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移栽方式对烟叶产质量的影响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you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探索贵州毕节烟区烟叶适宜的移栽方式,设置杯罩井窖式移栽、地膜井窖式移栽和免地膜漏斗式移栽3个处理,分析其对烤烟的生长发育和产质量的影响。結果表明:处理3(免地膜漏斗式移栽)叶片干物质积累速率移栽后15~35d和移栽后75d至采毕均以漏斗式移栽最高,分别为0.86g/d、1.38g/d,产值、上等烟比例、上中等烟比例和均价最高,分别为52089.0元/hm2、53.6%、85.6%和22.71元/kg。
  关键词:烤烟;移栽方式;产质量
  中图分类号 S5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19-0045-02
  Effects of Different Transplanting Methods on Yield and Quality of Flue-cured Tobacco Leaves
  DUAN Chang1 et al.
  (1Huahuan International Tobacco Co., Ltd, Chuzhou 233121,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suitable transplanting methods in Bijie tobacco growing area of Guizhou Province, three transplanting methods were set up, including cup cover well cellar transplanting, plastic film well cellar transplanting and no plastic film funnel transplantin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eaf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rate of treatment 3 (funnel transplanting without plastic film) was the highest 15-35 days after transplanting and 75 days after transplanting to the end of harvest, which were 0.86g/day and 1.38g/day, respectively. The highest output value, proportion of superior tobacco, proportion of superior tobacco and average price were 52089.0 yuan /hm2, 53.6%, 85.6% and 22.71 yuan /kg, respectively.
  Key words: Flue-cured Tobacco;Transplanting Methods;Yield and Quality
  烟叶人工打大窝移栽费工费时,效率不高,规格不一,移栽质量不高,从而影响了烟苗成活率和大田生长整齐度。井窖式移栽,若土壤墒情不足,井窖制作困难,成型较差;浇水制作井窖,劳动力投入大,影响移栽进度,填土封窖后无法有效收集雨水。当前,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已成为烟草种植中的一个关键环节,采用不同覆膜措施和移栽方式对烤烟的生长有不同影响[1–3]。该技术虽然避免了烟苗受外界温度的影响,有利于栽后烟苗的早生快发,但存在操作复杂、劳动强度大,不适合烟区大面积集中移栽等问题。随着地膜应用量和使用年限的不断增加,大量地膜残留造成的“白色污染”问题日趋严重,从而对农业环境安全构成了巨大威胁。针对上述问题,研究不同移栽方式对烤烟产质量的影响,探讨免地膜漏斗式移栽技术的效果,旨在在保障烟叶产质量的条件下,解决传统塑料膜所带来的“白色污染”问题,有效提高水肥利用效率,推进烤烟生态栽培[4],为集成烤烟环保覆盖栽培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供试品种为云烟87。
