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节奏感培养是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小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音乐素养,在音乐教育中,如果说旋律是音乐的血肉,那么节奏则是音乐的骨架。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仅以小学中低年级的音乐教学为例,分析培养学生音乐节奏感的有效途径,希望能够为广大小学音乐教学工作者提供几点教学手段参考。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节奏感;培养
引言:
德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奥尔夫说:“儿童的音乐教育应先从节奏教学开始。[1]”秉承着这一音乐教育理念,本研究认为小学音乐教育作为系统音乐教育的开端,应该肩负起培养小学生音乐节奏感的责任,尤其是针对小学中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多数刚刚接触音乐学习,因此音乐节奏感相对较弱,这就需要教师采取合理的教学措施进行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以下是我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教学中音乐节奏感的培养方法的见解。
一、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基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采取合理的教学措施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只有学生对音乐学习产生浓厚兴趣,教师才能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进而促进学生的音乐素养提升。音乐中的节奏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但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很多小学生对于节奏感鲜明的音乐作品还是比较敏感的,因此小学音乐教学工作者应该基于小学生对音乐节奏感知的基本特点,制定合理的音乐节奏感培养计划,将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归纳到音乐节奏感的教学资源中,为小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培养奠定基础。如小学生一般对动物的叫声、汽车的声音以及自然界中的各种声音等都非常感兴趣,我们可以在这些声音的基础上进行小学生节奏感的培养[2]。另外,还可以从流行音乐中寻找节奏感培养的素材。比如,筷子兄弟的《小苹果》不仅歌词简单易懂,而且节奏感明快,小学生对于这类歌曲具有很大兴趣,并且节奏感知能力较强,因此在日常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就可以融入类似的音乐作品。在课堂教学伊始,教师可以播放《小苹果》的歌曲mv,让学生结合视频中动作感知歌曲节奏,使学生在模仿舞蹈的过程中深刻感受歌曲节奏,切实培养学生的乐感和节奏感,并激发学生的音乐活动参与兴趣。
二、运用体态律动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
体态律动是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重要的教学手段,其对于学生的节奏感培养起到了突出作用。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学生利用肢体感受音乐作品,根据节奏进行肢体律动,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乐感和节奏感[3]。学生通过跟随音乐跳动参与音乐教学,有效培养其音乐情感,在想象和理解中提高对音乐的鉴赏能力。教师可以在备课时,准备好两种音乐片段,最好是情感相反的两种片段,即悲伤和欢快两种场景,让学生尝试着说出这两种音乐的动作表现形式,并让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同时,教师可以在这个过程中讲解歌曲的内涵以及意义,若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已达到教学要求,则教师可以再次播放歌曲让学生欣赏,并要求学生边听边跟随音乐扭动身体。在欣赏节奏欢快的音乐时,学生会表现出兴高采烈的神情和动作;而在欣赏节奏较悲伤的音乐时,学生的动作幅度会减缓,且神情较为严肃沉默。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应不断鼓励学生,勇敢地展现自己。音乐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需要学生更多地参与教学活动,只有学生都参与进来,才能更好地将音乐情绪传递给他们。例如,教师在进行《种太阳》教学时,教师首先为学生播放歌曲,然后让学生通过听的方式说明自己对于音乐的理解,进一步通过体态律动方法指导,让学生进进一步感知音乐,然后教师选择体态律动表现好的学生进行表演,帮助学生提供正确的方法示范,提升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
三、音乐乐器的利用
我们在进行小学音乐的教学时,还应该充分发挥乐器资源的重要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对学生的节奏感进行有效的培养。在音乐乐器中,打击乐器是节奏感最强的乐器,所以,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我们应该在教学中尽可能应用大量的打击乐器,如锣鼓、架子鼓以及快板等。比如,在《粉刷匠》的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我们可以为学生提供亲自动手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感受到音乐的节奏,从而养成良好的节奏感。另外,打击乐器的应用不仅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还能使学生在学习时充分集中注意力,从而起到锻炼学生思维的作用,切实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提高小学音乐的教学效率。
四、节奏训练要和现实生活更好融合
