术老师、团支书记、少队辅导员对校园文化建设进行专题研讨,整体构思,想方设法提高校园文化的品位性、时代性和育人功能。教学楼内有二百余幅师生作品:剪纸、绘画、书法、雕刻、粘贴等。每幅作品都浸透着师生的心血,既丰富了业余生活,又陶冶了情操。
(三)发挥德育基地和社会实践基地的育人功能
学校建立了以革命烈士陵园为主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以敬老院、食用菌厂、蔬菜大棚社会实践基地。每年利用这些基地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爱劳动、尊老爱幼等方面的教育和锻炼。学生在这些体验活动中,不仅培养了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水准都有了很大提高。
四、寓教于乐,丰富育人内容
学校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开展教育活动,实行常规教育天天有,重点活动周周有,主题活动月月有的活动教育体系。
(一)开展传统教育,明确历史使命
学校以活动为载体,开展传统教育、历史使命感教育,从小培养学生以一颗责任心来面对自己的末来,承担起祖国腾飞的重任。如三月开展“弘扬雷锋精神手抄报及漫画展”;四月清明节开展“少先队重温誓言既大唱三首歌评比活动”;六月开展民族精神代代传“六个一”主题教育活动等。利用署假引导学生读一本爱国主义好书、看一部革命电影、进行一次“红色旅游”等。
(二)开展时代教育,树立新时期荣辱观
学校开展了感恩教育系列活动、情暧校园活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等;倡导“学好一天课就是爱父母”“少犯一次错误就是爱老师”“捡起一片纸就是爱学校”“立下一个志向就是爱国”,将感恩教育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让学生从小处着手,报着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生活,面对身边的人;在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中,组织“知荣辱、懂感恩,放歌六月”主题大隊会、“我与文明同行”漫画展、“知荣辱、懂感恩、文明礼仪手抄报展”等,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时代责任感。
(三)开展社区教育活动,构建“三结合”教育网络
学校将社区教育作为德育的主要方面,构建较为合理的“三结合”教育网络,组织学生定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劳动教育、公益活动教育、科技活动教育等。这些活动的开展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宽了育人的空间,丰富了学生的生活。
总之,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学校始终把德育放在首要地位。坚持“以德立校,育人为本”的工作思路,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融入到德育工作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有力地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