  1.2 试验设计 本试验在贵州毕节金沙科技园进行,采用小区对比试验,行距1.1m,株距0.55m。3个处理随机区组排列,周围设保护行,每小区70株。处理1:杯罩井窖式移栽;处理2:地膜井窖式移栽;处理3:免地膜漏斗式移栽。试验地于移栽前深翻耕1次,做好起垄准备。移栽前10d左右起垄,垄高25~30cm。施纯氮90kg/hm2,60%专用化肥及有机肥作基肥条施,剩余40%肥料栽后25d一次性追施。其他田间管理措施严格按优质烟栽培技术进行。
  1.3 测量项目 农艺性状:按照国家标准YC/T142-2010进行;叶片干物质积累量:测量栽后15d、35d、75d的叶片干物质积累量,每次每个处理选取有代表性的烟株3株,将泥土清洗干净,把根、茎、叶分开,在105℃杀青,于60℃烘干至质量恒定。经济性状:以处理为单位,在烘烤结束后单独分级,分别统计记载产量、产值、均价、上等烟比例和上中等烟比例。内在化学成分:选取C3F和B2F等级烟叶参照《烟草化学》[5]进行检测,钾含量测定采用火焰光度法,总糖、还原糖、烟碱、总氮和氯含量测定采用连续流动分析法。
  1.4 数据统计分析 采用SPSS 21.0和Excel 2010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打顶后农艺性状 从表1可以看出,处理1烟株打顶后的各农艺性状指标均最差。处理2、3相比,处理3的最大叶长较处理2小3cm,其他农性状指标基本相当。总体来看,处理1的农艺性状综合表现最差,处理2和3无明显差异。
  2.2 不同处理栽后不同天数单株叶片的干物质积累 从表2可以看出,移栽后15d至采毕,处理1的单株叶干重均最小,移栽后35d处理3最大,移栽后75d至采毕处理2的单株叶干重最大。从叶片干物质积累速率来看,移栽后15d至采毕均以处理1最低,移栽后15~35d处理3最高为0.86g/d,移栽后35~75天处理2最高为3.5g/d,移栽后75d至采毕处理3最高为1.38g/d。   2.3 栽后不同天数各处理的群体生长率 群体生长率(CGR)亦称为作物生长率,表示单位土地面积上作物群体干物质的增长速度。从表3可以看出,移栽后15~35d,处理3的烟株群体生长率最大,为1.97g·m-2·d-1,处理1最小为1.1g·m-2·d-1。移栽后35~75d,处理2的烟株群体生长率最大,为12.24g·m-2·d-1,处理1最小为7.22g·m-2·d-1。移栽后75d至采毕,处理3的烟株群体生长率最大,为4.75g·m-2·d-1,处理1最小为3.28g·m-2·d-1。
  2.4 不同处理初烤烟叶主要经济性状 从表4可以看出,处理1的初烤烟叶的主要经济性状指标均最低,处理2的产量最高为2454.0kg/hm2,产值、上等烟比例、上中等烟比例和均价均以处理3为最高,分别为52089.0元/hm2、53.6%、85.6%和22.71元/kg。
  2.5 不同处理烤后烟叶主要化学成分 从表5可以看出,处理3的烟碱含量最低,为2.13%;糖类和糖碱比最高,还原糖含量达28.89%,氮碱比也较高。处理2的烟碱、总氮和钾含量最高,烟碱在3%以上,糖类和糖碱比最低。两糖比各处理相当,氯含量均在0.2%以下;从上部烤后烟叶的化学成分来看,处理3的烟碱和总氮含量最低,分别为3.86%、2%;糖类和糖碱比最高,还原糖含量为21.03%,糖碱比为5.45。处理2的烟碱、总氮含量最高,烟碱含量达4.7%,糖类和糖碱比最低,糖碱比仅3.87。处理1的钾含量和两糖最高,氮碱比各处理相当,氯含量均在0.4%以下。
  3 小结与讨论
  由本次研究可知,打顶后10d处理1(杯罩式移栽)的农艺性状综合表现最差,处理2(井窖移栽)和处理3(漏斗式移栽)优于处理1;从叶片干物质积累速率来看,移栽后15d至采毕杯罩式移栽最低,移栽后15~35d和移栽后75d至采毕均以漏斗式移栽最高,分别为0.86g/d、1.38g/d,移栽后35~75d井窖移栽最高为3.5g/d;栽后15~35d和75d至采毕漏斗式移栽烟株群体生长率均大于其他处理,但移栽后35~75d,井窖式移栽的烟株群体生长率最大;杯罩式移栽的初烤烟叶的主要经济性状指标均最低,井窖式移栽的产量最高为2454.0kg/hm2,免地膜漏斗式移栽的产值、上等烟比例、上中等烟比例和均价最高,分别为52089.0元/hm2、53.6%、85.6%和22.71元/kg;漏斗式移栽的中上部初烤烟叶的主要化学成分协调性最好。综合以上各个指标,处理3移栽方式烟株的生长发育最好、经济性状最优。
  参考文献
  [1]韩锦峰,汪耀富.土壤水分对烤烟根系发育和根系活力的影响[J].中国烟草,1992(3):14-17.
  [2]韩锦锋,范艺宽.不同栽培方式对烤烟根系发育的影響[J].河南农业科学,1996(5):12-13.
  [3]王以慧,厉昌坤,董小卫,等.不同覆膜移栽方式对烤烟根系发育及烟叶产量和质量的影响[J].中国烟草科学,2006(2):44-47.
  [4]杨夏孟,刘国顺,刘清华,等.不同施肥方式对烤烟生长发育及品质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12,44(7):58-60,87.
