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棟舉:向着朝阳奔跑

来源 :今日华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bang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是近年來国家制定並實施的一项重要經濟發展戰略。就在国家實施這一宏偉戰略之前,來自澳門的公共交通行業專家郭棟舉先生,已在東北的公交行業中,奮鬥了十餘年。作為最早去国内投資公交的先驅,他表現出了過人的膽識和长远的眼光。
  早在1993年,已在澳門巴士業練就一身硬本領的郭棟舉先生,在內地開放公交政策出台之前,已通過在山東的幾期認真考察,認定內地公交是一塊值得投資的“處女地”。於是,他積極奔走,於1994年1月1日在山東省煙臺市投入18台公車,正式開始了国內公交行業的投資嘗試。
  目前,他在国内所投資的公交車輛總數已從最初的18台增加到1200台,明年更有目標擴充至1600台。十多年來,郭棟舉先生親歷了振興国內尤其是東北公交行業的艱難。在国家不斷加強公共行業的開放力度下,在當地政府的積極扶持下,依靠誠信經營,今天的豐城公司,不但實現了昨日投身国內公交事業的理想,更為加速東北公交业的現代化進程,促進當地經濟繁榮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公交行業是一個辛苦的行業,也是一個微利的行業,既不能發大財,又不能在短期內看到效益。儘管如此,我還是對這個行業充滿濃厚的興趣。希望通過我們團隊的努力經營及與當地政府的積極配合,能夠加快国內公交行業從落後向現代化、市場化的文明進程。”
   —— 郭棟舉
  
  郭棟舉先生的父親原是澳門福利巴士的總經理,受父親影響,他自小就對公交行業有着濃厚的興趣。在父親的刻意培養中,他很早就從最基層的工作做起,一步步做到公司的副經理。這段長達8年的歷煉,使他熟悉了巴士公交的運作環節和統籌管理,為日後進軍東北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993年,內地公交開始對外開放。聞知此訊,郭棟舉先生就來到東北進行實地考察。根據當時的投資氣氛以及與政府的多次接觸,他充分感受到這塊土地對外商投資的真誠歡迎。於是,經過一番對比分析,他以與何楚盈女士組成的“澳門其新公司”的名義注資1000萬元,首先在山東煙臺投放了18台巴士。
  本是牛刀小試,卻讓投資者們看到国家開放公共交通行業的决心,看到了国內公交市場的前景,由此信心大增,投資的力度亦逐步加大。澳门其新公司先後與香港九龍巴士合組“港濠有限公司”,而與九巴主要股東伍兆燦家族合組“豐城有限公司”,進軍内地公交市場。現累計下來,投資總額近三億元,運營車輛達1200台,遍佈於吉林、大連、瀋陽、天津等大中城市。據郭棟舉先生介紹,明年公司計劃將運營車輛增至1600台左右。
  从1994年投資开始之後,郭棟舉先生對国內公共交通市場進行了大量的考察。通過考察和多年的實踐經營,他發現:城市的現代化步伐和公交發展的滯後已形成鮮明對比,由此凸現了公共事業的重要性。目前,他一方面致力開拓東北市場,另一方面積極地向更廣闊的區域推進。
  在公交行業中拼搏多年,郭棟舉先生深知這不是一個“賺大錢”的行業,不僅利潤微薄,而且因是貼近老百姓的公益性行業,比起許多普通的貿易業,更加繁瑣和辛苦。然而,他卻樂在其中。對已深深愛上這個行業的他來說,投資公交这样的微利行業,宜看長線,宜看其投資相對穩定、發展空間廣闊的優勢。
  由於公共交通行業具備公益性質,因此不可避免地要承擔一些社會責任,比如提供老人票、學生票、軍人票以及殘疾人票等優惠。對此,郭棟舉先生予以默默支持的態度。他認為,政府將整條線路交給自己運營,是信任,更是託付,因此,公司有義務承擔這些社會責任。
  熟悉公交行業的人都知道,長期以來,国內公交大多處在虧損狀態,一直靠政府補貼支撐。而郭棟舉先生投資這一虧損行業,不但要扭轉這一局面,而且還要實現合理的投資回報。這種情況下,積極承擔社會責任,既要有雄厚的經營實力,又要有一份對公益事業的熱忱和奉獻之心。
  而事實上,在十幾年的投資過程中,當地政府早已看到郭棟舉先生所領導的豐城有限公司從事公交行業的管理和經營實力,並充分感受到他內心深處的熱情和誠心。這一點,從豐城公司不斷擴充的城市和增加的車輛,便可得到有力的佐證。
  
