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历史课重在“引”和“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每堂课能设计出精彩的导言,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十分重要的环节。在历史课上,教师通过一定的教学技巧和教学艺术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结合历史课的学习内容讲述历史小故事,走进学生的心灵,以增长学生的见识,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愿望。
【关键词】导课;乐课;人格
在历史教学中,常常会碰到这样的学生群体。他们认为历史课可听可不听,内容枯燥,讲解乏味,不如自己学。结果自学后发现事倍功半,效率不佳。学生不想学,老师不想教,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不高,积极性几乎为零。那么,是不是历史教学真的就如他们观念中认为的那样象“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其实并非如此。我们不妨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让历史课快乐起来。
一、设置形象有趣的“导课”
1.故事导入法。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上《统一国家的巩固》一课时,适逢热播电视剧《汉武大帝》,学生中正流传汉朝的人物故事和战争故事,利用这一机会,我这样设计了导入语:“同学们你们每天都在看《汉武大帝》,议论刘彻、卫青、霍去病等。你们知道《汉武大帝》所反映的是怎样一回事吗?它所讲的是历史上什么时代的事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由此极大地吸引了学生注意力和兴趣。
2.对联联想导入法。利用对联导入新课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集体好奇,能集中学生注意力,有助于知识的巩固把握。如我在讲佛教文化时,给学生展示“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对联。提问学生此对联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文化现象?学生回答:这是描写弥勒佛的对联,体现了我国古代佛教文化的发展。教师小结: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那么它何时传入中国,怎样兴盛发展,它对我国古代的封建统治有何影响呢?通过设问引出新课。
历史教学如何导入新课,不必拘泥于某种模式,有时几种方法的合用效果会更好,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关键在于教师怎样去把握它、运用它,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爱好。
二、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爱好,让历史课堂“乐”起来
1.巧妙设置悬念。在课堂教学中巧妙设置悬念,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到《经济重心的南移》中的“货币”一栏内容时,我就从我们现在使用的人民币谈起:“大家在使用人民币的过程中会发现它非常方便,那么你知道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什么?它是怎样产生的?又有什么好处呢?”这样的设置,从学生身边的具体事物入手,更具有吸引力,使学生们急切地想知道答案,弄清疑问,好奇心大增,使整堂课效果良好。
2.精彩形象的语言讲述。课堂语言要简洁明快,生动形象,幽默谐趣,艺术性强,或悲怆感人,或喜悦动情,达到艺术感染教育的效果,并进而呈现给学生清晰的、真实的历史景观。例如在讲述“战国时代”这一节时,学生对于地图中七个国家的位置非常模糊,多次混淆,我就给学生介绍了一个顺口溜“西秦东齐楚在南,燕北往南赵魏韩。”巧妙地解决了这个疑难问题,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可谓一箭双雕。正如法国一位著名演讲家所说:“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能为人所接受。”
三、重视历史的情感教育和人文精神培养,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历史教育有助于塑造中学生健全的人格。人格是一个人各种个性的总和,是人生价值观念形成的稳定的心理基础,是形成特定世界观的内在心理依据,是形成特定道德素质的主要动力。我们常说的通过学习历史学会做人,指的就是人格修养。教育的价值不能简单地用是否“实用”来判断,历史教育更不能用是否“实用”来衡量。中外历史的发展反复证明:社会的发展是与人文学科紧密相关的,社会越是发展,就越是需要人文学科。马克思说:“我们只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历史学”,恩格斯指出:“我们根本没想到要怀疑或轻视‘历史的启示’,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马克思和恩格斯高度评价了历史在各个学科中的基础作用和重要性。如在学习“新航路开辟”一节时,就要涉及到哥伦布、麦哲伦等著名航海家。如果不注意审美教育,便会就事论事把哥伦布西航美洲,麦哲伦环球航行描绘成西方航海史上的两起探险活动,但如果从审美的角度出发,对哥伦布、麦哲伦等人在航行探险中表现出来的坚强的意志,勇往直前的开拓精神进行形象性的描述和赞赏,分析和评价,不仅可以使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复活”,使学生们身临其境,感受到开辟新航路的艰险,而且还可以从这些航海家身上汲取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些东西,如进取精神、开拓精神、创新精神、科学精神等等。
兴趣是引导学生学习历史、认识历史、热爱历史的灯塔。学生只有有了兴趣才会更好的学习历史,而兴趣的背后是教师对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激发。在教学中,只要教师把握住历史学科的特点,充分利用各方面有利因素,积极培养学生兴趣,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那么,兴趣之树就会常青,历史教学的春天就会常在。本人虽针对学生实际做了一些尝试,得到了一点收获,但自觉还远远未达到满意的效果。若能在教学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探索教学技巧和教学艺术,必能增添学生无穷的学习乐趣。“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作者单位:江苏省泗阳县新阳中学)
