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体会。方法:对我院在2008年1月至2014年1月使用动静脉内瘘行血液透析30例患者的护理体会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经术前和术后的有效护理,均顺利完成动静脉内瘘术,无内瘘失功等严重并发症发生,轻微感染和出血症状均对症处理后缓解。结论:加强对行动静脉内瘘患者术前以及术后内瘘使用前和使用期间的护理可有效防止并发症发生,保证血液透析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护理体会
动静脉内瘘(CVF)因具有创伤小、易穿刺、血流量充足等优点,是长期血液透析最理想的血管通路,也被视为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由于人体可供造瘘的患者较少,而一旦闭塞,不仅重建困难,且会增加患者痛苦以及经济负担,因此加强临床护理尤为重要。本文对我院近年来行动静脉内瘘且仍在使用的30例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08年1月至2014年1月使用动静脉内瘘为血管通道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30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9例,年龄36~78岁,平均年龄(54.8±3.2)岁,其中慢性肾小球肾炎16例,糖尿病肾病6例,高血压肾病5例,通风性肾病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所有患者中动静脉内瘘使用时间最短6个月,最长7年,平均使用时间(4.6±1.2)年。
1.2护理
1.2.1术前护理
1.2.1.1心理护理 血液透析患者多为慢性疾病患者,长期的血液透析治疗以及严重的经济负担,对患者造成了生理和心理上的两重压迫,因而患者易产生紧张、焦虑甚至抑郁等消极情绪,且CVF治疗的依从性较低[1],此时护理人员应详细向患者介绍血管造瘘的目的和预后,消除患者恐惧和担忧,并采用解释、疏导、诱导、鼓励等方法帮助患者树立与疾病长期斗争的信心,向患者介绍成功的病例,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最终使患者自愿接受并配合治疗。
1.2.1.2肢体保护 无论是护理人员还是患者都应避免在即将造瘘的肢体进行有创操作和治疗,如输液、抽血、测血压等,同时指导患者加强对术侧肢体的有效保护;术前纠正患者高血压、高血脂以及水肿等异常情况,鼓励患者进行握拳运动。
1.2.2术后护理
1.2.2.1内瘘使用前护理 首先内瘘术后保持患者患肢制动,用软枕抬高30~50°,以促进血液静脉回流,减轻肢体肿胀;将病房内温度调整在适宜温度,一般保持在20~25℃,以避免血管受到寒冷刺激发生痉挛[2];术后密切观察动脉脉内瘘的通畅情况,包括伤口是否有渗血、红肿情况,内瘘是否有波动、血管杂音等;为促进内瘘的早日成熟,指导患者进行早期患肢功能锻炼,包括抓握训练、局部热敷、理疗等以促进内瘘血液循环,预防发育不良[3]。
1.2.2.2内瘘使用期间的护理 内瘘成熟期一般需要1~6个月,当血流量保持≥600ml/min时即可穿刺使用[4]。因穿刺不当可导致某些术后并发症,因此应由经验丰富、技术成熟者进行操作以确保穿刺成功;血液透析开始后加强巡视,观察血流量是否充足以及有无渗血、针头移位、脱出等异常情况发生,在透析结束后加强对针眼的压迫,确保无渗血后再用弹力绷带包扎2h,包扎松解度视个体因素决定,但压迫力度应以可触及血管震颤而又不出血为宜[5]。在拔针后半小时可拆除松紧带,并加强对针口和周围皮肤的观察,出现异常及时报告处理。
1.2.3并发症防治 出血、术侧肢体肿胀、血栓形成以及感染等是CVF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为预防出血术后应加强止血环节的护理,包括透析结束后及时进行压迫止血以及压迫力度的把握等;术后加强患侧肢体制动以预防术后肢体肿胀;血栓形成原因多是由手术操作对血管内膜损伤以及包扎过紧、血液黏度度以及低血压等原因造成,因此应加强对这几方面的护理,如在拔针后嘱患者卧床休息20min后再进行活动,以避免直立性低血压的发生;对于感染的预防应做好吻合口护理,穿刺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并加强对患者的健康宣教,嘱患者保持穿刺点皮肤清洁、干燥,沐浴或游泳时贴防水胶布,教会患者检查内瘘血管的颤音和杂音情况,若发现搏动或颤音减弱应及时到院就诊。
2结果
经过积极有效的动静脉内瘘护理,本组30例患者在动静脉内瘘使用期间无动静脉内瘘失功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其中3例患者发生内瘘感染,1例患者发生轻微出血,均经对症处理后缓解,无内瘘闭塞发生,所有患者血流量均≥200ml/min。
3讨论
