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课程的有效整合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rce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什么要进行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呢?因为任何知识的发生、发展都不是孤立的,进行课程整合,可以更好地认识知识、理解知识,进而掌握知识.《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引入新课时
  在新课的引入上,利用信息技术形象、生动的优势,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尽快地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本节课的内容上来.
  1.故事引入
  通过对初中生的一项问卷调查表明:90%以上的学生喜欢从故事、创设情景和实验引入新课.
  在讲授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三角形”的第7课时“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时,
  笔者采用课本上的故事引入新课:一位经历过战争的老人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一次战役中,我军阵地与敌军碉堡隔河相望.为了炸掉这个碉堡,需要知道碉堡与我军阵地的距离.在不能过河测量又没有任何测量工具的情况下,一个战士想出来这样一个办法:他面向碉堡的方向站好,然后调整帽子,使视线通过帽檐正好落在碉堡的底部;然后,他转过一个角度,保持刚才的姿态,这时视线落在了自己所在岸的某一点上;接着,他用步测的办法量出自己与那个点的距离,这个距离就是他与碉堡间的距离.在幻灯片上笔者在左侧给出了故事,右侧配上了课本第150页的彩图和黑白图.学生当时就被故事深深地吸引住了.
  2.诗句引入
  在讲授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勾股定理”的第3课时“蚂蚁怎样走最近”时,笔者用诗句引入新课:“平平湖水清可鉴,面上半尺生红莲;出泥不染亭亭立,忽被强风吹一边;王青忙向前观看,花离原位二尺远;能算诸君请解题,湖水如何知深浅?”请你帮王青算出湖水的深度.这是一道诗意化的题目,此题不但对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好处,而且学生较感兴趣,笔者利用“几何画板”,再现红莲的摇摆过程,加深学生对题意的理解.
  3.演示引入
  在讲授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第三章“圆”的第5课时“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1)”时,笔者采用Flash制作了一轮红日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的图片,这时的红日可近似看成圆,地平线可近似看成直线(为了醒目,直线用绿色的线条表示),通过连续滚动播出,让学生观察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几种,分别是哪几种,学生很快异口同声地回答:三种,分别是直线和圆没有交点,直线和圆有一个交点,以及直线和圆有两个交点.实践证明:这样的引入在带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的同时,最大限度地调动起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学生观其境、触景生情,从而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二、讲授新课时
  为了有效地突出重点,笔者在讲授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字母表示数”的第1课时“字母能表示什么”时,让学生利用火柴搭正方形,正方形的个数较少时,可以完成,但当正方形的个数较多时,就比较费劲,加之若学生的基础较差,就不能很好地将注意力集中在研究规律上,针对以上的实际情况,笔者利用课件生动展示搭正方形的过程,让学生感知知识的发生,从而为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做好铺垫.
  数学学科的特点之一是比较抽象,那么如何变抽象为形象、突破难点是广大一线教师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利用信息技术,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例如:在讲授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的第1课时“生活中的平移”时,学生对平移的两大要素:平移的方向和距离不能很好地把握,这时笔者利用Powerpoint设计了一个红色的三角形自屏幕左侧自动地缓缓沿着平移的方向移动,移动到与这个红色三角形相距30cm的位置停下,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平移由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决定,从而加深了对平移的两大要素的掌握.
  三、课堂小结时
  利用表格法将整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小结,学生能一目了然地知道这节课都学了哪些知识,用彩色字体突出重点,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例如:对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四边形性质探索”的第4课时“矩形、正方形(1)”小结时,用Powerpoint制作了表格进行了小结:矩形定义、判定与性质.
  用图进行课堂小结时,学生能清楚地看到知识之间的因果关系.例如:在对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第三章“圆”的第5课时“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小结时,笔者采用Powerpoint制作了树状图(图略).
  由此可见,课程整合在我们的数学课程中的确广泛地存在着,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善于积累,就一定能发现更多“整合”的精彩来.
  作者单位: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巉口中学
其他文献
蛋白质脱水形成肽链的相关计算是高中生物中的一种重要题型,尤其是多条肽链的相关计算特别抽象,难于理解。我在学习过程中,根据物理的整体法和隔离法受力分析的原理,运用类似的道
进入高中后的物理学习,部分高中生都会产生一定的畏惧心理,因为高中物理更加复杂和抽象,而且运用了很多推理论证、定量分析等,在内容上更难,而且高中物理的学习更加注重对应
在学习完热力学第一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后,我们知道了能量在转化过程中总是守恒的,但最近与父母在烹饪食物时,母亲认为小火量有利于节能,而父亲却持相反意见,认为大火量烹饪时间短。于是我们一家人利用现有家庭厨房中的设施,通过两组家庭小实验进行验证,分析出哪种烹饪方式更有利于节约燃料。  第一组实验:  实验器材:手表、电子秤、燃气灶、家用锅各一台,1kg的排骨3份,1.6kg的水3份。  实验过程:按照平
摘要:“教无定法”表明多样化教学模式存在的合理性,模式虽不尽相同,但追求目标是一致的,即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此能力培养的要求之一为需要学生能积极思考,而有效的思考离不开有效的问题。通过有效问题来驱动学生的思考,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合力构建、完成课堂教学,这是需要我们追求的理想教学模式。  关键词:问题驱动 有效问题 学习能力  “教无定法”表明多样化教学模式存在的合理性,如魏书生 “六步教学
在高中物理力学的学习过程中,受到对物理概念的理解不够透彻、物理情境的分析不够准确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部分同学在物理力学的学习中容易发生一些常见错误,对其原因进行探究有助于完善同学们的知识系统,提高理解能力。  一、对物理概念的理解不够透彻  很多同学对多数物理概念仅仅是机械性的记忆,即使是典型例题也只是局限于记忆而非彻底理解,这就成为解题时出现错误的一大原因。  例1在某次100 m赛跑中,A运
物理学科历史悠久,实验物理的兴起还要从16-17世纪伽利略的那些著名实验说起。从人们真正摒弃愚昧与迷信,真正以科学的角度审视这个世界,审视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物理便诞生了。从这种意义来说,我们生下来就是物理的宠儿,如何学好物理,很大程度上依靠后天物理学科逻辑性思考能力的培养。  学得好数学,不一定学得好物理,说的就是物理本身强大的逻辑系统。从最简单的安培力的推导再到高深的物理实验设计,这一切怎能脱
从小学到初中我们经常见到类似标题的题目,常用的方法都叫“裂项法”.笔者想通过本文对类似题目作一梳理,总结出一般规律,引申出一些有用的结论,与广大热爱数学的同仁作一探讨.
在既有动生电动势又有感生电动势的电磁感应问题中,我们需要对感应电动势的瞬时值和平均值有清晰的认识,并且对此类问题进行足够程度的训练,才能形成解这类题的基本表达式。
期刊
近年来,工业流程图逐渐成为化学中考的“宠儿”.它把化学工艺的反应原理和实验操作以框图、表格、图像、文字信息等多种形式结合起来,考查初中生对知识的综合分析和灵活运用的能力.由于其问题设计角度广泛,信息和思维量较大,致使不少中学生对该类试题感觉无从下手,从而产生了畏难心理.下面笔者谈谈对工业流程图的一些认识和应对策略.  一、工业流程图常见出题形式  1.题头:多以文字形式介绍某个化学工艺的原料、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