  [5]王瑞新.烟草化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责编:张宏民)
其他文献
摘 要:黄精组培繁育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繁育大量种苗,从源头上解决黄精市场供需矛盾。该文从黄精外植体灭菌、根状茎不定芽诱导、种子萌发诱导、不定芽增殖、组培苗生根培养等方面综述了黄精组培苗繁育技术的研究进展,旨在为黄精组培快繁体系的优化和完善提供参考。  关键词:黄精;组织培养;种苗繁育;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 S567.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19-00
农业科技创新离不开金融的支持,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耦合是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助推器.该文结合安徽省实际情况,以农业领域为切入点,探究了科技与金融的结合问题,分析发现农业科技金融领域存在政策不协调、贷款门槛较高、农业科技金融服务发展滞后与农业科技风险分散机制缺乏等问题,据此提出了创新农业科技与金融的结合模式、拓宽农业科技融资渠道、完善农业科技风险分散机制等针对性对策,以进一步促进金融惠农,为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转变提供支撑.
摘 要:随着物质条件的提升及消费观念的转变,鲜食玉米凭借其适口性好、营养丰富的优势而备受欢迎,市场需求量呈上升趋势。该文围绕四川鲜食玉米展开分析,以冬季设施农业为切入点,阐述了冬季设施鲜食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展开了四川冬季温室设施鲜食玉米高产栽培试验分析,了解设施农业背景下的高产条件。  关键词:设施农业;鲜食玉米;高产栽培;四川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
摘 要:以歙县山核桃果实为研究对象,测定其青果横径、纵径、青果单果重、果皮厚度,坚果横径、纵径、坚果单果重、果壳厚度等性状,并进行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青果和坚果各性状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性,各性状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对于提高山核桃产量与品质、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策略提供了一定依据。  关键词:山核桃;果实;坚果;差异性;性状  中图分类号 S79 文献标识码 A
摘 要:对北方农牧交错带朔州市马铃薯栽培中的4种不同灌溉方式进行比较试验,分析对马铃薯产量、商品薯率、田间病害、氮肥使用率等因素。结果表明,起垄滴灌灌溉方式对马铃薯增产增效和品质提升效果十分显著,为最佳节水灌溉模式,可大面积推广应用。  关键词:北方农牧交错带;马铃薯;滴灌;商品薯率;产量;田间病害;氮肥使用率  中图分类号 S4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
自十六届五中全会确立美丽乡村建设目标以来,我国对村落规划建设的重视程度逐年上升,加之城镇居民回归自然传统村落的愿望日益强烈,传统村落的开发与保护逐渐成为热点问题。新型旅游资源的开发,需要打造具有自然和谐、舒适闲散、文化传承等特点的村落植物景观。在未来的传统村落建设过程中,需要考虑将植物群落为纽带,力求延续村落乡土地域价值,充分发挥经济社会效益,与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该文从植物景观的作用与价值方面,对苏州传统村落建设提出适合当地环境、充分体现特色并尊重历史文化的植物种类和景观配置模式,以期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植
摘 要:该文结合宿州市创建文明城市过程中城区园林绿地养护管理的基本经验、成效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文明城市创建背景下,城区园林绿化养护管理要坚持正确的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理念、对标文明城市创建要求重点开展5项专项行动、有针对性改进养护技术和管理手段,以期为宿州市文明城市创建及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文明城市创建视角;宿州市  中图分类号 S731.2 文献标识码 A
目的 研究冠状动脉造影发现的起源于左冠状动脉窦的右冠状动脉(RCA)的特点及临床表现,分析其开口类型、走行路径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4年1月—2019年10月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周浦医院心内科临床诊断为冠心病、并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支架介入治疗(PCI)的病人12000例,筛选出左冠状动脉窦开口的右冠状动脉(RCAOFLCS)病例70例,分析其临床表现,右冠状动脉开口走形类型及发生冠心病的特点.结果 RCAOFLCS发生率为0.58%(70/12000);RCA单独开口于左冠状动脉窦、左右冠状动脉
摘 要:利用富集培养法,从北方寒区施用阿特拉津的玉米地土壤中,分离出1株阿特拉津高效降解菌GH1,结合其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将菌株GH1初步鉴定为产脲节杆菌(Paenarthrobacter ureafaciens)。菌株GH1在36h内能完全降解100mg/L的阿特拉津,这为北方寒区特定环境中阿特拉津的修复提供了良好的菌株资源。  关键词:阿特拉津;生物降解;16S
摘 要:安徽淮北平原年平均气温15℃左右,无霜期210d,年降水量900mm,常见土壤类型为沙土和盐渍土,林业生产大部分是农田林网和四旁绿化,适合种植杨树。该文从良种壮苗、苗木培育、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淮北平原杨树高效栽培技术,以期为提升淮北地区杨树栽培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杨树;栽培技术;淮北平原  中图分类号 S792.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