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和提高小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探索

来源 :教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im_z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用富有儿童特点的语言教学,做好示范,有利于儿童模仿并形成数学语言。教师为学生提供“说”的机会,提高“说”的机率是小学生发展数学语言的策略。而小组学习、开放课堂是教师强化小学生数学语言的途径。
  【关键词】数学语言;小组学习;开放课堂
  众所周知,数学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种思想方法,可以训练学生的概念、判断、推理,让学生获得必要的基础知识,形成数学能力,它更是一种对广阔现实背景的概括与提炼,可以训练学生对世界文化进行精确、简洁地表述。因而教师应是知识海洋的导航员,应想方设法让学生重视并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让学生获得某种知识的同时,也可得到知识背后蕴藏着的更有价值的东西。
  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发展推理能力,进而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从而焕发数学课堂的生命活力。这也是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向现代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表达呢?下面简要谈谈一些可行做法。
  一、在教师的潜移默化中形成数学语言
  1. 熟悉儿童语言,采用具有儿童特点的语言进行教学
  在进行低年级学生的教学时,教师的语言既要注意科学性,又要照顾到儿童的年龄特征,从儿童的认识实际出发。超出儿童经验水平的数学知识,教师尽可能采用与儿童接近的语言进行教学。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学得明白,还学得轻松,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在应用题教育的启蒙阶段,题目的理解是关键。由于儿童对“条件”、“问题”两个词生疏而难以接受,如果让学生先说一说什么是条件,什么是问题,势必影响学生对解题策略的进一步学习。如果让儿童说一说从题中我们可以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儿童就容易接受了。又如教数的分解、组合,如果把分解、组合说成分成与组成,意思并没有改变,儿童却比较容易接受了。
  2. 作好示范,为儿童提供语言模式
  少年儿童具有极强的模仿能力。教师的数学语言表达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儿童数学语言的表达。教师的语言表达形式就是儿童学习数学语言的示范。因此,教师如果有目的地向儿童提供层次清楚的、简洁明白的语言模式,就有利于儿童说的条理性。长此以往,不仅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还会促进儿童数学思维能力的长足发展。
  如在20以内8 □进位加法的口算教学时,教师在引导学生明算理、算法的同时,还需要帮助学生表达计算过程。教师可以通过示范达到这一目的。如果在教学时不急于讲解,而是先设问:“可以怎样计算,看谁想到的办法多?”鼓励学生用多种办法来解答,再次体验“凑十法”。至此,由于有了计算9加几的基础,学生会很自然地来进行8加几的口算,这时候教师还附上简洁明了的板书,教师可引导儿童观察板书: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体验“凑十法”的简便性和适用性,更体验了学习数学的快乐。
  有了以上感性认识,如何让学生用口头语言参与到数学课堂教学中来呢?
  二、在各种课堂教学形式中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
  1. 面面俱到,给学生提供“说”的机会
  在数学课堂的各个环节里,教师尽可能让学生说。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学校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让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对口头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要多给他们锻炼的机会,还可以让他们有比较充分的准备,使他们能比较完整地陈述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认识。对个别极差的学生,教师还可以从复述训练开始,使他们有参与课堂讨论发言的机会。把发言机会只给少数好学生是不妥当的。
  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立体图形的拼组》时,刚开始切入话题,教师可提几个基础性问题让学生回答:“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哪些立体图形?”“在我们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有一些积木,请大家看一看,挑出你最喜欢的一个,告诉大家是什么形状的?” “谁愿意介绍一下长方体、正方体分别是怎么样的?”复习的同时,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开启,感到有话可说。当学生进入图形拼组阶段时,让学生根据爱好和意愿来拼组。拼好后,教师可先让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汇报,再把“说”的面进一步扩大。这样一来,不仅让学生学会在活动中思考问题,还学会了表达交流。
  2. 小组合作,扩大“说”的机率
  数学新课程中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生活经验及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必有疑问存在。当学生提出疑问后怎么办?教师直截了当地回答无疑是点石成金;个别优等生回答也能使你的课堂锦上添花。但如果能放手让学生去讨论、解决,学生间相互启发、相互借鉴,变单向交流或双向交流为多向交流,形成一个生——生、师——生交流网络。
  如在教学《长方形与正方形》时,一位老师一开始让学生拼一个长方形,在拼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思考两个问题:
  (1)如何选小棒?