【关键词】导课;乐课;人格
在历史教学中,常常会碰到这样的学生群体。他们认为历史课可听可不听,内容枯燥,讲解乏味,不如自己学。结果自学后发现事倍功半,效率不佳。学生不想学,老师不想教,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不高,积极性几乎为零。那么,是不是历史教学真的就如他们观念中认为的那样象“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其实并非如此。我们不妨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让历史课快乐起来。
一、设置形象有趣的“导课”
1.故事导入法。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上《统一国家的巩固》一课时,适逢热播电视剧《汉武大帝》,学生中正流传汉朝的人物故事和战争故事,利用这一机会,我这样设计了导入语:“同学们你们每天都在看《汉武大帝》,议论刘彻、卫青、霍去病等。你们知道《汉武大帝》所反映的是怎样一回事吗?它所讲的是历史上什么时代的事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由此极大地吸引了学生注意力和兴趣。
2.对联联想导入法。利用对联导入新课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集体好奇,能集中学生注意力,有助于知识的巩固把握。如我在讲佛教文化时,给学生展示“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对联。提问学生此对联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文化现象?学生回答:这是描写弥勒佛的对联,体现了我国古代佛教文化的发展。教师小结: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那么它何时传入中国,怎样兴盛发展,它对我国古代的封建统治有何影响呢?通过设问引出新课。
历史教学如何导入新课,不必拘泥于某种模式,有时几种方法的合用效果会更好,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关键在于教师怎样去把握它、运用它,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爱好。
二、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爱好,让历史课堂“乐”起来
1.巧妙设置悬念。在课堂教学中巧妙设置悬念,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到《经济重心的南移》中的“货币”一栏内容时,我就从我们现在使用的人民币谈起:“大家在使用人民币的过程中会发现它非常方便,那么你知道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什么?它是怎样产生的?又有什么好处呢?”这样的设置,从学生身边的具体事物入手,更具有吸引力,使学生们急切地想知道答案,弄清疑问,好奇心大增,使整堂课效果良好。
2.精彩形象的语言讲述。课堂语言要简洁明快,生动形象,幽默谐趣,艺术性强,或悲怆感人,或喜悦动情,达到艺术感染教育的效果,并进而呈现给学生清晰的、真实的历史景观。例如在讲述“战国时代”这一节时,学生对于地图中七个国家的位置非常模糊,多次混淆,我就给学生介绍了一个顺口溜“西秦东齐楚在南,燕北往南赵魏韩。”巧妙地解决了这个疑难问题,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可谓一箭双雕。正如法国一位著名演讲家所说:“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能为人所接受。”
三、重视历史的情感教育和人文精神培养,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历史教育有助于塑造中学生健全的人格。人格是一个人各种个性的总和,是人生价值观念形成的稳定的心理基础,是形成特定世界观的内在心理依据,是形成特定道德素质的主要动力。我们常说的通过学习历史学会做人,指的就是人格修养。教育的价值不能简单地用是否“实用”来判断,历史教育更不能用是否“实用”来衡量。中外历史的发展反复证明:社会的发展是与人文学科紧密相关的,社会越是发展,就越是需要人文学科。马克思说:“我们只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历史学”,恩格斯指出:“我们根本没想到要怀疑或轻视‘历史的启示’,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马克思和恩格斯高度评价了历史在各个学科中的基础作用和重要性。如在学习“新航路开辟”一节时,就要涉及到哥伦布、麦哲伦等著名航海家。如果不注意审美教育,便会就事论事把哥伦布西航美洲,麦哲伦环球航行描绘成西方航海史上的两起探险活动,但如果从审美的角度出发,对哥伦布、麦哲伦等人在航行探险中表现出来的坚强的意志,勇往直前的开拓精神进行形象性的描述和赞赏,分析和评价,不仅可以使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复活”,使学生们身临其境,感受到开辟新航路的艰险,而且还可以从这些航海家身上汲取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些东西,如进取精神、开拓精神、创新精神、科学精神等等。
兴趣是引导学生学习历史、认识历史、热爱历史的灯塔。学生只有有了兴趣才会更好的学习历史,而兴趣的背后是教师对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激发。在教学中,只要教师把握住历史学科的特点,充分利用各方面有利因素,积极培养学生兴趣,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那么,兴趣之树就会常青,历史教学的春天就会常在。本人虽针对学生实际做了一些尝试,得到了一点收获,但自觉还远远未达到满意的效果。若能在教学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探索教学技巧和教学艺术,必能增添学生无穷的学习乐趣。“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作者单位:江苏省泗阳县新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