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记忆被看作是人们与生俱来的本能,而媒介是记忆的载体,在文化发扬和传承中起着重要作用。如今,在媒介失忆的情况下,民族文化记忆的构建也会缺失或是遗忘。本文将通过《诺玛阿美》中民族文化、传统及习俗等记忆再次展现,探析歌舞剧对民族记忆生成如何建构,对民族文化记忆传播提供示范。
【关键词】:少数民族舞剧;民族记忆;建构
一、民族文化是记忆的主体
当代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多媒介融合、大数据信息时代,社会信息传播结构已经发生了转变,正在以新技术不断引领传播媒介推陈出新,与时俱进。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信息接收、表达的方式,文化在传播和发展过程中为适应生存环境,逐步出现多元化的媒介记忆。少数民族也学着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这股力量加快民族文化的传播速度,为民族文化建构实现多样化媒介传播方式。历史文化是记忆的主要文本,在记忆中,一切形成记忆的物和介质都是形成记忆的主要因素,其中的介质也就是用来作为记忆载体的媒介,文化是记忆内容,民族文化是文化记忆的主体。要构建一个民族的文化记忆,主要方式往往是通过少数民族传统一代一代的血脉相承,在文化、习俗、宗教信仰等方面拥有共同的集体记忆,歌舞仪式也是他们在文化传承与构建中的典型途径,歌舞剧形式是传播文化的介质。
2015年8月29日云南省红河州歌舞团推出首部反映哈尼族迁徙史的舞剧《诺玛阿美》。该剧取材于红河哈尼族口述叙事长诗《哈尼阿培聪坡坡》,以哈尼族迁徙为背景,通过哈尼族原来的巫师贝玛的讲述,凭借该民族独有的舞蹈语汇,展现哈尼族历经苦难寻找到心中的“诺玛阿美”——红河南岸的艰辛历程,再现了哈尼族躬耕梯田、追求幸福生活的历史画卷,颂扬了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这里的民族记忆就是由歌舞剧来展现和传达的,歌舞剧就是记忆的媒介。
二、少数民族舞剧呈现民族文化记忆
少数民族歌舞剧在一定程度上,把具有地域性和空间性民族文化搬到台面上展示,展现在不同地域的观众面前,形成了民族记忆的跨时间和空间呈现,而它的主要建构方式表现在一下几点:
(一)主题叙述记忆
以叙述历史的方式来阐述少数民族的传统与民俗,是少数民族歌舞表达的一个重要方式。在中国民族文化发展中,少数民族音乐和少数民族舞蹈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民族文化传承中它扮演着叙述传统、复活历史、唤醒民族生命的角色,是民族记忆的重要构建者。舞剧《诺玛阿美》以哈尼族迁徙史为背景,全剧分六个板块,分别为:序——南迁南迁、第一幕烽火狼烟、第二幕重建家园、第三幕箭在弦上、第四幕背水一战、尾声——诺玛阿美,全剧通过贝玛的讲述展开哈尼族迁徙的漫漫长路中遭遇蒲尼人劫杀,历经苦难寻找到美好家园的一段艰辛历程。新头人纳索临危受命却意志消沉,在母亲和恋人戚姒的鼓励下成长为勇敢、有担当的哈尼族头人。在开山造田、重建家园的过程中哈尼族人民与蒲尼人进行了血与火的斗争,最终戚姒带领哈尼族人民完成迁徙史上的最后一次大迁徙,抵达心中的“诺玛阿美”(美好家园)——红河南岸的故事,谱写了一段荡气回肠、流传千古的民族史诗。它有着电影质感的完美呈现,观众如同看一部震撼人心的史詩巨制,不是电影,甚是电影。歌舞剧在表达记忆叙事结构时,以剧情的划分主题,而每个主题之间的衔接以本民族历史文化发展,或者是以民族民俗生活现状,达到对媒介对记忆展示形成一条完整的发展主线,建构一个整体性的民族记忆。观众回想起观看的歌舞剧,便会在脑海中呈现出一个完整的画面,引发人们对少数民族生活现状的想象和回忆,加深媒介塑造记忆的延续性。
(二)情感表达记忆