血液透析是各种慢性肾衰竭患者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血液净化技术,而动静脉内瘘是通过手术将动、静脉皮下吻合建立一条血管通道,术后该静脉逐渐扩张、肥厚,可以穿刺得到足够的血流量,成为永久性血管通路,以为透析治疗提供充分的保障,因此其是长期行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若动静脉瘘失败则需重建通路,这不仅会增加患者身体痛苦,而且会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嚴重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因此加强临床护理尤为重要。在本组资料中,我们对我院行动静脉内瘘术患者加强包括术前的心理护理、肢体保护,术后的动静脉内瘘早期护理即使用前护理以及使用期间穿刺护理、血液透析护理、拔针护理和并发症防治等方面的护理,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动静脉内瘘术,并保证了血液透析的顺利进行,无内瘘失功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护理效果显著。总之,护理人员应做好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术的术前护理、术后护理以及内瘘的使用护理,并指导和督促患者做好动静脉内瘘的维护,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从而延长内瘘时间,从而为更好的保证血液透析质量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曾牡华,张舜英.慢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2008,8(8):47-48.
[2]施淑美,成小清,范迎春.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体会[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4):47-48.
[3]冀娜,邱淑丽.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护理进展[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24):3729-3731.
[4]刘小平,张桂玉,范德环,等.动静脉内瘘首次使用的护理技巧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35):4113-4114.
[5]白福香.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85例的护理[J].当代医学,2009,15(13):103-104.
关键词: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护理体会
动静脉内瘘(CVF)因具有创伤小、易穿刺、血流量充足等优点,是长期血液透析最理想的血管通路,也被视为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由于人体可供造瘘的患者较少,而一旦闭塞,不仅重建困难,且会增加患者痛苦以及经济负担,因此加强临床护理尤为重要。本文对我院近年来行动静脉内瘘且仍在使用的30例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08年1月至2014年1月使用动静脉内瘘为血管通道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30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9例,年龄36~78岁,平均年龄(54.8±3.2)岁,其中慢性肾小球肾炎16例,糖尿病肾病6例,高血压肾病5例,通风性肾病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所有患者中动静脉内瘘使用时间最短6个月,最长7年,平均使用时间(4.6±1.2)年。
1.2护理
1.2.1术前护理
1.2.1.1心理护理 血液透析患者多为慢性疾病患者,长期的血液透析治疗以及严重的经济负担,对患者造成了生理和心理上的两重压迫,因而患者易产生紧张、焦虑甚至抑郁等消极情绪,且CVF治疗的依从性较低[1],此时护理人员应详细向患者介绍血管造瘘的目的和预后,消除患者恐惧和担忧,并采用解释、疏导、诱导、鼓励等方法帮助患者树立与疾病长期斗争的信心,向患者介绍成功的病例,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最终使患者自愿接受并配合治疗。
1.2.1.2肢体保护 无论是护理人员还是患者都应避免在即将造瘘的肢体进行有创操作和治疗,如输液、抽血、测血压等,同时指导患者加强对术侧肢体的有效保护;术前纠正患者高血压、高血脂以及水肿等异常情况,鼓励患者进行握拳运动。
1.2.2术后护理