  (2)选好后怎么拼?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动手、动脑又动口,理解长方形的特征也水到渠成了。
  在开展小组合作时,教师必须给学生一个明确的讨论目标,也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与空间。教师还应该考虑小组成员的性别、性格、学习差异等方面的因素,如果小组成员能具有一定的流动性,那效果更佳。
  又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为了使学生透彻理解分数的概念和意义,可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折、看、涂、想、说”进行教学。折:让学生用一张纸折成均匀的四份;看:引导学生观察①多种不同的分法;②一共分成几份?③每一份的大小怎样?涂:涂出四分之一、四分之二、四分之三;想:出示涂色的纸,思考怎样用分数表示?说:让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自己想的过程,表述分数的意义等等。
  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学会了清晰地表达,说的机率增加了。同时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加深了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并在这样的氛围中慢慢地养成勇于探讨、善于争论的习惯,从而逐步培养议论说理的能力。   三、适时开放课堂,强化学生的数学语言
  1. 创造良机,给学生一个思考的空间
  教师在课堂上应尽可能创设一个和谐、民主、自由的思维空间。教师了解学生的思想情况,不怕学生说出与课堂无关的话,不怕学生说出还没有教学的内容,也不过早地表态,不过早地进行反馈,只在一旁引导他们多角度、深层次地思考。教师设计一些符合学习心理的,集趣味性、教育性为一体的开放性问题。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活跃起来,学生的奇思妙想就会突现。这里不妨借用一位名教师在教学“圆的认识”时的一个精彩片断。
  一开始,该老师出示了一组图形:圆、三角形、长方形、五边形、六边形,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将它们排列起来。这个思维空间比较大的问题马上使课堂成了一个炸开的锅。学生一致认为,这几个图形可以根据角的多少排列。但产生了两种不完全相同的意见。第一种是圆、三角形、长方形、五边形、六边形,理由是圆没有角;第二种是三角形、长方形、五边形、六边形、圆,理由是圆的角最多。学生双方针锋相对,最后有一名学生想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把这几个图形围成一个圆形。这样一来,无论从哪一个角度理解,能得到一个圆满的答案。到这里,话题自然地切入到今天的内容——圆的认识。
  2. 鼓励思考,还学生一个问的权利
  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解放学生被禁锢的思想,才能产生真知灼见。在《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中,教师不急于切入课堂的教学内容,而是把这个问的权利还给学生:“这一节课我们会从哪几方面入手研究呢?”
  学生1:异分母分数可以直接加减吗?
  学生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与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相同吗?
  学生3:异分母分数怎样进行加减?