  “剛去內地投資公交事業時,的確很艱難,背負的壓力也很大。但十幾年堅持下來,我們在實現經濟效益的同時,看到了国家和各地政府對改變国內公交落後面貌的決心。因此,對国內公交行業前景,我充滿信心。”
   —— 郭棟舉
  
  豐城公司投資国內公交行業,改變了內地公交企業原有的国有企業獨家經營的現狀,把国有壟斷的格局轉化為市場競爭的新格局。中外合資乃至現在外商獨資的合作形式,將原有的機制逐步改變,企業在經營管理、計劃發展、員工培訓和服務要求等方面不斷加強,使整個公交行業煥發出生機。
  最初去內地投資時,郭棟舉先生經歷著公交事業的每一步艱難。當時的国營公交企業經營相當困難,平均一台車背負着十個人的開支,沉重的人員包袱帶來的是連年的虧損,以及政府不堪重負的投入。而在郭棟舉先生管理的公司裏,平均一台車包括維修、駕駛、售票以及管理等所有環節在內,僅需三人。
  為平稳国有體制向合資合作機制轉變所帶來的衝擊,郭棟舉先生的公司向政府承諾,等到公司進一步發展須增補人手時,則從原国企留守公司人员中優先擇聘。
  在這場改制中,郭棟舉先生無疑為政府减輕了負擔。由於是公交行業體制改革的初期,對剛到內地投資的他而言,不但面臨着極大的挑戰,而且還背負着沉重的壓力。可以說,在那場龐大的国企改制工程中,他的資金注入不僅活躍了當地的市場經濟,更為政府解決了難題。
  在投資內地公交市場的過程中,郭棟舉先生的公司嚴格按照政府的要求規範繳納各類稅費,為公司員工兌現承諾的工資待遇及各種福利保險。時至今日,相對於不少外資公司大量派遣總部員工的做法,郭棟舉先生的公司包括他本人在內,從澳門總部派過去的管理人員僅四人,而公司其他員工,一律錄用當地人。這樣,公司不僅實現為當地政府創收增效,也推動了當地現代化建設,還提供了大量的崗位,解决了當地勞力過剩的社會難題,實現了用工本土化。
  談起剛開始去東北投資的情景,郭棟舉先生至今還記得改制後的工人,因誤解而產生的憤怒,有當面辱駡或威脅的,亦有恣意鬧事或打架的,後在政府的協調下,以及公司管理上表現出來的誠意中,情緒最終慢慢平息。而在後來的投資過程中,他坦言當地政府給予了極大的幫助與支持。結合最近国家出臺的政策,他表示對繼續投資国內公交行業充滿了信心,亦相信政府會一如繼往地給予如自己一般誠心經營的外商以幫助與支持。
  