音乐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通过对学生的节奏感的提升,能够提升学生在生活中感知音乐的能力。教师可以尝试从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完成对音乐的模拟,将节奏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融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对节奏知识形成更为形象的理解和认识,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对生活中特殊声音场景的模拟,深化节奏训练的效果。如教师可以借助动物走路的场景将音符形象化的表现出来,引导学生战马“嗒嗒嗒”奔跑、模仿小鸟“喳喳喳”等,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模仿在乐器上进行适当的弹奏,让学生对相关音乐节奏形成更为形象的认识。此外,教师也可以使用不同的长短律动模拟生活中的象声词,如使用2/4 ××|××||(咚咚、咚咚)模仿人的心跳声,使用2/4 ××(嘀嗒)模仿秒针走动的声音等。
五、强化音乐听力节奏训练,培养小学生的节奏感
音乐听力训练能提高小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因此,加强小学生的音乐听力训练,增强小学生的音乐节奏感是学好音乐的前提。最美的节奏总是蕴含在大自然和生活之中,加强音乐听力节奏训练就要让小学生细心聆听大自然和生活的节奏之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用心聆听大自然的节奏之美。如:清晨的鸟叫,风吹树叶的律动,小河流水的哗哗声,动物的奔跑声等都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音乐节奏;还可以带领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节奏之美,比如远方汽车的鸣笛声,工人的喊号声,机器的转动声等等都是生活中的节奏之歌。在小学音乐教学课堂中,可以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施,为小学生放映更多的自然和生活之歌,使小學生在感悟节奏之美的同时感悟生活、感悟自然,陶冶情操。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音乐教学也在不断进行改革,传统的音乐知识教学和歌曲教唱已经不是小学音乐教学的全部教学任务。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成为小学音乐教学的综合教学任务,其中针对小学中低年级学生来说,节奏感培养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教学任务之一。尽管当前我国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节奏感培养现状并不乐观,但是笔者相信在广大教学工作者的一致努力之下,小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培养效果一定会得到优化。
参考文献:
[1]山莹.浅析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感的培养[J].赤子(旬),2013(09):185-186.
[2]方阿銮.小学音乐教学培养学生节奏感的途径分析[J].亚太教育,2016(20):223.
[3]缪思思.把握音乐的脉搏——培养小学阶段学生音乐节奏感的教学探究[J].音乐时空,2015(10):185.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节奏感;培养
引言:
德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奥尔夫说:“儿童的音乐教育应先从节奏教学开始。[1]”秉承着这一音乐教育理念,本研究认为小学音乐教育作为系统音乐教育的开端,应该肩负起培养小学生音乐节奏感的责任,尤其是针对小学中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多数刚刚接触音乐学习,因此音乐节奏感相对较弱,这就需要教师采取合理的教学措施进行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以下是我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教学中音乐节奏感的培养方法的见解。
一、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基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采取合理的教学措施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只有学生对音乐学习产生浓厚兴趣,教师才能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进而促进学生的音乐素养提升。音乐中的节奏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但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很多小学生对于节奏感鲜明的音乐作品还是比较敏感的,因此小学音乐教学工作者应该基于小学生对音乐节奏感知的基本特点,制定合理的音乐节奏感培养计划,将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归纳到音乐节奏感的教学资源中,为小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培养奠定基础。如小学生一般对动物的叫声、汽车的声音以及自然界中的各种声音等都非常感兴趣,我们可以在这些声音的基础上进行小学生节奏感的培养[2]。另外,还可以从流行音乐中寻找节奏感培养的素材。比如,筷子兄弟的《小苹果》不仅歌词简单易懂,而且节奏感明快,小学生对于这类歌曲具有很大兴趣,并且节奏感知能力较强,因此在日常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就可以融入类似的音乐作品。在课堂教学伊始,教师可以播放《小苹果》的歌曲mv,让学生结合视频中动作感知歌曲节奏,使学生在模仿舞蹈的过程中深刻感受歌曲节奏,切实培养学生的乐感和节奏感,并激发学生的音乐活动参与兴趣。
二、运用体态律动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
