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引导中走向理性和成熟

来源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ngfeng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高三第二学期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我与一位学习压力很大,情绪低落的学生谈话。这位学生问我:人生的欢乐为什么转瞬即逝?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难道不也告诉我们快乐无法挽留,生命无法左右吗?无独有偶,几天后的另一次谈话中,一位学生说:人活着创造辉煌又算什么?能和自然抗衡吗?苏斌的《赤壁赋》中不也流露出人生苦短,如沧海一粟的深深悲哀吗?
  作为语文老师,这两位学生的话引起了我深刻的思考:他们对古代优秀文学作品思想内涵的把握不能说全无道理,但肯定缺乏准确性、深刻性和全面性。我们的文言文教学是不是在实词、虚词、句式上投入了更多的精力?是不是忽视了这些作品思想内涵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是不是应该在引导中让学生走向理性和成熟,从而为其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健康个性的培养尽到一位语文老师应尽的职责?带着这些疑问,回顾自己对《兰亭序》和《赤壁赋》的教学,觉得在以下几方面应加以重视。
   一、培养学生的自然意识。
  东晋永和九年,也就是公元353年3月3日,王羲之与名士谢安、孙绰等40多人在会稽山阴兰亭集会。此日“惠风和畅、天朗气清”,文人学士在清流之畔,吟诗饮酒,雅致之极。宋神宗元丰五年,即公元1082年七月十六日,词人、著名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在今天湖北黄冈西北的长江边眺望如画江山,畅游赤壁之下的长江浩荡水域,感慨万千,对自然、人生和社会进行了全面的审视。他们分别留下了文学史上重要的作品——《兰亭序》和《赤壁赋》,这两部作品无不流露出强烈的自然意识。欣赏自然,陶醉于自然,从伟大的自然中寻找人生的智慧和力量是两部作品所共有的。“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聘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在作品中对自然的痴迷和欣喜有魏晋社会因素的影响,但秀美的自然风光洗涤着他的灵魂,是他创作灵感的重要来源,这是很重要的,“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这是何等开阔而明丽的自然风光。苏东坡被贬黄州的苦闷,远离亲人的孤独,官场倾扎的疲惫,都让这神奇的祖国山水给予了深深的抚慰,痛苦一扫而空,大智慧由此产生,回想以前的教学,过分强调这些写景的艺术手法,逼着学生翻译句子,而没有将这种自然意识揭示出来是一种失误。更没有引导学生认识到,自然意识是中国古代文人永久的情节,是自然的乳汁哺育了中华文人,是自然的力量强壮了中国文化,是自然神韵滋养了华夏文明。现在想来,将这种自然意识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进行比照,让他们对比、思考,从而产生珍爱自然的思想意识,也是我们语文老师的社会责任感的体现。
  二、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我为什么而活着?千百年来,这些问题一直困惑着人类。高中学生世界观正在形成和发展阶段,容易产生认识上的迷惘和误区。我们的语文教学如果能给予学生在生命认识上科学、合理的认知,对他们的终身发展会有很大帮助。首先,知人论世,教会学生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去了解作品的思想。回顾以前对这两部作品作者的介绍,我注重了人物的生卒年和他们重要作品,面对作品产生的背景和作者思想变化的历程交代不够。也难怪前面两位学生对作品内涵片面的把握。魏晋时期,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残杀现象时有发生,士大夫不满,普遍崇尚老庄,追求清静无为、自由放任的生活。同时,玄学盛行,对文人思想,生活以及文学创作都产生了复杂的影响,文学作品的主题多消沉,出世思想,逃避现实的情调很浓。“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就是劝人及时行乐的,王羲之作为这个时代的名士,不可能不受这种社会风尚的影响,思想上的感伤还是有的。“后来到东晋,空谈和饮酒的遗风还在”(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他和文人名士流露出人生短促的伤感和饮酒行乐的行为从侧面反映了他们对现实的不满。王羲之在《兰亭序》中的主流意识也是清醒和理智的。“死生亦大矣”就是对生命的重视。快乐既然转瞬即逝,那么,活着的日子就应当珍惜。这些应该是引导学生在赏析中弄明白的。同样《赤壁赋》中流露出生命无法与自然法则抗衡,生命渺小如沧海一粟的悲哀和消沉,也与他个人遭际密不可分。但他完成了一次精神上的大突围,终于将个人命运与天地相连,将人生痛苦放在运动发展中去看待,将荣誉得失置于清风之中明月之下,求得了灵魂的解脱。我们也应指导学生在理解文言文个别句子时,多结合具体情况,不可断章取义,片面理解。在让学生弄清作者思想中的某些情绪产生的原因之后,我认为在这两篇文章的教学中还应引导学生懂得去珍爱地球上一切生命,以青年的勇气和力量去迎接生命的挑战,创造生命的辉煌。
  三、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
  在《兰亭集序》中,作者对生死的态度是辩证统一的,生和死四对立的,但只要活的有价值,生命短促也是永恒。死是对生的威胁,但有的人为人类美好未来奋斗不息,他们死了,也光照千秋,永被后人铭记。同样《赤壁赋》中,苏轼也告诉我们没有永久的痛苦,事物永远在运动变化之中。在这运动中,“乌台诗案”的阴影随无尽长江消失在远方。其实,古人这种辩证思维不止在这两篇文章中得以体现,同样是苏轼的作品——《石钟山记》,苏轼在对石钟山得名的探究时,就表现了看待事物必须注重实践,必须全面的唯物辩证思想,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也在游览褒禅山的感悟中得出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人生体会。教会并引导学生全面而非孤立地看待事物,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事物,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去处理问题,他们的人生之路会更理性和成熟。
  往事越千年,但优秀的古典文学所闪烁的光芒仍照耀我们前行的道路。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学特别是文言文教学只停留在死记硬背和字、词、句层面,仍然把分数作为衡量学生的最重要的标准,上面提到的两位学生面临的困惑和迷惘将是永久的困惑和迷惘,如果我们语文教师以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務的态度,用我们正确的引导,学生会走出困惑和迷惘,走向理性和成熟。
其他文献