  “在公司管理方面,我們對員工獎罰分明,讓員工有一種歸屬感,讓他們感受公司對自己的尊重和認同,從而實現公司與員工和諧共贏的局面。”
  —— 郭棟舉
  
  在最初的合資公司內部,因員工受傳統观念的影響,對一些具有新觀念的改革措施不能完全理解和適應。為此,公司通過不惜成本的大量培訓,讓每個員工認識到工作的重要性和榮譽感,把他們過去在国營企業中形成的舊思想觀念改變過來,讓他們明白現在的企業是完全“自負盈虧”的公司,以增強員工的歸屬感,使他們將自己的利益和公司發展緊密聯繫在一起。
  重视培訓是郭棟舉先生管理公司的一貫方法。通過培訓,公司扭轉了員工的舊觀念,使他們認識到新的管理和技術的好處和效益,強化管理的同時,提高員工的服務水準和公司的運營效率。通過針對不同崗位的專业培訓,員工在服務公司的同時,自身的專業能力得以提升,獲得了更好的發展空間。
  如果說培訓是郭棟舉先生促進公司發展的方法,那麼,獎罰分明則是他管理公司的首要原則。對工作成績出色或有突出貢獻的員工,公司予以嘉獎;對有困難的員工,公司及時家訪,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甚至對表現優秀的員工家屬,諸如孩子考取大學時,公司都會給予適當的獎勵。通過獎勵,增強員工的歸屬感,感受公司對他們的尊重和認同。而對於違反規章制度的員工,公司則採取了嚴懲不怠的態度,絕不因人而異。這樣,員工在把公司當成自己的家的同時,亦嚴格遵守着“家規”。
  在管理意識依然保守的內地,要做到獎罰分明,長久地堅持這一原則,排除諸如犯錯想逃避處罰或比別人享受更多的獎勵等種種阻力,郭棟舉先生付出很大的努力。
  現代人性化的管理,使公司收到了顯而易見的成效。郭棟舉先生介紹,公司在瀋陽佔據着27%的市場份額,目前競爭十分激烈。儘管如此,但公司流失的員工卻很少。即使競爭對手開出高薪,員工也不為所動。雖然也有少數員工為高薪吸引离去,但過一段時間卻強烈要求能夠返回公司。問其原因,得到的回答是,競爭對手的工資雖高,但卻不認同他們的管理及獎勵措施。由此,豐城公司的管理成效及社會效益可見一斑。
  
  “我在2003年就開始醞釀成立‘澳門中国東北貿易投资促進會’,希望通過這個會加強兩地經濟文化交流,搭建起‘引進來’和‘走出去’的平臺。”
  —— 郭棟舉
  
  1998年,郭棟舉先生當選為瀋陽市政協委員。2002年,再當選為遼寧省政協委員。參政議政的過程中,郭棟舉先生更加瞭解国家政策,亦加深了對當地政府的認識。在相互瞭解的過程中,他讓政府感受到自己經營公交行業的誠心。而對外商的投資,政府亦十分關心,極注重外商的投資環境,尤其是身為省政協委員的外商。受到政府幫助的郭棟舉先生,深深感到自己有責任去協助政府促進東北貿易發展。由此,他在腦海中慢慢形成了“澳門中国東北貿易投资促進會”的雛形。
  在東北投資多年,其中有艱難,更有收穫。在過去的歲月裏,郭棟舉先生為妥善經營公司付出了巨大心血,也對東北這塊老工業基地產生了一種特別的感情。而2003年開始醞釀成立“澳門中国東北貿易投资促進會”,便是這種情感的實質體現。
  澳門中国東北貿易投资促進會作為澳門和東北經濟文化交流的橋樑,不僅加強了兩地經濟往來,將澳門的中小企業家引進東北投資,積極響應了国家提出的“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號召,而且還搭建了東北企業家走出国門的平臺,使他們通過澳門這個国際性的視窗,將自己的產品和事業向海外拓展。
  在這個商會成立之前,東北的招商策略較傾向於香港的大商家。儘管他們的投資往往數以億計,但熱心東北發展的郭棟舉先生卻建議,澳門是中小企業滙聚之地,政府應積極吸引他們過來投資,儘管投資額不及香港大商家,但政府的相對支出亦極少,只要給他們提供一些優惠,就能得到他們的歡迎,從而主動來東北投資。
  澳門中国東北貿易投资促進會成立後,郭棟舉先生擔任會長,他更加關注兩地的貿易交流與發展,他說自己公司的發展亦從中受益不少。但事實上,郭棟舉先生的努力卻更多地促進了東北的貿易發展。去年,他帶着不少東北本地企業家去葡語系国家考察,使他們走出国門,尋找海外商機。今年初,他又配合澳門閩台商會組織了百餘名企業家參觀自己的公司,使他們通過實地考察對投資東北信心大增,很快就進入了實質性的階段。就在上個月初,繁忙的他又帶着數名澳門餐飲企業家去東北考察。在2006年沈阳成功举办“世界园艺博览会”之时,郭先生成功引介澳门特区政府在展园内建立了永久性的“澳门园”。
  熱衷於商會工作的同時,郭棟舉先生還十分關注當地政府去香港的招商工作。他建議,政府去香港招商,可考慮請在東北投資成功的外商隨行,以便在招商現場介紹他們的投資成功體驗,這樣的效果應該比政府官員的空口宣傳更具說服力。
  
