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手足口病临床护理体会

来源 :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sdfsafdsfd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经验。方法:总结2013年1月~2014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98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均采取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严密观察病情,做好发热、口腔、皮肤、饮食、心理护理。结果:经精心治疗与护理,98例患儿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并治愈出院,无死亡倒数。结论:细致的病情观察,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是小儿手足口病得以控制的重要因素,可有效降低患儿死亡率、致残率,提高治愈率,改善预后。
  关键词:小儿;手足口病;护理;体会
  手足口病(HFMD)是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由肠道病毒所致,以Cox A 16 和EV 71 病毒感染最常见,好发于学龄前儿童,特别是 3 岁以下儿童,主要经粪—口和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患儿皮肤、黏膜、疱疹液而感染,病毒的各型间无交叉免疫[1],临床症状主要有手足口部位斑丘疹、疱疹等症状,通常情况下,手足口病患儿症状都比较轻,但有少数患儿出现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心肌炎等[2],病情较重,病情进展迅速,如治疗不及时,可导致患儿死亡,其脑干脑炎和神经源肺水肿为其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故早期识别重症患儿,加强临床观察和护理尤为重要。本院自2013年 1月至 2014年 6月共收治 98 例手足口病患儿,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中男63例,女35例;年龄7个月~8岁,平均2.8岁,3岁以下79例,4~5岁14例,5岁以上5例,平均住院10.7 d,本组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手、足、臀部斑丘疹、疱疹、口腔溃疡、上颚部红色疱疹。其中58例患儿出现精神差、嗜睡、呼吸急促、面色苍白、末梢循环不良、肢体抖动等重症症状。经过及时治疗、细致的病情观察,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90例痊愈,8例好转,无死亡病例。
  2 护理体会
  2.1 密切观察病情 一是要密切观察患儿意识和精神状态改变,观察患儿有无精神差、嗜睡、反应迟钝、头痛、烦躁、易惊、肢体抖动、抽搐、恶心呕吐及脑膜刺激征神经系统受累表现,只有及早发现病情变化,才能做到及时处理,从而阻断恶性发展。二是要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的变化。有作者指出,血压上升为病情变化的早期征兆,持续高热、呼吸急促和心率明显增快是本病恶化的主要表现[2]。持续心电监护可为早期干预提供准确有效的依据,能及早发现上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迅速采取措施。三是其他方面的观察,如血糖、皮肤颜色、皮肤温湿度、血氧饱和度、周围血象等,这些都有助于早期判断患儿病情,早期发现重症患儿,早期采取治疗措施。
  2.2 消毒隔离 将患儿及时隔离,安置在空气流通、温度适宜的病房内,保持病室空气流通、环境清洁,以空气消毒机定时消毒病房。护理不同患儿前后严格消毒双手,医生查房时携带快速手消毒液,每检查一个患儿必须消毒双手和听诊器。地面消毒采用含氯消毒剂溶液消毒,病区床柜、床头用500 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对于患儿产生的生活垃圾,直接投入黄色塑料袋按医疗废物处理。每个病房配备医护人员和陪护人员使用的碘伏消毒剂,按肠道传染病进行消毒隔离[3]。
  2.3 发热的护理 手足口病患儿往往伴有发热,如体温波动在37.5-38℃精神状态良好,这时可通过减少被褥、鼓励患儿多饮温开水以利汗液蒸发散热。当体温在38.1一39℃时可用温水擦洗全身,实施物理降温,同时应用冰帽头部降温等争取在短时间内把体温降至正常,防止高热惊厥,个别患儿持续高热者处理以物理降温为主配合口服布洛芬混悬液或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热药,加强病情观察评估降溫效果。
  2.4 口腔与饮食护理 保持口腔清洁,对昏迷患儿护士每天行口腔护理2次,对清醒的患儿在进食前后可用温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口腔疱疹及溃疡者予西瓜霜喷雾或康复新液口服,口腔真菌感染者予制霉菌素口腔局部涂抹,合理膳食,应用高蛋白、高维生素、营养丰富的易消化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包括牛奶、蛋汤、豆浆、稀饭等,在饮食时确保其为温凉无刺激,不可应用油腻、辛辣、过咸过酸等刺激食物,避免口腔溃疡面受到较高刺激性,饮食注意定时定量,鼓励其多饮水,患儿由于口腔溃疡疼痛,若患儿发生拒食、厌食需耐心劝说,可予以可口喜爱食物,鼓励其进食,如有必要可补液,避免酸碱失衡出现[4]。
  2.5 皮肤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用柔软舒适宽大棉质衣物,经常更换以保持清洁干燥以免患儿不适,剪短指甲,婴幼儿可戴手套避免抓伤皮肤,预防继发感染,臀部有皮疹的患儿要保持臀部清洁干燥,便后清洗臀部,防止疱疹破溃,对皮疹或疱疹已破裂者,局部皮肤可涂抹抗生素药膏。
  2.6 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要用温和的态度、爱护、体贴患儿,病房内可适当摆放一些玩具、卡通画分散患儿注意力,以消除患儿的恐惧心理。多鼓励表扬患儿,使其配合治疗。应向患儿家长介绍本病的临床表现,流行特征、预防措施等知识,教会家长做好口腔护理、皮肤护理。在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以减少感染机会;还要注意孩子的营养、休息提高机体抵抗力。
  2.7 重症护理 患儿如出现头痛、呕吐、嗜睡、抽搐、颈强、昏迷等神经系统症状,立即平卧位头偏向一侧,观察呕吐物的性质、量、颜色,防止窒息的发生。立即遵医嘱给予甘露醇快速滴注降低颅内压,以防脑压增高引起脑疝;在原发病的基础上突然出现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心率快、呕吐咖啡样物、吐泡沫样痰等,护士应立即给予吸痰、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建立两路输液通道,监测呼吸、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做好气管插管准备,必要时使用正压机械通气。备好甲基强的松龙、丙种球蛋白、米力浓等循环支持药物等。严格控制输液速度,记录24小时出人量。
  3 讨 论
  手足口病是近些年来新发现的一种儿童急性传染性疾病,容易引起严重并发症。一旦患病,患儿及家长均因对疾病的了解较少而容易产生恐慌心理,入院后要做好家长和患儿的健康教育,开展心理疏导。轻症一般1周内可治愈,合并重症时住院时间可延长。在护理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出现病情变化时立即报告医生,随时做好对危重患儿的抢救的准备工作,做好患儿人工气道的管理,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包括口腔护理、饮食护理、皮肤护理、发热护理和各种管道护理、安全管理,尤其是医院感染管理,积极防治并发症等,本组98例患儿均治愈出院,无后遗症发生,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提高治愈率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 谢雯,赵红.肠道病毒 71 型与手足口病临床研究概述[J]. 中国医刊,2008,43(6):2-4.