【摘要】对小学生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学会如何应用唯物辩证法对这个大千世界进行观察与了解。这对于提升学生的社会认知、促进学生的个人思想、发展学生的人格品质具有很重要的帮助作用和引导意义。对此,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美术教学工作的开展设计相应的课堂教学素材,从而对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有效的提升,以此实现对后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质量的保障。  【关键词】小学美术;审美能力;课堂教学
期刊
【摘要】小学期间的高效复习,对于学生的成绩提高十分重要。每每到期末阶段,待到课程结束后,学生对于复习课的态度常常感到无趣,态度恶劣,认为没有复习的必要。从而,导致复习效率低下,考试成绩难以提升。随着新型教学方式的到来,教师应该强调复习的重要性,并且鼓励学习自行复习,老师可以提供复习大纲,指引学生复习的道路,而在复习课上,教师应该时刻注意到学生的注意力和心情,并且跟随着学生的心情来改变教学方式。  
期刊
【摘要】历史学科的学习同其他学科一样强调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就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高中历史的教学内容中恰好有许多有关家国情怀培养的素材,家国情怀对于学生而言是作为中国人的一种使命,将学生的“家国情怀”培养渗透进高中历史教学中,能够帮助历史学科发挥出历史教育的重要价值和意义,本文通过分析提出了几点能够帮助高中历史教学“家国情怀”培养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
期刊
【摘要】当前,在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背景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还未形成比较固定的学习思维,但是经常会出现一些比较新奇的理念。对于这一个时期来说,加强对于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与作用。但是,结合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工作来看,对于如何更加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缺乏有效的对策与举措,还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探索。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创新思维;重要性;具体对策  对于小学语文
期刊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初中数学课程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在新的教学形式下,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积极探索和实施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成为数学教师关注的焦点。本文结合具体的教育案例,深入探讨了中学高效课程的构建方法。  【关键词】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探究  目前,探讨中学数学课程的有效教育方法,不仅是数学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现代教
期刊
【摘要】初中时期的学生不论是在思想上还是观念上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和见解,并且对于身边的事情和事物也有着自己的判断和认识。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教育事业的不断变革,学生的思想越来越开放,越来越前卫。因此,初中班主任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自身的教育水平,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在班级管理中渗透爱的教育,制定出一套更完善的班级管理模式,确保学生能够获得更加专业和更加科学的教育指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期刊
【摘要】思维导图的运用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十分有助于学生未来在语文学习中取得极大的进步。为此,广大高中语文教育实践者要对思维导图这一教学工具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并要根据教材中的具体内容,合理运用思维导图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从而能够更好地完成高中语文教学任务。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语文;古诗;阅读;写作  以往,高中语文教师总是向学生强调考试分数和升学率的重要性,一
期刊
【摘要】部编教材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更具创新化、系统化、专业化等的特点,能够满足新时代下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而如何有效使用部编教材,就成了教师重点思考的问题。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增设趣味性参与环境,设计开放性学习任务,综合多样化教学方法,布置分层性课后作业,提高了部编教材的使用效率,给学生带来了全新的体验。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有了主动参与的意识,获得了乐趣,掌握了语文学习的技巧,积累了大量知识。 
期刊
【摘要】目前国家政策强调禁止在学校放假的情况下进行补课,因此各中学开始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式,提出“向四十分钟课堂教学要效率”,因此在当下的课时紧张、教学任务繁重的教学背景下,集体备课显得尤为重要,不仅能够提高备课质量,还能够提高各个教师的专业能力。同时集体备课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本文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为例,探索其集体备课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集体备课;有
期刊
【摘要】参训教师的深度参与是提升培训效果的关键。本文从培训设计,参训人员两个方面针对影响参训教师深度参与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国培计划”——送教下乡项目的培训,从参训人员的选报、教师主体性的发挥、研修模式及学员学习过程记录等方面提出了策略并进行实践,效果良好。  【关键词】国培计划 教师培训 深度参与 策略  送教下乡培训是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路径,近年来,“国培计划”——送教下乡项目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