  “目前,国家對国內公共交通行業的管理已愈來愈規範。我希望,在国內公交行業逐步市場化過程中,政府在選擇外商投資者時,應慎重考慮。”
   —— 郭棟舉
  
  公共交通行業作為城市的重要基礎行業,具有投資大、回報率低、影響廣及周期長等特點,因此,投資公交事業更需要長期的目標和長遠的考慮。目前,郭棟舉先生的公司與政府簽約的期限多在25年之上。
  投資国內公交,在郭棟舉先生看來,切不可只圖短期效益。從1994年到現在,十二年投資經歷中,他用行動與事實履行著這一宗旨。最初的三年,由於面臨国企改制,合資公司經營得相當困難。直到三年後,公司方初顯合資公司的管理效益,收入、客流量、成本都呈現良性發展態勢。五年後,公司才有盈利。現在,公司已是獨立的外商投資公司,在管理上更為有力,運營得相當好。
  從昔日的艱難開創到今日的良好局面,郭棟舉先生可謂是嘔心瀝血。而在東北城市公交發展史上,他則以實績贏得了政府和社會的認可。每個城市的公車票價,郭棟舉先生均嚴格按照政府規定的價格執行。而對員工提供的待遇,亦超過了當地不少国有企業的標準。
  對国內公交事業的發展,郭棟舉先生相信將會愈來愈好。而作為最早去東北投資公共交通行業的他,在多年與国內公交行業打交道的過程中,切實感受到国家對這一行業的管理已愈來愈規範。對不少城市的公交運營權,政府大多採取投標的方式決定。參加過一些城市線路投票的他坦言,通過投標取得經營權的方式,能夠讓人即使輸了也心服口服。
  與此同時,對參加投標企業的良莠不齊,郭棟舉先生亦表現出相當的擔憂。他認為,政府在選擇投標者時,應多方考察,看他是否懂這個行業的運作,並是否有誠意來經營。畢竟公交行業不同於一般的貿易投機行業,政府若單憑“價高者得”的原則選擇經營企業,一有不慎,會給社會、當地居民及政府本身帶來更大的麻煩。同時,這些不懂公交行業經營管理、亦或希望能夠大賺一筆的公司的加入,將擾亂了城市公交市場的健康發展。鑒於諸般考慮,郭棟舉先生建議政府在選擇公交行業投資者時,應注重綜合因素的衡量,作慎重考慮。
  無論哪一個城市,無論清晨還是深夜,無論狂風還是暴雨,公交永遠是穿梭在文明都市中的風景。隨着国家對公共交通行業改革的力度越來越大,国內公交亦日益呈現出如朝陽般蓬勃的前景。而早在這朝陽顯現的第一線曙光中,出自公共交通經營世家的郭棟舉先生,就義無反顧地投入了全部身心。向着朝陽奔跑,他的事業必將步入金色的大道。
其他文献
2006年3月31日,由河南省政协主办、郑州市政府和新郑市政府承办的中华第一盛典——“丙戌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新郑黄帝故里隆重举行。  台湾、香港、澳门三个代表团的祭拜无疑是整个拜祖大典仪式中最引人注目的组成部分。在此次盛典中,台、港、澳三地代表团团长向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上香。这三位团长都是具有一定身份和地位的傑出人士——台湾代表团团长是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江丙坤,香港代表团团长是全国政协委员、
期刊
2006年7月15日,为世界华人所瞩目的“世界傑出华人奖”颁奖典礼在香港隆重举行,来自各地嘉宾约3000人出席盛会。荣膺“世界傑出华人奖”的人士同时获得哈姆斯顿大学颁授的荣誉博士学位。获此殊荣者均是在事业和公益服务上做出努力並贡献卓著的优秀华人,以往的获奖者包括李嘉诚、霍英东、查良镛(金庸)、成龙、陈香梅等世界华人精英。可以说,“世界傑出华人奖”颁奖典礼堪称全球华人的一大盛事。  在此次颁布的获奖
期刊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於每个人只有一次。对这仅有一次的宝贵生命,人应该怎样度过?是为一己之私,沉醉在物欲的世界里不知归路,还是碌碌无为,迷失在琐碎的日常生活里?是流传千古,用赤诚的热血书写壮丽的乐章,还是不为名利,以但求无私的心於奉献的旋律中得到真正的快乐?……  人的一生,可以选择的路太多太多。在这无数的人生选择中,古往今来的人们给出了不同的答案。而这种种不同的答案,已然折射出不同的人生色彩。