传统的少数民族歌舞并不局限于音乐和舞蹈的表达,还综合了许多历史和感情的叙述,凸显原生态民族特色服饰,更加原汁原味的将民族记忆重现于舞台。哈尼族流传了数千年的古老传说被“哈尼哈巴”,在舞剧开头时让人印象深刻,在黑暗中哈尼老人用古老的语言喃喃吟唱,似乎在唤醒观众的感知,神秘悠远的音节仿佛能推开时光之门,在舞台灯光渐起时,将观众带到哈尼族火堆前,光影流动。如此对哈尼族生活环境的初步呈现,将观众带入了深远的哈尼民族生活记忆中去。在主题表达结构中,每个板块中都带有浓重的情感色彩,由剧情中的“南迁”到遇到战争,共同奋战,再到后来的重建家园、背水一战等故事情节,激情澎湃的表达形成与观众的情感共鸣,仿佛感受到了生活和战争就在眼前。其中穿插的爱情、小孩、神树等符号化的元素,均是站在情感或是民族信仰上,与观众增强心理互动的元素,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每个人都追求的目标,在经过一系列斗争形成的生活更值得珍惜。通过剧中追求美好生活的曲折,情感元素的表达,引发人们记忆的深思,增强民族记忆在观众脑海中的印象,强化媒介记忆表达。
(三)仪式建构记忆
少数民族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文化独特而神秘,许多璀璨的民族文化备受人们关注,这种文化往往只是在本土地域被延续传承过程中形成浓厚的民族特色。但是以歌舞形式作为对民俗和历史的再现,是民族文化发展长河中重要的传播方式,这就是独特的仪式传播,在剧中运用大量仪式传播方式,增加记忆叙事效果,将宏大的主题与人性的力量相结合,将历史的背景与人物的命运相契合、将写实的叙事与动人的情感相融合,使人们对民族记忆的认知更加深刻。其中展现哈尼族原始的祭祀仪式或是在生产生活中的一系列活动,甚至后面展现的寨门与神树的关系,均是在民族元素的基础上,深化对民族信仰、图腾符号等方面的敬畏之情。传统的民族文化仪式传播,因为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仪式传播记忆受限,舞台上的展示形式,以严肃和庄重的表演,在台上呈现出来,仿佛少数民族中的仪式再现,使仪式传播在一定程度上,以表演的方式傳达给受众。受众在表演仪式中,更进一步了解哈尼族的民族信仰和民俗活动,利于舞台记忆表达的建构。
(四)表现手法深化记忆
《诺玛阿美》将舞蹈语言融合在歌、舞、礼、乐、诗等艺术形式中,还结合现代舞台声光电的运用,赋予舞剧丰富的内涵。北京舞蹈学院院长郭磊说:“《诺玛阿美》的舞台、灯光、演员等所组合表现出的效果,让人感受到史诗般的震撼。”表现手法主要用来塑造展示的内容和形态,加深观众对内容的印象。作为一般的舞台剧,本身给受中就有一种巨大视觉听觉冲击,加之歌舞剧的呈现,使得观众在视听效果中,享受到不同的民族歌曲特色。舞美设计下的音乐、舞台、舞蹈的综合效应,将剧情起伏种的的高昂或是低沉打造出气势磅礴的身临其境感。加深人们对民族性格的凝聚力和民族精神的坚韧性感知,通过剧中人物演绎出感人的故事,给观众奉献了一场,听觉交响性和视觉立体性的歌舞盛宴。
三、少数民族歌舞剧对记忆建构的启发
民族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长久的历史中积淀的优秀文化,在历史记忆中往往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民族文化记忆也是在这样的筛选中留下宝贵的东西沿袭至今。在这个过程中因为时间的侵蚀和破坏,有的已经断裂,有的已经消失,导致记忆断层,越是古老的文化和历史越容易被损耗,越是久远的文化往往会因为有限的记忆媒介而逐步消失。民族本就代表着一种文化,而文化是民族构成的要素,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民族文化就是其主要文化积淀,在这样多样化的文化圈中,民族文化在媒介生成记忆过程中不断被传承或是同化。
借鉴少数民族歌舞剧《诺玛阿美》对民族记忆的呈现形态,媒介对今后记忆的同化或是断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不是只有作为记忆的传统载体“书本”、“媒体”等符号能作为记忆传播的媒介,其他形式对记忆的表达只要能有效增强对记忆的呈现,那么都是值得提倡和认可的。作为少数民族,更应该运用当下媒介环境,主动挖掘本民族特色,发现本民族传播特点,梳理本民族记忆,形成完整统一的民族记忆文本,便于民族文化传承。同时,歌舞剧的表现形式为民族记忆传播和建构提供了有效示范,民族文化传播科根据本民族发展特色,结合媒介大环境,找到适合本民族记忆传承的道路。