  [2] 高艳霞,马 宁. 重症手足口病早期预警指标的研究进展[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3,34(7):860-862.
  [3]陈晨.手足口病患儿72例观察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5):79-80
  [4] 丁亚芹.210 例小儿手足口病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11,32(3):578.
  作者简介:黄翠稳,女,1964年10月,大专,副主任护师,河池市人民医院。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医疗水平的提升无疑是对患者诊断、治疗的一个安全保障。近几年,通过手术治疗疾病的患者急剧上升,据调查,2012年5月~2014年3月,北京地区大型公立医院由于手术引起的医疗事故及护患纠纷有170件之多。手术室是患者采用手术治疗中必经场所,手术室涉及面广、人员流动性大、患者病情复杂等情况,均为手术室的护理安全带来了一定的隐患,同时对患者的手术质量也有所影响。本文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细节护理在神经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患者进行病情监测和用药护理等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方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的基础上,进行细节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褥疮和感染的几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对神经外科患者进行细节护理可有效地降低其发生褥疮和感染等并发症的几率,提高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此护理方法值得在
期刊
摘要:总结归纳外伤性脾破裂合并肋骨骨折患者便秘的原因探索预防和治疗的措施。  关键词:外伤性脾破裂合并肋骨骨折;便秘;预防对策  外伤性脾破裂合并肋骨骨折患者受多种因素影响,住院期间常发生便秘导致患者腹胀、腹痛等症状,给患者饮食,睡眠等带来不利影响。  1 病历资料  我科2000-2013年收治的外伤性脾破裂合并肋骨骨折患者13例,男9例,女4例,年龄12-64岁,便秘出现时间多在术后1-5天,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的护理方式,降低新生儿发病率及病死率。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35例胎粪吸入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临床护理方式及效果。结果:33例患儿痊愈,2例出现并发症,32例患儿家属对护理表示满意,满意率达91.43%。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的治疗有效率及家属满意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新生儿生存质量的提高。
期刊
摘要:目的:针对产科病房护理中的风险及护理对策进行总结。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妇产科就诊的2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护理,观察组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产科风险护理。结果:经研究表明后,在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制度之前,对照组护理中突发风险情况的发生率,护理差错、投诉的发生率及对护理服务的不满意度明显高于观察组,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
期刊
摘要:目的 分析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护理技巧,以供临床工作参考。方法 将本院2011年4月至2013年3月手术后发生炎性肠梗阻患者35例纳入本研究,均接受保守治疗,治疗期间实施优质护理干预。观察保守治疗和护理效果,对比护理干预前后患者情绪状态的变化。结果 经保守治疗和护理后35例患者均治愈,治愈率为100.00%。出院后随访1年,无一例发生再次肠梗阻。与护理干预前对比,护理干预后患者SAS评分、S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置管患者中应用细节护理的效果,以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 2011年4月100例接受血液透析置管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组,其中50例为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50例为细节护理,作为研究组,对两组的导管感染情况和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对比,研究组导管感染发生率和并发症明显较低,护理满意度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方法 
期刊
摘要:本文以136例糖尿病患者为例,对糖尿病的护理进行了研究和探讨。笔者对强化胰岛素治疗中糖尿病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从预防对策、应急处理、全面立体预防三个方面对防止糖尿病发生的护理对策进行了探讨,总结了护士护理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得出了护理工作人员要多与患者沟通,注意随时调整患者的食谱、餐量与餐数、注意患者的情绪变化的结论。  关键词:糖尿病;护理;饮食;运动;胰岛素  1 糖尿病的临床资料 
期刊
摘要:便秘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症状,以排便次数减少,大便排出困难,排便间隔时间延长,或大便干硬,常伴有排便困难感或排便不尽感,或下坠感等为主要表现。骨科患者由于卧床、手术、疼痛及环境改变等原因,便秘发生率可高达90% [1]。便秘在临床上多为长期持续存在,病因多样,症状扰人,患者常感到焦虑不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因此,便秘的护理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点之一,本文就骨科卧床病人便秘的相关因素及护理要点分析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创治疗Ⅲ型、Ⅳ型肱骨外髁骨折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其价值。方法:我院抽取了2012年1月~2014年4月到医院进行治疗的Ⅲ型、Ⅳ型肱骨外髁骨折56例患者,应用法复位经皮穿针结合铁丝托外固定的微创治疗方法,并结合综合护理方法,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手术后50例患者或随访调查,调查时间为3个月~3年,50例患者愈合,前臂能够正常旋转,根据肱骨外髁骨折远期治疗效果诊断标准进行诊断,优:4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