势篇

来源 :月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weili739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孙子曰: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a;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b;三军之众,可使毕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c;兵之所加,如以碫投卵者d,虚实是也e。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复生,四时是也。声不过五f,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g,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h,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i,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
  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j,势也;鸷鸟之疾k,至于毁折者,节也。是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势如彍弩l,节如发机m。
  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也;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败也。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治乱,数也;勇怯,势也;强弱,形也。
  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以利动之,以卒待之。
  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n。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
  (《孙子兵法》)
  注释:
  a 分数:划分组织,指军队的组织编制。
  b 形名:曹操注:“旌旗曰形,金鼓曰名。”
  c 奇(jī)正,曹操注:“先出合战为正,后出为奇。”“奇”指留下的机动部队。
  d 碫(duàn):砺石,此处泛指石头。
  e 虚实:指兵力集中或分散。
  f 声不过五:五声谓宫、商、角、徵、羽。
  g 色不过五:五色谓青、赤、黄、白、黑。
  h 味不过五:五味指酸、甘、苦、辛、咸。
  i 战势:指作战的态势。
  j 漂石:把石头冲起。
  k 鸷(zhì)鸟:猛禽。
  l 彍(kuò):弩拉满之状。 弩:是一种装有臂的弓,威力比弓更大。
  m 发机:弩的发射装置,类似扳机,扣下它,箭即发射。
  n 择:通“释”,此处指不依赖。 任势:依赖“势”,依靠力量对比。
  大意:
  孙子说:要让治理人数众多的军队像治理人数较少的军队一样,是组织编制的问题;要让指挥人数众多的军队作战像指挥人数较少的军队作战一样,是指挥命令的问题;军队处处遭受敌人进攻而最终能不至于失败,是军队作战变法与常法的问题;兴兵进攻敌人,能取得以石击卵的战果,是以虚实之道用兵的问题。
  大凡用兵作战,一般都以正兵当面迎敌,而以奇兵取得胜利。因此,善于出奇制胜的用兵者,战法如天地般变化无穷,如江河般奔流不竭。终止后可以重新开始,如日月的升落运行;死亡后可以重新生长,如四季循环更迭。音阶不过五种,但它们的起伏变化却可以产生听之不尽的声音;正色不过五种,但它们的混合变化却可以产生观之不尽的色彩;味道不过五种,但它们的调和变化却可以产生尝之不尽的滋味。战争的情势不过奇正二端,但奇正的变化却不可穷尽。奇正的产生循环往复,没有尽头,谁能够穷尽呢?
  流水湍急奔泻,足以冲起石头,是水势强大使然;猛禽急速飞翔,足以捕杀鸟兽,是节奏恰当使然。因此,善于指挥作战的将帅,会营造锐不可当的气势,把握短促有力的节奏。这种气势如同张满的弓弩(充满力量,蓄势待发),这种节奏如同触发弩机(相机而动,迅捷果断)。
  旌旗纷纭招展,战斗混乱,一定不能让自己的部队混乱;战局混沌不清,一定部署部队在四面八方应付自如,不能被打败。在特定条件下,混乱可以从有序中产生,怯懦可以从勇敢中产生,弱小可以从强大中产生。有序与混乱,是组织指挥的问题;勇敢与怯懦,是态势气势的问题;强大与弱小,是军事实力的问题。
  因此,善于调动敌人的将帅,作出样子欺骗敌人,敌人一定会中计;给予敌人利益,敌人一定被诱惑,跟随获取。以小的利益调动敌人,埋伏士兵待机而动,打击敌人。
  所以,善于指挥作战的将帅,着眼于用兵的态势和形势,而不对部属下级苛求责备,因此能不依赖于人员多寡,充分利用形势。会利用形势的人指挥士兵作战,如同转动木头和石块。木头和石块的特点是放在地势平坦的地方就会静止,放在地势险峻的地方就会滚动,方形的木头和石块容易静止,圆形的木头和石块容易滚动。因此,善于指挥的将帅能造就有利的作战形势,就如同将圆形的木头、石块放置于数千尺的高山之上,居高临下,一旦滚落,威力巨大,这就是所谓的“势”。
  【解读】
  孙武(前545?—前470?),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人。由齐至吴,向吴王阖闾进呈所著兵法十三篇,受到重用,被任命为吴国将领,帮助吴国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军事胜利。其《孙子兵法》一书,成为了后世军事著作的经典,孙子因此被誉为“兵圣”。
  《势篇》是《孙子兵法》一书的第五篇。“势”是先秦时期的一个重要概念,兵书中对“势”的最初探讨,应溯源到孙武。本篇中,孙武对势有很多直接的阐发,如“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故善战者,其势险”,这里用高处的流水来比喻兵家“势”的道理,以此推之,军事意义上的“势”应该是指在战斗时令自己处于对自身有利的力量对比状态,即上文所谓不断扩大自身优势,拉开与敌人的差距,形成一种居高临下、必将取胜的态势,所以文中说:“勇怯,
  势也。”
  至于如何“任势”,孙武强调了“制权”的思想,他在第二段中阐明:“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在孙武的观念中,战场是纷繁复杂的,将帅的作战计划也应该灵活多变、不拘一格,一切都可以权变,只有力争取胜之势才是不变的。孙武还强调“奇正之变”是不会穷尽的,这意味着战争的形势及相应的计策、手段也是有无数种可能性的,所以在他的兵法中,很少看到条条框框,大多是深邃精辟的道理。后人读之,唯有深悟巧用,方能得其精髓。由此来看,《孙子兵法》在西方被译为“战争的艺术”(The Art of War),绝对是名副其实的。