【关键词】:少数民族舞剧;民族记忆;建构
一、民族文化是记忆的主体
当代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多媒介融合、大数据信息时代,社会信息传播结构已经发生了转变,正在以新技术不断引领传播媒介推陈出新,与时俱进。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信息接收、表达的方式,文化在传播和发展过程中为适应生存环境,逐步出现多元化的媒介记忆。少数民族也学着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这股力量加快民族文化的传播速度,为民族文化建构实现多样化媒介传播方式。历史文化是记忆的主要文本,在记忆中,一切形成记忆的物和介质都是形成记忆的主要因素,其中的介质也就是用来作为记忆载体的媒介,文化是记忆内容,民族文化是文化记忆的主体。要构建一个民族的文化记忆,主要方式往往是通过少数民族传统一代一代的血脉相承,在文化、习俗、宗教信仰等方面拥有共同的集体记忆,歌舞仪式也是他们在文化传承与构建中的典型途径,歌舞剧形式是传播文化的介质。
2015年8月29日云南省红河州歌舞团推出首部反映哈尼族迁徙史的舞剧《诺玛阿美》。该剧取材于红河哈尼族口述叙事长诗《哈尼阿培聪坡坡》,以哈尼族迁徙为背景,通过哈尼族原来的巫师贝玛的讲述,凭借该民族独有的舞蹈语汇,展现哈尼族历经苦难寻找到心中的“诺玛阿美”——红河南岸的艰辛历程,再现了哈尼族躬耕梯田、追求幸福生活的历史画卷,颂扬了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这里的民族记忆就是由歌舞剧来展现和传达的,歌舞剧就是记忆的媒介。
二、少数民族舞剧呈现民族文化记忆
少数民族歌舞剧在一定程度上,把具有地域性和空间性民族文化搬到台面上展示,展现在不同地域的观众面前,形成了民族记忆的跨时间和空间呈现,而它的主要建构方式表现在一下几点:
(一)主题叙述记忆
以叙述历史的方式来阐述少数民族的传统与民俗,是少数民族歌舞表达的一个重要方式。在中国民族文化发展中,少数民族音乐和少数民族舞蹈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民族文化传承中它扮演着叙述传统、复活历史、唤醒民族生命的角色,是民族记忆的重要构建者。舞剧《诺玛阿美》以哈尼族迁徙史为背景,全剧分六个板块,分别为:序——南迁南迁、第一幕烽火狼烟、第二幕重建家园、第三幕箭在弦上、第四幕背水一战、尾声——诺玛阿美,全剧通过贝玛的讲述展开哈尼族迁徙的漫漫长路中遭遇蒲尼人劫杀,历经苦难寻找到美好家园的一段艰辛历程。新头人纳索临危受命却意志消沉,在母亲和恋人戚姒的鼓励下成长为勇敢、有担当的哈尼族头人。在开山造田、重建家园的过程中哈尼族人民与蒲尼人进行了血与火的斗争,最终戚姒带领哈尼族人民完成迁徙史上的最后一次大迁徙,抵达心中的“诺玛阿美”(美好家园)——红河南岸的故事,谱写了一段荡气回肠、流传千古的民族史诗。它有着电影质感的完美呈现,观众如同看一部震撼人心的史詩巨制,不是电影,甚是电影。歌舞剧在表达记忆叙事结构时,以剧情的划分主题,而每个主题之间的衔接以本民族历史文化发展,或者是以民族民俗生活现状,达到对媒介对记忆展示形成一条完整的发展主线,建构一个整体性的民族记忆。观众回想起观看的歌舞剧,便会在脑海中呈现出一个完整的画面,引发人们对少数民族生活现状的想象和回忆,加深媒介塑造记忆的延续性。
(二)情感表达记忆