期刊
三十年前,赵之雄先生是一位手执教鞭、站在三尺讲台“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  三十年後的今天,赵之雄先生卻是一位在香港电子行业、物流行业都取得了骄人业绩的成功商人。虽然在教师与商人这二者之间並无孰轻孰重之说,但这样的嬗变显然是一种不同寻常的精彩。  事业有成的赵之雄先生,还积极投身社团工作和社会事务,默默践行着一种“成就自我,也有责任造福社会”的朴素情怀,奏响了一曲铿锵激越的人生交响曲。这自然又
期刊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卻在灯火阑珊处”,他曾经从工,他曾经从艺,他曾经从商,但他就猶如一个无根的浮萍,在百态的世间漂浮不定。因为他一直在寻找,寻找自己的根,即使行走江湖,走南闯北,他也在所不惜。直到,遇到了围棋,此後,他就爱不释手;此後,他就心驰神往;此後,他就钻研此道;此後,他决心把围棋发扬光大,培养好下一代;此後,他创办了香港第一所儿童围棋学院……他终於找到了自己的根。  他就是香港
期刊
汤先生恩佳博士,承康有为夫子之宏愿,继陈焕章博士之宿望,跋山涉水、程途风霜;携圣人之教化,举儒道之大旗,足跡遍天涯,珠玑满神州;誓立孔圣之至德,以布至真之诲教,为时之盛也,为民之昌矣。黄钟大吕,发达九州,启洙泗邹鲁之秘,播仁义礼信之光。其思可谓苦矣,其言可谓良矣,其行可谓勤矣!  先生之思也,忧夷教之猖獗,叹圣道之式微,虑何法以重张圣德,何途以广播孔教。先生之言也,曰仁,曰义,曰大同,曰和谐,曰神
期刊
在国际商业交往中,有他穿梭往来的身影;在支持教育、回报家乡的行动中,有他慷慨解囊的义举;在香港各社团活动中,有他从容自信的笑容。他就是宝历有限公司总经理、香港卓氏宗亲总会永远名誉会长、香港潮州商会会董、汕头市海外联谊会名誉会长卓训宽先生。  从一个白手起家的潮阳青年到一个饮誉商界的成功人士,近半个世纪以来,卓先生总是以一贯的热诚走过人生的每一阶段,追求有意义的生活。    奋斗篇:贫穷不失鸿鹄志 
期刊
陈燕萍作为享誉全球的“植丽素”品牌的的创始人,她所取得的成就是令人瞩目的。更难能可贵的是,她还拥有一颗赤子之心,对於美、对於举行美容演示会,将美容的知识传播给追求美丽的女性,而且她还热心公益事业,资助世界妇女大会,身体力行地多次参与社会的公益活动,帮助众多下岗职工解决了就业问题。在她看来,“施比受更有福”,生命的意义在於给予而非索取。不可否认,她正是一位将美丽与爱心播洒人间的使者。  ——题记  
期刊
为孩子们多做事  为下一代多做事  ——唐志坚    唐志坚   澳门金莲花荣誉勋章获得者。1940年6月生于广东省普宁市,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现任澳门特区行政会委员、科技发展基金行政委员会主席、科技委员会委员、教育委员会委员,澳门劳工子弟学校校长、培华中学校董会副主席兼校监。并担任华南师范大学客座教授,澳门大学、暨南大学、澳门科技大学校董及澳门教育基金会会长、澳门计算机学会创会会长、澳门潮州同乡
期刊
献身为社会 愿作孺子牛  ——吴仕明    吴仕明   1934年生于澳门,祖籍江西南昌。从事教师工作13年,1968年起在街坊会工作,服务澳门街坊民众至今。曾任澳门特区基本法咨委、特区筹委会委员、澳门第一届推委会委员、广东省八届人大代表、九届全国人大代表,现任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会长、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等多项社会职务。2002年获澳门特区政府颁发银莲花勋章。    Ung Si Meng,  Bo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