  (选自《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百篇》,中华书局2016年10月出版。译者:翊程)
其他文献
梁武帝萧衍(464—549),字叔达,小名练儿,南兰陵郡武进县(今江苏镇江丹阳市)人氏,自称是汉初开国丞相萧何的25代孙。梁武帝是罕见的长寿皇帝,执政近半个世纪,不但在动荡的东晋南朝无出其右,承平之君也罕有其匹。在他的长期执政下,南朝萧梁达到了鼎盛,晚期经历侯景之乱,不仅萧梁国力迅速由盛转衰,北强南弱的局面也就此形成。  作为读《资治通鉴》的一份心得,本文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讨论这位帝王:一、得之与
期刊
刷牙是现代人每天的“生活必备功课”之一,那么古人是如何刷牙的呢?  在未发明牙刷之前,古人普遍采用漱口的方式来护齿。《礼记》中就有“鸡初鸣,咸盥漱”的记载,表明在两千多年前,人们就已经懂得用漱口来保护牙齿。不仅如此,古人还养成了早晚漱口的习惯。隋代巢元方所著的《诸病源候论》中记载:“食毕常漱口数过,不尔,使人病龋齿。”明确提出漱口对保护牙齿的有益作用。宋人张杲在《医说》中则直接对漱口提出了自己的看
期刊
中国是拥有5000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素来崇尚知恩报恩。陈寿《三国志·吴书·骆统传》载:“飨赐之日,可人人别进,问其燥湿,加以密意,诱谕使言,察其志趣,令皆感恩戴义,怀欲报之心。”意思是说,古时朝廷宴会赏赐的时候,让每个人按次序入座,通过询问来了解他们的志趣,以达到让臣子感恩知报的目的。感恩作为一种传统美德,以父母之恩、朋友之恩、教诲之恩、知遇之恩等种种方式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这在历代古诗词中
期刊
玄奘(602—664),俗姓陈,名祎(一说名袆),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唯识宗创始人,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后世俗称“唐僧”,与鸠摩罗什、真谛、不空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家。其主要事迹记载于《旧唐书·玄奘传》《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和《大唐西域记》中。玄奘的西行经历、翻译经书与创宗活动,为古代中国与印度的文化交流,以及中华文明吸收外来文化作出了杰出贡献。
期刊
“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人物”系列之三十六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江西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宋史》卷三一九有传。欧阳修一生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作为官员,他刚直敢言,忠于职守,勇于革新,关注民生,举荐贤才,奖掖后学。作为文士,他倡导诗文改革,并留下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其中《醉翁亭记》《朋党论》等成为流传千古的名
期刊
曾子曰:“若夫慈爱、恭敬、安亲、扬名,则闻命矣。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a!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b,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争臣五人c,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争臣三人d,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争友,则身不离于令名e。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天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  (《孝经·谏诤章》)  注释:  a与
期刊
曹公兵机智算a,殆难与敌,故能肇迹开基。居中作相,实有英雄之才矣。然谲诡不常,雄才多忌,至于杀伏后,鸩荀彧,诛孔融,戮崔琰b,娄生弊于一言,桓邵劳于下拜。弃德任刑,其虐已甚。坐论西伯c,实非其人。许劭所谓“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斯言为当。刘公待刘璋以宾礼d,委诸葛而不疑,人君之德,于斯为美。彼孔明者,命世之奇才,伊、吕之俦匹e。臣主同心,鱼水为譬。但以国小兵弱,斗绝一隅,支对二方,抗衡上国。若
期刊
朱元璋一生的经历曲折复杂,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八个阶段。第一个时期是青少年时期(1328—1351),包括两个阶段:从天历元年到至正三年(1328—1343),在凤阳农村跟随父母过着贫困的生活;从至正四年到十一年(1344—1351),入於皇寺为僧,其问曾在淮西流浪三年多的时间。第二个时期是参加元末农民大起义时期(1352—1367),包括三个阶段:从至正十二年到龙凤元年(1352—1355),
期刊
元代监察制度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监察法规比较健全。元代监察法规的内容偏重于明确监察机构的职能,这方面的规章制度元以前也有,比如汉代有刺史六条(即“六条问事”),唐代有巡察六条等,但都着眼于地方;元代的有关规章则覆盖了监察机构的整体。  1268年,忽必烈在设立御史台的同时,就让侍御史高鸣主持制定了御史台纲三十六条,当时的名称叫《设立宪台格例》。后来,又结合地方監察机构的特点,制定了各道提刑按察司(即后
期刊
革命导师恩格斯认为,社会发展是军事发展的前提,军事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鸦片战争的失败,是晚清社会政治腐败,技术和生产力落后的结果。社会生活和生产力的落后,反映在军事上就是战略战术的落后。鸦片战争的作战双方,一方是犹处于传统农业社会的大清王朝的军队,另一方是已经实现近代工业化的英国的军队,社会形态的代差造成了双方军队之间的代差,从军事上而言,具有代差的双方军队的交战,胜负是没有悬念的。  战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