传统的少数民族歌舞并不局限于音乐和舞蹈的表达,还综合了许多历史和感情的叙述,凸显原生态民族特色服饰,更加原汁原味的将民族记忆重现于舞台。哈尼族流传了数千年的古老传说被“哈尼哈巴”,在舞剧开头时让人印象深刻,在黑暗中哈尼老人用古老的语言喃喃吟唱,似乎在唤醒观众的感知,神秘悠远的音节仿佛能推开时光之门,在舞台灯光渐起时,将观众带到哈尼族火堆前,光影流动。如此对哈尼族生活环境的初步呈现,将观众带入了深远的哈尼民族生活记忆中去。在主题表达结构中,每个板块中都带有浓重的情感色彩,由剧情中的“南迁”到遇到战争,共同奋战,再到后来的重建家园、背水一战等故事情节,激情澎湃的表达形成与观众的情感共鸣,仿佛感受到了生活和战争就在眼前。其中穿插的爱情、小孩、神树等符号化的元素,均是站在情感或是民族信仰上,与观众增强心理互动的元素,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每个人都追求的目标,在经过一系列斗争形成的生活更值得珍惜。通过剧中追求美好生活的曲折,情感元素的表达,引发人们记忆的深思,增强民族记忆在观众脑海中的印象,强化媒介记忆表达。
(三)仪式建构记忆
少数民族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文化独特而神秘,许多璀璨的民族文化备受人们关注,这种文化往往只是在本土地域被延续传承过程中形成浓厚的民族特色。但是以歌舞形式作为对民俗和历史的再现,是民族文化发展长河中重要的传播方式,这就是独特的仪式传播,在剧中运用大量仪式传播方式,增加记忆叙事效果,将宏大的主题与人性的力量相结合,将历史的背景与人物的命运相契合、将写实的叙事与动人的情感相融合,使人们对民族记忆的认知更加深刻。其中展现哈尼族原始的祭祀仪式或是在生产生活中的一系列活动,甚至后面展现的寨门与神树的关系,均是在民族元素的基础上,深化对民族信仰、图腾符号等方面的敬畏之情。传统的民族文化仪式传播,因为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仪式传播记忆受限,舞台上的展示形式,以严肃和庄重的表演,在台上呈现出来,仿佛少数民族中的仪式再现,使仪式传播在一定程度上,以表演的方式傳达给受众。受众在表演仪式中,更进一步了解哈尼族的民族信仰和民俗活动,利于舞台记忆表达的建构。
(四)表现手法深化记忆
《诺玛阿美》将舞蹈语言融合在歌、舞、礼、乐、诗等艺术形式中,还结合现代舞台声光电的运用,赋予舞剧丰富的内涵。北京舞蹈学院院长郭磊说:“《诺玛阿美》的舞台、灯光、演员等所组合表现出的效果,让人感受到史诗般的震撼。”表现手法主要用来塑造展示的内容和形态,加深观众对内容的印象。作为一般的舞台剧,本身给受中就有一种巨大视觉听觉冲击,加之歌舞剧的呈现,使得观众在视听效果中,享受到不同的民族歌曲特色。舞美设计下的音乐、舞台、舞蹈的综合效应,将剧情起伏种的的高昂或是低沉打造出气势磅礴的身临其境感。加深人们对民族性格的凝聚力和民族精神的坚韧性感知,通过剧中人物演绎出感人的故事,给观众奉献了一场,听觉交响性和视觉立体性的歌舞盛宴。
三、少数民族歌舞剧对记忆建构的启发
民族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长久的历史中积淀的优秀文化,在历史记忆中往往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民族文化记忆也是在这样的筛选中留下宝贵的东西沿袭至今。在这个过程中因为时间的侵蚀和破坏,有的已经断裂,有的已经消失,导致记忆断层,越是古老的文化和历史越容易被损耗,越是久远的文化往往会因为有限的记忆媒介而逐步消失。民族本就代表着一种文化,而文化是民族构成的要素,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民族文化就是其主要文化积淀,在这样多样化的文化圈中,民族文化在媒介生成记忆过程中不断被传承或是同化。
借鉴少数民族歌舞剧《诺玛阿美》对民族记忆的呈现形态,媒介对今后记忆的同化或是断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不是只有作为记忆的传统载体“书本”、“媒体”等符号能作为记忆传播的媒介,其他形式对记忆的表达只要能有效增强对记忆的呈现,那么都是值得提倡和认可的。作为少数民族,更应该运用当下媒介环境,主动挖掘本民族特色,发现本民族传播特点,梳理本民族记忆,形成完整统一的民族记忆文本,便于民族文化传承。同时,歌舞剧的表现形式为民族记忆传播和建构提供了有效示范,民族文化传播科根据本民族发展特色,结合媒介大环境,找到适合本民族记忆传承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