体态律动是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重要的教学手段,其对于学生的节奏感培养起到了突出作用。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学生利用肢体感受音乐作品,根据节奏进行肢体律动,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乐感和节奏感[3]。学生通过跟随音乐跳动参与音乐教学,有效培养其音乐情感,在想象和理解中提高对音乐的鉴赏能力。教师可以在备课时,准备好两种音乐片段,最好是情感相反的两种片段,即悲伤和欢快两种场景,让学生尝试着说出这两种音乐的动作表现形式,并让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同时,教师可以在这个过程中讲解歌曲的内涵以及意义,若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已达到教学要求,则教师可以再次播放歌曲让学生欣赏,并要求学生边听边跟随音乐扭动身体。在欣赏节奏欢快的音乐时,学生会表现出兴高采烈的神情和动作;而在欣赏节奏较悲伤的音乐时,学生的动作幅度会减缓,且神情较为严肃沉默。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应不断鼓励学生,勇敢地展现自己。音乐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需要学生更多地参与教学活动,只有学生都参与进来,才能更好地将音乐情绪传递给他们。例如,教师在进行《种太阳》教学时,教师首先为学生播放歌曲,然后让学生通过听的方式说明自己对于音乐的理解,进一步通过体态律动方法指导,让学生进进一步感知音乐,然后教师选择体态律动表现好的学生进行表演,帮助学生提供正确的方法示范,提升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
三、音乐乐器的利用
我们在进行小学音乐的教学时,还应该充分发挥乐器资源的重要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对学生的节奏感进行有效的培养。在音乐乐器中,打击乐器是节奏感最强的乐器,所以,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我们应该在教学中尽可能应用大量的打击乐器,如锣鼓、架子鼓以及快板等。比如,在《粉刷匠》的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我们可以为学生提供亲自动手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感受到音乐的节奏,从而养成良好的节奏感。另外,打击乐器的应用不仅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还能使学生在学习时充分集中注意力,从而起到锻炼学生思维的作用,切实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提高小学音乐的教学效率。
四、节奏训练要和现实生活更好融合
音乐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通过对学生的节奏感的提升,能够提升学生在生活中感知音乐的能力。教师可以尝试从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完成对音乐的模拟,将节奏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融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对节奏知识形成更为形象的理解和认识,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对生活中特殊声音场景的模拟,深化节奏训练的效果。如教师可以借助动物走路的场景将音符形象化的表现出来,引导学生战马“嗒嗒嗒”奔跑、模仿小鸟“喳喳喳”等,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模仿在乐器上进行适当的弹奏,让学生对相关音乐节奏形成更为形象的认识。此外,教师也可以使用不同的长短律动模拟生活中的象声词,如使用2/4 ××|××||(咚咚、咚咚)模仿人的心跳声,使用2/4 ××(嘀嗒)模仿秒针走动的声音等。
五、强化音乐听力节奏训练,培养小学生的节奏感
音乐听力训练能提高小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因此,加强小学生的音乐听力训练,增强小学生的音乐节奏感是学好音乐的前提。最美的节奏总是蕴含在大自然和生活之中,加强音乐听力节奏训练就要让小学生细心聆听大自然和生活的节奏之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用心聆听大自然的节奏之美。如:清晨的鸟叫,风吹树叶的律动,小河流水的哗哗声,动物的奔跑声等都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音乐节奏;还可以带领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节奏之美,比如远方汽车的鸣笛声,工人的喊号声,机器的转动声等等都是生活中的节奏之歌。在小学音乐教学课堂中,可以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施,为小学生放映更多的自然和生活之歌,使小學生在感悟节奏之美的同时感悟生活、感悟自然,陶冶情操。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音乐教学也在不断进行改革,传统的音乐知识教学和歌曲教唱已经不是小学音乐教学的全部教学任务。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成为小学音乐教学的综合教学任务,其中针对小学中低年级学生来说,节奏感培养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教学任务之一。尽管当前我国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节奏感培养现状并不乐观,但是笔者相信在广大教学工作者的一致努力之下,小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培养效果一定会得到优化。
参考文献:
[1]山莹.浅析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感的培养[J].赤子(旬),2013(09):185-186.
[2]方阿銮.小学音乐教学培养学生节奏感的途径分析[J].亚太教育,2016(20):223.
[3]缪思思.把握音乐的脉搏——培养小学阶段学生音乐节奏感的教学探究[J].音乐时空,2015(1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