  无疑,我们如果解决了上述三个问题,这节课的课堂教学目标就达到了。
  解答问题是学生动脑的结果,提问也是学生动脑的结果。而学生的问题折射出求知、好学的光芒,也折射出学生充分感受,勇于表现的个性品质。调动师生投入自我探索,沟通情感、交流信息,从而迸发智慧火花,飞扬的个性在这样的土壤中孕育、成长。
  《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是以人为本。这决定着数学教学的目标是适应并促进学生的发展。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核心,两者相互依存。正确的数学语言是进行数学思维的基本前提。努力提高小学生数学课堂语言的表达,必然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其他文献
【摘 要】课程总体目标提出,要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独立思考的习惯;这些都体现着数学文化的魅力。数学是一种文化,如果能充分地利用,让学生体会它丰富的价值,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课堂教学;数学文化;独立;创新;实践  数学文化,说白了
【摘 要】教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重要依据,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随着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的制定,数学教材也发生了很多改变。笔者再次执教一年级,在教学过程中感受到由教材的改变所带来对课堂教学产生的一系列变化。本文从教材结构、单元编排、版面设计等方面对新教材与实验教材进行对比分析,找出新教材的特点,以便恰当地使用教材,更有效地利用教材进行教学。  【关键词】新教材;实验教材;对比;思考
【摘 要】注重高中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新课标的需求。明晰培养高中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必要性,探讨培养的方法,正视培养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助于高中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更有助于历史教学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高中生;历史思维能力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尤其注重素质教育理念的贯彻。在高中历史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是实现历史学科社会功能、人的全面发展和历史教育共同价值的需要。  一、培养高中生历史思
【摘 要】阅读能力是一种综合性的积极思维活动。在英语学习中,阅读,尤其是课外阅读,能让学生扩大视野,获取新知识,不断巩固和提高已学过的语言知识及其运用能力。反复的阅读和合理的引导与帮助,能让学生起到触类旁通、开阔视野、深化知识的作用。如何让这些课外读物与教材相结合与配套,共同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知识,发展综合运用能力,不断积累语言因素,激发英语阅读兴趣,养成英语阅
【摘 要】科学的本质是实证的。科学记录是强化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固化探究证据的教学手段。但教学中的实验记录流于形式,未受到相应的重视,正陷入困境。研究发现,优化记录,重视实证,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可以切实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提高科学的教育价值。并由此总结了一套有效的教学方法,即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寻找证据,增强观察的有效性,促成学生的实证意识;精心设计记录表,提高记录效率;关注探究过程,重视实证,发
【摘 要】学校以“诗意·童心”为办学理念,进行了以诗心教育为核心的德育探索。将各种建筑风格兼容并蓄,体现岭南文化的魅力,从而实现在校园环境设置中渗透童心教育的目标;在校内外开展多种主题的活动,达到德育目的,在此过程中凸显“诗意·童心”核心文化;围绕“诗意·童心”办学特色,在科研引领下构建童心课程。这些探索取得一定成果,育人成果将推动学校品牌的建立。  【关键词】诗意;童心;环境;活动;课程  诗人
【摘 要】2016年秋季,全省小学更换经教育部2016年审定、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版语文教材。新旧版教材中最大的区别是“拼音”和“识字”两个学习内容顺序的变化,新教材改为先识字再学拼音。教材改革体现与时俱进,如何让孩子在入学之初树立自信,培养学习兴趣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需要探讨的重要课题。  【關键词】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改革;识字教学  一、小学语文新版教材的重要调整  以一年级语文教材为例,
【摘 要】数学课堂互动是激发学习活力的重要方法,结合作者的教学实践探讨了有效促进课堂活跃互动、学生间互动交流、师生间互动引导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有效互动;生活情境;合作学习  课堂互动不仅指师生之间的互动,也包括生生之间和群体之间的互动,是一种双向、多层次的教学互动。如何提高课堂互动的有效性呢?现结合笔者的课堂教学实际,谈谈对于如何提高课堂互动有效性的几点体会。  一、创设情境,激发有效互动
【摘 要】《醉翁亭记》是欧阳修被贬滁州知州时所写的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通过寄情山水、与民同乐来抒发作者的情感。“乐”是贯穿全文的情感基调。但是,“乐”的背后还有不易察觉的“悲”,虽然不易察觉却又不能忽视,只有读懂了“悲”,才能真正体会“乐”的伟大。“乐”与“悲”相互补充、交融、共生,才成就了这样一篇流传千古的美文。  【关键词】中学语文;《醉翁亭记》;教学策略  因外来的逼迫和朝廷内部的一系列问题
【摘 要】社会实践基地设置综合实践课程,是落实新课程改革,拓展学校课程内容,落实素质教育的需要。基地课程的设置应该注重体验性的实践活动,结合自身和周边的资源优势开发特色课程,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关键词】社会实践基地;综合实践课程;特色课程;素质教育  为了全面落实新课程计划,推进素质教育,全国各地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未成年人校外素质教育基地、科技创新基地)等,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给中小学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