1.2.2.1内瘘使用前护理 首先内瘘术后保持患者患肢制动,用软枕抬高30~50°,以促进血液静脉回流,减轻肢体肿胀;将病房内温度调整在适宜温度,一般保持在20~25℃,以避免血管受到寒冷刺激发生痉挛[2];术后密切观察动脉脉内瘘的通畅情况,包括伤口是否有渗血、红肿情况,内瘘是否有波动、血管杂音等;为促进内瘘的早日成熟,指导患者进行早期患肢功能锻炼,包括抓握训练、局部热敷、理疗等以促进内瘘血液循环,预防发育不良[3]。
1.2.2.2内瘘使用期间的护理 内瘘成熟期一般需要1~6个月,当血流量保持≥600ml/min时即可穿刺使用[4]。因穿刺不当可导致某些术后并发症,因此应由经验丰富、技术成熟者进行操作以确保穿刺成功;血液透析开始后加强巡视,观察血流量是否充足以及有无渗血、针头移位、脱出等异常情况发生,在透析结束后加强对针眼的压迫,确保无渗血后再用弹力绷带包扎2h,包扎松解度视个体因素决定,但压迫力度应以可触及血管震颤而又不出血为宜[5]。在拔针后半小时可拆除松紧带,并加强对针口和周围皮肤的观察,出现异常及时报告处理。
1.2.3并发症防治 出血、术侧肢体肿胀、血栓形成以及感染等是CVF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为预防出血术后应加强止血环节的护理,包括透析结束后及时进行压迫止血以及压迫力度的把握等;术后加强患侧肢体制动以预防术后肢体肿胀;血栓形成原因多是由手术操作对血管内膜损伤以及包扎过紧、血液黏度度以及低血压等原因造成,因此应加强对这几方面的护理,如在拔针后嘱患者卧床休息20min后再进行活动,以避免直立性低血压的发生;对于感染的预防应做好吻合口护理,穿刺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并加强对患者的健康宣教,嘱患者保持穿刺点皮肤清洁、干燥,沐浴或游泳时贴防水胶布,教会患者检查内瘘血管的颤音和杂音情况,若发现搏动或颤音减弱应及时到院就诊。
2结果
经过积极有效的动静脉内瘘护理,本组30例患者在动静脉内瘘使用期间无动静脉内瘘失功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其中3例患者发生内瘘感染,1例患者发生轻微出血,均经对症处理后缓解,无内瘘闭塞发生,所有患者血流量均≥200ml/min。
3讨论
血液透析是各种慢性肾衰竭患者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血液净化技术,而动静脉内瘘是通过手术将动、静脉皮下吻合建立一条血管通道,术后该静脉逐渐扩张、肥厚,可以穿刺得到足够的血流量,成为永久性血管通路,以为透析治疗提供充分的保障,因此其是长期行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若动静脉瘘失败则需重建通路,这不仅会增加患者身体痛苦,而且会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嚴重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因此加强临床护理尤为重要。在本组资料中,我们对我院行动静脉内瘘术患者加强包括术前的心理护理、肢体保护,术后的动静脉内瘘早期护理即使用前护理以及使用期间穿刺护理、血液透析护理、拔针护理和并发症防治等方面的护理,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动静脉内瘘术,并保证了血液透析的顺利进行,无内瘘失功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护理效果显著。总之,护理人员应做好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术的术前护理、术后护理以及内瘘的使用护理,并指导和督促患者做好动静脉内瘘的维护,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从而延长内瘘时间,从而为更好的保证血液透析质量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曾牡华,张舜英.慢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2008,8(8):47-48.
[2]施淑美,成小清,范迎春.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体会[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4):47-48.
[3]冀娜,邱淑丽.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护理进展[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24):3729-3731.
[4]刘小平,张桂玉,范德环,等.动静脉内瘘首次使用的护理技巧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35):4113-4114.
[5]白福香.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85例的护理[J].当代医学,2009,15(13):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